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A001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精品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科学》第四章《空气》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存在、空气成分、空气特性以及空气对生物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空气存在,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究兴趣。
3. 使幼儿理解空气对生物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成分及其特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解空气存在,认识空气对生物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演示器、气球、塑料瓶、花草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幼儿展示一个充满气气球,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有什?”(引导幼儿回答“空气”)(2)拿出一个空塑料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瓶子里有什?”(引导幼儿发现瓶子里空气)2. 例题讲解(1)讲解空气成分,让幼儿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2)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空气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空气认识。
(2)请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一个关于空气手工作品。
(2)让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无色、无味、透明2. 空气对生物重要性吸、光合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空气画,展示空气存在和特性。
答案示例:画一个充满气体气球,旁边标注“空气”,再画上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表示空气成分。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保护空气,与家人分享你想法。
答案示例:(1)减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
(2)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3)多种树,提高空气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空气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探究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课程名称:空气年级:幼儿园大班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气体。
2. 能够描述空气是透明的,并且无味、无形。
3. 能够说明空气的重要性,包括让我们呼吸,和帮助物体飞翔和移动。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或教学PPT2. 彩色卡片或贴纸3. 游戏道具:汽球、风车等4. 一些日常用品,如扇子、纸、气球等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 唤起兴趣-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空气,并询问学生是否能看见空气。
- 向学生提问:“空气什么样?空气有味道吗?空气有形状吗?”引导学生开始思考。
Step 2: 空气的特征- 使用PPT或教具演示空气的特征。
比如:让学生通过触摸到扇子吹的风,了解到空气是无形的。
- 使用彩色卡片或贴纸,让学生一起画出空气的形状,并进行讨论。
Step 3: 空气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比如: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
- 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空气对飞翔和移动的重要性。
比如:给学生展示一些风筝、风车等,解释空气的力量使得物体能够飞翔或转动。
Step 4: 小游戏与实验- 进行小游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空气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用吹气的方式让汽球上升,或者用气球的气压把纸碟推离桌面等。
- 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用一个装有水的纸杯给学生演示空气的力量,当托举纸杯的水平面时,学生能够看到水面上方产生的露珠。
Step 5: 总结和评价- 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以下问题: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特征是什么,空气的重要性是什么?- 通过问答或其他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其他与空气相关的现象,比如用吸管吹起气泡等。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实验,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和小游戏,增强了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空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存在形式、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演示器、气球、塑料瓶、湿毛巾、植物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空气的存在,让幼儿深呼吸,观察风吹动树叶、气球飘动等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风?风和空气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空气演示器,讲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气球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形式。
(3)讲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植物呼吸、人类呼吸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塑料瓶、湿毛巾等物品,制作简易的空气清洁器。
(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防止污染。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存在形式:气体、液体、固体。
3. 空气的重要性:植物呼吸、人类呼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保护空气”为主题,画一幅画。
作业答案:幼儿需要画出保护空气的场景,如植树、减少污染等。
2. 家庭实践作业:与家长一起,为家庭制定一个保护空气的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存在形式和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空气质量问题,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其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和感知体验。
2. 例题讲解中对空气组成和重要性的阐述清晰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空气》。
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本节课将讲解第二章“空气的存在”,第三章“空气的性质”,以及第四章“空气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二章“空气的存在”:介绍空气的组成、分布和存在形式,使幼儿理解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 第三章“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基本特征。
3. 第四章“空气的作用”:阐述空气对生物的作用,如呼吸、植物光合作用等,使幼儿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空气的组成、分布和存在形式,培养幼儿对空气的认知。
2.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帮助幼儿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空气的组成、分布和存在形式,以及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对生物的作用,以及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气球、水杯、蜡烛、烟雾发生器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白纸,一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气球,提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空气的组成、分布和存在形式,以及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
3. 实验演示(10分钟):a. 气球实验:向气球内吹气,观察气球的膨胀,说明空气的存在。
b. 水杯实验:将一个水杯倒扣在水中,抽出空气,观察水杯是否会倒扣在水面上。
c. 蜡烛实验:点燃蜡烛,用烟雾发生器产生烟雾,观察烟雾是否向上扩散。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气球为什么会被吹大?b. 水杯为什么会倒扣在水面上?c. 烟雾为什么会向上扩散?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幼儿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空气,并写上空气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一、教学背景此次教学是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的一次教学活动,教学主题为《空气》,以激发幼儿园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对空气进行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空气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2.增强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3.让幼儿进一步发现身边的环境因素,学会通过观察感知环境;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掌握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能够简单区分空气和其他物质的不同;3.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特性和形态。
四、教学方式1.情境体验法:通过幼儿园内的大气环境,放风筝,吹泡泡等活动,让幼儿们对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互动探究法:通过对气球的观察,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3.实验探究法:让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空气的一些特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情境体验在教室内通过放风筝,吹泡泡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气体的存在,以渐进的方式提高他们对气体的感知。
第二步:互动探究1.将一个气球放在教室内的桌子上,让幼儿们自由观察、摸索;2.引导幼儿们探究一下气球表面的光滑、软和弹性的特征;3.让幼儿用手捏一捏气球,把气球里的气体压缩到最小,让气球变形;4.放手后,气球会自动回到原来的形状,让幼儿学会利用观察和实验来说明问题。
第三步:实验探究1.把几个气球一起固定在一起,放到教室的空气中;2.引导幼儿们用嘴呼吸,向气球中吹气,使气球变得更大;3.让幼儿停止吹气,观察气球会不会缩小,气球中的气体去往哪里。
六、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们是否参与主动,表现出学习兴趣;2.询问幼儿教学内容,并回答问题;3.看能否简单区分空气和其他物质的不同,描述空气的特性和形态。
七、总结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幼儿们从多个角度学习了空气的相关知识,对环境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知,提高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老师也需要及时总结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获奖教案大班科学详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是看不见的。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是看不见的。
2.教学难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气球、塑料袋、水、玻璃杯等。
2.环境准备:教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吗?(2)幼:空气。
2.探索空气(1)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空气。
请你们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有什么味道吗?(2)幼:没有味道。
(2)师:那请你们用眼睛看看空气,能看到吗?(3)幼:看不到。
3.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师:现在,我请你们用气球来吹一吹空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2)幼:气球变大了。
(3)师:这说明空气占据了气球的空间,所以气球变大了。
4.实验二:空气传递声音(1)师:请你们拿一个塑料袋,把嘴巴对着塑料袋口吹气,听听有什么声音?(2)幼:有声音。
(3)师:这是因为空气在传递声音,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5.实验三:空气的重要性(1)师:请你们把水倒入玻璃杯,然后再把玻璃杯倒扣在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2)幼:水没有流出来。
(3)师:这是因为空气阻止了水的流出,说明空气有压力。
(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是看不见的。
(2)师:我们还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传递声音,有压力。
(3)师: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五、教学反思1.在本次活动中,我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实验中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空气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有些幼儿对空气的了解还比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本次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改进空间。
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空气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植物生长等。
3. 空气的污染:让幼儿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蜡烛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通风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拍塑料袋等动作,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空气的概念:教师讲解空气的特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3. 空气的用途: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空气的污染: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让幼儿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塑料袋捕捉空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特性。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必要性。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动。
七、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让幼儿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包括氮气、氧气等。
2. 空气的循环:简述空气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对空气的流动有基本认识。
3. 环保行动:讨论幼儿能参与的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瓶子、水、颜料、气球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设置实验区,确保安全。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空气知识的掌握。
2. 空气的组成:教师介绍空气的组成,并用实验展示不同气体的性质。
3. 空气的循环:教师简述空气循环的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气层和气候变化。
4. 环保行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环保行动,鼓励他们提出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3.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掌握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瓶、吸管、水、漏斗、剪刀、胶带、吹风机等。
2.实验材料:气球若干、塑料瓶若干、吸管若干、水适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2)生:空气、水、阳光……2.认识空气(1)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空气。
请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2)生:无色、无味、无形……3.探索空气的流动性(1)师:空气会流动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2)实验一: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开,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3)师:你们发现什么现象了?(4)生:气球飞走了,说明空气在流动。
4.探索空气的压力(1)师:空气不仅有流动性,还有压力。
我们来做个实验感受一下。
(2)实验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吸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堵住吸管口,将吸管拿出水面,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水没有流出,说明空气有压力。
5.探索空气的体积变化(1)师:空气的体积会变化吗?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2)实验三: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气球变大了,说明空气的体积会变化。
(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流动性、压力、体积变化等特性。
(2)生: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会流动,有压力,体积会变化。
五、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特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第一章:认识空气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空气,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 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3. 进行实验: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让幼儿体验到空气的轻盈和无处不在。
第二章:空气的力量1. 讲解空气的力量,让幼儿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2. 进行实验:吹气球,让幼儿体验到空气的力量。
3. 进行游戏:吹纸片,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和控制力。
第三章:空气的污染与保护1. 讲解空气的污染源和危害,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进行实验:制作PM2.5的小颗粒,让幼儿观察空气污染的形态。
3. 进行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1. 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利用,如呼吸、风扇、气球等。
2. 进行实验:用气球和吸管制作小风车,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利用。
3. 进行观察:观察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风、雨、云等。
第五章:空气的互动游戏1. 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目的。
2. 进行游戏:吹球游戏,让幼儿体验空气的互动乐趣。
3. 进行总结:让幼儿分享游戏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幼儿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和游戏,幼儿体验到了空气的力量和互动乐趣。
但在讲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时,部分幼儿对环保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总体来说,本次公开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续)第六章:呼吸与空气1. 讲解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呼吸与空气的关系。
2. 进行实验:观察呼吸产生的气泡,让幼儿体验到呼吸的过程。
3. 进行讨论:呼吸对人体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第七章:空气的特性1. 讲解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状等。
2. 进行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液体演示空气的特性,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一、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
一、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