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未课本基础知识回顾
- 格式:doc
- 大小:367.39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期末九科知识点梳理高一期末考试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较为全面地检验他们一学期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对高一九科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以供参考。
语文:1. 诗歌鉴赏:熟悉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掌握鉴赏技巧。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义,通读古代文言文篇章。
3.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结构与关键词语。
4. 作文:积累素材,提升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数学:1. 函数基础: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数学关系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 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3. 数列与数列的推理: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
4. 平面几何:熟练掌握平行、垂直、相交等概念及性质。
英语:1. 词汇与语法:积累单词和短语,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和句型。
2.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培养理解能力,掌握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
3. 写作表达:训练写作技巧,包括句子结构、选词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 听力技巧:加强听力练习,提高听力理解和应对听力题的能力。
物理:1. 运动与力学: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2. 能量与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转化方式,能够解决相关的物理题目。
3. 电学与电路: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4. 光学与光的反射:理解光的传播以及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线的传播和成像规律。
化学: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及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与平衡: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酸碱与盐:认识常见的酸、碱和盐,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
4. 有机化学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有机物及其性质。
生物:1. 细胞生物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常见的细胞器。
2. 遗传与进化: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过程。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语文课程是我国学生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期末考试前,对下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语文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进行讨论。
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高一下册的语文课程中,主要学习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同学们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另外,学会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理解和解读文言文作品中的意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代文阅读与表达除了文言文,高一下册的语文课程还包括许多现代文的阅读和表达。
在阅读现代文时,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批判性阅读、主题分析和文本解读等。
同时,在表达方面,同学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写作规划和组织,并且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过渡词语等。
三、诗歌鉴赏在高一下册的语文课程中,同学们学习了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对于诗歌鉴赏,同学们需要懂得如何理解和解读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意蕴以及修辞手法,并且要能够分析诗人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四、古代文学鉴赏高一下册的语文课程还包括了古代文学鉴赏的学习。
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并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有所理解。
在古代文学鉴赏方面,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寓意等。
五、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技巧。
在高一下册的语文课程中,同学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
在期末考试中,同学们需要能够辨识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并且能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六、文学常识在语文学科中,除了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外,还有一些文学常识的学习。
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并对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有所了解。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数学学习是数学课程的起点,也是数学知识体系建设的基础。
通过全面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对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域、值域和区间- 奇偶性判定和周期性判定- 单调性和极值- 函数图像的性质和画法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表示与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表示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高次函数与分式函数- 高次函数的表示与性质- 高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式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分式函数的图像4. 指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解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 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二、平面几何1. 点、线、面和角-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角度的计算和角度平分线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 三角形中的边长关系-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3. 四边形与多边形-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各类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 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多边形的周长与面积4. 相似与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基本概念- 圆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3.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使用-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要点-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中的应用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性质- 概率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多事件的概率计算2. 排列与组合- 排列的概念与计算- 组合的概念与计算- 排列组合在概率问题中的应用3. 统计与统计图-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统计指标- 统计图的制作与分析- 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以上是对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览随着高一学期的逐渐深入,期末考试正在逼近。
作为知识掌握的一个检验,期末考试对于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备考,我们需要对高一整个学期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总览。
本文将逐个学科进行探讨,为大家提供一个复习的指南。
语文:期末考试中,语文往往涉及到作文、阅读理解和语法等方面。
在写作方面,同学们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文采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阅读理解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整体把握,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方面要注意基本句型和词汇的掌握。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很多同学认为较难的学科之一。
期末考试中,数学考察的内容包括代数、几何、函数、概率和统计等方面。
建议同学们多做习题、总结规律,提高认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英语:英语学科主要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听英文磁带和看英文电影来提高听力水平。
口语方面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和外教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作方面要注意提升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物理:物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
期末考试中,物理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力和能量等方面。
同学们需要掌握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期末考试中,化学考察的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等方面。
同学们要熟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验装置,同时要理解实验步骤和结果的相关原理。
生物: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期末考试中,生物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同学们需要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同时要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历史:历史学科的内容广泛而深入。
期末考试中,历史考察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同学们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同时要掌握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能力。
地理: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综合。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研究文化,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语文期末考试,接下来我将对____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1) 文言文基本语法:了解文言文的词序、成句、修辞等基本规律。
(2)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古代文化。
(3) 文言文作文: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培养文言文的写作能力。
2.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掌握现代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1) 修辞手法: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2) 文章阅读:通过阅读现代文文章,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3) 写作技巧:掌握论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逻辑思维,提高写作的能力。
3.古代诗词知识点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代诗词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1) 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格律和韵律。
(2) 古代诗词阅读:通过阅读古代诗词,理解作者的意境和修养。
(3) 古代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4.修辞手法知识点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技巧,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非常重要。
(1) 比喻:了解比喻的种类和运用,提高写作的形象感染力。
(2) 拟人:学习拟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描述事物的生动性。
(3) 夸张:了解夸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5.文学常识知识点文学常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了解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1) 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2)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提高对文学史的了解和理解。
高一全科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一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为高考做准备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
下面是对高一全科期末考试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语文: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一语文主要包括古诗文、现代诗词、古代文言文、现代散文等方面的学习。
1. 古诗文:主要包括诗歌鉴赏、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的内容。
古诗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2. 现代诗词:主要包括现代诗歌、现代作文等方面的学习。
现代诗词的学习重点在于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古代文言文:主要包括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等方面的学习。
古代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古代思想的理解。
4. 现代散文:主要包括现代散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学习。
现代散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对现代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高一数学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学习。
1. 代数:主要包括代数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方程的解法,并且熟悉各类函数的性质。
2. 几何:主要包括平面几何、空间几何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需要熟悉各类几何定理和几何证明方法,并且能够独立解决几何问题。
3. 概率统计:主要包括概率计算、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需要熟悉概率计算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
物理: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高一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学习。
1. 力学: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 电学:主要包括电路、电流、电压等方面的学习。
高一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汇总高一学习生涯即将迈入尾声,期末考试也随之而来。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必修一课程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总结。
一、数学1. 几何: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线段、角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以及计算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我们在这个学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线段、角的性质和分类,还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几何的基础,也是理解数学中一些复杂概念的必备知识。
2. 分式与方程:分式的基本概念、运算及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分式与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还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些解法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二、物理1. 运动学: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分支。
在这学期中,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以及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运动的基础。
2. 力学: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摩擦力、重力、弹力的作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学习了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了解了摩擦力、重力以及弹力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三、化学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主要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以及主要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反应规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平衡反应方程式的表示和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过程的工具,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平衡反应方程式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高一是学生开始步入高中学习阶段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非常重要且广泛。
本文将会回顾和总结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以供学生复习和回顾使用。
第一章:数学1.1 基础代数- 数与运算:整数、有理数、实数,四则运算等。
- 代数表达式:常数项、一次项、多项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1.2 几何基础-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 直线与圆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1.3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三角形:角的分类、边的分类、面积等。
-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的性质与定理。
- 变换: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变换及其特点。
1.4 数据统计-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表格、图表等。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与计算方法。
第二章:物理2.1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运动的图像与图表表示。
2.2 力和运动-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
2.3 力与压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浮力和浮力原理。
2.4 能量与功-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功与机械能的转化。
第三章:化学3.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 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 原子与分子- 元素的基本构成: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 化合物的组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3 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原理与描述。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3.4 酸碱与盐- 酸、碱和盐的定义与特性。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生物4.1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DNA、基因和染色体。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4.3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系统。
4.4 植物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生长调节。
-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高一语文期末知识归纳总结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高一的语文课程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技巧。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点和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文学常识与基本修养1. 文学常识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等。
例如,我们了解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元代杂剧《汉宫秋》、现代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对于这些作品,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作者以及创作风格等,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2. 阅读修养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与修养。
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注重细节、留意意象、分析描写手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如提问、预测、推理等。
3. 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在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作品中是否有象征、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二、古诗文赏析与鉴赏技巧1. 古代文学鉴赏我们在这个部分学习了诗、词、散文等古代文学形式,包括了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除了赏析这些作品的含义和艺术特点外,我们还学习了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以及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结构、意境等。
2.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阅读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义辨析、句读理解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解答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比如翻译句子、填空、判断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与解题技巧1. 现代散文阅读在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品味。
我们了解了一些重要的现代散文作品,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寻找时间的人》等。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总结【导语】化学是高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高一化学有需多的基础知识要掌控。
下面就让作者给大家分享几篇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总结吧,期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总结篇一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透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取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运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避免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挑选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渐渐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显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态下,Vm=22.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运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运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储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视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总结篇二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点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平均、透亮、稳固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平均、有的透亮、较稳固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平均、不透亮、不稳固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解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产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情势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产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产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推敲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产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着落——被还原(产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考试知识总结篇三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样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产生反应置换出H2,特别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固性较稳固,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处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样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处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一期未课本基础知识回顾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若,20π<<x 则使2
3sin <
x 和21cos >x 同时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3(ππ- (B ))3,0(π (C ))2,35(ππ (D ))3
,0(π )2,35(ππ (2)把函数x x y sin cos 3-=的图象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所得的图象y 轴对称,则 m 的最小正值是 ( )
(A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3)要得到)42cos(π-=x y 的图象,只需将2
sin x y =的图象 ( ) (A )向左平移2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2
π个单位 (C) 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4
π个单位 (4)已知,1||21=P P 点P 在21P P 的延长线上,且,2||2=PP 则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是
( ) (A )2 (B )21 (C )23- (D ) 32- (5)若命题::p ,0=x 命题,0: =⋅a x q 则命题q 是命题p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即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 ) 对于两个非零向量b a ,,若存在一个实数k 满足,b k a =则b a ,共线 (B ) 若b a =,则||||b a = (C ) 若b a ,为两个非零向量,则||||b a b a ->+ (D ) 若b a ,为两个方向相同的向量,则||||||b a b a +=+ (7)已知向量),1,2(),4,3(-==b a 如果b x a +与b -垂直,则x 的值为 ( )
(A )52- (B )323 (C )23
3 (D )2 (8)△ABC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o B c b 30,4,3===②o A b a 30,8,5===
③o B b c 60,33,6=== ④o C b c 60,12,9===
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9)设R d c b a ∈,,,且,,d c b 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