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第一篇: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是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及管理维护等进行规范的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的基础上,历经1年多时间修订而成的。
新国标的编制由体育总局群体司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天津市体育局群体处、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10个健身器材生产厂家。
新国标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日本、美国、欧洲等国的相关标准,技术含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指导企业设计和生产健身器材的重要依据,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室外健身器材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出台新标准的目的及必要性(一)满足群众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和质量的新需求。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开始频繁使用身边的室外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与结构的安全性、科学性、人本性、健身性、舒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按原有国家标准生产、安装的器材已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必须出台新的国家标准加以引导规范。
(二)适应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生产技术的新进步。
因受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器材生产技术的制约,旧标准规定宽松、门槛过低,在规范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保障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等方面存在局限。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新阶段,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为通过出台要求更高、规定更严、门槛更高的新标准,消除旧标准存在的局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解决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室外健身器材行业与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包括: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或者剽窃、抄袭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或者在投标时竞相压价进行恶性竞争。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室外健身器材作为一种公共健身设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在城市公园、社区广场、健身步道等公共场所,人们可以方便地使用室外健身器材进行锻炼,享受户外健身的乐趣。
然而,由于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室外健身器材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首先,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器材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安全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符合标准的室外健身器材,才能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感。
因此,厂家在设计和生产室外健身器材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在选择安装位置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和通风情况,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器材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器材的安装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器材的稳固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器材,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器材的问题,保证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户在使用器材时,需要按照器材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错误使用导致的意外伤害。
同时,也需要注意器材的使用环境和人员密集度,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对他人造成伤害。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也需要特别注意他们在使用器材时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避免因不当使用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最后,室外健身器材的更新和更换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器材的使用,一些器材可能会出现损坏或老化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在更新和更换器材时,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器材进行更新,以保证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户外健身器材上享受健康的乐趣。
室外健身器材新国标分类总结室外健身器材行业令人关注的新国标GB19272-2011终于在2011年10月1日颁布执行。
为便于室外健身器材企业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执行新国标,笔者对新国标进行了仔细研读,结合多年从业经验,现将研读笔记进行修改后发表,供同行批评指正。
新国标凝聚了近年来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成果,对行业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制造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领航作用。
新国标增加了“材料要求”、“附加要求”和“管理维护”章节,提高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安全参数,具体如下(文章中未标注对比的数字的,或为原老标准没有涉及或为老标准原有数字未变):一、采购环节(对原辅材料要求)1、材料阻燃性要求:材料按规定检测方法按(新标准6.2.1)检验,材料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直径不大于50mm。
2、材料有害物质要求:材料按规定检测方法按(新标准6.2.3)检验,材料有害物质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
3、材料特别要求:与人体直接接触并产生运动摩擦部件不应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4、防盗盖要求:防盗盖在其安装面以上直角部分高度不超过3mm;防盗盖安装后其突出部分外角应不小于105o或不应有易钩挂形状。
5、钢材直径厚度要求:器材承载主立柱的钢管直径应不小于110mm,框架式和高度不大于1500mm的器材可适当减小钢管直径,钢管壁厚度应不小于2.75mm(旧标准2.5mm)。
6、把套要求:(1)整体把套:应清晰的刻(标)制有握持位置及纹理表面;(2)外加式把套:用70N的拉拔把套,把套应无移动;(3)旋转式把套:应采用机械锁定装置,并具有纹理表面。
7、轴承要求:按器材使用和受力条件进行选择且采取有效防水防尘措施。
8、链要求:链及环、扣等零件之间及其与器材连接时,间隙应小于8mm或不小于30mm。
9、绳索要求:(1)绳索直径应在25-45mm之间。
(2)用于攀爬绳、吊索、攀网时的纤维绳应使用柔软和不易滑脱的覆盖层覆盖。
(3)用于攀爬绳、吊索、坐垫时的包覆钢丝绳,每股钢丝绳应使用合成纤维或植物纤维包覆,包覆层应无断裂接口或单股断裂钢丝。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摘要:1.室外健身器材的定义和分类2.室外健身器材的新国标GB19272-20113.新国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4.室外健身器材的种类和功能5.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正文:一、室外健身器材的定义和分类室外健身器材,又称为室外路径,是指在室外安装固定、供人们进行健身运动锻炼的器材和设施。
按照器材本身构造,室外健身器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力量型户外健身器材:锻炼力量的器械,与健身房的器械相似,如单杠、双杠等。
2.弹跳型室外健身器材:有助于双腿弹跳的器械,如竖立的高度牌、水平的横梁等。
3.灵敏型户外健身器材:锻炼人体灵敏性的器械,如摇摆板、平衡木等。
4.耐性型室外健身器材:锻炼人体耐力的器械,如跑步机、椭圆机等。
5.柔韧型室外健身器材:锻炼人体柔韧性的器械,如伸展器、瑜伽垫等。
二、室外健身器材的新国标GB19272-2011为了保障公众使用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我国于2011 年11 月28 日发布了新的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标准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安全规定,提升了对器材质量和档次要求。
新标准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1.增加了对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要求,尤其是对铅、镉等可能造成中毒、致病的物质加以限值规定。
2.扩大了手及手指剪切、卡夹伤害间隙禁区的数值范围。
3.将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提高到8 年。
4.增加了主承载立柱的管材壁厚要求,从不小于2.5 毫米修订为不小于2.0 毫米。
三、室外健身器材的种类和功能室外健身器材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锻炼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室外健身器材及其功能:1.力量型器材:如单杠、双杠、肋木架等,用于锻炼力量和肌肉。
2.弹跳型器材:如竖立的高度牌、水平的横梁等,用于锻炼双腿弹跳能力和灵活性。
3.灵敏型器材:如摇摆板、平衡木等,用于锻炼人体灵敏性和平衡感。
4.耐性型器材:如跑步机、椭圆机等,用于锻炼心肺功能和耐力。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
国标室外健身器材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室外健身器材。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的标准。
在中国,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管理。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设计和安全要求:国标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性能,确保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材料和制造要求:国标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所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3. 功能和性能:国标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各个部件的运动范围、负载要求等,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健身需求。
4. 标志和标识:国标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应该有的标志和标识要求,包括安全警示标志、使用说明等,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设备。
国标室外健身器材的引入和推广,可以提高健身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用户的健身体验。
同时,国标也为制造商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标准,推动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室外健身器材是指安装在户外公共场所,供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器材。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室外健身器材的设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确保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安装和使用。
本文将就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设计时需要考虑器材的结构稳固性、材料的耐用性以及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器材能够承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并且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设计时还应考虑器材的美观性和环境协调性,使其能够融入自然环境中,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健身体验。
其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器材的固定稳固,不会因为使用不当或者外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松动或者脱落。
同时,安装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安全距离和周围环境的通行空间,避免因为安装不当而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和维护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使用者在进行健身锻炼时,需要按照器材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为错误使用而造成伤害。
同时,使用者还需要注意器材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器材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器材的故障或者损坏,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
最后,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选择器材材料和制造工艺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可回收利用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还需要考虑器材的寿命和更新换代周期,确保器材能够长期使用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室外健身器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公众健康、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环保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健身环境。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推动室外健身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国标健身器材标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健身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健身器材作为健身的重要工具,其质量和安全性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健身器材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对健身器材进行了全面规范。
首先,新国标对健身器材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计方面,健身器材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制造方面,健身器材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确保产品的坚固耐用和稳定性。
其次,新国标对健身器材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考量。
健身器材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能测试,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伤害。
同时,健身器材的结构和零部件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产品在长时间使用中不会出现损坏和危险隐患。
此外,新国标还对健身器材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健身器材必须配备清晰的使用说明书,告知用户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健身器材的维护要求也必须明确,确保产品在日常使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总的来说,新国标的出台将对我国健身器材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新国标将提升健身器材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用户的健身安全和健康。
另一方面,新国标将促进健身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新国标的实施将为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安全监管,健身器材行业才能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器材产品。
希望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能够充分重视新国标的实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健身体验。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
室外健身器材是指安装在户外公共场所供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设备。
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安全、可靠和有效的使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室外健身器材标准的内容。
首先,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使用者在进行锻炼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器材的结构和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考验。
此外,器材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没有尖锐的边角和突出的部件,以防止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受伤。
其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和固定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器材应当稳固地安装在地面上,不得出现晃动或松动的情况。
固定螺丝和连接件应采用防锈和防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器材在户外环境中的长期稳定运行。
另外,室外健身器材的功能和性能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例如,器材的运动范围、阻力调节、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保证使用者在进行锻炼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不会因为器材本身的问题而发生意外。
最后,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制造商应当提供清晰的维护手册和保养指导,用户和管理者应按照要求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状态下供人们使用。
总的来说,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功能、性能、维护等多个方面,需要制造商、设计师、使用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器材的安全、可靠和有效使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重视室外健身器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和条件。
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代室外健身器材(以下简称“器材”)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要求、试验方法、安全警示、标志、标签、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管理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二代室外健身器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1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GB/T 3805-2008特低电压( ELV)限值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 1部分:通用要求GB/T 5296.7-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第 7部分:体育器材GB/T 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T 26125-2011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 31187-2014体育用品电气部分的通用要求GB/T 34289-2017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安全标志和标签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HG/T 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3术语和定义GB 19272-201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二代室外健身器材 second generation of outdoor fitness equipment general requirements具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功能,并与安装环境相融合的室外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室外健身器材是指安装在户外公共场所供市民进行健身锻炼的器材设施。
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是为了规范器材的设计、生产和安装,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对室外健身器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从业人员和使用者了解相关知识。
首先,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室外健身路径与健身区域设施》(GB/T 19272)、《室外健身器材通用技术条件》(GB/T 20999)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器材的结构、材料、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了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室外健身器材的材料和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器材通常需要经受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和使用磨损,因此材料需要具备防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等特性。
同时,器材的结构需要稳固,能够承受使用者的重量和运动冲击,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再次,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需要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器材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姿势正确、舒适,并且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同时,器材的各个部位需要进行圆滑处理,避免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受伤。
此外,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器材的安装需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稳固牢固,不会因安装不当而出现倾斜、晃动等现象。
同时,器材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室外健身器材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符合标准的器材才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促进人们进行户外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室外健身器材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公众在使用室外健身器材时,也应注意器材的安全性和自身健康状况,避免因不当使用器材而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公众对室外健身器材标准的认识,促进相关工作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摘要:I.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概述A.国标定义与意义B.国标发展历程C.国标主要内容II.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与安全A.国标对器材质量和档次的要求B.国标对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要求C.国标扩大了手及手指剪切、卡夹伤害间隙禁区的数值范围D.国标将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提高到8年III.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与管理和维护A.国标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章节B.规定室外健身器材管理的主体与责任C.对供应商在寿命周期内及时更换易损件的要求IV.室外健身器材国标实施的意义A.提高健身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B.规范室外健身器材市场秩序C.促进健身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正文:I.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概述室外健身器材国标,即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是我国针对室外健身器材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能、材料、结构、尺寸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保障民众健身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以及促进健身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国标定义与意义: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是对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民众在使用健身器材时的安全,以及规范市场秩序。
B.国标发展历程:我国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从2004年首次发布实施,到2011年进行修订,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C.国标主要内容: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主要包括器材的安全性能、材料、结构、尺寸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规定。
II.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与安全A.国标对器材质量和档次的要求:新国标对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和档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避免因器材质量问题导致的伤害事故。
B.国标对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要求:新国标对铅、镉等可能造成中毒、致病的有害物质进行了限值规定,保障了民众在使用健身器材时的健康。
C.国标扩大了手及手指剪切、卡夹伤害间隙禁区的数值范围:新国标对手及手指剪切、卡夹伤害间隙禁区进行了扩大,以降低健身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对手指造成的伤害风险。
室外健身器材标准室外健身器材是指安装在户外公共场所,供市民进行健身锻炼的器材设施。
它们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
因此,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室外健身器材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使用者在锻炼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器材的设计应考虑到人体的力学结构,避免对关节和肌肉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器材的表面应该光滑,没有锋利的边缘和突出的部分,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同时,器材的结构和稳定性也需要得到保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或者摇晃的情况。
其次,室外健身器材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优质的材料可以保证器材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减少因材料老化或者损坏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制作工艺的精湛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台器材都符合相关标准。
另外,室外健身器材的布局和空间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身需求的人群,确保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
同时,器材之间的距离和布局也需要合理规划,以确保使用者在锻炼时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保障。
最后,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同时,对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因错误使用或者不当行为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综上所述,室外健身器材的标准涉及到器材的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布局规划、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健身环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是指在室外场所设置的供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设备,其设计和规格符合国际标准。
这些健身器材旨在满足人们对于锻炼身体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保障。
在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中,常见的设备包括有氧健身器材、力量训练器材以及伸展放松器材等。
这些器材的设计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原理,以保证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有氧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健身单车等,通过模拟户外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热量。
力量训练器材如杠铃、哑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塑造身体线条。
伸展放松器材如拉伸装置、按摩器等,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的制定不仅考虑了器材的功能和安全性,还关注了设备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
由于室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些器材需要具备耐用、防腐蚀、防晒、防水等特点,以适应各种天气条件和使用环境。
此外,这些器材还应具备可调节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锻炼目标。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的制定和推广,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经济、安全的健身选择,使健身活动不再局限于室内健身房。
通过在室外锻炼,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新鲜空气,增加锻炼的乐趣和动力。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的出现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化的健身选择。
这些器材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还提供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保障。
通过室外健身器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摘要:一、室外健身器材的分类与功能二、国标对室外健身器材的要求三、选购室外健身器材的注意事项四、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与维护正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室外健身器材成为了越来越多社区和公园的标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室外健身器材的分类与功能、国标要求、选购注意事项以及安装与维护。
一、室外健身器材的分类与功能1.力量训练类:如单杠、双杠、吊环等,适用于锻炼臂力、腰腹力和腿部力量。
2.有氧运动类:如跑步机、椭圆机等,适用于提高心肺功能、燃烧脂肪。
3.身心锻炼类:如瑜伽垫、平衡木等,适用于锻炼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身心柔韧性。
4.儿童游乐类:如滑梯、秋千等,适用于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
二、国标对室外健身器材的要求在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需遵循GB/T 19851-2019《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标准。
该标准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材质、结构、功能、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以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三、选购室外健身器材的注意事项1.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室外健身器材,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2.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健身器材,避免选购不当导致的运动伤害。
3.注意器材的安装和使用说明,确保安全使用。
4.定期检查器材状态,发现损坏及时报修。
四、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与维护1.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务必遵循厂家的安装指南,确保器材稳定、安全。
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运行,确认无异常后再投入使用。
2.维护:定期检查器材连接部位、螺丝等,确保紧固无松动;对易磨损部位进行润滑;保持器材清洁,避免积灰、生锈。
二代健身器材通用标准一、范围和目的本标准适用于第二代健身器材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质量保证、验收、包装、运输及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旨在确保健身器材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及环保性,提高使用效果,促进健康。
二、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相关标准:GB 19079.1-2013《体育器材的安全性第1部分:健身器材》GB/T 34281-2017《健身器材室外健身路径》三、定义和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和术语:1.第二代健身器材:在传统健身器材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或材料,具有更多功能、更高性能的健身器材。
2.健身路径:一种设置在室外的健身器材,通常由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固定或可移动的器材组成。
四、设计和制造要求1.安全性:第二代健身器材应符合GB 19079.1-2013的要求,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功能性:第二代健身器材应具备其宣传的功能,各项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耐用性:第二代健身器材应能经受住长期使用和不良环境的影响。
4.环保性:第二代健身器材应使用环保材料制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可维护性:第二代健身器材应易于维护和保养,提高使用寿命。
五、安装和使用要求1.安装:第二代健身器材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按照说明书进行,确保器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使用:使用者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第二代健身器材,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伤害或损坏器材。
六、维护和保养要求1.检查:使用前应对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
2.清洁:定期清洁器材,防止灰尘和污垢影响使用效果。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室外健身器材的规定,被称为室外健身器材国标。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人们在户外进行健身活动时的安全和健康。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器材,如拉力器、脚踏车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室外健身器材国标。
首先,我们来谈谈拉力器。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对拉力器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
拉力器的结构必须稳固,不得有明显的疲劳裂纹和变形。
同时,拉力器的表面应光滑,不得有锋利的边缘和突出的螺栓。
此外,拉力器的运动范围应该合适,不过大也不过小,以便使用者能够在健身时感到舒适和安全。
其次,我们来看看脚踏车。
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外健身器材,脚踏车在室外健身器材国标中也有自己的标准。
根据国标的要求,脚踏车的结构必须稳固,不得有明显的松动和变形。
此外,脚踏车的传动系统应工作灵活,不得有明显的抖动和异响。
脚踏车的座椅和把手应舒适,不得有尖锐的边缘和突出的螺栓。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室外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国标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的器材,如仰卧板、椭圆机等。
这些器材在国标中也有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们在户外进行健身活动时的安全和健康。
不过,仅仅依靠国标是不够的,我们在使用室外健身器材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器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健身;其次,正确使用器材,根据器材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因错误使用导致的伤害;最后,定期检查和维护器材,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室外健身器材国标的制定是为了确保人们在户外进行健身活动时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遵守国标的要求,并注意正确使用和维护器材,我们可以享受健康而安全的户外健身活动。
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是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及管理维护等进行规范的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的基础上,历经1年多时间修订而成的。
新国标的编制由体育总局群体司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天津市体育局群体处、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10个健身器材生产厂家。
新国标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日本、美国、欧洲等国的相关标准,技术含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指导企业设计和生产健身器材的重要依据,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室外健身器材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出台新标准的目的及必要性(一)满足群众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和质量的新需求。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开始频繁使用身边的室外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与结构的安全性、科学性、人本性、健身性、舒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按原有国家标准生产、安装的器材已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必须出台新的国家标准加以引导规范。
(二)适应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生产技术的新进步。
因受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器材生产技术的制约,旧标准规定宽松、门槛过低,在规范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保障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等方面存在局限。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新阶段,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为通过出台要求更高、规定更严、门槛更高的新标准,消除旧标准存在的局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解决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室外健身器材行业与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包括: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或者剽窃、抄袭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或者在投标时竞相压价进行恶性竞争。
室外健身器材国家新标准介绍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是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及管理维护等进行规范的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的基础上,历经1年多时间修订而成的。
新国标的编制由体育总局群体司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天津市体育局群体处、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10个健身器材生产厂家。
新国标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日本、美国、欧洲等国的相关标准,技术含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指导企业设计和生产健身器材的重要依据,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室外健身器材招标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出台新标准的目的及必要性
(一)满足群众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和质量的新需求。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开始频繁使用身边的室外健身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对室外健身器材功能与结构的安全性、科学性、人本性、健身性、
舒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按原有国家标准生产、安装的器材已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必须出台新的国家标准加以引导规范。
(二)适应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生产技术的新进步。
因受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器材生产技术的制约,旧标准规定宽松、门槛过低,在规范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保障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等方面存在局限。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新阶段,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为通过出台要求更高、规定更严、门槛更高的新标准,消除旧标准存在的局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解决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室外健身器材行业与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包括:室外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或者剽窃、抄袭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或者在投标时竞相压价进行恶性竞争。
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室外健身器材的正常生产秩序,影响了室外健身器材产业健康发展,而旧标准存在的局限性已不能有效防止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有必要通过出台新标准来加以规范。
二、实施新标准的重要意义
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室外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健身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权益。
为切实保障器材使用者的安全,新标准在器材的安全技术指标上做出了一系列更严格规定,如:增加了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要求,对铅、镉等可能造成中毒、致病的物质做出限值规定;将手及手指剪切、挤压和卡夹伤害间隙禁区修订为8mm~30mm,明确链、环连接及其与器材的连接安全间隙应小于8毫米或大于30毫米;器材活动部件应有限位装置,防止部件因活动范围过大而导致器材损坏或造成第三者伤害;转动式器材的转动部件应配置阻尼装置,使转动部件在使用者停止运动时能迅速停止下来。
(二)有利于提高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水平。
新标准设“管理与维护”章节,明确室外健身器材管理的主体为体育主管部门及使用单位,采购方必须对使用环境、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器材配置与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相匹配;明确器材招标采购后要进行安装检查与定期检查,对器材安装后的验收程序和方法提出要求;明确器材安装后要建立配套管理制度等。
这些规定将大大推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器材的维护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室外健身器材市场,促进室外健身器材生产行业健康发展。
由于新标准对室外健身器材的
安全、质量、结构以及维护管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以价低质劣产品及投机取巧方式谋利的企业将由于新标准推行而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相比之下,强调技术创新与进步、注重产品质量、讲求诚信的企业则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从而加速行业重新洗牌,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室外健身器材市场环境,促进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推动器材生产技术创新,提升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与档次。
新标准在器材的使用寿命、结构和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将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提高到8年,将器材主承载立柱钢管壁厚提高为不小于2.75mm,并规定供应商应在器材使用寿命周期内对易损件及时更换等。
为满足此类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改进产品。
因此,新标准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室外健身器材的生产技术创新,加快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与档次。
三、新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和创新点
(一)器材构造与形状
1.外露棱边R值将支撑人体表面的器材所有棱边和尖角半径R修订为大于3mm;将器材表面厚度小于6mm的板材外露棱边修订为全部倒R为圆弧面。
2.外露手把直径针对部分器材手把直径偏小而对使用
者或第三者可能造成刺穿,要求把手端部直径不小于50mm。
3.标准件防护为防止标准件对使用者造成磕碰划伤和钩挂,要求使用者可轻易触及的螺钉、螺帽等器材紧固件永久覆盖住突出的螺栓螺纹,覆盖件在其安装面以上的直角部分高度不超过3㎜。
4.开口和间隙要防止对使用者头部、颈部、脚或腿、手及手指等部位造成卡夹伤害。
5.凸出物和旋转部件要能防止造成衣服、头发钩挂或缠绕。
6.跌落缓冲层为防止使用者因跌落而造成伤害,器材站立面高度在距地面大于600毫米时要设置缓冲层。
7.上肢牵引器类产品的活动手把质量要求不大于600g,以防手把对人体头部造成意外碰撞伤害。
(二)器材安装
1.地埋器材应标志出永久地埋标志线。
2.一般器材地埋深度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2000mm时应不小于600mm, 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1000mm且小于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 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小于1000mm时应不小于400mm。
3.地埋式篮球架地埋深度应不小于900mm(其中混
凝土地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800mm×800mm)。
4.器材安装时距各类住宅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8m。
5.器材安装完毕后供应商应提供安装检查表。
6.器材安全警示应采用“图示方式”。
(三)器材试验及额定承载能力
1.器材金属涂饰件耐候性试验时间为800h;
2.器材疲劳性能试验载荷为2400N;
3.主要零部件的静负荷能力须达到120kg,其中牵索、绳索等连接接头抗拉力指标为14000N。
为宣传贯彻好新国标,2011年11月,体育总局群体司会同总局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新国标宣传贯彻暨研讨会。
2012年,群体司将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新国标,推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器材配建及维护管理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