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自动落纱机的特点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36.08 KB
- 文档页数:4
细纱机的发展趋势与改造方向摘要:本文首先从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节能降耗、数字化、超大牵伸、紧密纺、易维护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细纱机的发展趋势,其次从电子升降改造、电子牵伸改造、集体落纱改造、花式纱装置改造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细纱机的改造方向。
通过对细纱机发展趋势和改造技术的探讨,为未来纺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改造方向中图分类号:TS1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细纱机具有品种适应性广、纺纱成型好、成纱质量高、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智能化水平高等特点,拥有超长技术、高速技术,以及电子牵伸、电子加捻、电子升降等智能纺纱技术,配备智能纺纱专家系统,能实现快速安装、快速落纱、全自动理落管等各项功能,其自动化、智能化、稳定性、可靠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可满足客户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纺、竹节纱、段彩纱等不同品种、不同层次新型纺纱的需求,产品广受客户认可和青睐。
2 细纱机的发展趋势2.1 高速化、多锭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纺纱关键器材制造技术的进步,为纺纱设备实现高速运转创造了良好条件。
高速化是指在确保稳定的纱线质量和控制断头的情况下提高锭速,是环锭细纱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标志。
单锭单电机传动的电锭细纱机以其高速稳定的运转、便捷高效的维保、精准智能的管理等特点,将成为未来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细纱机集体自动落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台细纱机上配置的锭数越多其生产效率就越高,这是环锭细纱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推出的超长细纱机最大锭数可达2448锭,有效减小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成本。
由于单台锭数多,一般均采用细络联的模式,根据所纺纱线品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合,最大程度上提高落纱效率,减少人工的投入。
2.2 自动化、连续化随着细纱机向多锭位、长机方向发展成为趋势,附加自动集体落纱装置也成为了标配。
细纱机细纱机的主要作用:纺纱过程中把半制品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管纱。
细纱机的组成:各种细纱机基本上都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拈和卷绕机构、各传动装置组成。
细纱机的主要部件毛条架、摇架、罗拉(三组)、纲领板、导纱钩、气圈环、锭子、负压装置和传动转动装置。
摇架上有皮辊、皮夹和加压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罗拉传动、纲领板传动以及锭子传动。
牵伸机构的主要元件1、牵伸罗拉2、胶辊3、胶圈4、销子5、集合器6、隔距块牵伸机构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的类型有:1、重力加压2、磁性加压3、弹簧加压4、气动加压细纱机的牵伸工艺配置1、自由区长度 a (1)定义:上销或下销前缘到前钳口的距离。
(2)a对牵伸的影响:a小时,皮圈钳口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强,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a过小,牵伸力太大,易出硬头。
(3)选择依据:纤维长度、整齐度;纺棉:a=11—14mm;棉型化纤:a=12-16mm;中长化纤:a=14-18mm。
(4)调整方法:改变罗拉隔。
2、皮圈钳口隔距 d (1)定义:在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处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
(2)d对牵伸的影响:(3)d的确定:根据细纱特数的大小而定(见表1),一般为2.5-4.5mm。
3、后区牵伸倍数(1)种类:有两类工艺路线可供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在1.02-1.5倍;它以可分为针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02-1.2)和机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2-1.5)。
第二类工艺路线:后区牵伸倍数较大,在2-3倍。
(2)选择第一类工艺路线:适用于一般情况。
第二类工艺路线:适用于①粗纱的均匀度很好、②纤维整齐度好、③总牵伸倍数大、④细纱质量无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类型1、SKF牵伸2、V型牵伸3、R2P牵伸4、HP牵伸细纱的加捻过程(一)加捻卷绕过程1、细纱的加捻2、细纱的卷绕(二)细纱捻系数与捻向的选择1、细纱捻系数的选择捻系数越大,细纱捻度越大,细纱强力越高,细纱断头越少,但手感发硬,细纱产量越低。
J WF1418A 型自动落纱粗纱机的设计思路及结构特点孔繁苓(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300241)摘 要 阐述了J WF1418A 型自动落纱粗纱机新的设计思路和结构特点,以及该机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输送导轨 取放纱管 运纱小滑车 空满管交换1 前言粗纱机是传统纺纱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关于粗纱机纺纱性能及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国内外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20世纪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变频、伺服驱动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在粗纱机上的应用,以及粗纱机牵伸、加压、卷绕成形等技术的不断改进,粗纱机已发展成为高速度、高质量、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粗纱机。
粗纱机自动落纱技术是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稳定成纱质量、实现传统纺纱连续化及自动生产线的关键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织造、印染的后道工序对纱线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纺纱企业要提高成纱质量必然要加强对前纺各工序半制品的质量控制。
长久以来纺纱企业就已经认识到半制品在操作、工序间运送等过程中的触摸、摩擦、碰撞等对成纱纱疵、毛羽的影响,从而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但要从根本上消除人为操作产生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实现纺纱车间生产的自动化,包括采用清梳联、粗细联和细络联等技术,形成纺纱自动生产线,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用工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半制品的质量控制问题。
虽然粗纱全自动落纱、自动运输技术复杂,但这一技术的发展符合纺纱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被纺纱企业广泛采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了J WF1416型粗纱机。
该机取消了传统粗纱机的锥轮变速机构、锥轮皮带复位控制机构、成形机构、张力微调装置、差动机构、换向机构、升降传动机构以及摆动机构等,采用四电机分部传动形式,运用计算机、PLC 、伺服及变频技术组成高精度跟随控制系统,通过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四台电动机之间的同步控制及5.6 真空清洗法清洗物放入炉内,升温到300℃后保温,使清洗物上的聚酯熔化,并自重下集中到炉体底部的废料罐中。
自动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综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李妙福自动络筒机自1992年开始研制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
近几年我国从德国赐来福公司引进的Autoconer338型、日本村田公司No.21c process coner和意大利萨维奥公司的ORION型自动络筒机都属第四代产品,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它和第三代自动络筒机相比,在高速度、高质量、高劳动生产率、节能、节纱和智能化、一体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1 自动络筒机的技术特征国外三种自动络筒机的技术参数和特征汇总如表l。
1.1 质量保证体系络纱工序除了将管纱卷绕成有-定长度要求的筒纱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清除对后工序和最终成品质量有影响的各类有害纱疵,如大棉结、粗节、细节、竹节、双纱、股线缺股、藤捻等以改善纱线外观质量。
现代自动络筒机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有清纱、捻接、张力控制和减少毛羽增长等方面,现简述如下:1.1.1 清纱和捻接电子清纱器基本上都采用乌斯特(Uster)和洛菲(Loepfe)生产的最新的微机型清纱器,不仅清纱工艺性能好,而且功能强,并且可和机上电脑联接,使清纱器的处理系统融合在微机内,做到电清工艺统一设置和控制,所以操作简单,故障率低,误切、漏切少。
新型清纱器如乌斯特"Uster Quantum"型及络菲"Yarn Master 800"型等还可检切异色纤维,但设置参数应恰当,否则检切率过高,影响效率。
捻接技术都采用捻接器(空气、机械)取代打结器,为生产无结纱创造了条件。
意大利ORION型自动络筒机,在接头前,若电子清纱器检测从筒子上退绕下来的纱线有纱疵,则上捕纱器会继续引纱,直到剔除后再接头,而下捕纱器能通过传感器控制引纱长度,即上捕纱器引纱没有结束,下捕纱器在引纱达到要求长度时不会继续引纱而处于等待状态。
同时由于上、下捕纱器、捻接器都由步进电机单独传动,各自独立受控制;如果两个捕纱器中有一个没有捕捉到纱头,则继续找头,而另一个完成捕捉纱头后处于等待接头状态,而打结器等待至两个捕纱器都达正确位置后才开始启动打结。
JWF1562型集体落纱细纱机性能分析我公司于2011年购置58台JWF1562型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用于生产纯棉纱及各种差别化纤维纱线,取得了较好的纺纱效果。
JWF1562型细纱机锭距70毫米、锭数1200锭、罗拉直径27毫米×30毫米×27毫米,升降动程180毫米,适纺纤维长度60毫米以下,适纺号数2.92tex~96.2tex,适纺捻度162捻/米~1917捻/米,总牵伸10倍~60倍,可调节气动摇架加压,配备带刹车装置的铝套管锭子、电子升降、全自动集体落纱。
先进设计提升性能JWF1562型细纱机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及操作按钮控制,通过彩色触摸屏实现人机会话、锭速分段曲线控制、纺纱定长任意调整、集体落纱控制、管纱卷绕成形等相关工艺参数的设定,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控制面板具有显示设备工作状态、生产数据、工艺参数、设备故障提示等功能,便于生产管理,明显提高了设备的整机技术性能。
细纱机主轴电机、钢领板升降电机均采用变频调速,可通过工艺设定实现启动、停止及不同纺纱阶段的速度调整,以减少开关车及小纱、大纱时的断头。
车尾、车头传动齿轮和各牵伸区齿轮全部采用油浴、循环连续淋油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和噪声,增加了使用寿命。
牵伸部分使用的加粗直径的罗拉可缓解罗拉的扭振,稳定了产品质量。
牵伸罗拉由主轴带动,以车头传动为主,中后罗拉中间断开,由前罗拉传动到车尾再传动中后罗拉。
前后罗拉分别装有传感器,用于控制与卷捻部分的同步和检测罗拉速度。
卷绕部分采用变频电机与电子凸轮,实现钢领板电子升降与数字卷绕。
在控制面板上调整与卷绕级升相关的工艺即可完成对管纱成形的控制,不需要调整棘轮,保证了管纱成形良好。
带刹车器的铝套管锭子可适应高速运转,且方便值车工操作接头,安全性能较高。
钢领采用钢领圈固定,避免敲锭子对铝套管锭子造成损害。
细纱长车集体落纱装置是体现细纱机自动化程度的主要部分。
装置采用单汽缸控制和伺服系统。
关于新型落纱机工作原理的探究目前使用的落纱方式主要是人工落纱和集体落纱机等方式。
人工落纱费工费时,如果改造原有的老式细纱机,其造价昂贵,机台安装面积不够,只能采购新的集体落纱机和改造厂房。
而此新型落纱机为一种单体自动落纱机,属于纺织设备细纱机技术领域。
该机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落纱工序,结构简单可靠,落纱和插管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一机可以服务于多台细纱机,更高效,减少了用工人数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厂家的经济效益。
标签:落纱机新型高效0 引言纺织业不仅是我国竞争力较强以及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更属于劳动密集型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纺织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但是,纺纱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激烈。
加上我国广大地区纺织企业招工困难以及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增加了对新型自动落纱机的需求,因此,新型全自动落纱系统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1 传动方案介绍1.1 液压电机卸管装置液压电机式顶冲卸管装置,属于细纱机落纱技术领域。
该装置包括直线运动单元,通过液压缸推动支架,支架与底板滑槽相对运动,从而实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
液压缸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通过小圆轴与支架上部焊接的小块连接,完成液压缸与支架的固定作用。
液压缸杆通过弹簧挡圈与底板相连,完成液压缸与底板二的相对固定。
当液压缸工作时,底板水平方向固定不能产生相对运动,故液压缸将会推动支架沿着底板滑槽运动。
1.2 方案技术大部分细纱机的纱管与锭杆之间采用锥而贴合实现自锁,锭杆的外锥而与纱管的内锥而贴合得较为紧密,以保证细纱机纺纱时纱管商速运转平稳,噪声小,功率消耗小,其靠落纱尤其是将纱管与锭杆停靠分离非常重要。
现有的落纱方式主要有落纱机棘爪盘落纱和集体落纱装置的顶部气动火持落纱等方式。
棘爪盘落纱方式是在落纱过程中,落纱机上的双棘爪盘将纱筒从斜侧方拆离锭杆,适用于上述的锥而自锁纱育。
纱库式络筒机管纱自动上纱技术改造项目现状与市场分析1、行业规划国内纺纱行业存量自动络筒机中,纱库式自动络筒机占比较高。
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及对生产管理要求的日益强化,需要减少依赖人工找头和上纱的纱库式自动络筒机的比例,增加具有管纱自动找头和上纱系统的自动络筒机,即加大细络联型络筒机和托盘式络筒机两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市场推广。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6年9月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中有两处提到自动络筒机的“管纱自动生头及关键装置”项目。
一是在该纲要第二部分\ “十三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点任务中,\三、“十三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实施内容\(五)先进纺织装备\推广重点:纺纱机械重点推广一节中,提及管纱自动生头及关键装置,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应用比例达到25%。
二是在具体安排“十三五”纺织工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共100项,棉纺相关7项)中,\五、国产化纺织机械(第 61~88 项)\1.纺纱机械(第 61~67 项)的第63项为:可见在两年前,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制定时,对“管纱自动生头及关键装置”技术项目就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只不过该项目是针对新增细络联型络筒机和托盘式络筒机制定的,也许该纲要编制团队没有估计到,经过两年时间行业已经等不得仅依靠增量自动络筒机上应用该技术来实现项目应用目标了。
2、项目现状行业在用工难用工贵的背景下,对降低自动络筒机用工的急切需求,正在推动替代技术方案在存量自动络筒机上尽快应用。
将依赖人工找头和上纱的纱库式自动络筒机改造为带有管纱自动找头和上纱系统的自动络筒机,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项现实需求。
近年来,将纱库式自动络筒机改造为带有管纱自动找头和上纱系统的自动络筒机的技术改造项目,受到业内多方的关注,已有一些企业开始涉足,有少部分进入用户试用。
由于涉及纺纱工艺、纺机装备及改造成本等因素,因此严格地说,已经提出的技术改造方案,可能尚未在改造方案的性价比方面形成行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