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学会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
(2)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分享学习心得。
3. 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
4. 创作实践法: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寓言两则》。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PPT、写作纸张。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两则》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4. 实例分析:(1)教师举例分析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身影。
5.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2)学生相互评改,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寓言两则》。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和解释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寓言两则》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
2. 互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寓言两则》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3.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 课堂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并准备进行分享。
(2)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学内容1. 通过《乌鸦和狐狸》和《老鼠和狐狸》两则寓言,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分析寓言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 阐述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乌鸦和狐狸》和《老鼠和狐狸》两则寓言的寓意。
3. 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相关的人生道理。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讲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
2. 播放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寓言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乌鸦和狐狸》1. 同学们跟读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第三步:学习《老鼠和狐狸》1. 同学们跟读寓言故事《老鼠和狐狸》,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分组讨论故事的寓意,比较《乌鸦和狐狸》和《老鼠和狐狸》的不同之处。
第四步:梳理总结1. 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特点。
2. 强化对寓言故事中道德意义的理解和领悟,引导学生明白寓言故事背后的启示。
五、教学资源1. 《乌鸦和狐狸》的视频资源。
2. 《老鼠和狐狸》的文字材料。
3. 老师准备的课件和讲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互动表现、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收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道德教育意义的反馈。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回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措施。
通过本次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育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素质提升。
愿每个学生在接受寓言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在心灵深处种下健康向上的种子,让善良和正义的力量在未来生长。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在寓言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
本文将围绕两则寓言展开教学设计,分别是《乌鸦和狐狸》以及《蝉和螃蟹》。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功能。
2.通过分析寓言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3.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抉择。
教学内容:1.寓言的定义和特点: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具有深刻寓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2.《乌鸦和狐狸》:讲述了狐狸用奸计骗取乌鸦口中的美味的故事,寓意人不能贪图外表而忽略内在。
3.《蝉和螃蟹》:描写了蝉为了躲避猎手而没有节制地吹嘘,结果被螃蟹逮住的故事,寓意势利眼的人往往会自取其辱。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乌鸦和狐狸》:导读故事,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学习《蝉和螃蟹》: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4.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寓言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5.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
教学方式:1.互动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气氛活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角色扮演: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故事中的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情况。
3.小测验:可以通过简答题、选择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寓言教学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价值观念等知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寓言故事有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是让学生能复述寓言的故事情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透过文本中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内在品质,进而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学完两篇寓言之后,再让学生归纳一下寓言的特点。
与此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故事与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等体裁的区别。
教学目标:1.复述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寓言的寓意。
2.初步认识寓言的文体特征,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述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寓言的文体特征,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PPT依次展示学生学过的寓言故事图片,让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同学们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学过《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寓言故事。
二、复述故事提示:利用记叙文六要素,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用排火车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练习讲故事。
把两则寓言讲完之后,再用PPT 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将故事完成地叙述一遍。
关键词:《纪昌学射》人物:飞卫纪昌起因:学射经过:练眼力不能眨眼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结果:百分百中《扁鹊治病》人物:扁鹊蔡桓公起因:拜见经过:皮肤皮肉之间肠胃骨髓结果:病死三、领悟道理先从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行为了解人物的品质,进而了解寓言暗含的寓意。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1.划一划,让学生回到寓言文本中找到相关语句。
(语言描写用横线划,动作描写用波浪线划。
)2.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说一说,让学生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纪昌学射》飞卫教学有方(语言描写)纪昌勤奋好学(动作描写)《扁鹊治病》扁鹊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想一想,让学生归纳出寓言蕴藏的内涵。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寓言这种文体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的生活,是可贵的语文教学资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寓言不是一种陌生的文体,他们之前就学习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寓言,但这些寓言相对来说篇幅短小、寓意单一。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则不同,通过讲述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最终成为射箭能手这个故事。
揭示了如何有效学习,最终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迪,其寓意是丰富而多元的。
对于像《纪昌学射》这样的寓言,限于学生寓言阅读经验的不足,刚一接触,会出现原有阅读认知图式与新材料之间的冲突──学生会按照以前阅读过的、寓意单一寓言的方式阅读这篇课文,进而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图式;另外,因为阅读经验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缺失,这则寓言的一些启示也是学生自读领悟不到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解读方向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有些启示学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却无法清晰地说出来,这同样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因此,《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是让学生经历阅读能力发展,丰富寓言阅读经验的好素材,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怎么去阅读的好素材。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情特点,教者力求找准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关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细节,理解感悟,使学生认知水平得以提升,阅读经验得以丰富,阅读能力得以发展。
教学本则寓言,教者力图抓住《纪昌学射》与以前阅读寓言的不同──给人以多方面启示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修正其原有的认知图式,为学生提供阅读活动展开的内驱力;抓住本则寓言“审智”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领会新的学习启示,从而丰富其原有的认知图式,感受到阅读发现的乐趣。
从而契合本单元“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的主题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人教版《寓言两则》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两则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认识社会、感悟生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自我反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
大家听说过寓言吗?谁知道什么是寓言?(2)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寓意、表达观点的文学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又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2.讲解《守株待兔》(1)我们来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
请大家先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
结果,兔子再也没有出现,农夫最终饿死。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对,我们不能只依赖偶然的机遇,而要脚踏实地地工作。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寓意。
3.讲解《郑人买履》(1)我们学习《郑人买履》这则寓言。
请大家再次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买鞋时,过于相信尺寸,结果因为尺寸不对而无法穿上鞋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对,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能过于拘泥于教条,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这就是《郑人买履》的寓意。
4.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的故事内容,那么它们分别蕴含了哪些道理呢?(2)请大家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则寓言的理解。
(1)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不能只依赖偶然的机遇,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同时,我们在做事情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2)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这两则寓言的感悟文章,题目自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寓言这种文体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的生活,是可贵的语文教学资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寓言不是一种陌生的文体,他们之前就学习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寓言,但这些寓言相对来说篇幅短小、寓意单一。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则不同,通过讲述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最终成为射箭能手这个故事。
揭示了如何有效学习,最终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迪,其寓意是丰富而多元的。
对于像《纪昌学射》这样的寓言,限于学生寓言阅读经验的不足,刚一接触,会出现原有阅读认知图式与新材料之间的冲突──学生会按照以前阅读过的、寓意单一寓言的方式阅读这篇课文,进而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图式;另外,因为阅读经验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缺失,这则寓言的一些启示也是学生自读领悟不到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解读方向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有些启示学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却无法清晰地说出来,这同样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因此,《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是让学生经历阅读能力发展,丰富寓言阅读经验的好素材,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怎么去阅读的好素材。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情特点,教者力求找准教学起点,引
导学生关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细节,理解感悟,使学生认知水平得以提升,阅读经验得以丰富,阅读能力得以发展。
教学本则寓言,教者力图抓住《纪昌学射》与以前阅读寓言的不同──给人以多方面启示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修正其原有的认知图式,为学生提供阅读活动展开的内驱力;抓住本则寓言“审智”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领会新的学习启示,从而丰富其原有的认知图式,感受到阅读发现的乐趣。
从而契合本单元“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的主题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
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寓言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的特点,积累“聚精会神”“下功夫练眼力”“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等生动语言,学习分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4.认识“妻、虱”两个字,会写“昌、妻、刺”三个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寓言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难点: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红、蓝两支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以每一则寓言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这一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预测本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探究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分享启示
1.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阅读启示。
预设:学生通过初读可能会感受到“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成功”“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学习中不能骄傲
自满”等启示。
3.教师伺机引导学生争论,这则寓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阅读的这则寓言与以往不同,它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三)再读课文,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批注。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教师引导预测:
(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样的语言,发现“要想成功得有名师指导”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关键语句,从而丰富对寓意的理解,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飞卫的语言,发现“想成功练就一项本领,先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质疑、讨论、释疑的阅读方法,丰富对寓意的理解。
(3)通过引导将飞卫的教和纪昌的学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纪昌的学习智慧,体会要创造性地学习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纪昌练习的方法并非来自飞卫的传授这一事实,引发学生的思维。
先扶后放,体现学习能力的迁移。
【设计意图】这篇寓言中纪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可以从中读出多种关于学习的启示,但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们竭泽而渔式地把这些启示都揭示出来,而是在每一个启示的发现、提炼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发现获得的启示都是学习成功的因素。
【设计意图】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丰富认识,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俯瞰全文。
关注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联想和对比等方式进行阅读就能丰富思想。
(四)关注表达,积累语言
教师指导:寓言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精练、传神,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和积累本课的语言材料,也是这则寓言学习的重要价值。
屏幕出示语句,指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归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五)认读生字,书写汉字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
(六)本课小结,迁移阅读
推荐学生课下阅读《扁鹊治病》,产生新的阅读期待。
学生预测会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积累哪一类新鲜的语言材料。
六、板书设计
预设:板书根据学生的理解相应调整,《纪昌学射》中关于学习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通过这一节课全部揭示出来,引导的目的在于,感受阅读中不断体会、不断发现的乐趣,从而学会思考,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