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小时光照程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16.46 KB
- 文档页数:3
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一、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一)光照对蛋鸡性成熟的影响1、性成熟是蛋鸡开产的标志。
2、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蛋鸡性成熟有明显的影响。
(1)蛋鸡孵化出壳达2月龄前,性腺(即卵巢)的发育相对较慢,而其他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对较快,故应保证较长的光照时间,以保证采食和饮水的需要。
(2)当蛋鸡达到2月龄后,性腺的发育明显加快,此时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性腺的发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3)“阈值时数”的影响当光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下时,抑制性腺的发育,光照时数越短,性腺的发育越慢。
此时,如每天光照时数超过12小时,则促进性腺的发育,光照时数越长,性腺的发育越快。
因此,每天12小时的光照时间即被视为小鸡性腺发育的“阈值时数”。
性腺发育加快的结果,导致母鸡开产过早,而此时母鸡的骨骼、肌肉和其他内脏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常导致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过短,产蛋率低,蛋小,产蛋量降低。
因此,早产对蛋鸡不利,产蛋母鸡应做到适时开产,严防过早开产。
(4)光照时间变化的影响“阈值时数”对处于从短光照时数到长光照时数变化的小母鸡来讲,有着明显的阈值效应。
而当小母鸡处于从长光照时数到短光照时数变化时,即便最初光照时数大大超过“阈值时数”,只要它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则“阈值时数”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小母鸡的性腺发育速度不仅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且与光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有关。
通常上升趋势有加快性腺发育的作用,而下降趋势则有抑制性腺发育的作用,且对性腺发育后期的作用明显大于性腺发育前期。
(5)防止性腺发育过快的光照控制措施可通过在生长期对蛋鸡进行光照控制来达到适时开产。
具体方法有二:一是使蛋鸡在性腺发育期处于低于“阈值时数”(一般为每日8—9小时)的光照环境中,以抑制性腺的发育;二是使蛋鸡处于光照时数逐渐缩短的光照环境中,同样可以抑制性腺的发育,防止过早开产。
3、光照时间对蛋鸡产蛋期产蛋量的影响(1)蛋鸡开产后,应逐渐缓慢增加光照时间,以促进产蛋高峰期的到来。
鸡群害怕哪些光饲养实践表明,红光、绿光、蓝光等光色,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些光色的负作用,既能影响鸡的生长和增重,又可降低鸡的产蛋率;然而,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给养殖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规避某些光色对鸡群的危害,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故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绿光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可使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种蛋质量降低,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低下;因而产蛋鸡和种母鸡不宜用绿色灯光照明;蓝光蓝色光线容易诱发鸡啄癖,降低各年龄阶段鸡群的抗病力,并可使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因此,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不宜用蓝色灯光照明;黄光黄光可降低成年母鸡产蛋率,种母鸡降低受精率,故产蛋鸡和种母鸡场应禁止用黄色灯光照明;黄光也会诱发鸡啄癖,故各年龄阶段的鸡群均不宜用黄色灯光照明;此外,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鸡习惯了养鸡人员服饰的某种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增加;若饲养员突然更换服装颜色,鸡群会有惊恐表现,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和产蛋;因此,养鸡者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换穿服装;红色: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或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以防止鸡啄癖,并提高产蛋率;据报道,饲养18日龄雏鸡800只,70%患啄癖,将普通灯泡换成5-10勒克斯的红色灯泡,8小时后鸡群变得安静,啄肛开始减少,16小时后减少一半,24小时后减少大半,36小时后停止啄肛,以后继续使月红色灯泡,未发生啄癖;绿色:绿光可使鸡加快生长,并提高抗病力;蓝色:蓝色可使幼鸡增重快,成熟早;用蓝色灯光照明,有减少和制止鸡恶癖发生的作用;橙色:橙色光线有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灰色:将产蛋鸡的产窝做成灰色,可使产蛋率提高%;光照对鸡的影响光照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成活的多少、成鸡产蛋率的高低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养好鸡,必须懂得光照的管理与控制;1 光照的种类光照有两种,一种是白天的自然光照,即日光;另一种是人工光照,就是在夜间给鸡补充光照或在密闭鸡舍内,以灯光给鸡照明;2 鸡在生长发育各阶段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雏鸡出壳后2~3天内,每天需24小时光照,便于雏鸡采食和饮水;4日龄以后直到140日龄,整个生长期以每日光照8~10小时为宜;产蛋期每日光照需14~16小时;肉用种鸡每日15~小时光照,鸡需要较暗的光,因此,给予的光照不能过强;3 怎样控制光照密闭式鸡舍,靠电灯照明,因此,光照时间的长短、强弱都比较容易控制;然而,为节约用电,降低成本,防止因停电而带来的鸡群骚动,绝大多数养鸡户,用有窗的开放式鸡舍养鸡,受昼夜时间长短的约束,因此控制光照的工作,就比较复杂了;在修建鸡舍时,窗口要留适当,最好不要超过一般住房窗口的2/3;用全玻璃窗的房舍养鸡,白天光照过强,须用窗帘遮挡,使舍内变暗些,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在昼短夜长的季节,靠白天的自然光照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数时,就要补充人工光照;首先要在放入鸡前安好电灯,每10平方米安1个,其高度以距地面2m为宜;除了雏鸡出壳后3~4天内可用大瓦数的灯泡外,以后所用的每个灯泡,不要超过60W,并要经常擦拭,去掉上面的灰尘;补充光照的方法,一般采用早晚两头补光,在日出前半小时开灯,开始计算光照时间,喂完早食闭灯,日落前半小时开灯,直到照足应给予的光照时间闭灯;补充时,如遇停电,须点燃煤油罩灯或蜡烛;阴雨天舍内过暗,白天也须开灯补光,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光照;4 生长期的光照鸡在生长期每日给予的光照只能递减,可由16小时白天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到8小时不能低于7小时,但不能递增,如每日光照由7、8小时,增加到10小时以上,特别是超过11小时,就会使鸡发育过快、早熟早产、体重轻、蛋重小、产蛋率低、死亡率高;从3月下旬到8月份孵化出的鸡雏,在其生长期,取其自然光照,即可形成递减光照;因此在每日的光照时间上,无须加以控制;其他月份孵化的鸡雏,如白天自然光照时间长,形成递增光照时,须在早晨和傍晚,用挂厚窗帘的方法,使舍内变暗,来缩减光照时间,达到要求的标准光照时数;5 产蛋期的光照鸡由生长期进入产蛋期,每日光照时间应缓慢增加,如140日龄时,鸡的体重已达到要求标准时即可开始增加光照;肉用种鸡从154日龄开始增加光照,如体重未达到要求标准,可延迟1周增加光照;首先把每日光照增加到13小时,以后每周分数次递增1小时,直至每日光照增加到14~16小时,肉用种鸡增至15~小时,以后恒定在这个水平上;增加光照如操之过急,从每日8小时,突然猛增到14~16小时,会使鸡产蛋增加过快,致使有的鸡造成输卵管外翻掉蛋包,招引其他鸡叼啄而致死;此外,也不能把每日光照从已增加到的16小时,再减到15小时,这样鸡的产蛋率就会随着光照的减少而下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开放式鸡舍: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灯光设计:开放式与密闭式鸡舍相同;具体设计如下:灯具:节能灯或白炽灯,同时安装伞形灯罩;灯泡的布局应使灯光照到料槽,特别注意下层笼的光照强度;白炽灯:1、高度:一般安装高度为米超过顶层笼米2、位置:安装在鸡舍过道中央;两排以上的灯泡应交错排列;前7天60w灯泡20-30lux 或9w节能灯;7天后改用45w10-20lux或7w节能灯;3、间距:间距为安装高度的倍左右;电线采用封闭式线路;密闭式鸡舍:采用人工光照计划:重型肉鸡育成期的重要目标是保持种鸡的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理想的蛋重和开产后产蛋率的不断上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性成熟的均匀一致性和体重的均匀一致性同样重要;实际的体重和光照方案与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饲养季节、鸡舍类型以及本场对最低蛋重的要求有较大的关系;光照对种鸡的影响包括光照的长度和强度两个方面,光照强度和长度的共同运用刺激效果更明显;即使是开放式鸡舍,光刺激前适当遮暗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使鸡群能够快速均匀地性成熟的关键,是使公鸡和母鸡的体重在14周龄以后直至光刺激前都达到体重标准,然后才实施足够强度和长度的光刺激;对于体重没有达到标准,发育状况不好的鸡群,不管均匀度如何都应推迟第一次开始光照刺激的日龄,因而在育成期14周龄以后,必须使体重达到标准,并且确保以后每周都保持体重的一定增幅;艾维菌种鸡的正常开产周龄周平均5%产蛋率应为25~26周龄,所有的光照方案的体重方案都是为此而设计的;为达到性成熟按时和整齐一致,所有的灯必须保证干净且工作正常,不能工作的灯泡必须立即更换;特别是对于密闭式鸡舍,这点尤为重要;应经常检查灯光定时钟是否准确且工作正常,并定期观察开灯时间与设定的开关时间是否一致;无论哪种饲养方式,当种鸡体重达不到标准或种鸡发育不好时应推迟光刺激;育成期间,绝对不能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光刺激开始以后直至产蛋期结束,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数和强度;育成期内要保证闭灯以后鸡舍遮黑良好,闭灯后光照强度应小于等于勒克斯;鸡舍漏光或达不到要求,会降低密闭鸡舍的效果,因而进风口和排风扇必须加装遮光挡板;密闭鸡舍的最大优点在于能严格人工控制光照,使得处在“逆季”的鸡群开产正常,产蛋量增加,可使用灯光定时器控制光照方案,另外鸡舍内卷帘或窗口打开或升降必须灵敏有效,停电时最好能自动打开;密闭式鸡舍的光照方案如下:0~3日龄光照时间23小时,4~14日龄光照时间16小时,15~21日龄光照时间12小时,22~146日龄光照时间8小时,147日龄至见蛋光照时间14小时,见第一枚蛋时光照时间15小时,30%产蛋时光照时间小时;如何控制后备母鸡舍光照光照制度不仅影响后备母鸡达到性成熟的日龄,而且影响母鸡的其他经济指标;一般在育成期有规则地减少光照可推迟后备母鸡的性成熟最多可推迟3周,并能增加母鸡产蛋前期的产蛋量和蛋重;1.光照的阈值后备母鸡育成期的光照强度应维持在5l勒克斯左右;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鸡群通常会有啄癖,而且变得神经质;若一个光照周期的光照时间短于11小时,母鸡的性成熟日龄和开产日龄将会推迟;否则,就会提前;2.限制光照的日龄育成期减少光照最好在育雏期结束后尽快开始;多数育种公司建议于后备母鸡3周龄左右开始实行每天恒定10~12小时的光照制度,也有的建议实施渐减光照制度;具体执行哪种光照制度应根据能否具体保持后备母鸡的目标体重而定;如果后备母鸡到12周龄还未实施限制光照制度,则日后不会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3.后备母鸡的光照制度生产中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控制光照;对于全黑暗鸡舍,很容易实施人工控制光照制度,推荐从后备母鸡约3周龄开始实施恒定的8~10小时光照,一直维持到其性成熟;如果鸡群体重低于该品系或日龄的标准体重,也可采用恒定10小时光照;但对有窗或挂帘的鸡舍,在利用自然光照的情况下补充人工光照则较为复杂;原则上,于3月5日~4月30日孵出的雏鸡可成功地在完全获得自然光照的鸡舍中饲养;当出雏日期在9月1日~次年2月28日时必须用人工光照来干预自然光照,因为这些鸡的育成后期是在日照增长期度过的;具体的干预方法有两种:一是恒定光照制度,即依据鸡群达到性成熟日龄16~22周龄前昼间最长的日照小时数,从3周龄开始至开产为后备母鸡提供上述光照总量;二是缩短光照制度,即首先确定达到性成熟16~22周龄时鸡群能获得的日照时数,然后加上6小时,这就是从第2周开始雏鸡应得到的光照长度;此后,总光照长度每周减少20分钟,直至后备母鸡达到性成熟为止;。
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确保蛋鸡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生活,以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是蛋鸡光照制度的一些原则和相关拓展内容:1. 日照时间和强度的调控:蛋鸡需要适宜的日照时间和强度来维持其生理节律和促进产蛋。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有12-16小时的光照,但具体要根据品种、季节和生产阶段进行调整。
对于居住在北纬较高地区的蛋鸡,冬季的日照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人工光源来延长日照时间,以确保其正常产蛋。
2. 光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蛋鸡的视觉系统对光照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敏感,不同光照强度和频闪等因素会对蛋鸡的产蛋和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在蛋鸡舍内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照均匀且稳定,减少光照不足或过强对蛋鸡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3. 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自然光对蛋鸡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光是重要的原则。
然而,自然光的变化和不稳定性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光源来补充和调整光照条件。
因此,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在自然光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光源来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4. 光照调控的科学和技术支持:蛋鸡光照制度的制定需要科学和技术的支持,包括光照强度和频率的测量、光照调控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光照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科学的光照调控可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蛋鸡的光照环境,提高产蛋效益和蛋鸡的福利水平。
总之,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为了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而制定的,其中包括日照时间和强度的调控、光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以及科学和技术的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光照调控,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条件一、光照光照的照射时间长短和强度可直接影响鸡的成熟和生产性能。
1.对鸡只性成熟的影响:光照的时数长短可改变母鸡的开产日龄,如长时间的光照鸡可早熟,反之则会延迟鸡的开产日龄。
一般光照在11――12小时为宜。
2.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足够的光照时间可刺激蛋鸡视觉细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性激素分泌活动;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一般对产蛋母鸡光照时间要求达10――l7小时,过长、过短都会对产蛋有影响。
二、温度一是对采食量和饲料效能的影响:气温升高时,减少能量的采食量,适当增加蛋白质料。
气温低时,鸡需要能量多,采食量也增加,所以要对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采食量进行调整。
二是饲料效能也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和采食能量的减少而提高的。
三是温度会影响产率和蛋重及蛋壳质量等。
因此,蛋鸡的适宜温度应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准。
一般种鸣最佳温度为21℃,蛋鸡适宜温度是18――14℃,较好经济效益温度限是27℃。
所以,一年四季应尽量把鸡舍温度保持在18-27℃之间为宜。
三、水水对鸡来说既是最重要的,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营养素。
一般对鸡影响的是饮水量和饮水温度。
1、饮水量:采食量、环境温度、鸡体大小、活动程度及产蛋量等状况都会影响饮水量。
气温高时饮水量会增加,产蛋率高,饲料能量低等都会增加饮水量。
所以,要细心观察,根据鸡体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增加或减少给水量。
2、饮水温度:水温是随舍温而升温的,舍温很低时应增加水温,而气温高时应降低饮水温度,这样才会使鸡按需而饮水,才能保证鸡体的需水量。
所以在气温低时,饮用温水可改进饲料效能,气温高时,最佳水温为10――12℃为宜。
四、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量之比。
适宜的温度时舍内湿度应是40%――80%,如果湿度过大,会使鸡的羽毛污秽,特别是高温时,使鸡的蒸发散热受阻,体内积热,产生热射病。
低温时空气中水汽容热量及导热性增大,鸡失热过多,易受凉甚至冻伤。
蛋鸡光照时间很重要,不会的赶紧收藏吧蛋鸡光照方法与时间
表
光照的重要性光照不仅仅对蛋鸡的性成熟、排卵与产蛋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对鸡群的活动、采食和饮水等具有重要作用。
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遮光管理,促进鸡群生长,实现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使鸡群顺利达到产蛋高峰。
鸡群生长发育成熟后,首次加光日龄的确定很重要。
过早加光,鸡未到达体成熟,脱肛、啄肛情况严重,影响高峰维持;过晚加光,腹脂沉积增加,导致脱肛,增加生产成本。
若光照晚加1周,开产日龄推后5-7天。
首次加光方法
1、遵循原则:依照鸡群的日龄和体重确定首次加光日龄。
2、一般在16-17周末鸡群平均体重达到1420-1480克开始加光;体重不达标不加光。
增加光照前,若鸡群体重未达到标准,需刺激鸡群采食,提高鸡群体重。
但需注意的是,在加光前还要考虑料量的增幅,光照刺激前一周的耗料量一定要增加,不要因为鸡群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而减缓耗料的增幅。
否则,因加光后鸡的产蛋量增加,倘若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能量和蛋白质),很难获得较好的产蛋性能。
3、首次加光时间不能晚于126日龄。
4、加光频率:每周增加1小时,到12小时后,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14小时达到产蛋高峰,以后可以每两周增加半小时到16小时。
光照对蛋鸡有哪些影响一、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引起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趾骨开张等第二性征。
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利于蛋壳的形成,黄体生成素则引起排卵。
在蛋鸡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产蛋性能。
在现代蛋鸡养殖中,这已成为控制蛋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二、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1 、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
通过光照强度试验,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
蛋鸡光照管理制度一、蛋鸡光照需求及影响因素1.1 蛋鸡光照需求蛋鸡对光照的需求是因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目的而异,但一般来说,正常光照条件下,蛋鸡适宜的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光线的强度为150-300勒克斯。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光线强度可以提高蛋鸡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蛋产量,促进羽毛生长和群体行为,增加免疫力,提高食欲和生活质量。
1.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蛋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促进生长发育和蛋产量方面,还对蛋鸡的生理机能、行为表现、群体秩序、繁殖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减少压力反应,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食欲和健康状况,减少群体行为异常,增加社会性行为的频率,降低群体间的压力和争斗行为,促进蛋鸡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效果。
1.3 光照管理的重要性光照是蛋鸡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适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蛋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降低蛋产量,影响蛋的品质和口感,增加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甚至导致蛋鸡的疾病发生和死亡率。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光照管理制度对于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二、蛋鸡光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2.1 光照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光照管理制度需要综合考虑蛋鸡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目的、品种特性、养殖环境和设施条件等因素,结合光照需求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
制定光照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光照时间和光线强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蛋鸡的生产和健康。
2.2 光照管理制度的实施实施光照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光照时间和光线强度进行操作,保障蛋鸡充足的光照需求,促进生长发育和蛋产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监测养殖环境和设施的光照条件,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保证蛋鸡得到满足的光照需求,保障养殖场的正常生产经营。
2.3 光照管理制度的优化光照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和蛋鸡的需求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光照因素对家禽生产的影响避YANGZmTIANDI光照因素对家禽生产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黄轩在众多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通风条件,光照,噪音,饲料和饮水,微生物等)中,光照是影响家禽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收集并探讨了近年来关于光照因素对家禽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引起人们对家禽养殖环境的重视.一,光的本质(一)光的温度灯光的颜色通常是用K氏温度(.K)来表示.光的温度值高代表波长较短(如蓝,绿光),光的温度值低则说明其波长较长(如红,橙色光).由于测定温度的方法不同,通常情况下温度高的颜色(如蓝,绿色),我们感到是冷色,而暖色(如红,橙色)被测量出则是低温颜色.(--)光的强度光的强度是用1UX表测量的,它表示单位面积所接受的电磁辐射的大小,与电磁辐射的波长无必然联系,正常情况下1UX表测量的只是辐射的强弱. 二,家禽对光的反应禽类具有优越的视觉机能,可见光谱范围甚至比人类(380N760nm)还广.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家禽感受不同的光色后,其精神,食欲,消化功能,生长发育,性成熟,产蛋率等都可产生相应的变化.实践证明,光照的时间与强度,光线的颜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始时间和黑暗期的间断等都会对家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而光照对家禽的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光线通过视网膜的感受器刺激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与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通过脑垂体门脉系统传至垂体前叶和后叶弓l起促卵素(FSH)和排卵激素的分泌, 促进目口泡的发育和排卵.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一)光照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1,光色许丽等通过不同颜色对肉仔鸡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发现使用不同颜色的料槽.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仔鸡的生长速度,红,绿,黄光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尤其以黄色光对饲料报酬的影响最为显着.曹静等通过单色光对肉鸡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发现河南农业2011年第10期(上)在肉鸡生长前期,绿光使鸡增重较快,而在生长后期,蓝光增重效果明显.此结果与RoZenb01m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但是,刘开荣等在间歇光照制度下利用红色,绿色,黄色和白色白炽灯照射肉鸡,发现红色白炽灯下饲养的肉鸡增重效果最好,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所采用的光源和光照制度不同所致.张学松将4一l1周龄的鸡饲养在亮度(w/m) 或照度(勒克斯"1UX)相同,波长不同的光照下,体重增长不同.在415~560nm(介于紫和绿之间)光照下比在635nm(红光)以上波长光或白光9射下生长快.即使光的亮度或照度相同,视网膜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感觉到的亮度是不同的.家禽在感觉最亮的光波段体重增加最快.这表明生长速度与波长有关,而与亮度关系不大.试验表明.家禽在蓝光和绿光下生长比在白光下快, 而在红光下的生长速度和白光下差不多.这说明是长波长的光抑制了生长,而不是短波长的光促进了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光源的正确使用,如用市售灯泡作光源,则家禽生长变化率不大,因为其发出的光不是单一的色光,其中蓝光和绿光的促生长作用会被长波长的光抑制.2,光照强度盂冬梅利用红色光和蓝色光实行先减后增的光照制度.虽然降低了肉仔鸡的早期生长速度.但可通过补偿性生长使出栏重和饲料利用率等指标均优于采用传统光照制度(自然光+白炽灯补光)的肉鸡.Kr1StenSen等研究发现,不同光源和光照强度对肉鸡的采食量没有影响,低光照水平对肉鸡的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成活率和腿部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大,但可提高5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与B]atChford等报道的在20O]UX以内增加光照强度.不影响肉鸡采食量和日增重的结论基本一致.BoSh0uwers等试验表明,与高频率荧光灯相比,肉鸡在低频率下光照活动减少,但能量消耗并未受到影响.3,光照时间光照时间不会对12周龄前火鸡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产生影响.Lew1S等研究表明.不同光照方案能影响禽类的采食量,在最初的21日龄内光照时间每增加1h,肉禽采食量约增加15g.徐银学等研究结果显示.对生长快,脂肪积累能力强的品种,短光照可促进其生长:对生长速度慢且神经类型敏感的品种,长时间的黑暗则可抑制鸭体增重.间歇式光照可显着提高肉禽的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刘卫东等报道,间歇光照可缩短光照时间,减少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赵智华等发现,49日龄樱桃谷鸭的间歇光照组比持续光照组每羽平均多增重1g/d.刘安芳等报道间歇光照可显着降低腹脂率.这可能是由于间歇光照推迟了腹脂沉积的时间.(二)光照对家禽免疫机能的影响1,光色张学松(20O2)将成熟的母鸡分别饲养在蓝光,绿光,红光和白光下(16h光照),其血液中红,白细胞数,肾上腺皮质甾酮的浓度没有变化.从这些指标上看没有发生应激反应.但他同时又认为光的颜色不影响产蛋率,血液成分和激素的变化并不说明光的波长对应激没有影响.给在红光和绿光下饲养的45—55周龄鸡注射绵羊红细胞14d后. 抗绵羊红细胞效价明显较高.这说明光的波长影响禽的体液免疫应答.主要影响IgG而不是IgH.在红光下饲养的鸡与在其他光线下饲养的鸡的细胞免疫应答不同,表现为皮肤的嗜碱细胞过敏.主要原因是血浆中抗黑变激素的浓度发生了变化,抗黑变激素能引起禽类的免疫抑制.谢电等(20O7)通过单色光对肉鸡公雏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单色光波长的变短,相应光色饲养下的肉鸡脾脏质量有增加的趋势.以蓝光为最显着,说明蓝光能够较明显地影响脾脏的发育.脾脏属于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应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富含捕捉和处理抗原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脾脏的良好发育对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28日龄时,绿光照射能使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显着提高, 49日龄时.蓝光照射后的NDV抗体水平提高更显着.因此在151ux光强度下,肉鸡前期选用绿光照明,后期改为蓝光照明,均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反应,可明显提高肉鸡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抗新城疫的抗体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蓝光还具有降低血清应激素水平皮质醇的水平,缓解免疫应激的作用.2,光强及光9时间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对家禽的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每天光照12h,雏鸡在第2次免疫后抗体升高,而24h光照则对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光的颜色不同对家禽免疫反应影响不同,研究表明.光照时间过长的鸡白细胞减少,尤其以绿光减少最多.灰白色光减少最少.红光和蓝光居中.限制光照措施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发挥其抗氧化,抗应激及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而增强抗病力.但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由于机体内源J性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体内外周血中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淋巴细胞数量百分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段龙等实验发现,间歇光照的鸡脾脏和法氏囊器官指数高.表明间歇光照对肉仔鸡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利用红外线照射雏鸭有助其防寒,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红外线还有消炎,镇痛和伤口愈合等作用, 增强机体杀菌力和免疫力:明暗光照可预防肉鸡的多种腿疾病并可减低腹水症和.心衰的发生率;紫外线有利于VD3合成.促进骨骼发育等.(三)光照对家禽繁殖性能的影响1,光色和光照强度绿光可使性成熟提前.公鸡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孵化器内对种蛋进行绿光照射会致雏鸡畸形,造成雏鸡内脏异位增加但不影响孵化率.蓝光可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日增重, 减少啄癖:还能显着升高睾酮水平.公禽在白光或红光下性发育最好.当光照从无刺激光波转变为有刺激光波时,对母鸡的性发育有影响,而刺激性光波的强弱影响不大.当光照强度为6~20]uxB,~,鸡产蛋最多;若光线均匀, 5.51UX亦可维持鸡最高的产蛋水平. 不同波长的光可通过眼球或颅骨影响脑内光受体.进而刺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再经门脉循环调节垂体内排卵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释放,影响性腺发育和排卵.额尔敦木图等通过对单色光对产蛋鸡血清中LH和FSH含量的影响试验.发现在产蛋鸡19-36周龄.蓝光会促进LH和FSH的分泌,37—53周龄,白光和红光促进LH和FSH的分泌.24昼夜间各光组LH和FSH峰值(除白光组FSH外) 均出现在上午.额尔敦木图等还做了单色光对肉鸡睾丸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单色光对肉鸡睾丸形态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蓝,绿光比其他单色光更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和睾酮的分泌.进而影响睾丸的形态结构.2,光照时间和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对鸡,鸭,鹅等家禽的繁殖季节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但对繁殖期家禽的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不显着. Wanq等研究表明,人工补照12—13.5h可使鹅产蛋高峰期提前.提高产蛋量.Ch8r1es等发现,光照时间按每周递增4h.从第2周的1h增加到第8周的23h.第7周肉鸡雄激素浓度比恒光组(23h/d)高.较长的光照时间可刺激公火鸡的性发育,提高循环睾酮水平,从而使其生长加快,提高饲料转化率,受精率也可因光照的延长而提高.在正常繁殖季节,限制光照对厂东公鹅睾丸形态,重量以及精液品质无显着影响,而在非繁殖季节则有良好的效应.光照对家禽繁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专家研究表明.光递增方式和光照周期对输卵管形态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对鸡蛋品质产生影响.尹训l刚等试验表明,产蛋期间光照时间忽长忽短会造成内分泌机能紊乱,从而产生应激,降低群体产蛋率.光照周期大于30h,不仅产蛋量降低.蛋壳质量还会下降.夏季和秋季缩短光照,可以进行反季节繁殖,光照调控还可以延长种鹅的繁殖时间.施振旦等试验报道,短光照促进而长光照抑制广东灰鹅的繁殖活动,冬季延长光照可降低饲料报酬.(四)光照对家禽产蛋性能的影响光照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影响禽类的产蛋性能.脑内光受体对绿光,蓝光敏感性要高于红光.一般认为, 红光可促进蛋鸡的产蛋数.而绿光和蓝光使鸡蛋大于红光下生产的鸡蛋.额尔敦木图等在光对产蛋鸡产蛋性能,蛋重和蛋形的影响研究中发现,蓝光使蛋长径变短,红光使蛋短径变短,蓝光和红光使蛋重随产蛋周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小于白光和绿光的影响.红,绿,蓝光对蛋鸡产蛋高峰期有影响,特别是蓝光使蛋鸡产蛋高峰期最长,因为蓝光使LH和FSH的分泌在较长时间(29—34 周)内维持较高的水平,使输卵管的分泌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在生产性能上表现为产蛋高峰期延长,提高了产蛋量,降低了料蛋比.在19—36 周龄,蓝光使蛋鸡产蛋量最高,料蛋比最低;在37—52周龄,白光对蛋鸡产蛋性能影响显着.在光强度为15]UX的条件下.从蛋鸡开产前7d到蓝光引起的产蛋高峰期结束,此时间段采用蓝光瞧YANGZmTIANDI(66Onm)9射,之后换成白炽灯照射,每只鸡可多产蛋153.72g,饲料转化率可提高3.6%.(五)光照对家禽行为的影响啄癖是鸡群中1只或多只鸡表现的不良行为,结果会造成严重损伤,死亡和影响经济效益.特别是高密度工厂化养鸡.啄癖现象更为严重.原因很复杂,其中与光色有关,根据赵国臣试验, 鸡对不同颜色的反应是不同的.鸡对紫红色,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较为敏感.当鸡见到具有红色的食物时,或其他鸡体上有红色时(即被叨出血,刮伤出血,产蛋时见到鸡泄殖腔红色粘膜时)就产生了敏感f性和新奇感,见到便叨啄,而且围叨的鸡很多,出血越多,叨啄越厉害,直至叨死.因而鸡舍内用红色灯泡照明,在红色灯光下,不易见到鸡体上的血红色以防止啄癖的产生.戚咸理等通过不同光色和光照强度对蛋鸡啄癖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 红,蓝光有明显的防止啄癖的作用.三,合理的光照制度(一)时间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的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提早,l生成熟.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开产时蛋重小,产蛋率低,高峰持续期短.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产蛋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掌握一个原则.即:蛋鸡的育成期光照时间不宜延长,产蛋期不能缩短.育成期一般每天需8h光照,不宜超过11h; 产蛋期光照16h,不宜超过17h.增加光照时间必须与鸡的体成熟,性成熟相一致,并给予足量的全价配合饲料和充足清洁的饮水.人工补充光照时间的计算应根据鸡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减去当地当时白天自然光照时间,补充光照应该在天亮前和天黑之后补足,缩短光照时间可采用遮黑鸡舍的方法.(二)强度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 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和神经质.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皮蛋,畸形蛋显着增多,鸡的猝死率提高,而低强度的光照能使体内脂肪沉积加快,照度太低则会使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生产发育受阻.当光照强度为6~20]UX时鸡产蛋最多,若光线均匀, 5.5]ux亦可维持鸡最高的产蛋水平.鸡河南农业2011年第1O期(上藏YANGZHITIANDI母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分析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者的难题为母猪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水平下降,猪群补充困难.在生产实际中,要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以便在生产中加以防范.一,母猪本身的原因(一)品种.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 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中.尽量避免有产仔数少的品种的血缘.(二)品系.有些品系如: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在培育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选育过程中只注重猪种的体型和瘦肉率,而没有注意其他指标,造成产仔数指标下降.(三)遗传.同一品种,由于家系和个体的差异,也会造成产仔数的不同.(四)年龄.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同时影响产活仔数.(五)胎次.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六)猪的年龄.1~2胎和6胎以上母猪,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眙比例过大, 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二,饲养管理不当母猪群的饲养管理为猪场的关键,很多产仔数少和产活仔数少都是由于内黄县畜牧局刘献芬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如:驱赶,鞭打,咬架等.(一)饲料的原因.1,没有给母猪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有的生产者认为母猪不用或少用添加剂是不正确的. 必须加以纠正,有些饲料公司也认为母猪的饲料不重要,做配方不认真,不全价.偷工减料,造成养猪者加不加添加剂效果不明显,造成思想误区.2,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中,玉米的黄曲霉超标,豆粕的尿素酶偏高;麸皮的质量不重视.矿物质的消化力不强,钙,磷无法吸收,氟含量超标,均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二)管理上的问题.1,配种前的管理.后备母猪配种体重过低及月龄太小,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 配种过早,没有达到体成熟,造成产仔数减少,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 月龄以上.2,没有崆制配种前的膘情.后备母猪没有限饲,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产仔数减少.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 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影响母猪的排卵数,从而影响产仔数.3,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为了增加排卵数,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配种前4—5d要短期优饲,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增加饲喂量.以提高排卵数.4,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妊娠前1个月要少喂1~1.5kg,中期适量2kg,后期2.5~3kg,同日寸要视母猪的个体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5,减少并群,追赶和咬架等情况.6,疫苗接种时间不合理.母猪在妊娠期间,尽量减少注射疫苗,除大肠杆菌,红痢外.其他疫苗都应在配种前注射,减少因疫苗注射对胎儿的影响. 三,疫病的影响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使产仔数下降,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和猪流感等.传染病造成的母猪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减少的原因复杂,症状相互重合,不做血清学检查很难判断,有的症状即使做血清学检查也难判断.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作为养猪生产者.在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防疫工作,减少外来野毒的感染.(二)减少外引种猪的地区,因为各地区的种猪健康状况不同.减少地区就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少引种次数,不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隔离检查,防止传染病的引入.(三)对母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针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由于管理的原因造成产仔数的减少.(五)引种时选择繁殖性能高的猪种,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的育成期以51UX为佳,产蛋期以10]UX 为宜.一般情况下,若灯泡距地面2m,每15m鸡舍安一个有良好反射灯罩的40w 灯泡,在鸡所处高度照度为10]ux.灯泡之间的距离应为灯泡离地面的1.5倍,灯与墙的距离应为灯泡间距的1/2.(三)控制方法光照强度控制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更换不同功率的灯泡调整亮度,二是通过调整电压来控制亮度.不管怎样调整,在每次开,关灯时要做到逐步由暗到亮,由亮到暗,给鸡一个适应过程,减少应激因素,防止鸡群受惊,影响产蛋. 河南农业2011年第10期(上)(四)建议光照程序雏鸡出壳1-2日龄,建议光照时间24h,强度保持10]UX:3-7日龄光照18h.强度保持1O]UX;7~14日龄光照l6h,以后每周光照缩短2h,直至自然光照,强度保持5]UX.育成期可适当采用遮黑法缩短光照时间.18~21周龄每周增加光照O.5h.22周龄以后每2周增加光照0.5h.到产蛋高峰时每天光照日寸间应达到16.5h,然后保持恒定, 直到淘汰,光照强度以101UX为宜. 四,小结光照的光色对于家禽在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及免疫功能,蛋鸡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光照的时间,强度等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产发育及生产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信息,光照制度和光照强度已成为制约现代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全面分析光色对家禽的影响,利用好光照控制技术.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光照,提高家禽生产性能,改变传统的家禽饲养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蛋鸡的光照管理制度作者:柴桂香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光照管理是提高产蛋鸡产蛋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产蛋鸡对光照很敏感,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才能收到增产效果.蛋鸡发生开产过早、蛋重小,啄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关键词:光照;管理光照与蛋鸡的产蛋率密切相关,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光照程序。
固定每天的开关时间,不得随意更改。
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2.1 关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