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67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新人教版必修4解题方法指导(十五)——依据型非选择题依据型非选择题通常考查学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
从理论依据、行为授予以及现实意义三个角度,来论证现象和措施的合理性。
此类主观题经常采取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做的必要性、……的原因是、……的理由是。
此类试题一般着眼于两点:一是为什么能,二是为什么要。
同时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
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
[2014·高考海南卷,2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
规范解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
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提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
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
一结合就是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单元优化总结[学生用书P169]解题方法指导(十一)——事例型选择题本题型多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背景,形式可以是以事推理,也可以是以理释事。
这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2013·高考浙江卷,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
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 .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解答此类题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具体方法如下:方法1: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错误题肢的选项。
方法2:释理法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
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
方法3:评析法对事例本身进行综合评价,要特别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一分为二,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甚至绝对化。
方法4:分解法将比较复杂的材料分层,提炼每一层的中心意思,并将其中的关键信息转换成学科术语,最后与题肢对比判断,符合的就选。
1.1848年,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出版。
在这本著作中,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用自己在中国四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
卫三畏的观点蕴含的道理是()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解析:选B。
材料强调“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说明了汉字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
A项属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而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