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王几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王几何》教学设计《王几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概括__的内容。
2、结合词语,感知王几何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概括__的主要内容,感受王几何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析词语,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卡通形象。
请你根据图片,用几个词语描述其中的卡通形象,让大家猜一猜描述的是谁?(同学们积极参与)。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环节,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传神的词语的运用,很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
今天,让我们借助词语的力量走进另一个人物:王几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运用词语的兴趣,为借助词语分析王几何这一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熟读课文,概括__的`内容。
2、结合词语,感知王几何的形象特点。
(设计意图: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
)三、词为先锋1、给加点的字注音。
须臾嘈杂屏息绰号叛逆斜翘洗耳恭听2、解释下列词语。
须臾嘈杂屏息离谱铭记徒手(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__内容。
)四、词以类聚多媒体投示一组词语:哄堂大笑斜翘矮胖结实哑笑眉开眼笑惊讶方头大耳得意洋洋屏息静听洗耳恭听动作神态外貌(设计意图:选择文中表现王几何形象的词语,让学生分类。
初步感知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的词语,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五、用词成趣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多媒体中所处显得词语,如果没有这个词语,请勾画出文中能够表现这个词语的语句。
1、哑笑挤眉弄眼哄堂大笑2、徒手得意洋洋3、优雅哄堂大笑毫不理会绰号4、嘈杂轮番笨手笨脚忘乎其形舒畅5、严肃鸦雀无声方头大耳矮胖结实挤眉开眼笑得意洋洋炯炯有神神采飞扬慈眉善目《王几何》教学设计2一、课题:《王几何》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学情分析: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陌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成为了学习障碍,而小学较为自由的学习方式,自觉性不强,但是课堂积极踊跃,举手发言积极,随着初中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地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和智力水平地发展,小班化和小组模式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管理,以小组竞争为核心模式,个人学分为辅,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和谐管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是首要任务。
王几何时间第六周第 1 课时课题王几何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同学们,在第6课《我的老师》中,我们认识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
他是谁?(板书“王几何”)绰号“王几何”的王老师。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
(默读指导:眼到、心到,手到。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带着问题默读:在你的印象里王老师是一位_特别__的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交流王老师的几大“特别”。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动笔。
学生答案预设:长相特别:方头大耳、矮胖结实出场特别: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间就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读音和释义。
2.查资料,了解作者其人。
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3.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1. 同桌之间互查注音2. 齐读两遍行为特别:一句话不说,哑笑两分钟后,反手画圆和三角形(吸引学生好奇心,展现绝活)3.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自我介绍特别:自曝绰号。
(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幽默)教的内容特别:让学生画圆和三角形。
(欲擒故纵)教学方法特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欲擒故众的方法告诉学生简单朴素的道理。
(引导:王老师的拿手绝活是什么?用意何在?效果如何?这个方法好不好?你喜欢吗?)(善教学,有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出场特别、行为特别、自我介绍特别、教的内容特别、教学方法特别……这是对王几何老师的正面刻画。
9 王几何【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这篇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将文中重点的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通过朗读,体会学生对老师的情感。
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等词语。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感知文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资料助读】文体知识介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又分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已有很久远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是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就不能算作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等。
【预习检测】、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绰号()洗耳恭听( ) 弥勒佛()铁杵()铭记()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得意忘形:持之以恒:鸦雀无声:洗耳恭听:哄堂大笑:【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研自探导学】1. 综合全文看,作者是怎样刻画王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从修辞写作方法描写方法着手)2.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试举例分析。
拓展延伸:你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他的外貌特征和他常说的一句话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当堂检测】(A)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9 王几何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⑵养成默读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现代文阅读是中招的必考内容,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外,以简答题形式为主,从考点上看,常见的形式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赏析词句、语段作用、分析人物形象、补写、理解标题等。
3、教材分析本文是初一新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是以“老师和教育”为主题编的,这个单元选取了一组反映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文章。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王几何》抒写了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远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4、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只能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一旦需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就有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人物特点。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 能学会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能总结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认识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
给人起绰号,本是不礼貌的行为;被人起绰号,也是很尴尬的事情。
9《王几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预习作业】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铁杵.持之以恒鸦雀无声铭.记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
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
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
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七年级语文上《王几何》教案七年级语文上《王几何》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王几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分析《王几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本单元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为主题。
作者马及时回忆了儿童时代王几何老师的一堂几何课,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学业水平高寓教于乐的教师形象。
作者是以儿童的眼光从多方位来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新生活泼可爱,有强烈地表现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学生较羞涩,放不开,而此文行文活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绪放松,上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设置评比性的活动。
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刻画人物的方法已经了解,本课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可让学生去找。
确定教学目标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绰号、优雅、嘈杂、鸦雀无声、洗耳恭听”等词语。
②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感知全文③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多种方法读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师生之间的美好时光,培养热爱老师的意识教学重难点①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感知全文②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整理出易错的字音字形或认为应重点理解的字词查资料了解“几何”的含义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可提前看文章教师:问题展示时应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课堂形式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教学策略1、整体设计思想本文为一篇自读课文,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从读入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在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七年级语文《王几何》教学设计【精选11篇】王几何教案篇一9、《王几何》一、内容及其分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王几何》分析:本文的核心是理解几何老师王玉琳的性格特点,明白他性格虽然粗放但教学却是严肃认真的特点。
本课所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优秀的几何老师。
从王几何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几何是一个认真对待教学,二十年如一日的教授初中几何的人。
解决的关键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二、目标及其分析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目标分析(1)概括文章,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2)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就是从王老师朴素的外表下感知他的伟大,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付出的伟大。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就是用心去体会王几何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用心教几何,能够达到反手画圆的境界。
说明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出别人所做不到的成就的道理。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王几何的伟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
因此老师在教学课本内容之前时要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并且要对王几何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在本节课《王几何》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录音机放朗读磁带,因为使用录音机播放磁带,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
除此之外,还要涉及到幻灯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说到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影响42个学生一生的一位几何老师。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几何》这篇课文吧。
资料助读作者介绍: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王几何》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3
【学习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影响42个学生一生的一位几何老师。
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马及时,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二、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
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8.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四、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
....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
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
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
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五、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 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略。
六、课堂小结:
《王几何》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几何老师的教学态度。
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
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事业的坚持。
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事业。
王几何老师能够反手画圆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他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专研几何教学。
七、课后作业:
18.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