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及预防、事故案例及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29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一般非煤矿山开采,即使不是生产铀等放射性矿石的矿山,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氡。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阅。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一)一、事故基本情况1.2010年2 月5日13时50分,梅江区城北岭上又兴石场工人蓝伟华,在放炮后尚未清理松石的情况下,冒险进入作业边坡下面收拾工具,被突然松脱掉下的较大石块砸中腿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2010年3月21日9时20分,兴宁市罗岗镇五五村石场爆破工钟国环、何贤才,在高陡边陂面上进行打钻作业。
由于平台宽度不足,钟国环在作业时双脚打滑跌落至采场底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二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完善;二是隐患排查不及时,现场管理不严;三是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二)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
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其中水2700立方米,尾砂116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矿13100立方米。
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
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
尾矿坝下的34间外来民工工棚和36间基建队的房屋被冲垮,共有28人死亡,56人受伤。
这是一起由于企业违规建设、违章操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基础坝不透水,在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
又由于尾矿库长期人为蓄水过多,干滩长度不够,致使坝内尾砂含水饱和、坝面沼泽化,坝体始终处于浸泡状态而得不到固结。
最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
2、事故的间接原因(1)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把关不严。
尾矿库的选址没有进行安全认证,也没有进行正规设计,而由环保部门进行筑坝指导;基础坝建成后未经安全验收即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训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某化工厂爆炸事故事故经过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化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事故发生时,现场有多名工人正在进行生产作业。
爆炸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车间被夷为平地。
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操作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在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擅自对生产设备进行了调整,导致了化学反应失控。
2、设备老化该化工厂的部分生产设备长期运行,未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日常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事故教训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违规操作。
2、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企业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预防措施1、强化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建立设备档案对每台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案例二: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事故经过在某建筑工地,一座正在施工的高楼突然发生坍塌。
当时,有许多工人在现场作业,事故造成了多人被埋,伤亡惨重。
事故原因分析1、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事故案例警示1、触电死亡事故2003年8月2日,青岛某集装箱制造公司在进行线路改造时,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
2003年8月2日上午,该公司电工组长林某带领公司王某等5名电工对公司喷锌机进行线路改造。
其中王某负责穿线和辅助工作。
下午14时50分左右,王某在给两台喷锌机进行穿线时,其左膝碰上了15号喷锌机的A 相接线柱,被电击倒地。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经鉴定,该公司控制喷锌机的空气开关的A相触电烧蚀,没有完全分离,造成A相形成通路。
电工王某在穿线时,误认为喷锌机已断电,在没有验电的情况下开始工作,结果左膝不慎碰到了喷锌机的接线柱,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他原因:一是该公司配电设施、电气设备控制箱设置不合理。
事故现场控制喷锌机的配电箱和喷锌机控制箱距离过长,在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进行断电,影响了抢救工作的进行;二是设备间距狭小,喷锌机高压部分的防护罩被拆除,致使高压接线柱裸露在外,造成作业人员接触设备触电;三是用电设备无漏电保护措施。
喷锌机没有采取可靠的漏电保护措施,致使作业人员在触电事故发生时,系统不能自行断电;四是公司安全教育不到位,致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械伤害死亡事故2009年1月13日上午,青岛某机械有限公司铆焊车间正在组织工件加工;约10时30分许,在车间西北侧一钻床正在从事工件钻孔的操作工尹某在往钻台装夹工件时,由于没有停止钻床运转,左臂衣袖被钻头缠住,致使其左臂、头部被缠卷入钻床的夹缝处;车间职工李某发现后,及时上前关闭钻床,并随同赶来的车间主任刘某等人一起将尹某从钻床机台上救出,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15时许,尹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钻床操作工尹某在未停止钻床运转的前提下,违章直接在钻床台面上装夹工件,致使衣袖被转动的钻头缠住,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公司未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致使现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差,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篇山东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重大透水事故一、案例描述盘马埠铁矿是一个设计年产铁矿10万吨,主副斜井开拓的地下开采矿山,地面标高+40米,井下由正负0米,-30米,-47米,-66米四个中段构成,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矿石从主井提升至地面进入副井选厂处理。
2011年7月10日21时30分,山东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井下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井下当班31名作业人员中有24人被困,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64万元。
二、案例剖析盘马埠矿井主斜井上盘西南侧约200米处为上世纪50年代乱采滥伐留下来的露天采坑(见图一),其下部就是二中段2号口开采高度最大的采场,其采空区垂直高度达到38.3米,按照设计,矿山生产前应对露天采坑采取废石填平,三合土压实的安全措施,事故企业没有对露天坑进行处理,而且在坑内也没有安装专门的排水设施,隐患长期存在。
更为严重的是,事故企业没有建设尾矿库而是将尾矿直接排入露天采坑,非法排放尾矿和储水。
图一露天采坑按照设计,一中段以上不得采矿,露天采坑底部必须保留8到10米的保安矿柱(见图二)。
然而,矿山企业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组织生产,没有编制开采施工方案盲目施工,违规开采露天采坑底部的保安矿柱,致使保安矿柱遭到严重破坏。
图二保安矿柱事故发生时,井下采空区顶部露天采坑底部仅有3.4米的距离。
六月份以来几次连续降雨,使得露天采坑内水位上升,加上井下爆破作业震动影响,致使采空区顶部与露天采坑底部保安矿柱垮塌,形成灌水通道,直接引发透水事故。
露天废坑内约6万立方米的水沙瞬间涌入井下巷道,致使正在2中段、3中段、4中段作业的23名矿工遇难。
三、事故处理经调查,此次事故发生前,采掘施工队非法违规开采露天坑下部的矿体(保安矿柱),造成保安矿柱远小于设计尺寸,连续爆破致使保安矿柱倒塌,露天坑内水沙泻入井下,由此引发透水。
经调查认定,山东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图文)-------白刚1排土场坍塌事故事故经过2008年7月某曰,某大型露天矿采矿车间排土运输司机李某,8.40左右运输当班第一排土车次到排土场,现场不见无指挥员,李某未下车直接倒车到排土眉线卸车,当大箱举升到最大角度时,后轮突然下沉,汽车翻滚到排土坡面下部,当即车毁人亡。
事故原因1.司机李某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没有下车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排土眉线附近存在几条裂缝危险的情况下,强行卸车,后轮站立地失稳,导致事故发生。
2.指挥员未按时到岗,现场安全监督与指挥失职。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强化职工劳动纪律。
2雷击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07年7月某曰下午,某采石场进行爆区第二次装药作业,即装前两排炮孔(第一次装药已于2天前完成,装的是后两排炮孔),现场作业共7人,当装到下午5.00左右时天下雨,爆破员请示矿主要求停止作业,矿主强令继续作业并要求快速完工,装药作业又继续进行,5.30时矿区东南方向突发雷响,装药区当即爆炸,7人被炸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1.雷击电雷管起爆网路爆炸(当时允许),导致事故发生。
2.第一次装药(预装药)严重违反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3.下雨天气下强行装药作业,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和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2.做好天气预报收听工作。
3.取缔电雷管起爆,改为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3尾矿库溃坝事故事故经过某铁矿对其尾矿库进行清库作业,采用液压挖掘机挖掘,汽车运输。
至2011年8月某曰,清库作业已一周有余,当日下午2时左右,挖掘机司机发现站立地面出水,挖掘机开始逐渐下沉,司机试图将挖掘机行走到安全地点,所有操作无济于事,下沉速度越来越快,挖掘机越陷越深,司机只好逃离。
几分钟后,尾矿库溃坝,尾砂泥浆顺山沟而下,掩埋下游村庄部分大区域,导致12人死亡。
事故原因1.清库作业导致清淘区干滩尾砂液化,进而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二节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2005年3月31日喀啦沁旗金峰萤石矿老洞积水淹没巷道,造成8人死亡的事故。
一、基本情况喀喇沁旗金峰萤石矿为集体企业,隶属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经委。
该矿持有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火工产品证,无矿长安全资格证。
日伪时期,探明该矿并进行开采,取名为哑巴沟萤石矿。
解放后,该矿区被内蒙古四监狱接管,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春华萤石矿”,并一直开采到1986年。
之后,四监狱把采矿权移交给原大西沟乡经委,并于1991年申请办理了《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采矿许可证》。
2001年9月,大西沟乡、上瓦房乡、王爷府镇合并后,该矿由现在的王爷府镇政府接管。
该矿现有职工28名(均为当地农民工)。
该矿从2004年1月开始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修复原四监狱开拓的哑巴沟竖井和斜井,并于2004年8月22日从455米标高掘进运输巷道,截止到事故发生前共掘进了260多米巷道。
二、事故原因和性质(一)直接原因该矿三中段以上的一支脉与三号脉采空区间的岩体突然垮落,落入三中段以下的积满水的采空区内,造成采空区水面急剧上升,快速涌入运输巷内,致使运输全部淹没,运输巷内的作业人员或被淹溺而死或被冲击物砸死。
(二)间接原因1、进行运输巷施工前,企业没做设计,没有按规定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2、2003年9月30日变更矿区范围(从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和2005年1月20日变更企业名称并扩大生产能力(从万吨/年扩大到万吨/年)两次变更采矿许可证,都没有按办理变更手续的规定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和落实安全措施;3、该矿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未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未组织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该矿区内采矿秩序混乱。
青州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1. 事故概述
近日,山东省青州市一家非煤矿山发生了一起重特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了
严重后果。
据初步了解,该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2.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此次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矿山存在违规开采现象。
该矿山采用了不合规的开采方法,导致了矿山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
•安全管理不到位。
该矿山存在多项安全隐患,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人员违规操作。
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现象,致使事故发生。
3. 事故影响
此次事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同时,也对该矿山所在地区的
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目前救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4. 教训及改进措施
此次事故对于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警示。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煤矿山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矿山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矿山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
•强化对矿工违章操作的惩罚力度,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5.
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更会对社会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
非煤矿山事故案例1.某采石场经过合法审批,各类证件齐全,开采作业也比较规范,有关部门还准备将其树为典型。
汪某兄弟是该采石场的爆破员、安全员,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006年5月8日上午11时左右,采石场爆破工人、安全员汪某兄弟与点工周某、邓某等4人在该采石场一个坛口进行爆破作业。
雷管引火后,4人撤离现场,但炸药没有立即爆炸。
工人们随后返回爆破点,但未按规定程序先灌水便实施二次引爆,结果一处哑炮突然爆炸,汪等4人来不及撤离,被压埋在乱石堆下。
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企业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2.某采石场是个体工商户。
采石场雇佣村民韩某驾驶拖拉机在采石场运送石料。
2009年3月17日,韩某到采石场工作的第二天,在采石场驾驶拖拉机超载石料,经采石场陡坡时,坡度很陡,路面凹凸不平,韩某操作失误,致使车辆翻车,被车上滑下的料石砸中头后部,当时韩某没有戴安全帽,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上述描述,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采石场的道路坡度、宽度、转弯半径和路况应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
(√)3.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大理岩的个体工商户,共有职工12人。
采石场是露天大理岩矿山,边坡顶部存在裂隙未被及时发现,2009年7月17日晚,该矿区下了一场暴雨,经过大雨对边坡冲击后,致使岩石松动,7月18日上午8点30分,该矿5名工人在边坡下方作业时,发生塌方,塌方体掩埋造成4人死亡。
根据上述事实,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边坡失稳坍塌。
(√)4.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的村办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5人。
采石场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采用浅孔凿岩爆破。
2007年5月19日该矿的爆破员当天请假没有上班,矿长安排没有爆破证的两名凿岩工实施装药爆破。
10点50分凿岩完毕,两名凿岩工实施爆破作业,装药时使用钢钎捣药,发生爆炸,造成1人当场死亡,另1人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事故,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中找到事故的原因和教训。
一、某矿山的瓦斯爆炸事故该矿山位于山区,矿井深度较大,存在较高的瓦斯含量。
事故发生当天,由于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通风和检测,导致瓦斯积聚到一定浓度,一次静电火花引起了可怕的爆炸。
事故造成多名矿工死亡和重伤。
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矿工对瓦斯的认识不足,忽视了通风和检测的重要性。
同时,矿山管理部门在安全培训和监督上存在缺陷,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矿工的违规行为。
教训:对于瓦斯含量较高的矿山,必须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瓦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矿山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矿工作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
二、某采石场的坍塌事故该采石场位于山脚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事故发生当天,由于采石场管理人员未对岩石进行全面检测,导致一块巨大的岩石蓦地坍塌,砸中了正在工作的矿工,造成多人死亡和伤残。
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石场管理人员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不足,未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此外,采石过程中的挖掘和运输操作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教训:在采石场的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和评估,确保采石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采石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矿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某化工厂的化学品泄漏事故该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毒化学品,事故发生当天,由于管道老化和操作失误,导致一批有毒化学品泄漏,污染了周边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
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化工厂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力,导致管道老化和泄漏。
同时,操作人员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应对事故。
教训:对于化工厂来说,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