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钱钟书生平简介1910年10月20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
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
之后随妻子杨绛[9] 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
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
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
完成《围城》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
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
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旧文四篇》和《七缀集》。
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写作《围城》。
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钱钟书及《围城》钱钟书与《围城》钱钟书的生平与创作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现代小说家、学者。
生平简介钱钟书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钱基博是著名的古文家。
钱钟书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获学士学位,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1938年秋回国,历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蓝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和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总纂等职。
1949年任教清华大学外文系,1953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50~20世纪60年代,钱钟书先后参加了《毛泽东选集》与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工作。
钱钟书少有才名,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版方面有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
1949年后专心学术,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著作。
创作概观《写在人生边上》收正文九篇,钱钟书在序言中说:“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作者透析人生百态,从边缘逼近中心,善于将丰富的知识与机智的幽默结合在一起,“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与从容”,但时或用语尖刻,谐而多谑。
《人·兽·鬼》包括四个短篇:《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
这些作品仍以幽默讽刺的笔调,着重讥刺知识分子的虚荣、空虚、软弱、酸腐和盛行于文学界、学术界的一些流风世俗,人物刻划与心理揭示很有特色,可视为《围城》的先声。
《猫》中的女主人公爱默是个大学毕业的时髦主妇,在自家组织了一个文艺沙龙,忙于交际应酬,热衷操纵丈夫与友情,以婚外情来报复丈夫和支撑内心的虚荣。
小说将这出家庭悲喜剧安置在华北时局岌岌可危的背景中,含蓄地寄寓了作者对知识分子无聊浮华的人生与空虚庸俗的心灵的嘲讽。
《纪念》同样通过一场欲拒还迎的婚外恋来表现少妇曼倩挣扎于柴米油盐的现实与偷情私通的浪漫之间的尴尬,终于由精神追求始而最终堕落于肉体的接触,写出了不满于日常平庸生活又疏离于时代大潮的知识分子的脆弱、矛盾与困窘。
[作文素材:钱钟书]作文素材:钱钟书一、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著名学者,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作文素材:钱钟书。
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
1935年到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后来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于1938年回国。
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
二、人物趣事1、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
2、有一次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回寝室大喊大嚷:不得了!不得了!大家惊问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同学是研究唐诗的,他为了考证一个典故,在图书馆中遍寻未获,正巧碰到了钱钟书先生,便上前请教。
钱先生笑着对他说,你到那一个架子的那一层,那一本书中便可查出这个典故。
这位同学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这个冷僻的典故,因此他大为惊讶。
3、传说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4、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
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
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
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
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5、钱先生的读书笔记,从1936年留学牛津时起始一直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时间很长。
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钟书简介最开始听说钱钟书这个名字是上学时学的那篇叫《围城》的文章,接下来就说说钱钟书简介,钱钟书简介说的是钱钟书一生的简要介绍,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创作了四篇散文,一篇小说和十五篇学术著作。
钱钟书,1910年的时候江苏无锡出生,他家是一个教育世家,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在钱钟书十五岁那年,他开始系统的阅读,这么过了四年,好习惯也带来了好的结果,钱钟书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就读清华大学的外国语文系。
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又过了三年,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前,钱钟书遇到了未来的另一半,杨绛,恋爱一年,两人就订婚了,订婚后的钱钟书依旧在知识的海洋中拼搏,就在1935年,钱钟书第一名成绩成了英国的留学生,他的另一半也跟着去了。
去了英国,钱钟书更发奋了,仅过了两年,钱钟书就获得了牛津大学学士学位,而就在这一年女儿钱媛出生。
这样的一个人才,在1938年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国了,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次年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写出的好文章也越来越多了,这些文章对后人的影响那是非常大的。
1998年的时候,残忍的疾病没有放过这位伟大的人物,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他的这一生真可谓,重于泰山。
钱钟书和杨绛钱钟书和杨绛都是中国的栋梁,他们有着相同的志趣,但是他们有一点不同的是杨绛还是一个戏剧家,他们生活在一个朝代,命运让两个人成为校友,最后又成为相濡以沫。
钱钟书是1910年出生在江苏,而杨绛则是1911年出生在北京。
钱钟书和杨绛在1932年之前那就是两个个体,钱钟书少时是跟着大伯的,在他十一岁那年,大伯就去世了,虽然他还有父亲,但是父亲只能支付得起一部分钱,钱钟书就靠着自己的懂事度过了那段日子。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1]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代表作品《围城》。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钱瑗,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
钱瑗于1937年五月生于英国牛津。
1997年三月四日,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非常寒冷的冬天或天气非常冷。
北国风光,泛指我国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比如雪景等。
风刀霜剑风如刀,霜似剑。
形容气候寒冷恶劣。
常比喻人情险恶。
塞外边疆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
漫天飞舞遍布天空;满天。
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银装素裹素:白色。
裹:包。
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雪照云光云光,太阳从云里发出的光。
指太阳光照射在雪堆上,与雪光照映。
也用来形容美丽的雪景。
狂风暴雪狂风:很大的风。
暴:肆虐。
雪:下雪。
形容风大,雪肆虐地下着。
也形容冬天环境恶劣。
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雪上加霜在雪上还加上了一层霜。
比喻一再受到灾难,苦上加苦。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
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神清气爽指人的精神状态。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山东的最美丽的城市青岛,一路上大家旅途奔波,辛苦了。
现在给大家讲一讲我们青岛的历史:美丽的青岛,古老而年轻。
说她古老,是因为青岛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越王勾践会盟诸侯,在这里设台;徐福东渡日本,从这里启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遗址,尚依稀可辨;火牛阵田单破燕,使即墨故城名垂千史;秦始皇三登琅琊,乐而忘返;田横岛五百义士殉节,令后人敬仰;被誉为瑰宝的天柱山魏碑摩崖石刻,使崖壁生辉。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最喜爱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钱钟书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钱钟书的性格怎样钱钟书作为文人,钱钟书的性格中却有着一份坦率直白,他从不装腔作势。
他敢说敢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接受到了宴会的邀请,钱钟书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邀请,即便是江青点名邀请他也不去,有人给钱钟书编理由说自己身体不好,借着这个理由就不用去了,可钱钟书不行,他说我自己身体这么好,不用编,不想去就不去不需要任何理由。
由此可以看出钱钟书的性格不仅是坦率而且还不会趋炎附势,他一贯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得罪他人,也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
钱钟书的性格出来坦率直白,还有乐观积极的性格,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也被批斗,在这段时间中,钱钟书遭受着各种折磨,外在的表现有剃光头,其他的一些文人感觉这是很大的耻辱,然而钱钟书却乐观的说我想剃光头的愿望终于有人帮我完成了。
在同一件事件上钱钟书的反应表现出来了他遇到困难仍然乐观的精神性格。
因为钱钟书的对文学颇有研究,在当时也是文化界的名人,因为电视要采访名人,钱钟书也是其中一位,可钱钟书拒绝了这个要求,即便是给他钱,他也不接受。
可见钱钟书有一种不贪图名利,淡薄的性格。
钱钟书在写作时候真的是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仔细查阅,可见钱钟书的性格还是十分谨慎的。
钱钟书的故事摘要:一、钱钟书的生平简介二、钱钟书的学术成就1.文学研究2.翻译作品3.学术著作三、钱钟书的文化影响1.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2.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启示四、钱钟书的趣事轶闻正文:【一、钱钟书的生平简介】钱钟书,原名钱基博,字钟书,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
他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一生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和丰富的社会变革。
钱钟书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求学过程中成绩优异。
他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此后,他任教于多所知名高校,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钱钟书的学术成就】1.文学研究:钱钟书精通英、法、德、意、拉丁等多种语言,广泛涉猎世界文学,对文学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文学研究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揭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内在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翻译作品:钱钟书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如《雾都孤儿》、《唐·吉诃德》等,他的翻译作品准确、生动,深受读者喜爱,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学术著作:钱钟书的学术著作《围城》是一部讽刺性长篇小说,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人生困境,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瑰宝”。
【三、钱钟书的文化影响】1.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瑰宝”,成为了许多后来者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2.钱钟书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启示:他博学多才,但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品格,坚守学术道路,不为名利所动。
他的精神风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追求卓越。
【四、钱钟书的趣事轶闻】钱钟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有趣的轶闻。
例如,他擅长书法,但从不轻易为人写字,曾说:“我的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写的。
”此外,他还是一位烹饪高手,曾在清华大学为学生煮红烧肉,备受学生喜爱。
龙源期刊网
钱钟书 寂寞的大师
作者:钱之俊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5年第26期
【积累前言】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
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
越成绩。
他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学术界自成一家。
钱钟书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辛勤研究,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晚年被誉为“文化昆仑”。
钱钟书先生虽饮誉海内外,但一生淡泊名利,尤其后半生,更是行事低调。
当今社会,
许多人都沉浸于物质的繁荣,忘却了精神的匮乏,这时,我们把目光重新转向大师钱钟书,打开这座取之不竭的宝藏,让大家看看他是如何读书、治学、做人……相信同学们必将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