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达标演练: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沁园春长沙(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1:诗歌(1沁园春)李仕才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 ) ②漫.江( ) ③百舸.争流( )④怅寥廓..( ) ⑤峥嵘..( ) ⑥挥斥方遒.( )答案 ①qìn ②màn ③ɡě ④liáo kuò ⑤zhēnɡ rónɡ ⑥qiú(2)多音字①看⎩⎪⎨⎪⎧ 看.守( )看.见( ) ②尽⎩⎪⎨⎪⎧ 尽.管( )尽.情( )③曾⎩⎪⎨⎪⎧曾.经( )曾.祖( ) 答案 ①kān/kàn ②j ǐn/jìn ③cén ɡ/zēnɡ(1)⎩⎪⎨⎪⎧ liáo ( )廓姓Liào ( ) (2)⎩⎪⎨⎪⎧万户hóu ( )气hòu ( ) (3)⎩⎪⎨⎪⎧ è( )止jié( )力 (4)⎩⎪⎨⎪⎧ jìnɡ( )自由jìnɡ( )然答案 (1)寥/廖 (2)侯/候 (3)遏/竭 (4)竞/竟1.成语积累(1)峥嵘岁月: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指不寻常的日子。
(错点提醒:褒义词,侧重指革命生活。
)(2)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错点提醒:适用对象是青年。
)(3)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形容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近义辨析(1)独立·独力辨析“独立”指不依靠他人,也指单独地站立。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前者指不依靠他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运用①那棵苍松________山顶,任凭风雨吹打。
②他________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答案①独立②独力(2)意气·义气辨析“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2.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3.插秧歌南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1 沁园春·长沙一、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1.生难字沁.园春(qìn) 百舸.争流(ɡě) 怅.寥廓(chàn ɡ) 携.来(xié) 峥嵘..(zhēnɡ rónɡ)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2.多音字⎩⎨⎧ 中.流(zhōn ɡ)中.肯(zhòn ɡ) ⎩⎨⎧ 鹰击长空.(kōn ɡ)空.缺(kòn ɡ) ⎩⎨⎧粪土当.年万户侯(dān ɡ)安步当.车(dàn ɡ) 二、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层林尽染. 橘子洲. 竞.自由 寥廓.苍.茫 万户侯. 书生意气.. 岁月稠.三、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遏止 遏制1.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2.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3.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4.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5.挥斥方遒:(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6.指点江山:指点,指评论。
江山,指国家。
指评论天下大事。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美国《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领袖和革命者)之一。
文体常识: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
词的特点在于它的句子长短不一。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词牌的词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是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文学知识:“意象”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指的是客观物象。
2023年7月浙江省高二学业水平(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统编版高二总复习浙江省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本大题共21分)甲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始,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893 — 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应现实生活、时代气味和革命情怀,拥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他在长久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气吞山河,雄浑瑰丽。
此中《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都是交口称赞的佳作。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别体裁,发源于隋唐,流行于宋。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
以后渐渐与音乐分别,成为诗的别体,因此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必定的格律,不一样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等,都各有不一样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因此写词叫“填词”,即依据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开初一般是题目,以后仅表示必定的格式,与内容没关。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之内 ) 、中调 (59 ~ 89 字 ) 、长调 (90 字以上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 ) ②漫江()..③百舸争流 ( ) ④怅寥廓 ( )...⑤峥嵘 ( ) ⑥光阴稠 ( )...(2) 多音字看守只管①看.②尽.看见尽兴..以前③曾.曾祖.2.辨形组词廓万户(1)(2)姓气止(3)力(1)峥嵘光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挥斥方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独立·独力辨析“独立”指不依赖别人,也指独自地站立。
课时作业(一)沁园春·长沙(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橘.子(jǘ)湘.江(xiāng)百舸.(gě)B.惆怅.(chàng) 寥.廓(liáo) 苍.(chāng)C.百侣.(lǚ) 峥.嵘(zēng) 遒.劲(qiú)D.阻.止(zǔ) 遏.制(è) 竞.争(jìng)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沧茫大地挥斥方遒风华正茂B.鱼翔浅底浪遏飞舟橘子州头C.百舸争流独立寒秋指点江山D.书生义气江湖义气义正辞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浪遏.飞舟遏:阻止B.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不寻常C.挥斥方.遒方:正D.鱼翔.浅底翔:飞翔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4~7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过渡,将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写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上阕中“看”是领字,总领七句写景,所“看”到的富有生机活力之景引起了后文中的“怅”和“问”。
C.词的上阕记今游,以“独立”开篇;下阕忆往事,以“携游”相应。
记今游重在写景,忆往事重在抒情,景情平列,界限分明。
D.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的词句和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的词句,均使用了铺陈和对比衬托的手法。
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雄奇的画面来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4 古诗九篇检测不分版本24 古诗九篇一、《念奴娇·赤壁怀古》1.以下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总领全词,为下文赞美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假设定的沉着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照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C项,“小乔初嫁〞属于侧面描写。
]2.以下诗句中,没有表达思乡之情的一项为哪一项( )【:82160060】A.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B.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C.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D.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土。
(刘皂《旅次朔方》)B[B项,表达的不是思乡之情,而是爱恋之情。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以下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20 项脊轩志达标演练不分版本20 项脊轩志一、夯实根底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余稍为修葺..修葺:修补B.迨诸父异爨..异爨:分家C.比去..,以手阖门比去:一同前往D.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C[C项,比去:等到离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室始洞然.B.然.予居于此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B项,“然〞是连词,表转折。
其他三项是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 3.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垣墙..周庭B.前.辟四窗C.客逾庖而宴.D.乳.二世B[B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以下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室西连于中闺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其制稍异于前C[C项,为判断句。
其他各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以下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B.日过午已昏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D.当与秦相较D[D项,“当〞同“倘〞。
]6.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A[A项,“方丈〞古义为一丈见方。
浙江省2019版高考语文32课对点备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业水平考试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其中《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89字)、长调(90字以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 ) ②漫.江( ) ③百舸.争流( ) ④怅寥廓..( ) ⑤峥嵘..( ) ⑥岁月稠.( ) (2)多音字①看⎩⎪⎨⎪⎧看.守 看.见 ②尽⎩⎪⎨⎪⎧ 尽.管 尽.情③曾⎩⎪⎨⎪⎧曾.经 曾.祖 2.辨形组词(1)⎩⎪⎨⎪⎧ 廓姓 (2)⎩⎪⎨⎪⎧ 万户 气(3)⎩⎪⎨⎪⎧ 止 力(1)峥嵘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独立·独力辨析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也指单独地站立。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沁园春˙长沙》统编版必修上册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字形圈点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语沙龙1.峥嵘岁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造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年峥嵘岁月融入历史长河。
2.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造句: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青一代。
3.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4.挥斥方遒:指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造句:明日,江山还等着我们去挥斥方遒。
5.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书生意气表示青年学生踌躇满志,意气奔放6.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
百舸争流指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
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造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拓展】“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讲的是使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
先贤圣人大多对发奋这一精神情有独钟。
1 沁园春·长沙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
D.舟.楫/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
B[A项,分别读xiānɡ,rǎn/rán,xiánɡ/xiǎnɡ。
B项,分别读fú,kuò,zhēnɡ。
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分别读zhōu,qiú,è/jié。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B项,应为“竞自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青年人应当________风发,积极有为。
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没有________住对方的凌厉攻势。
③塞上高原土地________、牧草丰盛,有着大力发展养兔业的优越条件。
A.意气遏止辽阔B.义气遏止寥廓
C.义气遏制寥廓D.意气遏制辽阔
D[“意气”: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遏止”指阻止。
“遏制”指控制;制止。
“辽阔”指广阔;宽广。
“寥廓”指高远空阔。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表示,尚未决定是走还是留,但他重申,不想继续在替补席上峥嵘岁月
....。
B.在政务区天鹅湖岸边,为喜迎国庆节,广场上摆满五光十色
....的鲜花,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C.美欧伙伴关系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举足
..。
从某种程度上
..轻重
讲,它甚至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D.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中国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D[峥嵘岁月:指不寻常、不平凡的岁月,多指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样式繁多,多用于形容发光的东西。
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息息相通: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使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毛泽东重视教育,明确指示:“教育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
B.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
C.一般而言,衡量一次国事访问成功与否,自然离不开取得的具体成果,但更关键的是相互之间由此增强的互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关系的稳定。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奠定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A[B项,成分残缺,应为“规范了……申报与批准程序”。
C项,一面对两面,应删去“与否”。
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提供历史的依据和奠定现实的基础”。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A[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排除B项;
①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C项;A、D两项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项。
] 7.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答案】 A
8.下列作为考场的标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冷静思考,沉着答题B.微笑迎考,成功在望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C[C项中“失败”不得体,考场中不应提“失败”。
]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首词上阕、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写景议论
(下阕:)叙事抒情
10.上阕最能表现作者写景细腻而又灵动特点的词语是哪一个?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翔”,本来是写鸟儿在空中飞,这里用来写鱼在水中游,既写出了湘江水浅处的清澈见底,又突出了鱼儿游于其中似乎无所依托、自由自在的情趣。
11.诗人这里写的寒秋之景毫无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活泼、美好,既饱含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让人觉得这样活泼、美好、壮丽的山河,人民却不能主宰,从而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元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________种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________的意境。
【答案】十萧瑟凄清
13.这首元曲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现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烘托。
孤寂、忧伤、愁苦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