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5.09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健康教育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足部病变(又称DM足),是在DM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感染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
是最令DM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我国DM足患病率为0.9%~14.5%[1]。
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DM患者有可能达到6000万[2]。
DM足患病人数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3]。
因此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4]。
且一旦一侧肢体施行截肢,有50%患者另一侧肢体5年内也不得不截肢[5]。
因此,DM足预防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6],为避免患者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好地研究、了解DM足预防的护理,笔者参考国内外近年文献,对DM足的预防护理措施行概述如下。
1 DM足的发病机理DM患者的代谢紊乱本身并不直接参与DM足的发生发展。
DM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
在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引起感染、溃疡、坏疽、截肢[7]。
2 DM足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性,把发生DM足的危险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4]: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肥胖、血糖控制不良、足外伤、不适当的足护理、酗酒、吸烟、没有掌握DM有关知识及不依从性等。
内部因素主要有DM病程长,男性,合并肾、眼睛病变,视神经受损,血管病变,视神经病变,老年,独居,足部变形等。
外部因素病人自己可以进行控制,而内部因素却不能,因而关注外因更重要。
研究表明[8],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DM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DM患者肢截率可高出2倍。
作者单位:215101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濮菊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濮菊芳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将13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 ,SDS 及SCL -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肱踝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FPG ,2hPG 及血脂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自我管理能力、DM 周围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 <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给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能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健康状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1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DM )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且DM 并发症多且具有不可逆性,是影响DM 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1]。
DM 并发症中以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最多,占DM 并发症的60%以上,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而遵医行为不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是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2]。
为了能够预防和延缓DM 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发生,2011年6月 2012年4月我们对65例DM 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该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DM 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
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将抗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个人护理和保养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选取我院130例患有糖尿病伴随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患者在取得患者立即和配合的基础上,将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传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结果研究持续随风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以及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难以坚持随访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均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控制看、饮食经我院住院监测、调节血糖,固定治疗方案后,加入随访,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1、严格控制,并合理膳食制定具体的饮食量化标准,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2、定期监测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3、严格护理糖尿病足伤口,定期消毒并记录。
4、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手册。
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机理与患者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通过形象的图片想患者及家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坚持服药、自我管理(定期检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及对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影响;向患者患者和家属播放录像、听取专家讲座及病友讨论。
1.3 观察指标应用sas量化评分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治疗前后的改变状况,以时间对患者进行等级评价,1分表示没有,2分为有时有,3分表示一半以上的时间 4分表示几乎全由,得分计算后乘以系数1.25,总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越严重,总分少于50表示无焦虑,50-59提示患者有秦都抑郁,60-69表示患有重度抑郁,≥70为重度抑郁。
每月入门随访患者调查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情况,和遵从医嘱的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2. 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 No.4 Feb.2021429•内科护理**基金项目: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53579)。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李晶,刘亚楠,冯美玉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1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策的疗效。
方法:选入2219年1月一2219年1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202例。
随机分为甲钴胺胶囊并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甲钴胺胶囊合并全面护理组(观察组),每组各101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的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的基础资料及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到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V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V0.05)。
结论:应用甲钴胺胶囊联合系统护理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胶囊;护理doi 10.3969/j.issn2004-5775.2021.04.039学科分类代码322.71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LI Jing, LIU Ya-nan, FENG Met-yu//Lndocrin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i Affiliated Hospital oO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AbstracC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drug treatment and nursing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b- ripheral nenropathy. Methode: 22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Cetic peripPercO nenropathp abmitteg te the degartmenifrom Januara 2019 te December 2219 were select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ped inte mecypalamin capsules with routine care groop (coutroO groug) and mecoPalamin capsnles with comprehensive care groug (observation group). The nerve cendaction velocityindexes Seforo treatment and after 3 weens of treatment were callecten and compared. Resulte: There wns no statisticaPy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in data and the nerve candpction velocity before treatment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nerve transmission velocity after treatmeni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Cv0.05). The caudgctiouvelocit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antrol group (Cv0.05). Conclusion: After applying mecoUalamin <181x 8 cambinenwith systemn nursing, the effeci oU diabetio peripheral nenropathy is remarkable, which is worth popalarizing.Key word: Diabetes; Diabetic peripPeral nenropathp; MethylcoPalamin cabsnles; Nursing目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ps , DM )作为慢性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每年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o 糖尿病有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性脑血管病[2。
· 糖尿病与并发症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5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张伟,高先明,梁德艳宜都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北宜都 443300[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为研究1组(n=35),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为研究2组(n=25),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体检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比3组超声检查异常结果和神经横截面积。
结果 研究1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超声异常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2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1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均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临床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检查诊断方法。
[关键词] 高频超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5(b )-0180-03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ZHANG Wei, GAO Xianming, LIANG Deya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maging, Yidu People´s Hospital, Yidu, Hubei Province, 4433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to Yidu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tudy group 1 (n =35)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peripheral neuropathy, while study group 2 (n =25) consisted of patients without concomitant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irty healthy individual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abnormalities and nerve cross-sectional area be⁃tween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ultrasonic abnormal rate of median nerve, ulnar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 study group 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bnormal rate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2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median nerve, ulnar nerve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 study group 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tudy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in study group 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diagnost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Key words ]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ropathy; Clinical effec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临床主要可表现为肢体末端的麻木DOI :10.16658/ki.1672-4062.2023.10.180[作者简介] 张伟(198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超声影像。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评估发布时间:2023-03-16T08:45:15.95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周燕青[导读]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情况。
周燕青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311400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撕裂样、电击样等自发性疼痛,使得患者肢体或神经传导功能出现障碍[1]。
如果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会引起足部溃疡、截肢等问题。
本文以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为对象,探究其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的病例均来源于2021年8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有60例。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437.06)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741.59)年;研究组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547.1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791.61)年。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分别探讨了药物治疗A、B、C、D的临床效果,并对不同药物的治疗机制进行了概述。
结论部分对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药物治疗A、药物治疗B、药物治疗C、药物治疗D、比较、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正在不断增加,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该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肌无力、膨胀、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当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和减缓病情的发展。
目前对不同药物在治疗该病变方面的临床效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临床问题,许多药物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各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有争议,尚无明确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具体来说,我们将对各种常用药物如药物A、药物B、药物C、药物D等进行系统性比较和分析,评估它们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