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7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18•【字号】陕政办发〔2018〕28号•【施行日期】2018.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信托与投资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陕政办发〔2018〕2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5月18日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做好2018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工作,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包抓机制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增长7.5%安排。
各设区市政府要在确保完成省考指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达的目标任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配合)。
进一步强化省、市、县(区)领导联系和包抓重大项目机制,继续加强对全省5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负责)。
二、积极开展工业品促销对当年竣工并新投产的重点工业项目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对以多种形式举办工业品促销活动,以及开展汽车等重点消费品超销售的企业给予奖补;对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实施奖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负责)。
通过企业配套对接、重大工程项目采购、专业展会等方式组织100场产销对接活动。
借鉴延安模式,支持建设100座以上城市便利加油站,扩大成品油销售。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展销活动,大力推广地产品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牵头,各设区市政府等配合)。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七大工作重点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七大重点工作任务,分别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较2018年八大重点任务内容合计1655字而言,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七大重点工作,内容合计1970字,其中增加了不少细致和微观的内容。
1. 明年要制定“僵尸企业”退出实施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受重视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第一点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2018年重点工作第一点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没有再提及“供给侧”。
此外,2018年第一点也提到了“僵尸企业”,强调“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而2019年则是“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新增了“制定退出实施办法”。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有所增强。
其从2018年的第五点,前移至2019年第一点“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不仅如此,会议还在2019年第六点中提到“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
2. 新增“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被提及。
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第二点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18年第二点小标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相较而言,2019年第二点新增“国内市场”,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围绕该主题,2019年新提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会议称,“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点的另一变化,则是原本只放在“民生”的教育和医疗,提出了行业发展的概念。
会议称,“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6.19•【字号】财企〔2017〕709号•【施行日期】201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等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作用,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了《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6月19日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等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皖政办〔2016〕29号)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徽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制造强省建设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规定政策,促进全省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的资金。
第三条制造强省建设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按职责分工,遵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突出重点、加强监督、强化绩效的原则共同管理。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专家库建设,规范专家抽选和系统管理,提高评审工作质量,根据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皖经信财务〔2018〕79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家库按照全委统一、规模合理、分类科学、动态管理、规范使用的原则建设和运行。
第三条我委组织的项目评审,所需专家统一从专家库中抽选。
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专家库组建第四条依托现有的各类项目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度扩充专家数量,合理进行专业分类,充实完善专家信息,提高专家入库质量。
第五条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高校、科研设计院所、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特殊行业的专家,可以放宽到中级职称或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执业资格,但在本专业有一定的影响力或知名度。
(二)业务素质高,熟悉所从事业务领域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及其他有关规定。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诚实廉洁、认真负责地履行项目评审工作职责,遵纪守法。
(四)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能够胜任评审工作。
有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或者曾经被清退出专家库的,不得入选专家库。
第六条专家入选程序。
首次申请进入专家库的技术人员,按以下程序进行:(一)申请。
坚持自愿的原则,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个人申请或者单位推荐的方式,填写申请表,向省经信委提供相关材料。
(二)审核。
相关处室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和推荐专家的初选名单,报分管委领导审批。
(三)公示。
审核确认后,在省经信委网站对拟纳入我委项目评审专家库的人员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一周。
(四)选聘。
公示结束后,无疑议的人员将选聘进入我委项目评审专家库,录入专家信息,通知专家本人。
第七条专家的权利。
(一)以个人身份受邀参加项目评审活动;(二)独立发表意见和建议;(三)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四)可自愿退出专家库。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6.04•【字号】黑政规〔2019〕8号•【施行日期】2019.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黑政规〔2019〕8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9年6月4日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更是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支撑作用不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工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龙江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各国重新重视工业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多重机遇和挑战叠加,要求黑龙江必须把工业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工业供给质量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任务。
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黑龙江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五个安全”,推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9—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已能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基本形成了以中直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装备、能源、石化、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主要行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2•【字号】皖政〔2017〕53号•【施行日期】2017.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7年4月22日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推动我省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实施以下政策。
一、支持高端制造对企业实施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可达500万元。
对企业实施符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的项目,其3年期(含)以上贷款,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0%给予贴息(与工业强基项目设备购置补贴不重复享受),单个项目贴息期不超过3年,贴息总额最高可达500万元。
经省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省内研制和使用单位,分别按首台(套)售价的15%给予补助,合计最高可达500万元。
对本省企业投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险的,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助。
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助。
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每个标准一次性奖补100万元、50万元,单个企业标准奖补总额最高可达150万元。
经省认定的百级洁净厂房(含A级GMP厂房)每平方米补助1000元;千级洁净厂房每平方米补助500元。
二、支持智能制造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经省认定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奖补100万元、50万元。
历史期中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体35小题每题2分)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3.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这一变化反映出A.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B.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C.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D.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18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发文字号】湘经信投资[2017]789号【发布部门】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发布日期】2017.12.21【实施日期】2017.12.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18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湘经信投资〔2017〕789号)各市州和省财政直管县市经信部门、财政部门,省直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加速制造强省建设步伐,根据《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企指〔2017〕70号),现就2018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范围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根据《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5〕43号)、《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湘办发〔2017〕37号)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94号)的要求,围绕“1274行动”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中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1、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重点支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等产业项目。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项目通过军民融合专项予以支持,本专项原则上不再安排)2、支持重点产业链加快强链补链。
重点支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显示功能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IGBT大功率器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基因技术及应用、中药、空气治理技术及应用、装配式建筑、3D打印及机器人、农业机械等二十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
1引言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出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两手抓”同时推进优势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和特色高端制造业的培育,逐步形成了传统+高端产业新体系,向制造强省稳步迈进。
围绕“制造强省”战略,安徽省先后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制造强省实施方案》《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制造强省“政策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了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
2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现状2.1安徽省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制造业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历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5至2019年,安徽省工业生产总值从9659.8亿元增长到11454.9亿元,增速稳定,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40%左右,其中制造业逐渐成为安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均高于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工业投资增速,其中2018年高达33.3%。
表12015-2019年安徽省工业生产总值与制造业比较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2014-2019年安徽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7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走出去研究(SK2017A0902)。
【作者简介】王皓洁(1983-),女,安徽固镇人,副教授,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王皓洁(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合肥230000)WANG Hao-jie(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 230000,China)【摘要】制造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XX〕53号)要求,按照程序规范、操作简便、权责明确、公正透明的原则,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基本要求
(一)基本材料
申报支持资金的单位都需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 市(直管县)经信委(主管部门)上报文件;
2. 市(直管县)、县(市、区)经信委(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承诺书(见附件1),本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3. 申报单位的资金申请表;
4.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如与营业执照三证合一,提供一证即可);
5. 企业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称号类的项目除外);
6. 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承诺书(见附件2),本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限制性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资金奖补:
1. 自20XX年以来,在生产经营中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存在严重产品质量等问题的单位;
2. 自20XX年以来,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单位或法定代表人;
3.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
(三)资金奖补要求
1. 单个企业的同一个项目只可享受以下五类项目奖补中的一类:
(1)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
(2)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
(3)奖补工业机器人购置;
(4)奖补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优秀企业;
(5)补贴制造业中小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
2. 单个企业最高可叠加享受除项目奖补外的3个称号类奖补;
3. 对皖北三市、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见附件3)符合条件的项目,奖补资金补助金额上浮20%;
4. 单个企业最高奖补不超过1000万元;
5. 企业已获得国家奖补的同一项目,原则上不得重复申报。
二、支持高端制造
(一)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
1. 申报条件
(1)申报的项目属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等领域,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XX年版)》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20XX年版)》工业强基重点和方向(具体目录见省经信委网站、企业云平台);
(2)项目前期工作完备,资金基本落实到位,已开工建设且项目建设期合理;
(3)项目投资额不低于3000万元。
项目为制造业(不含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项目。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设备不予补助;
(4)列入导向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
2. 申报材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项目核准(备案)、环评、用地、规划等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文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进行节能审查的高耗能行业需提供节能审查文件;
(3)项目资金证明材料,包括自有资金有效凭证、设备清单和设备购置发票(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3. 支持方式
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最高可达500万元。
上一年度获得制造强省工业强基项目设备补助的项目,本年度不再给予安排资金。
已获补助的设备不得再次申报。
(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
1. 申报条件
(1)申报的项目符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XX年版)》重点和方向;
(2)项目前期工作完备,资金基本落实到位,已开工建设且项目建设期合理;
(3)银行贷款用于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并且贷款期限为3年及以上。
不享受国家贴息的产业类技术改造项目专项建设基金,比照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4)项目申报年度上一年仍在贷款期限内,并发生利息等费用支出;
(5)项目为制造业(不含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项目。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予贴息;
(6)列入导向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
2. 申报材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项目核准(备案)、环评、用地、规划等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文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进行节能审查的高耗能行业需提供节能审查文件;
(3)项目资金证明材料,包括银行的贷款合同、进账单(借款凭证)、利息单(支付利息等费用的相关凭证)等。
3. 支持方式
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0%给予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期不超过3年,贴息总额最高可达500万元。
上一年度已获得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项目,贴息未满三年的可继续安排剩余年度贴息。
(三)补助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
1. 申报条件
认定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省内研制和使用单位。
2. 申报材料
(1)上年(未享受政策的)或当年认定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文件;
(2)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销售发票。
3. 支持方式
对省内研制和省内使用单位,分别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售价的15%给予补助,合计最高可达500万元。
最终补助金额根据年度资金规模统筹安排。
(四)支持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
1. 申报条件
已认定的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已交付。
2. 申报材料
(1)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方和用户方所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2)保单及保险费发票复印件。
3. 支持方式
对于已认定的安徽省重大技术装备,投保“综合险”或选择国际通行保险条款投保的企业,首台(套)装备(是指用户首次使用的前五台(套)装备产品)或首批次装备(是指用户首次使用的同品种、同技术规格参数、同批签订合同、同批生产的装备产品),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助,保险期限一年,已享受该政策的不再享受。
(五)补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
1. 申报条件
(1)符合《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等确定的新材料发展方向;
(2)生产企业在我国拥有产品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者依法取得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取得重大突破;
(3)省内外率先批量使用,符合条件的自制自用企业视为首批次应用示范企业;
(4)优先支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首批次新材料;
(5)已获国家、省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助或列入补助计划的新材料不得申报。
2. 申报材料
(1)省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助项目申请报告书,包括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生产和使用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合作应用情况、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选择保险公司情况、补助申请理由等内容;
(2)重点新材料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证明文件;
(3)产需双方签订的重点新材料产品研制开发、使用、改进等方面的合作协议,重点新材料产品20XX年7月以来首批次销售合同和销售发票复印件,保险费用支付证明(费率3%)等。
3. 支持方式
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按年度保费80%比例进行补助。
(六)奖补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企业
1. 申报条件
(1)申报的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申报的国家(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两类标准文本的发布时间均为上一年度。
(2)申报企业为制造企业,企业位列标准文本编制单位前三位(同一标准只奖补排序最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