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 格式:ppt
- 大小:10.62 MB
- 文档页数:36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目的: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根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展。
教学难点: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5.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
〔3〕读图5.8完成P7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2〕了解五大经济特区及各位于的省区。
〔3〕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读图5.15〕。
〔4〕完成P10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2〕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见“知识之窗〞〕〔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活动最活泼,制造业最兴旺,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是粤教版地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和北方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教材中对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形、气候、农业、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并且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由于学生本身居住地就在南方地区,有许多生活体验,因此,可以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交流讨论,探讨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组合精美图片,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创设出亲切的氛围,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循序渐进,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四)说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生活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探究法、提问法等。
为什么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引言:南方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份,被认为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这里的气候条件与北方地区截然不同,湿热的气候与红土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南方地区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带,靠近赤道。
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日照时间长,而且气温相对较高。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方地区的气候更加湿热。
南方地区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势复杂。
山地和丘陵促使空气上升,形成更多的云团和降水。
这种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
二、季风的作用南方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这也是南方地区湿热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干燥的北风沿江河流入南方地区。
这种冷空气经过长时间的水汽交换,变得湿润并带来了降雨。
夏季,南方地区则受到季风的带动,热湿空气从海洋上升,形成暴雨。
这种季风的轮换使得南方地区在整个年份内都具有湿热的气候特征。
三、多山地带的影响南方地区众多的山脉,如五岭、大别山、云贵高原等,使这片土地更加湿热。
山脉的存在导致了大气的抬升,形成了更多的云层和降水。
同时,山脉的蓄水能力也让南方地区的土壤保持了较高的湿度。
四、植被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植被种类繁多,这也是南方地区湿热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增多,进一步增加了湿度。
同时,密集的植被也能够抵挡阳光的直射,使得地表温度较低。
结论: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之所以被称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季风的影响,多山地带以及丰富的植被种类,使得南方地区具有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这种湿热的气候也为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然而,湿热的气候也给南方地区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洪涝灾害、热带疾病等。
因此,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充分发挥其湿热气候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应对其中的挑战和问题,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高原地貌”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内河航与便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第十七单元南方地区考点一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长江三角洲基础梳理㊀㊀一㊁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大体位于A①㊀秦岭㊀ B②㊀淮河㊀以南ꎬC青藏高原以东ꎬ东临D东海㊁南临E南海ꎮ(2)地形:地形复杂多样ꎬ东西差异明显ꎮ西部以③㊀高原㊀㊁盆地为主ꎬ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㊁低山和丘陵ꎮ地形区:a④㊀长江中下游㊀平原㊁b四川盆地㊁c云贵高原㊁d东南丘陵ꎮ山脉:1武夷山㊁2南岭㊁3雪峰山㊁4⑤㊀巫山㊀ꎮ云贵高原⑥㊀石灰岩㊀分布广泛ꎬ是典型的⑦㊀喀斯特㊀地貌ꎬ雨水易渗漏ꎬ表土易流失ꎬ不利于发展农业ꎬ但是山奇水秀ꎬ有利于发展旅游业ꎮ(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㊁热带季风气候ꎮ夏季高温多雨ꎬ冬季温暖湿润是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ꎮ(4)植被和土壤: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和亚热带⑧㊀常绿阔叶林㊀ꎮ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ꎬ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红土地 ꎮ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气候湿热ꎬ水热条件优越ꎬ地势低平ꎬ河湖密布ꎬ灌溉条件良好ꎮ(2)水田农业区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甘蔗㊁油菜㊁棉花等热带㊁亚热带水果柑橘㊁香蕉㊁菠萝等作物熟制长江中下游平原:⑨㊀一年两熟㊀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二㊁长江三角洲1.江海交汇之地(1)范围:长江三角洲包括A㊀上海㊀市ꎬB江苏省南部和C浙江省的北部ꎮ(2)地理位置及重要性: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ꎬ濒临东海和黄海ꎬ地处 ㊀江海交汇㊀之地ꎬ沿江沿海港口众多ꎮ依托 ㊀长江㊀干支流发达的水运ꎬ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ꎻ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ꎬ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ꎮ(3)我国形成了 弓箭型 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ꎬ由上图可知 箭 是指 ㊀长江㊀ꎬ 弓 是指东部沿海经济带ꎬ 箭头 位置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ꎮ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地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ꎬ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ꎬ核心城市是㊀上海㊀ꎮ(2)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ꎬ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ꎮ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ꎬ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㊀辐射带动㊀作用ꎮ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ꎬ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ꎮ(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同城效应 )ꎮ这种生活方式借助的条件是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ꎮ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ꎬ主要包括:(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ꎮ(2)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㊁同里ꎬ浙江的乌镇㊁西塘等ꎮ(3)传统水乡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㊁茶文化㊁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ꎮ重难点拨㊀㊀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长江流域东西部优势互补㊀㊀例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ꎬ也是我国东西部交通的大动脉ꎬ长江干支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ꎮ读长江干支流示意图ꎬ回答(1) (2)题ꎮ(1)(2019山东淄博期末ꎬ11)图中长江沿岸的港口城市和交汇支流ꎬ对应正确的是(㊀㊀)㊀㊀A.① 宜宾 雅砻江B.② 重庆 岷江C.③ 武汉 汉江D.④ 南京 湘江(2)(2019山东淄博期末ꎬ12)关于长江水文特征的叙述ꎬ正确的是(㊀㊀)A.金沙江河段河谷宽坦ꎬ流速缓慢B.宜昌以下流速锐减ꎬ河道蜿蜒C.长江流量稳定ꎬ没有明显季节变化D.下游水量大ꎬ水能资源蕴藏极为丰富解析㊀(1)本题考查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沿岸城市分布ꎮ对应正确的是Cꎮ① 宜宾 岷江ꎬ② 重庆 嘉陵江ꎬ④ 湖口 赣江ꎮ(2)本题考查长江的水文特征ꎮ宜昌以下河段落差较小ꎬ流速锐减ꎬ河水流速减缓ꎬ泥沙淤积ꎬ河道蜿蜒ꎮ金沙江河段位于上游地区ꎬ落差大ꎬ水流快ꎮ长江流域位于我国季风区ꎬ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ꎬ这里夏秋季节多雨ꎬ冬春季节少雨ꎬ流量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ꎮ下游水量大但落差小ꎬ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ꎮ答案㊀(1)C㊀(2)B考点二 港澳台地区基础梳理㊀㊀一㊁香港和澳门1.特别行政区项目香港澳门位置珠江口东侧ꎬ与广东省D①㊀深圳㊀市相邻珠江口西侧ꎬ与广东省C②㊀珠海㊀市相邻组成由香港岛㊁九龙㊁ 新界 组成由澳门半岛㊁氹仔岛㊁路环岛组成续表项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铁路线a③㊀京广㊀线ꎬb④㊀京九㊀线㊀㊀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香港:重要的国际⑤㊀金融㊀中心㊁贸易中心㊁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ꎮ(2)澳门:⑥㊀博彩旅游业㊀是支柱产业ꎮ(3)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合作优势合作模式港澳地区丰富的资金㊁技术㊁人才和管理经验等祖国内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初期形成 ⑦㊀前店后厂㊀ 模式ꎬ港澳是 店 ꎬ珠江三角洲地区是 厂 ꎮ现在形成粤港合作模式二㊁台湾省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甲(1)范围:台湾省包括A⑧㊀台湾㊀岛㊁B澎湖列岛㊁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ꎮ(2)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ꎬ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ꎬ位于热带和亚热带ꎮ台湾岛北临E东海ꎬ东临F太平洋ꎬ南临G南海ꎬ西隔H台湾海峡与D⑨㊀福建㊀(省区)相望ꎮ2.美丽富饶的宝岛乙丙(1)地形:以 ㊀山地㊀为主ꎬ面积约占2/3ꎬ图乙中A台湾山脉分布在中东部ꎬB西部平原分布在 ㊀西部沿海㊀地区ꎮ最高峰C玉山海拔3952米ꎮ地势特点:东高西低ꎮ(2)气候:属于 ㊀亚热带㊁热带季风㊀气候ꎬ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ꎮ读图丙可知ꎬ台湾岛气温分布特点为四周高中部低ꎬ受地形因素影响ꎮ图丙中同纬度的A㊁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㊀B地㊀ꎬ原因是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ꎬ多地形雨ꎮ(3)河流湖泊:河流短急㊁水能资源丰富ꎮ图乙中台湾岛最长的河流E是浊水溪ꎬ最大的湖泊D是日月潭ꎮ(4)台湾美称美称含义亚洲天然植物园㊁植物王国森林面积广且树种繁多(最著名的树种是樟树ꎬ特有的树种是红桧)海上米仓台湾盛产稻米ꎬ最著名的是 蓬莱米 水果之乡台湾盛产热带㊁亚热带水果兰花之乡台湾盛产兰花ꎬ香是兰花的精髓ꎬ人们把兰花称为国香㊁香祖东方甜岛台湾盛产甘蔗㊁蔗糖东南盐库海盐产量很高ꎬ是重要的海盐产地㊀㊀3.外向型经济(1)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业ꎬ形成 ㊀进口 加工 出口㊀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㊀㊀(2)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ꎻ海岛多港口ꎻ吸收外国资本ꎻ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ꎮ(3)人口㊁城市a.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ꎮb.主要城市:台北㊁基隆㊁高雄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