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案和学案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学习和尝试了很多学案之后,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受益匪浅。
实行学案,不仅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精讲,也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
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两者的区别如下表: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
那么究竟怎么去设计和操作学案呢?一、学案的准备阶段。
学案在形成之前同年级同科老师都必须先熟悉教材和课标,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等,然后通过集体备课敲定学案成型,在集体备课中先有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指导自己的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
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敌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说明了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单打独斗的弊病,实行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同时也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
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人备课大家享用”的轻松状态。
教案学案区别标题: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及撰写指导一、教案与学案的定义和概念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
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和依据。
学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件。
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学习反思等内容,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和记录。
二、教案与学案的区别1. 定位不同:教案主要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工具,用于规划和安排教学过程;学案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工具,用于指导和记录学习过程。
2. 内容侧重点不同:教案侧重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师教学相关内容;学案侧重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步骤等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3. 撰写者不同:教案由教师编写,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学案由学生编写,是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反思。
4. 使用对象不同:教案主要供教师使用,用于指导和支持教学;学案主要供学生使用,用于指导和记录学习。
三、教案撰写指导1. 明确教学目标: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确保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互动性。
4. 设计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应设计清晰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展示、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流畅性。
5. 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教案应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多媒体资料等,以支持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实施。
四、学案撰写指导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案应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
2. 提供详细的学习内容:学案应提供详细的学习内容,包括教材章节、重点知识点、学习资料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案与学案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教案与学案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一、联系:1. 目标导向:教案和学案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教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学案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教案和学案都包含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教学大纲进行整理和组织的,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等;而学案中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拓展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方法:教案和学案都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而学案中的教学方法则是根据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的,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评价方式:教案和学案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案中的评价方式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的,包括测试、作业、考试等;而学案中的评价方式则是根据教案中的评价方式进行实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区别:1. 设计者不同:教案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知识进行设计的,主要面向教师;而学案是由教师根据教案进行细化和拓展的,主要面向学生。
2. 内容深度不同: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全面和深入,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等;而学案中的教学内容则相对较为简化和浅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操作方式不同:教案主要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而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 评价对象不同:教案主要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学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教案和学案在目标导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联系和区别。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知识设计的,主要面向教师;而学案是教师根据教案进行细化和拓展的,主要面向学生。
教案和学案的区别和联系怎么写的教案和学案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 定义: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工具,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案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记录学习内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具,用于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2. 内容: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它是教师在备课阶段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计划。
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的记录,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指导自主学习而编写的记录。
3. 编写者:教案由教师编写,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和安排的教学计划。
学案由学生编写,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的学习工具。
二、联系:1. 目标一致:教案和学案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编写的工具,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2. 互为依托:教案和学案是相互依存的,教案为学案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学案为教案提供了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反馈。
3. 互相补充:教案和学案可以相互补充,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案的记录和总结得到反馈和改进,学案中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教案的设计和调整得到改善和提升。
4. 共同评价:教案和学案都需要进行评价,教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学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教案和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教案和学案在定义、内容、编写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在实现教学目标、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和共同评价等方面存在联系。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一) 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学案与教案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都是一种在课堂中沟通“教”与“学”的媒介。
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教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由于科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到来,科学技术领迅猛发展,更新越来越快,从而要求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合作精神、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教育改革导致了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作为教学媒介的“教案”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需要,从而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育需要的教学媒介“学案”便应运而生。
当然,在学案设计中,并不是把原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完全否定,其中优良的思想和方法得以保留并更加发扬光大。
不适应的方法与思想被否定,并融进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例如,在现代教学的“学案”设计中强调发现式学习,但并不排除原来的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式学习。
因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
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
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注意恰当运用原来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学习,注意对传统教案设计的继续和发展。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1、观念不同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重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案和学案的区别教案和学案的区别一、教案的定义和特点: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稿,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依据。
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 以教师为中心:教案主要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教师在教案中规划了教学活动、选择了教学资源、设计了教学方法等。
2. 强调教学过程:教案详细描述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巩固等,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3. 着重教学内容:教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学案的定义和特点:学案是为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指导文稿,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依据。
学案具有以下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学案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生在学案中能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
2. 强调学习过程:学案详细描述了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预习、学习、复习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3. 着重学习内容:学案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教案和学案的区别:1. 作者不同:教案由教师编写,学案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编写。
2. 定位不同:教案是为了引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学案是为了指导和组织学习活动。
3. 内容侧重点不同:教案着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学案着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4. 使用对象不同:教案主要供教师使用,学案主要供学生使用。
综上所述,教案和学案在作者、定位、内容侧重点和使用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以便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编写学案,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浅析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学习和尝试了很多学案之后,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受益匪浅。
实行学案,不仅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精讲,也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
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两者的区别如下表:
两者的联系是: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
那么究竟怎么去设计和操作学案呢?
一、学案的准备阶段。
学案在形成之前同年级同科老师都必须先熟悉教材和课标,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等,然后通过集体备课敲定学案成型,在集体备课中先有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指导自己的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
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敌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说明了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单打独斗的弊病,实行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同时也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
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人备课大家享用”的轻松状态。
二、学案的应用阶段。
原来上课就是老师在教案的指导下去施教,上到哪儿,都是老师自己决定,只要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该上的课上完就可以了。
而学案准备好了,教师用学案去指导学生自学,上课45分钟,大约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并将易混点讨论后还不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请教师帮助解决,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中去,为一个或几个学生解决一些学生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
通过教师这段时间的收集,为后面10分钟的精讲做准备。
紧接着教师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先将多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学生点睛,使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再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举手发问,教师给予及时指点。
最后剩下约15分钟就是学生自我检测,根据学案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惑问题是否真正解决。
上课的45分钟教师仅仅安排了大约10分钟时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必须精讲。
这是以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回想以往教师总是一人在讲,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有时甚至满堂灌。
现在不存在了,教师讲多了,多占了时间,下一个环节就完不成了,逼着教师少讲、精讲,这是比以往改变最大的地方,教师慢慢由不放心达到真正放心。
三、学案反馈阶段。
原来老师上完一节课,作业一般都留在课后,根本不知道学生的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而学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目标指导进行自学,独
立或交流去解决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同时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解决。
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由此可见,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学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交往与互动的立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