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PPH)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539.00 KB
- 文档页数:38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解读一、概述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
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产后出血发病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制定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识别、处置及管理等环节提供指导,以期改善母婴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同时,为了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本文还将对指南进行解读。
解读部分将详细阐述指南制定的背景、意义、关键内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要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认知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1. 产后出血的定义和重要性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
这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位居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
其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但由于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通常估计失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故实际发病率更高。
产后出血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更在于其可预防性。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对产后出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每一个妇产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可由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和子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其他如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也可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是产科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会根据出血的程度进行三级预警处理,以确保能尽早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
一级预警:轻度出血轻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较少,属于正常范围内。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处理流程:1.产妇休息:产后要使产妇保持平卧休息的状态,以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出血量。
2.监测出血量:护士会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出血量,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如有变化及时处理。
3.给予滴注宫缩剂: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产妇滴注宫缩剂,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补充血容量:可以给予产妇输液,补充体液和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稳定。
5.早期离床活动:当产妇出血量稳定后,可以适当提早进行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子宫收缩和恢复。
二级预警:中度出血中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增加,但未达到大出血的程度。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及时更换垫子:护士需要及时更换产妇的护理垫子,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护士会通过触诊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如果子宫没有有效收缩,可能需要考虑给予宫缩剂或其他处理措施。
3.给予输液治疗:在中度出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状态。
4.吸引照明:对于中度出血的产妇,为了避免感染和保持清洁,需要进行吸引照明,以清除子宫腔内残留的凝血物。
5.定期检查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如有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三级预警:大出血大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已经超过了中度出血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紧急手术:对于大出血的产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包括宫颈分解术、子宫刮宫或甚至子宫切除术等。
2.快速测量出血量:护士需要迅速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状况的严重程度。
产后大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产后大出血”属产后严重并发症,可能产后立即发生,也可能产后一天甚至数天出院之后才发生,会出现生命迹象不稳定,甚至休克及死亡,所以千万不可轻忽!你必须警觉其症状、了解其发生原因与紧急处理方法,才能解除“产后大出血”的危机。
产后出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导致 125,000 名孕妇死亡,2000 万名妇女患病。
而持续升高的孕产妇死亡率及致残率亦使很多妇女、孩子、家庭深受影响。
每年因怀孕分娩而死亡的妇女中,约有 1/4 死于产后出血(PPH)。
因此,有必要了解其发生原因与紧急处理方法,才能解除“产后大出血”的危机。
一、什么是“产后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 500 毫升,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 1000 毫升。
一般经阴道生产后的出血量普遍被低估,因为在胎盘刚娩出到子宫完全收缩瞬间,往往就可能失血数百毫升,而部份产妇在出血后并没有任何不适,所以虽然依据其定义是超过 500 毫升属于产后大出血,但实际上这些产妇并不是每位都被认定是产后异常。
二、“产后大出血”依其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两种,其病因亦有所不同:早发性(或称立刻性):指生产后 24 小时内发生,多数由于子宫收缩不良或产道裂伤所致,在产后不久即能被发现及诊断。
晚发性:指发生在生产 24 小时后~6 周内,其原因可能是因胎盘残留或子宫复原不良所引起,症状发生及确立诊断时间较晚。
三、为什么会发生“产后大出血”1、子宫无力(早发性)子宫无力为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子宫内的小血管在胎盘剥离后,需依靠子宫肌肉层良好收缩来压迫血管及局部血块形成,以达止血效果。
这是由以下几点所造成的:(1)全身因素:产妇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对分娩恐惧,临产后镇静剂、麻醉剂、子宫松弛剂过度使用等。
(2)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大;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引起子宫肌水肿、渗血、子宫不收缩。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年8月第16卷第8期ChinJPerinatMed,Aug.2013,V01.16,No.8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措施评价刘兴会杨慧霞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分钟就有1例孕产妇因PPH死亡。
1]。
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121的推广,我国孕产妇死亡率2012年已降至30/10万,但与多数发达国家(10~15)/10万3的孕产妇死亡率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我国1/3的孕产妇死亡是由PPH引起的,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中有一半是PPH导致的一“。
由此可见,我国PPH的诊治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就PPH预防及处理相关方法及措施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
一、PPH的定义PPH的定义并不统一,我国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提出的传统定义,即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k2j,美国和英国的产后出血指南[I。
6]也采用该定义。
产后出血量≥1000ml通常称为严重产后出血(severepostpartumhemorrhage,sPPH)。
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而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称为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postpartumhemorrhage,iPPH)。
二、PPH的实际发生率被低估国内教科书中描述我国PPH发生率为1.6%~6.4%L7-Sj,国内前瞻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报道,阴道分娩PPH的发生率为9.6%一…。
然而,国外文献报道全世界PPH的发生率为10.8%,若采用客观的出血量测量方法,则其发生率将达到14.2%;sPPH的发生率为2.8%,采用客观的出血量测量方法时则为4.2%[10j,iPPH发生率为0.06%~DOI:10.3760/cma.j.issn.i007—9408.2013.08.001基金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2010020131;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2010FZ0078)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刘兴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述评・0.4%一11。
•产后出血定义与原因•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现场急救处理流程目录•转运途中安全保障措施•后期康复管理与指导产后出血定义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1000ml。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过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01020304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产前高危因素产时高危因素产后高危因素030201高危因素识别加强产前检查提高分娩质量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做好产后观察预防措施概述确保产妇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预案制定应围绕快速、有效止血和救治展开。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合理,实用可行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持续改进,动态调整预案制定应基于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和临床实践经验,确保措施科学合理、实用可行。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
根据产后出血的救治效果和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调整预案内容。
应急预案制定原则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应急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护理配合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机制建立内部通讯联络外部通讯联络资源调配与保障措施物资资源保障人力资源调配经费保障床位资源保障预留一定数量的应急床位,以便在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收治。
初步评估与判断询问病史观察症状检查出血量止血措施应用压迫止血子宫收缩剂对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压迫,如填塞纱布等。
手术止血输血治疗根据产妇出血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输注红细胞、血浆等血液制品。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确保输血、输液通畅。
液体复苏补充晶体液、胶体液等,以维持产妇血容量及血压稳定。
输血及液体复苏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预防感染预防休克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心理支持ABCD评估产妇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与接收单位沟通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转运前准备工作途中监护与记录要求持续监护产妇生命体征01定期记录转运情况02保持与接收单位沟通03突发情况处理方案出血加重处理呼吸心跳骤停处理其他突发情况处理到达目的地后交接流程与接收单位医护人员交接确认接收单位已做好急救准备A B C D移交相关资料完成交接手续康复期饮食调整建议增加铁质摄入多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以补充产后出血造成的铁质流失。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子宫内膜剥脱引起的阴道大出血。
这是妇产科急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识别与预防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警惕,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阴道大出血,或者出血量超过产后应有的范围;产后出血时间持续延长,超过30分钟;产后出血伴随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产后出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等,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产后出血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阻止出血并保护产妇的生命。
首先,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救车赶到或到达医院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 控制出血部位:可以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或者用纱布、干净的布料等进行包扎,以阻止出血。
同时,要让产妇保持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
2. 输液补充:可以给产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维持血压稳定,以防止产妇因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的情况。
3. 给予输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输血治疗,以补充失血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4.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产妇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催缩子宫的药物、止血药物等。
5. 心理支持:紧急处理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等情绪,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稳定产妇的情绪。
三、后续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得到控制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预防。
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产妇的子宫情况,确保子宫已经收缩良好。
同时,医生还会给产妇进行阴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再次发生,产妇和家属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产后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休息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简称PPH)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病理性情况。
PPH是全球范围内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处理和干预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
一、早期识别和评估早期识别和评估是处理产后出血的第一步。
产妇恢复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其产后出血情况。
通常,如果有以下特征,则应高度怀疑产后出血:1.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2.产后1小时内流血量达到或超过1000mL;3.子宫收缩差或未收缩;4.产妇出现症状,如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等。
二、紧急处理1.快速叫来医疗救援: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转移到可提供紧急产科护理的医疗机构。
2.给予氧气:产妇应接受氧气给养,以确保足够的氧供应。
3.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注液体和药物。
4.血常规和交叉配血: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开始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
5.随时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密切监测体循环指标,随时评估产妇的状况。
三、平行处理1.快速评估:医生和护士应迅速评估和记录产妇的体征和症状,如血压、心率、身体活动程度、经验和护理技能等。
2.视觉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体腔视察,包括外阴、阴道和宫颈的检查,以确定出血源,并尽量避免进一步损伤阴道或宫颈。
3.排除异常情况:医生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如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贫血等。
4.宫缩处理:如果子宫不收缩或局部收缩不良,则应刺激子宫收缩。
可以通过手动按摩子宫或滴注催产素(如催产素)来促进子宫收缩。
5.不可压的出血源处置:对于无法通过手术或填塞等方法控制的出血源,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措施,如动脉导管栓塞。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1.补充液体:产妇应迅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并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容量状态。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2.输血:如果产妇的贫血严重,应及时输血。
输血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评估,并优先选择全血或红细胞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