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18 富饶的西沙群岛4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参考4)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提升到:①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②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或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写一段话。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方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
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了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
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生在写一段话时,大多学生学会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段话写通顺、具体、生动。
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能用配乐配画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又如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时,如能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学生对课文的印
象就会更深,背诵课文就会更快。
类文阅读-18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澎湖林山澎湖是个迷人的海岛。
阳光、沙滩、海浪特别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澎湖的阳光炽.(chì zhì)热、滚烫,热辣辣地灼人。
澎湖的沙滩洁净、绵长。
特别是月夜下的沙滩,海上明月,泻下无所不在的清辉,海面上银光闪烁,悄然静谧的沙滩,只有细浪吻沙的天籁。
我们在吉贝岛,漫步在那一弯金沙银浪织就的海滩。
洁白的沙,金黄的沙,突然发现,那沙不是石头的细节,而是珊瑚的散章……阳光下,人们在沙滩上戏水、堆沙堡;海面上,人们在冲浪、滑翔、浮潜、乘“香蕉艇”、摩托艇……聪明的澎湖人还把这些澎湖的沙子演绎成神秘而浪漫的故事,分别设计包装成一小瓶、一小瓶的“日沙”“月沙”“星沙”等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带到天南海北去。
澎湖的海浪神秘、多彩。
导游说是因为当年从大陆迁移来的人们,见澎湖湾外波涛汹涌澎湃.(bài pài),而澎湖湾内却平静如湖,就起了澎湖这个名字。
我在从澎湖马公岛去望安岛的途中,就看到碧绿的海浪、洁白的海浪,和海浪与阳光共同描绘出的彩虹。
澎湖拥有罕见的天然海湾,特别是在观音亭,这里的海域是世界上举行帆板运动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世界帆板运动界,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澎湖,但几.(jǐ jī)乎没有人不知道观音亭的。
一个清晨,我到观音亭游泳。
在澎湖湾,融入天地之间的畅快,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选自《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2)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3.作者通过描写澎湖的、和,将美丽迷人的澎湖展现给大家。
4.请谈谈你对澎湖的认识。
5.你还知道哪里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请把它们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chì pài jī2.(1)无所不在(2)叹为观止(3)汹涌澎湃3.阳光沙滩海浪4.澎湖是个迷人的海岛,那里的阳光、沙滩、海浪特别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前几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字词、段落大意、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课时主要侧重于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语言的品味以及情感的进一步体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
(2)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总分总的结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祖国海洋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丰富的物产(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海面上的海鸟等)。
例如,课文中描写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珊瑚的形状多样。
学生要能够理解这种描写方法对表现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作用。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包括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海面 - 海底 - 海滩 -海鸟)、运用修辞手法等。
以描写鱼的段落为例,“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鱼的数量之多。
学生要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上。
这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文中描写西沙群岛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着喜爱,像“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
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
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
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
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
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
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
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
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
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
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
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