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有关资料:《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节选)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41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老师》——魏巍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在你们心中最敬爱的人是谁?在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亲情——母爱的文章,亲情真挚而美好,也是你们最敬爱的人。
但随着你们慢慢的步入校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相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
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有时候就会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作家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正字音1、同学们默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划出来,把不懂的词语做标记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1)字词褪色卜问放假察觉ke(磕)头 tui褪色榆钱黑痣( zhi )焚香( fen )狡猾( jiao hua )(2)词语解释a、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b、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c、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d、纠纷:争执的事情。
e、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2、音频播放,一起体味一下其中的感情。
四、文章结构及内容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以怎么分段,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我的老师》优秀教案设计《我的老师》优秀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
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1、自读课本2、自主学习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解决。
投影思考的问题: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蔡芸芝老师)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魏巍《我的老师》教学设计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难点: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假如)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孤(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蜜(mì①蜂蜜;②甜美)密(mì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褪色uì磕头kē卜问bǔ纠纷jiū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篇一】蔡芸芝老师的特点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魏巍《我的老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节选了魏巍同志《我的老师》一文。
我看了以后惊喜万分,因为文中的蔡芸芝先生是我的母亲。
遗憾的是,母亲已经去世八年了。
我作为她的儿子,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和母亲平生的点滴事迹作一回忆,以表示我怀念母亲的心愿,或者也可对这母亲在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制师范班毕业后,由于外祖父的工作由洛阳转到了郑州,1928年秋,母亲也来到了郑州。
外祖父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这个七口之家,母亲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便无法实现。
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下决心自谋职业,筹积些钱后好继续读书,就托人介绍,到一所平民小学任教。
那时,她才十七、八岁。
1928—1930年的三年中,魏巍同志在平民小读二、三、四年级。
1930年8月,我母亲考上开封女师离开平民小学,魏巍同志也由平民小学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读完最后一个学期。
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
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作制服。
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
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母亲特别地同情爱护。
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
象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
可见,教师这种职业,除了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外,还应有一颗真诚热爱儿童的心。
母亲一生的际遇千变万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经历了人间的风霜。
在开封女师上了五年,因外祖父病逝,只得第二次休学教书,1936年又复学,到第二年毕业,毕业后在洛阳教书,后来,由于生活的逼迫以及孩子和家务的拖累,不得不离开教育事业。
母亲一生酷爱文学,并在这方面有较高的修养。
学生时代,曾发表过《断鸿声里》等作品,但母亲在这方面的才华始终没有得到发挥。
……当她44岁那年,即1956年,司马私立中学聘请她任教。
记得,那时她非常高兴,精神焕发,感到能为国家培养人材而欢欣鼓舞,魏巍同志的《我的老师》又给了她极大的力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课文及教案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课文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_岁。
右嘴角边有榆饯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音。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笑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我的老师》教案•相关推荐《我的老师》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教案(精选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老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明白本文记叙了几件事,并能够区分详、略写。
2、说说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及课前准备:指导预习,介绍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说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说老师像春蚕一样,为别人吐尽了丝,同时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老师也有自己的甘甜。
有人要问,老师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了下面一篇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了。
二、介绍作者(学生根据手头资料简介,老师作补充归纳。
)三、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围绕着课题共写了七件事,哪七件?用简要的话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2、哪几件事是详写,哪几件事是略写?哪几件事写了老师爱我们,哪几件事写了我们爱老师?3、你认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阐述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老师讲解归纳并板书五、蔡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本文的作者,以致于他成为了一个大作家也难以对老师忘怀。
大家从小到中学,也接触了许多老师,肯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下面请大家制作一张卡片,来送给这位老师。
明确各式,卡片上的话语让学生以这样的形式来写:听到您的姓名,我还记得,有那样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并比较与本文在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感情方面的异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教案一简介作者: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
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
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
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教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读前提示: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
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
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一)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
句①强调了“最难忘”。
“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2.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学习文章的三件事,了解蔡老师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蔡老师对学生的感情,以及我对蔡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围绕中心人物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个词语,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老师的形象。
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些老师最令你难忘呢?这些老师都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介绍作者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录音范读课文,纠正字音,思考下面的问题。
2.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2)回忆蔡老师。
(板书:回忆)第二部分:(3-14)写我和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表现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
(板书:依恋)第三部分:(15)写“我”思念蔡老师。
(板书:思念)3.第一部分中,“我”对蔡老师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板书:温柔美丽)4.课文记叙了七件难忘的事,分别是什么?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板书: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略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详⑦“我”睡梦里寻找蔡老师(明确: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又随着作者回忆的思路,师生感情步步加深。
)5.从文中七件事可以看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明确:蔡老师是一个温柔慈爱、热爱学生、公平伟大的老师。
)四、全文小结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为线索,通过七件具体的事,表现了小学时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热爱,抒发了对美丽温柔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我的老师语文教案设计本文以“难忘”为线索,回忆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位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
假装生气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她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特点。
作者又从不同的方面选取了几件事,使我们看到蔡老师爱孩子,温柔、活泼,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这位老师对作者的接近文学、爱好文学产生过有益的影响,这位老师对作者小时候心灵的创伤,有过令人难忘的抚慰。
她使“我”少年时代常常思念,“我”长大后成为作家仍对蔡老师难以忘怀。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
只有怀着真挚的感情写人,才能写出打动别人的文章。
作者善于把“我”和老师的交往融在一起写,感人至深。
焚()香磕()卜()问劝慰()纠纷()依恋()蔡察舞扮慈恋假孤卷蜜狡猾:卜问:劝慰:纠纷:依恋:迷迷糊糊:模模糊糊: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2.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3.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蔡老师的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个事例?给每个事例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4.这五件事和“我”各有什么关系?5.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6.从总体上说一说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抒情: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似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的本义是什么,感情色彩如何?这里的感情色彩怎样,新的含义是什么?)3.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行文到此,作者为什么要改换第二人称?删去句前的“蔡老师!”行不行?)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她不经常打骂我们。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她爱诗,还教我们朗读诗歌。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他的老师是慈祥、公平、伟大的人。
《我的老师》学历案学习主题/课时:《我的老师》(1课时)课标要求:1、学习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并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和情怀,增进对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关爱。
3、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评价任务设计:1.完成课中学习三(检测目标1)2.完成课中学习四(检测目标1)3.完成课中学习四、五(检测目标3)学习与指导过程:解读与建议《我的老师》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
此时魏巍与自己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已经分别了二十多年了。
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模糊作者有关蔡老师的记忆,他以饱含情感的笔触,通过多个生活片段的描述,清晰的再现了蔡老师的动人形象,深切的表现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文中选取了七个事件,详略有致的写出了蔡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的关系,蔡老师给我的莫大帮助以及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
随着作者回忆的深入,文章的感情浓度也逐渐加深。
文章以儿童独特的眼光,质朴的语言,将情感表现的质朴感人。
建议要求学生有简要的语言概括时间,抓住文中叙事线索,揣摩文词的表现力和情感!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完成“读一读,写一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中学习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投影PPT:魏巍代表作地位成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狡猾察觉存心模仿占据牵挂援助劝慰纠纷慈爱依恋珍宝纯真迷迷糊糊模模糊糊要求:选择其中的3—5个词语,组成一段话。
三、精读品析概括内容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要求:概括的角度要一致,表述要完成。
默读完成,语言要简练。
参考示例:第一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第二件事蔡老师教我们跳舞第三件事蔡老师教我们跳舞第四件事蔡老师教我们读诗第五件事我们喜欢亲近蔡老师第六件事蔡老师排出我和伙伴之间的小纠纷第七件事我睡梦里寻蔡老师2、这几件事中,详写了哪几件事,略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参考示例: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节选)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节选了魏巍同志《我的老师》一文。
我看了以后惊喜万分,因为文中的蔡芸芝先生是我的母亲。
遗憾的是,母亲已经去世8年了。
作为她的儿子,我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和母亲平生的点滴事迹作一回忆,以表示我怀念母亲的心愿,或者也可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我的老师》全文最早发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师报》上。
那时偃师高中有位韩老师(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看到了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后他从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中,认为确实是我母亲。
于是,他就把这篇文章给我母亲看,母亲默认了。
后来,设法询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从此,阔别了30年的师生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以后就经常书信往来。
从魏巍同志的信中,看到了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对于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记得,每次信来,母亲都要念给我听,还教我模仿他的笔体,练习写字。
后来,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不少关于母亲的往事:母亲在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增]��师范班毕业后,由于外祖父的工作由洛阳转到了郑州,1928年秋,母亲也来到了郑州。
外祖父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这个七口之家,母亲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便无法实现。
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下决心自谋职业,筹集些钱后好继续读书,就托人介绍,到一所平民小学任教。
那时,她才十七八岁。
1928~1930年的三年中,魏巍同志在平民小学读二、三、四年级。
1938年8月,我母亲考上开封女师离开平民小学,魏巍同志也由平民小学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读完最后一个学期。
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
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做制服。
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
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母亲特别地同情爱护。
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
像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
《我的老师》教学小资料1.作者简介: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平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并上了简易师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
1938年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竞。
他一直糊口在战士们中间。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除散失的诗作外,都编入了诗集《黎明风景》。
魏巍早期的诗歌热情、深沉,充满战斗精神。
1950年冬,他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特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材严谨、开掘深刻,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从1954年起,他还创作了不少散文和杂文,分别编成《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和《春天漫笔》两个集子。
1958年志愿军凯旋时,他写下了抒情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凯歌声里》,1963年又发表了文艺随笔《路标》。
这篇佳作思想深刻、感情浓烈、文字洗练,标志着他创作的新阶段。
197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2.写作背景简介:本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教育,是人才的摇篮。
因而,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
1956年9月底,应《教师徒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笔》,后又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
原文近四千字。
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教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徒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
对比之中,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首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
正如魏巍所说:“假如没有这样的心,那末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成了空的。
《我的老师》课件模板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三、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
2.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3.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
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
所以详写。
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
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
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
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
2、方格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文章层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预习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新授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我的老师(苏教七下)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本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体会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设计思路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我的老师》。
(板书标题)二、介绍作者、解题。
(用打出)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是作者于19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
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一)、整体感知学生看电视散《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让学生轻声读,整体把握内容。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顺畅的读下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本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本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共记叙了几难忘的事情?哪几详写?哪几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共记叙了七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我的老师》有关资料:《怀念我的母亲蔡芸
芝》(节选)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节选了魏巍同志《我的老师》一文。
我看了以后惊喜万分,因为文中的蔡芸芝先生是我的母亲。
遗憾的是,母亲已经去世8年了。
作为她的儿子,我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和母亲平生的点滴事迹作一回忆,以表示我怀念母亲的心愿,或者也可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我的老师》全文最早发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师报》上。
那时偃师高中有位韩老师(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看到了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后他从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中,认为确实是我母亲。
于是,他就把这篇文章给我母亲看,母亲默认了。
后来,设法询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从此,阔别了30年的师生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以后就经常书信往来。
从魏巍同志的信中,看到了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对于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记得,每次信来,母亲都要念给我听,还教我模仿他的笔体,练习写字。
后来,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不少关于母亲的往事:母亲在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制师范班毕业后,由于外祖父的工作由洛阳转到了郑州,1928年秋,母亲也来到了郑州。
外祖父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这个七口之家,母亲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便无法实现。
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下决心自谋职业,筹集些钱后好继续读书,就托人介绍,到一所平民小学任教。
那时,她才十七八岁。
1928~1930
年的三年中,魏巍同志在平民小学读二、三、四年级。
1938年8月,我母亲考上开封女师离开平民小学,魏巍同志也由平民小学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读完最后一个学期。
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
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做制服。
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
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母亲特别地同情爱护。
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
像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
可见,教师这种职业,除了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外,还应有一颗真诚热爱儿童的心。
母亲一生的际遇千变万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经历了人间的风霜。
在开封女师上了五年,因外祖父病逝,只得第二次休学教书。
1936年又复学,到第二年毕业,毕业后在洛阳教书。
后来,由于生活的逼迫以及孩子和家务的拖累,不得不离开教育事业。
母亲一生酷爱文学,并在这方面有较高的修养。
学生时代,曾发表过《断鸿声里》等作品,但母亲在这方面的才华始终没有得到发挥。
……
当她44岁那年,即1956年,司马私立中学聘请她任教。
记得,那时她非常高兴,精神焕发,感到能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欢欣鼓舞,魏巍同志的《我的老师》又给了她极大的力量。
对于魏巍同志给她的评价,她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
情,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爱生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