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26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范文(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范文 (2)精选3篇(一)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备课思路和方法。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买东西》,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行为,并学会正确地使用货币和计算零钱。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达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购物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比如运用游戏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
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购物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给学生看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他们能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并根据图片进行口头描述。
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购物场景的音频和视频,让他们能够听到和看到实际的购物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购物的理解。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主选购商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支付。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计算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要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长会等形式,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家长能够与我们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购物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备课,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购物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购物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语文教学努力。
谢谢大家!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范文 (2)精选3篇(二)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来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备课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中心的发言稿范文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一共选了四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失踪的森林王国》和两首古诗《小池》,》《泊船瓜洲》。
另外还有一个“积累与运用”。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写了《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讲了《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这篇课文各人们介绍了有关植物之间的科普知识,让人们知道植物之间也可以相生相克。
《失踪的森林王国》这则童话,以森林王国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它最后的消失,说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很大的,唤起了人们环保的意识。
《小池》这首诗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这首诗写的是小池。
小池里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水面上有树的倒影柔和的阳光照耀着小池民,池中荷花尖上停着一只蜻蜓。
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全诗基调总体上是愉快,喜悦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有关“人与自然”为主题的文章。
三年级学生对这一方面了解不多。
我们要向他们进行教育: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人和动,植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保护她。
节约用水,减少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让他们开展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三、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准确书写,随文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
六、教法,学法指导:“积累与运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和日语作为重要的外语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三语(英语、日语、汉语)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三语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三语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三语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了备课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教学重难点,并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们还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力求在备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课堂观摩环节。
由三语组的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和反思。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观摩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4. 教学经验分享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教学经验分享环节。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活动成果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教师们对三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第1篇三下语文集体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于2021年X月X日在语文教研活动室开展了三下语文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主持,全体三下语文教师参加。
二、活动目的1. 分析三下语文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2. 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分析教材活动开始,教研组长首先对三下语文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教材的编排、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同时,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梳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
2. 交流教学经验接下来,各年级教师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经验分享:(1)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位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位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强化课堂互动还有一位教师强调,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她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3. 探讨教学方法在交流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们认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玲珑镇中心完小集体备课材料科目: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2015年 3月11日玲珑中心完小集体备课材料(预案)第二课时 (以文带文课型)教学内容:《燕子》《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2.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赞扬。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
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二、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三、默读探究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四、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学习《我们把春天吵醒了》(一)、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带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1.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柔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比喻、拟人)2、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高炉里炼出了出台男,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
(排比)3、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
(拟人)→(二)、写作特点1、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和异同?相比较,哪种更易读懂?2、这篇文章中处处渗透出农村的气息,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描写,表达对什么的赞美?(三)、拓展延伸,自由创作你心目中,“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或写,或画,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熟读课文,识记文中生字词,并完成在线朗读及听写。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秦文君。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评价反馈】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2.在文中批注感受。
【主要内容】1.闪视记忆(词语检测)2.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做批注。
3.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评价反馈】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难懂词语。
2.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主要内容】1.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关键句子。
2.理解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理由。
【评价反馈】 1.试卷测评。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 由生字“胆小鬼”,引导比喻性、口语化词语“淘气包”“小书虫”等,引出同性质词语“剃头大师”。
2.读题。
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肯定“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
理解“锃亮”“老掉牙”,提示“猜一猜”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
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题目及词句,通过“锃亮”“老掉牙”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优点与特色】1、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善于借助提示语或重点词语适时指导点拨,学生能充分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心理,在此基础上做到用多种方法朗读,情感的表达借声音、语速等,演绎得尤为精彩,这对于只有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可见平时的课堂训练做到扎实有效,学生的在提升知识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审美,提升语文素养。
2、大胆尝试创新,把微课穿插于课后补充学习,有清新创意。
【问题与建议】1.过于注重工具性,文章的童趣体现不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的方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定为“祖国河山”,通过阅读和学习有关祖国各地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文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识字与写字: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阅读理解: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口语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能力:能够模仿课文进行简单的写作,如描述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或民族文化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提高阅读流利度和理解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祖国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或各地风光图片,引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2.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3. 第三课时:口语表达- 学习《五花山》,了解五花山的四季景色和独特魅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五花山的美丽景色。
4. 第四课时:写作练习- 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了解香港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 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描述自己家乡的特色或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淮安市码头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材料( 2019至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只有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各课时教学思路阐述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要求: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自然风光”,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文章组成。
教材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会围绕一个主题写作,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情感。
在研究课文时,学生应该抓住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落
的关键句。
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关键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学生还应该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进行写作。
这些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在写作时,学生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进行描述,或者仔细观察景物的特点,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在研究《古诗三首》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理解古诗的大意。
同时,借助图片可以更好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悟出诗情和明白诗理。
在研究《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词和重点句来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在研究《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本单元共分为9个课时,其中《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和《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入新的课程内容。
教学步骤: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新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
第二章:新课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新的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新的课文内容,边读边解释生词和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
第三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1. 教师给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学生口头表达讨论结果。
教学步骤:1. 教师给出讨论题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五章: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总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