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390.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为 第⼀节知觉的⼀般概述 ⼀、知觉的概念与过程 1.所谓知觉是⼈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A、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的;B、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感觉器官⽽在⼤脑产⽣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C、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知觉与思维的关系:A、知觉要获得⼀定的意义,必须依靠思维的⼒量;B、思维是⼈的⼼理活动级形式;C、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 4.知觉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即: <1>观察:即个体运⽤⾃⼰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外界的客观事物。
<2>选择:即根据⾃⼰的需要去决定知觉对象的取舍。
<3>组织:即运⽤思维的⼒量,把感觉信息与⼤脑中的经验组织起来,将其综合成整体的认识。
<4>解释:即运⽤概念、判断、推理,对知觉对象进⾏加⼯。
<5>反应:即个体对知觉对象的解释,最终会在⾃⼰的态度或⾏为中反映出来。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包括两个部分)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的特征(如,响亮的声⾳、鲜艳的⾊彩、突出的标记)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如,车床加⼯零件时,零件是知觉的对象,⽽整个车床就是背景) <3>对象的组合(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如下原则: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闭锁原则D:连续原则)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特征;<4>过去经验;<5>知识结构; 第⼆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社会知觉的概念 <1>所谓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的知觉。
<2>“社会知觉”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并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