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互动式教学设计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481.16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小学直观化的教学特点,同时又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抽象化的理念,引导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
所以,学好初中数学尤为重要,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使他们受益无穷。
基于此,以下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案例研究引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要求。
它具有新颖、方便、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但是,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利用微课,导致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听课效果。
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到底应该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呢?文章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应用,以其对教师有所帮助。
一、微课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一)突出教学主题,明确知识重点利用微课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改变以往传统课堂中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
在使用微课时教师可以围绕每节课要讲授的重点知识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明确教学主题、把握内容重点,让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的效率与学生“学”的效率的双提高。
(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其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以前,教师习惯“一刀切”,导致学生成绩断层,在班级内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
而微课教学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空间,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实施微课教学不需要学生记录大量的板书,可以把时间放到问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持续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和升级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其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实践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模式设计原则1. 学生中心: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 微课资源: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将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可视化处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互动交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4. 评价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
三、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微课视频,并将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
(2)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基本知识点,记录疑问和困惑。
2. 课堂互动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
3. 课后巩固阶段(1)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3)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实践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微课资源的使用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此外,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最后,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教案中的互动式学习设计教学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演进,互动式学习设计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互动式学习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一、互动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互动式学习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如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
互动式学习设计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高:互动式学习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参与度。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共同构建知识。
2. 学习成果个性化:互动式学习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路径,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3.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互动式学习设计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书籍、电子资料、实验设备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4.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互动式学习设计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需要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中的互动式学习设计实践为了促进学生的互动参与,教师可以在教案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互动式学习策略: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或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的思维碰撞,并迅速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 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调研、实践等方式进行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并通过讨论和互动,最终得出结论。
微课不微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模式初探【前言】微课是一种以视频形式展示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教育技术,微课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微课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微课学习基础出发,探讨微课在小学科学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第一部分】微课学习基础微课学习基础指的是学生在使用微课前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首先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微课往往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需要善于利用学科书籍、网络资源等多元学习渠道,需要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其次是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为微课往往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竞价;最后还需要懂得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知识整合和归纳,如“思维导图”、“笔记”等。
【第二部分】微课在小学科学混合式教学应用的作用1. 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微课经过核心结构的设计和制作,所有内容都经过严谨的审核和质量把控,既可以实现固定内容的快速传播、又能够满足个性化教学的深度分发。
同时,微课相比传统授课方式,能更加直观有效地展示科学现象、实验和观察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奥妙。
2. 改善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微课具有科学性、整合性、可视化、可操作、互动性等特点,同时将知识点、实验、情境设置、思考等多元元素集于一身,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更多的趣味、互动和思考的元素,发挥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
3. 促进教学方式的升级。
小学科学微课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升级,实现与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授课,同时兼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环节。
老师在上课前将微课内容预先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自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微课中的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巩固,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课堂时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效果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知识点转化为简洁明了的视频或课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微课教学的引入,为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主的学习方式。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等问题。
通过对微课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应用前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微课是一种小而精的教学视频,通常时长为 3-15 分钟。
它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法规则、词汇知识等。
同时,微课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Amazing art”这一单元为例,通过设计微课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展示真实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1]。
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Amazing art”单元中,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模拟实践等方式,创设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让学生扮演艺术家的角色,进行创作和展示。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其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的教学资源。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深化理解、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需要翻转的知识点和技能。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制作微课视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要短小精悍,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注重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课前学习活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关练习和测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中学习活动: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后学习活动: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作业和拓展任务,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4. 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初中物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关于力学、电磁学等知识点的微课视频。
在课前,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在课上,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在课后,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完成相关作业。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群组、定期组织线上答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其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该模式通过利用微课资源,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二、教学模式设计1. 前期准备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微课制作方案。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
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辅助材料,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 微课制作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资源,其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内容精炼: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较短,因此需要确保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2)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讲解、演示、互动等,使微课视频更加生动有趣。
(3)技术要求:确保微课视频的画质清晰、声音清晰、操作简便,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3. 教学模式实施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阅读学习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互动讨论: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而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也成为各教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基于微课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
一、微课概述微课是指短时、小容量、易于传播和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进行播放。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1.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微课可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师可以录制微课,以小视频、PPT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家中预习、复习或补充课堂内容,便于学生在自己的节奏下掌握知识点,同时缓解了教师布置作业的负担。
2.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微课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
教师可以将微课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1.微课的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的微课,教师要仔细审核微课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可靠、正确。
同时,教师要备好教材、PPT、录屏工具等教学辅具。
2.微课的录制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录屏软件,将电脑屏幕上呈现的PPT、视频等录制成微课视频,也可以编辑制作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视频长度,保证学生学习趣味和课程实际效果。
教师应根据教学课堂实际状况,合理地选择微课,与现场授课相结合。
可在课堂上选择部分或整体呈现微课,并配合听课后操练、讨论,展开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引导能力和互动性。
四、结论微课是一种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缓解教师的工作负担。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微课,使课程更加生动、实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微课的选择和准备,以及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从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乐趣——《海滨小城》教案分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希望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足够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而互动式学习作为一种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备受教师们的关注和追捧。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海滨小城》这个故事,运用互动式学习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分享给大家。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我采用了课前导入的方式。
在课前准备中,我为学生们准备了一段有关海滨小城的介绍视频,并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观看视频后回答。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他们更加认真地进行听课。
接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参与。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会不时停下来,让学生们思考一些问题,做出一些选择,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深度及团队合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还注重了互动游戏的运用,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在讲完故事后,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设计了几个互动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巩固故事情节的理解及对词汇的应用。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叫“海滨小镇童话大约会”的游戏,让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出一篇以海滨小镇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这个游戏不仅考察了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增加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作为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延伸体现,我还引入了谈话环节,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每堂课结束时,我都会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谈话,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这样的谈话环节,不仅让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还让他们自发地学习、相互启迪。
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从而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基于移动微型学习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移动微型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便捷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微型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微型学习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移动微型学习的特点与优势1. 移动学习的便捷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2. 微型学习的碎片化特点:微型学习将知识点进行切割,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更加易于学习者接受和消化。
3.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移动微型学习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多媒体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课设计的要点1. 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微课的设计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将知识点进行解析和演示,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核心内容。
2. 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微课的表达方式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语言和复杂的图示,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微课设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演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4. 互动与反馈机制的引入:微课设计中应该引入互动和反馈机制,通过课后习题、讨论区等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和碰撞,提高学习效果和深度。
三、移动微型学习的应用实践1. 教育领域:移动微型学习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应用,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课堂互动、知识点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职业培训领域:移动微型学习可以在企业的职业培训中应用,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 自我学习领域:移动微型学习可以在个人自学中应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成果。
1引言“微课”作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主要渠道,应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微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
当前各个院校教师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度较低,在微课内容的开发与制作方面,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制作与操作问题。
因此加强“互动式”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引导,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与教学质量。
2微课教学的定义与主要形式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的特点总结起来是“短,小,精,悍”。
“短”是指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小”是指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精”是指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制作精良;“悍”是指交互性强、学习体验好、应用面广。
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时,要抓住“微而精”这个核心来选题、设计、制作和应用。
而从微课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方面来看,微课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变现形式以教师授课视频为主;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表现形式以一体机演示及手写板为主;答疑型,主要用于共性、典型问题的提问,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实验型,对实验过程的演示和重难点讲解,教师在实验室操作实验的现场视频,也可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动画+教师旁述讲解;活动型,展示学生的科学活动,学生作为微课主讲者,教师作为指导;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微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通过拍摄一体机互动、黑板板书、PPT录制型、手写版型、自由拍摄等视频拍摄类微课及HTML5网页两大类制作技术。
微课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其价值在于好制作、易应用。
它的常见应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支持常规课堂应用,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如:课堂导入、故事叙述、实验演示、技能演练、知识复习、问题解决等;第二种是用微课支持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协作学习,乃至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等。
3现阶段微课教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3.1微课教学制作方式单一化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微课教学制作,主要存在着教学制作方式单一化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微课教学制作,主要通过录制微课教学或演讲视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传达。
而这种微课教学制作方式过于陈旧,也不存在相应的PPT课件与教学动画,所以以教学为主微课制作方式的互动性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差。
而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微课制作的经验,不能利用PPT、ps、Flash、premiere等制作软件,进行PPT课件或动画视基于微课的互动式教学设计探析杨继琼1和红新2(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99;2.丽江市古城区教育局,云南丽江674199)[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微课”为主教学设计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
教师在微课教学内容的制作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式”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设计,以提升微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微课制作中教学互动设计的思路,通过分析微课教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互动式”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微课制作;互动式教学设计;探析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09(2018)08-0028-03————————————————作者简介:杨继琼(1979-),女,云南丽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微课视频资源设计与开发”。
--28频的制作;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固化,很多教师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传达,而忽视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特别是在微课教学互动的模块,很多教师不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流程,这就导致了微课教学制作方式的单一化。
因此当前以教学内容传达为主的微课制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的教学效果也较差。
3.2微课制作内容与技术缺失微课教学制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微课制作内容与技术的缺失。
首先,一堂好的微课要以内容为王,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导入、教学案例、PPT课件、图片、演示视频、教学讨论与互动等。
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构成是以微课教学视频中心,以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及微反思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4+1”教学资源。
这些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都需要大量教学资源的搜寻与整理。
但是从当前各个院校教师的微课教学制作方面来看,很多教师缺乏寻找资源与素材的能力,不能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搜寻与之相匹配的图片、视频与教学资源。
在微课制作内容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制作出的微课视频过于单一化与平淡化,在教学信息传达方面的效果也非常差。
其次,教师缺乏专业的微课制作技能,很多教师甚至不会使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ps、PPT、Flash等制作软件,这就使其陷入了微课制作的困境。
在缺乏微课制作经验的情况下,微课选题、课件选择、视频编辑等环节就得不到保障,这不仅会造成微课与学生互动效率降低,最终的微课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4微课制作中互动式教学设计的思路及策略4.1微课互动式教学设计的三个通用原则原则一:值得学,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有用的“有用”的,值得花费时间来点击浏览。
原则二:乐于学,有三种方式,一是幽默,会让学习者轻松,让说教更舒服;二是情景吸引,引起观看者的共鸣;三是问题吸引,抓住人的注意力。
原则三:容易学,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会将教学内容可视化、表达要清晰,要有创意。
4.2“设问式”微课教学课题的导入以形成教学互动微课教学的导入环节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应该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观看感受。
而“设问式”微课教学课题的导入,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提问,还可以引发学生深入到课题学习与思考。
但限于微课教学“录播”的视频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真正的交流互动,因此使用“设问式”的微课教学方式,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然后再通过自答的形式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
但这种自我提问、自我回答的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内容的传达,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在“问答式”微课教学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提问的方向与方式,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设问式”微课教学课题的制作中,首先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教学知识点,然后再提出新的教学问题,并增加与该教学课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内容,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内容学习感受。
这一系列的引导与互动式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
4.3微课教学案例的制作以增强教学互动在微课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而微课教学案例是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实践案例,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引入恰当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使整个教学氛围更加生动,而且能帮助学生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
所以教师需要在微课教学开始之前,进行教学案例内容的组织与搜集,并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运用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信息的传达。
例如,在微课数学课程的制作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与现实相关的案例,再将数学公式、图形演示、教学案例等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加深对微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理论、教学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
而且微课教学主题与教学案例的准确契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表达与呈现,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4微课教学PPT课件的制作以促进教学互动相比于其他微课制作方式,PPT录屏教学的微课制作更加复杂,产生的教学互动效果也更好。
当前教师在微课教学PPT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完成教学资源的组织、图片与视频的搜寻、PPT课件排版等工作。
而在PPT课件的录屏教学环节,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要保证PPT课件展示速度与内容讲解的同步性。
因此运用PPT课件进行微课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保证教师教学与PPT内容展示的同步,也可以自由控制微课教学的速度。
例如,教师在微课PPT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教学方向与教学内容。
对于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快速讲解,而对于那些重难点教学内容,则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推理验证。
同时在PPT课件资源的组织方面,教师要从互联网中搜寻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并从中选择与教学目标契合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
总之,教师在微课教学PPT课件的制作中,需要从教学资源搜寻、教学内容组--29织、PPT排版、教学速度等多方面着手,以促进微课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
4.5微课教学制作中问答与课后讨论的设计微课教学主要通过网络或软件平台进行呈现,因此在微课内容中加入问答、课后讨论环节,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与教师教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其中,微课教学问答环节的设计,可以在教学导入、案例讲解、重难点讲解、课后讨论中插入问答页面,并设置相应的选择或填空问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微课教学的结尾,设置相应的课后讨论环节,通过罗列综合性的课程教学题目,来考察与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开通在线交流渠道,并制作丰富的微课件、微试卷、微教案等,与学生在线上讨论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微课教学的制作中,还可以设置教师、学生的在线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微课教学互动与交流方式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复习,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增进双方的亲密度,最终达到提升微课教学质量的效果。
5结语微课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主流方式,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呈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良性互动,才能最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微课教学内容的制作中,可以通过“设问式”微课教学导入、案例式微课教学内容、PPT课件制作等形式,来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多样化互动。
最后可以通过问答与课后讨论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点,以实现师生双方更有效的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1]徐美,童维.非线性剪辑软件EDIUS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31)58-59.[2]陈锦燕.微课教学实践与微课资源平台建设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5):12-13.[3]王连俊,陈哲.微课的录制形式与结构类型[J].电大理工,2016(01):89-90.[4]梁康容.浅谈微课入门制作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1):32-33.[5]冷飞.浅谈微课与微课制作[J].邢台学院学报,2015 (4):166-167.Discussion on the Thinking of Interactive Design in the Production of Micro ClassYANG Ji-qiong1HE HongXin2(1.Lijiang Teachers College,Lijiang674199,Yunnan;cation Bureau of Gucheng District of Lijiang City,Lijiang674199,Yunna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design based on"micro class"has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mode.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eaching content,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form,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icro clas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idea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roduction of micro class.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it puts forward the interactive micro class design plan.【Keywords】micro class production;interactive teaching design;analysi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