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酶联免疫分析(ELISA)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 BHV-1)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牛、水牛和羚羊等偶蹄动物。
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鼻部分泌物增多、打喷嚏、结膜炎、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实验室和临床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观察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患牛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如鼻部分泌物增多、打喷嚏、结膜炎、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等,进行初步判断是否患有传染性鼻气管炎。
这种方法无法确定是否真的感染了IBR病毒,因为上述症状也可能由其他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引起。
二、病原学检测1. 病毒分离:从临床患牛的鼻部分泌物、眼部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或流产胎盘等取样,通过细胞培养和PCR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2. 抗原检测:采用ELISA或免疫荧光法检测患牛的血清或分泌物中是否存在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原。
三、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患牛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体。
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RT-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检测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核酸,从而进行诊断。
五、病理学检测1. 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测,如组织切片、病理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患牛的呼吸道、眼部等组织中是否有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病变。
2. 病理学检测:将患牛的血清用于病理学测试,观察是否存在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免疫复合物。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1. 引言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牛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牛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牛群中迅速传播。
牛鼻炎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养殖业者关注的重点,因其对牛群健康和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牛鼻炎病毒主要侵害牛鼻粘膜和气管黏膜,引起慢性鼻炎、喘息、流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和严重减产。
这不仅对个体牛的健康造成危害,更可能导致整个牛群的生产效益下降。
牛鼻炎的传播方式多样,预防和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有效的疫苗接种、规范的饲养管理、定期的环境消毒和隔离传染源,是减少牛鼻炎传播的关键步骤。
在发现感染牛只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避免疾病加重和传播。
对于养殖户来说,及时识别疾病症状、提高养护水平,是预防牛鼻炎的有效措施。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通过对该疾病的全面研究,旨在为兽医领域提供更多关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科学依据,为制定更为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基础,为牛群的防疫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减少该疾病在养牛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正文2.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由牛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群的呼吸系统。
IB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症状:受感染的牛常常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有些牛还可能出现鼻流清涕或脓性分泌物。
2. 眼部症状:部分患牛出现结膜炎症状,包括眼结膜充血、眼泪增多、眼皮红肿等表现。
3. 发热和全身症状:IBR患牛常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牛体温可能升高至40摄氏度以上。
4. 生殖系统症状:雌性感染牛可能会出现流产、胚胎吸收等症状,雄性感染牛可能出现睾丸炎等症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群的健康和生产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一、临床表现1.急性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高烧(40-41摄氏度)、粘液性鼻涕、咳嗽、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状。
患病牛通常体温升高、鼻孔分泌物增多,常伴有结膜炎、角膜浑浊及口腔溃疡。
2.慢性期:部分患牛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携带病毒的牛在应激时发病,会发展成慢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慢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患牛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容易受到其他细菌感染、生长发育受阻等。
二、诊断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是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方法:1.临床表现:根据牛出现的上述临床症状,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疑似病例。
2.实验室检测:ELISA检测、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实验室方法。
ELISA检测可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体,PCR检测则可以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基因,病毒分离培养可以分离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三、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手段。
养殖场在牛群若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并且根据免疫力调查结果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
2.隔离治疗:对已经患病的牛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对于急性期的患病牛,应尽快提供抗生素治疗,保持患牛的营养供给,加强护理。
3.场地消毒:及时对养殖场的场地、饮水、饲料进行彻底的消毒,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4.加强管理:加强牛群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牛进行健康检查,保持牛舍的清洁整洁,保证牛的充足饮水和饲料。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牛的危害较大,一旦发病,不仅影响牛的健康和生产力,还会导致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养殖场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牛的健康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具有病程短、死亡率高、病死率达80%以上等特点,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为了控制和消灭该病的发生与蔓延,应加强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
基于此,本文以黄河源园区为例,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1、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亚科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属成员。
其基因组全长约27kb,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RF5a,编码3个结构蛋白NSP4、M、L。
两个非结构蛋白E基因和G基因。
其中NSP4是主要抗原决定簇,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M、L分别位于膜表面和核内,参与介导细胞融合和出芽过程。
E基因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大约80nm,无囊膜包裹,具有脂质双层外壳,内部由双链DNA组成,包括正链Rep与负链Cap。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敏感,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但不耐热,60℃加热至少1min即被灭活。
目前已经分离到了多株不同血清型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毒株,对于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Ⅰb型,国内已有较多研究报道,而对其他血清型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
该病毒耐碱性较强,但不耐酸,pH值为5.7时3h后仍能检测到其感染力。
2、易感动物主要是牛易感,其中以犊牛和青年母牛最易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成年奶牛一般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本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季节。
另外,妊娠期母牛也容易感染此病。
本病全年任何年龄都可能感染,但以幼龄牛和青年牛较为多见。
另外,山羊和猪也能够感染,但很少引起明显疾病。
本病的自然疫源地包括非洲、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地区。
近年来由于引种频繁,使得本病在我国许多地方呈暴发趋势。
临床上通常是20~60日龄的牛群发生急性败血型症状,而75%以上的病例为慢性经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群,是引起牛群中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口鼻分泌物增多、食欲不振等,严重时还可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和确认。
下面将介绍一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与发病情况在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时,首先要观察病牛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情况。
病牛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口鼻分泌物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诊断者可以观察群体中发病的情况,发病牛的症状是否一致,发病率有无明显增高等情况,通过这些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可能性。
二、病原学检测1. 病毒学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因此可以采用病毒学检测的方法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诊断。
常用的病毒学检测方法包括PCR、病毒分离和鉴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迅速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和类型,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2. 细菌学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在诊断时也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测。
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细菌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用ELISA、CF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情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牛群中的感染情况和免疫状况,为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重要依据。
四、病理学检测病理学检测是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病理检查对病死牛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测,观察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从而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诊断和鉴定。
以上就是关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第07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 )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HV-1)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通常牛被认为是自然感染的唯一宿主,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和带毒牛。
病毒入侵机体后,多数潜伏在腰、荐神经节或三叉神经内,牛群不表现具体的症状,多为隐性的持续性感染,长期甚至终身带毒。
当隐性感染牛受到应激,或免疫力下降时,体内的病毒会被激活并间歇性的向外排毒,造成整个牛群的感染。
BHV-1主要经呼吸道和生殖道途径传播,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不同年龄段的牛均可感染。
BHV-1能够对患牛的多种组织和器官造成侵害,引起鼻气管炎、脑膜脑炎、母牛流产和死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肠炎、结膜炎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IBR 的发病率在我国多个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影响较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我国养牛业的发展。
BHV-1的潜伏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的特征,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该病呈隐性感染,防控该病实验室诊断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各种实验室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1病毒分离鉴定BHV-1能在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中生长。
通常根据患牛不同的临床症状,在相应的部位进行样品的采集,将收集的病料接种到牛肾传代细胞(MDBK )上培养3~5d 。
病毒接种后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可作为病毒感染细胞的直接观察指标,如果细胞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变圆或皱缩;呈葡萄样群落聚集;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斑;或出现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巨细胞等细胞病变,可初步判断为BHV-1感染,进一步鉴定可进行免疫荧光试验或病毒中和试验。
病毒分离鉴定的方法准确可靠,但较为费时、费力,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不利于临床应用。
2病毒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用已知病毒检测待测血清的中和抗体,它是以测定病毒感染力为基础,以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的。
BHV-1只有1个血清型,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利用BHV-1阳性标准免疫血清就可鉴定被检样本是否呈阳性,若标准阳性血清能够被中和且不产生任何病变,则为阳性。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养牛技术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
1、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1型。
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0℃时21 min即死亡。
常用消毒药液,如0.5%氢氧化钠溶液、5%福尔马林溶液、1%石炭酸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灭活。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隐性带毒牛。
病毒随患牛的鼻液、眼液、阴道分泌物不时排出体外,有的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17个月以上。
隐性感染牛可在牛群中散布病毒.使该病长期存在,难以根除。
易感牛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病牛的精液中可带毒,故可通过交配感染,在冷冻保存的精液中,病毒可存活4~12个月。
2、临床特征该病的潜伏期为3~7天,有时超过3周。
由于病毒重点侵害的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但通常是不同程度地同时发生,很少单独表现。
呼吸道型。
为最常见的病型,有时表现为轻微感染,仅见有水样的鼻汁和流泪。
也可表现为很严重的疾病。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40℃以上),大量流涎、流泪、流黏液脓样鼻汁。
鼻黏膜高度充血,并散在灰黄色粟粒大脓疱性颗粒,以后出现浅溃疡。
频发咳嗽,呼吸增数、浅表。
生殖器官型。
①母牛:该型主要见于性成熟的母牛,母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道炎为主症。
病牛摇摆不安,频频举尾,阴门红肿,流出黏脓性分泌物。
阴道黏膜有灰白色粟粒大的脓疱。
大量小脓疱形成特征的颗粒状外观。
小脓疱相互融合形成广泛的伪膜,脱落后形成浅溃疡,产奶量下降。
②公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包皮一龟头炎为主症。
阴茎、包皮水肿,有小脓疱或溃疡,同时多数病牛精囊腺变性、坏死。
公牛因此而失去繁殖配种的价值,即使康复也将长期带毒,须坚决予以淘汰。
·研究论文·摘 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 )的病原体,常引起流产和呼吸道感染等综合征,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gB 作为IBRV 中最保守的抗原蛋白,是IBRV 诊断的重要靶蛋白。
为探究牛gB–ELISA 抗体水平与VNT 效价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阻断ELISA 和VNT 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某一牛场50份血清进行IBRV gB ELISA 抗体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
gB ELISA 结果显示,阳性血清19份,阴性血清31份;中和抗体结果阳性17份,阴性33份。
通过统计学相关系数分析,gB 抗体阻断率和中和抗体效价值的相关系数为1.0,从而说明IBRV gB ELISA 抗体和中和抗体呈较强的正相关。
本研究为使用IBRV gB ELISA 抗体水平评估牛群中IBRV 抗体保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 ELISA 抗体;中和抗体;相关性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3-0172-06Correlation Between gB ELISA and Viral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f Bovine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 VirusSHI Xijuan, SHEN Chaochao, ZHANG Dajun, YANG Bo, ZHANG Ting, ZHENG Haixue,ZHANG Kesh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Etiological Biology, National Foot-and-Mouth Disease Reference Laboratory, Lanzhou VeterinaryResearch Institute, CAAS, Lanzhou 730046, China)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 ELISA 抗体与中和抗体相关性分析史喜绢,申超超,张大俊,杨 博,张 婷,郑海学,张克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兰州730046)Abstract: 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 causes abortion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ich leads to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attle industry. gB is the most conservative antigen protein in IBRV and used as an important target protein for IBRV diagno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ovine gB ELISA and viral neutralization test (VNT), 50 serum samples from a cattle farm were tested using blocking ELISA and VNT. As a result, 19 serum samples were positive and other 31 samples were negative in gB ELISA while 17 serum samples were positive and 33 were negative in VN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 between the blocking rate of gB antibody and the value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was 1.0, indicating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This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ing gB ELISA antibody level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IBRV antibodies in cattle.Key words: IBRV; gB ELISA; neutralization antibody; correlation收稿日期:2021-08-18基金项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9-13)作者简介:史喜绢,女,硕士,主要从事兽医微生物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通信作者:张克山,E-mail:**************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3,31(3):172-177· 173 ·史喜绢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 ELISA 抗体与中和抗体相关性分析第31卷第3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n bovine rhinotr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n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这种疾病可影响牛的鼻子和气管,导致牛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在牛群中,IBR可以导致经济损失,并且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防治对于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诊断1. 临床症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分泌物增多、咳嗽、打喷嚏、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眼结膜炎和流泪等。
在严重的病例中,牛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和头部下垂等症状。
兽医应该对出现这些症状的牛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牛是否感染了BHV-1。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鼻分泌物或眼结膜颗粒物中的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兽医及时确定牛是否感染了BHV-1,并且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3. 临床病例和病史兽医在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时,还可以根据病例和病史来进行判断。
是否有与感染牛有直接接触的牲畜?牲畜是否接种了相关疫苗?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兽医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二、防治1. 预防措施预防是控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播的关键。
兽医应该及时对牛进行疫苗接种,并且加强牛舍的卫生管理。
在养殖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减少不同牲畜间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兽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并且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对牛进行接种。
3. 个体隔离当发现有牛感染了BHV-1时,应该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疾病向其他牛传播。
对于接触过感染牛的其他牲畜也应该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疾病继续扩散。
4. 药物治疗对于感染了BHV-1的牛,兽医还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减轻症状。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但应该根据兽医的建议和处方来使用这些药物。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牛科(Bovidae)家畜中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生殖系统疾病,表现为发热、减少食欲、咳嗽、结膜炎、流鼻涕、咽炎等。
由于IBR的症状非常相似于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所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方法来确定其确诊。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在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时,临床症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IBR感染的牛会出现短时间内发热、食欲减退、咳嗽、鼻涕、结膜炎、喘息等症状与体征。
严重的病例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炎等并发症。
因此,通过对牛群中症状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诊IBR的最可靠方法。
需要从被疑似感染的牛中取样,主要包括血清、鼻分泌物和眼睛分泌物等,并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
其中病毒分离包括细胞培养、胚胎鸡及小鼠接种。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需要注意检测的时机和方法。
3.免疫学诊断目前,免疫学诊断已成为诊断IBR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试验等进行抗体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用于疫苗免疫程序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免疫学检测时,要选用联合细胞抗原(CCA)和非联合F阴性株疫苗免疫重组酶链反应(PCR)等最新技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病原体分子诊断病原体分子诊断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在IBR的病原体分子诊断中,可以采用PCR技术对DNA和RNA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并用于感染动画的早期预警、疫苗效果的评估和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同时,还可以用于IBR病毒毒株的鉴定、亚型划分和病毒演化的研究等方面。
综上所述,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诊断和病原体分子诊断。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牛血液,血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水平。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标本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水平。
用纯化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样本处理及要求: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每板应设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对照1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2.加样:分别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50μl。
然后在待测样品孔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加蒸馏水至600ml后备用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 50μl,再加入显色剂B 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结果判定:试验有效性:阳性对照孔平均值≥1.00; 阴性对照平均值≤0.10临界值(CUT OFF)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5阴性判定:样品OD值< 临界值(CUT OFF)者为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阴性阳性判定:样品OD值≥临界值(CUT OFF)者为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阳性注意事项1.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2.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3.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4.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5.底物请避光保存。
6.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使用双波长检测时,参考波长为630nm7.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终止液为2M的硫酸,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Bovine Infectious bovinerhi-notracheitis virusDrug NamesGeneric Name:Bovine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 ELISA Kit. PurposeThis kit allow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BRV in Bovine serum, blood plasma, and other biological fluids.Principle of the assayT he kit assay Bovine IBRV level in the sample,use Purified Bovine IBRV antibody to coat microtiter plate wells, make solid-phase antibody, then add IBRV to wells, Combined With IBRV, after washing and removing non-combinative antigen and other components ,then Combined IBRV antibody which with HRP labeled become antibody - antigen - enzyme-antibody complex, after washing Completely, Add TMB substrate solution,, TMB substrate becomes blue color At HRP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is terminated by the addition of a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and the color change is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a wavelength of 450 nm. Compared with the CUTOFF value, according to this to judge IBRV exist in the sample or not.Materials provided with the kitSpecimen requirements1.serum- coagul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10-20 mins,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2000-3000 r.p.m. remove supernatant, If precipitation appeared, Centrifugal again.2.plasma-use suited EDTA or citrate plasma as an anticoagulant,mix 10-20mins ,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 2000-3000 r.p.m. remove supernatant, If precipitation appeared, Centrifugal again.3.Urine-collect sue a sterile container, 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 2000-3000 r.p.m.remove supernatant, If precipitation appeared, Centrifugal again. The Operation of Hydrothorax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Reference to it.4.cell culture supernatant-detect secretory components, collect sue a sterile container,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 2000-3000 r.p.m. remove supernatant,detect the composition of cells, Dilut cell suspension with PBS(PH7.2-7.4), Cell concentration reached 1 million / ml,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damage cells and release ofintracellular components, 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 2000-3000 r.p.m. remove supernatant, If precipitation appeared, Centrifugal again.5.Tissue samples- After cutting samples, check the weight,add PBS(PH7.2-7.4), Rapidlyfrozen with liquid nitrogen, maintain samples at 2-8℃after melting,add PBS(PH7.4), Homogenized by hand or Grinders, centrifugation 20-min at the speed of 2000-3000 r.p.m.remove supernatant.6.extrac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Specimen collection,an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literature, and should be experi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extraction. If it can’t, specimen can be kept in -20 ℃ to preserve, Avoid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7.Can’t detect the sample which contain NaN3, because NaN3 inhibits HRP active. Assay procedure1.Number: to sample correspond microtitration well and Number Sequence, each plate should be set feminine comparison 2 wells, masculine comparison 2 wells, blank comparison 1 well(don’t add sample and HRP-Conjugate reagent to blank comparison well, other each step the operation are same).2.add sample:separately add Positive control and Negative control 50μl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well . add Sample dilution 40μl to testing sample well, then add testing sample 10μl. add sample to the bottom of ELISA plates coated well , don’t touch the well wall as far as possible, and Gently mix.3.Incubate: After closing plate with Closure plate membrane ,incubate for 30 min at 37℃.4.Configurate liquid: 30-fold (or 20-fold)wash solution diluted until 600ml,and reserve.5.washing:Uncover Closure plate membrane, discard Liquid, dry by swing, add washing buffer to every well, still for 30s then drain, repeat 5 times, dry by pat.6.add enzyme:Add HRP-Conjugate reagent 50μlto each well, except the blank well.7.incubate:Operation with 3.8.washing:Operation with 5.9.color:Add Chromogen Solution A 50ul and Chromogen Solution B to each well, evade the light preservation for 15 min at 37℃10.Stop the reaction:Add Stop Solution50μl to each well, Stop the reaction(the blue color change to yellow color).11. assay:take blank well as zero , Read absorbance at 450nm after Adding Stop Solution and within 15min.Determine the resultTest validity: the average of Positive control well≥1.00; the average of Negative control well ≤0.10.Calculate Critical(CUT OFF) : Critical= the average of Negative control well + 0.15.Negative control: sample OD< Calculate Critical(CUT OFF) is IBRV Negative control.Positive control: ample OD≥ Calculate Critical(CUT OFF) is IBRV Positive control. Important notes1.Please according to use instruction strictly, Do not mix reagents with those from other lots.2.The kit takes out from the refrigeration environment should be balanced 15-30 minutes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then use, ELISA plates coated if has not use up after opened, the plate should be stored in Sealed bag.3.washing buffer will Crystallization separation, it can be heated the water helps dissolve when dilute . Washing does not affect the result.4.Closure plate membrane only limits the disposable use, in order to avoid the overlapping pollution5.The substrate please evade the light preservation.6.The test result determination must take the microtiter plate reader as a standard, when use dual-wavelength to assay, Reference wavelength is 630nm.7.All samples, washing buffer and each kind of reject should according to infective material process. Stopp Solution is 2M sulphuric acid. 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safe when use .Storage and validity1.Storage:2-8℃.2.validity:six mon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