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错误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有理数混合运算易错题
摘要:
一、概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二、分析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易错点
三、解决有理数混合运算错误的方法
四、总结
正文:
有理数混合运算包括同一级运算的连乘、连除、加减运算,以及不同级运算的乘除与加减的混合。
例如:2a + 3b、4c × 5d、6e ÷ 3f 等。
但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许多学生容易犯错。
以下是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易错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概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有理数混合运算是指在数学计算中,涉及到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二、分析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易错点
1.符号错误: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负号的运用容易出错,如误将负数与正数相乘得到负数。
2.运算顺序错误:没有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错误。
3.括号使用错误:在需要使用括号时没有使用,或者滥用括号,导致运算顺序混乱。
4.绝对值运算错误:在处理绝对值运算时,忽略符号的影响,导致结果错误。
三、解决有理数混合运算错误的方法
1.牢记运算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当有括号时,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正确使用符号:注意正负数的乘除法则,符号要正确地传递。
3.合理使用括号:在需要的地方使用括号,确保运算顺序正确。
4.掌握绝对值运算法则:了解绝对值的性质,注意符号的变化。
四、总结
有理数混合运算虽然看似简单,但掌握好运算顺序、符号使用、括号运用和绝对值运算等关键点,才能避免出错。
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常见错误及纠正综合算式作为初一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算能力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学生对于综合算式的理解程度和进行运算时的注意力不足,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就初一数学上册综合算式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加减混淆错误在综合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往往会同时出现,学生容易混淆两者的运算规则,从而导致错误的答案。
常见的错误表现为将减法运算当作加法进行处理,或将加法运算当作减法进行处理。
对于这种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纠正方法:1. 通过练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加深对两者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区分。
2. 强调减法是从较大数减去较小数,而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
3. 提醒学生在运算前仔细审题,确定运算符号。
二、运算顺序错误综合算式中,往往涉及到多个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等。
学生常常由于未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导学生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将综合算式中的部分算式分别进行计算,并在必要时使用括号来明确运算顺序。
3. 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题目,让他们通过实践逐渐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三、进位与借位错误在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进位或借位的情况。
然而,由于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容易在实际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纠正方法:1. 通过示例和实际计算,详细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
2. 给予学生大量带有进位或借位情况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进行反复训练。
3. 引导学生在实际计算时,从个位数开始逐位进行运算,注意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四、大小数混淆错误综合算式中,可能会涉及到整数和小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混淆这两者之间的运算规则,从而导致错误。
对于这种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纠正方法:1. 强调整数和小数之间运算规则的区别,包括小数点的位置和结果精度的问题。
关于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思考及学生常见错误分析与对策混合运算初步教学阶段,教学由百以内加减法组成的两步式题、由表内乘除法组成的两步式题、很简单的乘加(减)与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在这一环节中,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口算为主;二是解题时只要求写出两步式题的最后结果;三是辅助相关知识的教学,如乘加(减)两步式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各种运算顺序的教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四句话概括表述了常用的混合运算顺序;第二个特点是解题时要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以表明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三步计算的式题。
它也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易到难,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如16×4+6×3,然后教学稍难些的三步式题,如74+100÷5×3;二是式题中有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
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是先“知道”,再“应用”。
“知道”混合运算顺序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归纳推理,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如第四册教学只有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时,出示四道题:24+8-6,47-10+5,3×6÷9,28÷7×6。
先让学生逐题算出结果,再带着“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这两个问题去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应用”混合运算顺序的主要思维形式是演绎推理,思维活动顺次分成三步:观察式题中有没有括号及各个运算符号→回忆有关的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确定计算步骤。
如100-(32+540÷18),看到算式中有括号,立即想到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确定应该先算32+540÷18;又看到括号里有加法和除法,立即想到运算顺序“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确定应该先算540÷18。
教案:如何避免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前言混合运算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初中或高中,随着难度的增加,混合运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导致的结果。
因此,本篇文章将针对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避免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
二、概述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符号使用不当:在混合运算中,包括加减乘除、括号、指数等符号的使用,经常会引发错误。
2.算式顺序不当:在混合运算中,算式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会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3.计算错误:在混合运算中,有些计算涉及到小数、分数等运算,如果计算不准确,也会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
三、符号使用不当在混合运算中,符号使用不当是最容易引起错误的一个因素。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符号使用错误:1.乘号和括号的混淆:有些同学在混合运算中,会将括号里的数看成是乘数,这是不正确的。
在混合运算中,括号所括起来的部分需要先计算,并将计算出的结果与括号外的数相乘。
例如:5×(1+2),正确答案是15,如果误认为括号里的数是乘数,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是5×1+2=7。
2.减号和负号的混淆:在混合运算中,减号和负号是两个不同的符号,但是它们经常会被混淆。
在混合运算中,减号表示的是减法运算,而负号表示的是一个数的相反数。
例如:10-(-5),正确答案是10+5=15,如果将第二个括号中的负号看成是减号,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是10-(-5)=10+5=15。
3.分数线的使用不当:在混合运算中,分数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忽略了分数线的存在,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
例如:(1+2)/3,正确答案是1,如果将分数线去掉,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会是(1+2)3=9。
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混合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涉及多个运算符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出现各种错误。
这些错误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学生对于运算规则理解不够透彻,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疏忽和不严谨的态度。
本文将分析混合运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技巧。
一、多项式运算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多项式的展开、符号运算以及系数计算等是常见的错误点之一。
例如,在展开多项式时,学生可能忘记使用二次根式的求解公式,或者计算过程中无法正确排列各项。
在符号运算中,学生可能会错用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导致结果有误。
此外,计算系数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特别是在较复杂的运算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运算,容易出现疏忽和粗心。
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建议:首先,重点强调多项式展开的规则,通过多个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求解方法和正确排列各项的技巧;其次,在符号运算中,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规则,通过实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运算符号;最后,在计算系数时,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加强他们对于计算过程的注意力和细致性。
二、符号运算错误混合运算中,符号运算的错误也是常见问题。
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可能忽略符号的正负,无视括号的影响,或者在运算过程中遗漏符号。
这些错误导致计算结果的符号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整个计算的准确性。
符号运算的错误表现为疏忽和不严谨,对于运算符号的理解不够深刻。
对于符号运算错误,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建议:首先,注重在教学中对于符号运算的重要性的强调,帮助学生认识到符号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符号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注意运算过程中的符号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符号运算,加强他们对于符号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计算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学生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及解析在数学学习中,有理数混合运算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然而,由于计算过程中的繁琐性和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许多学生在面对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往往感到困惑。
本文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错误一:符号混淆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符号混淆。
例如,对于一个表达式"2 + (-3) × 5",学生有可能会误以为"2 + (-3) × 5"等于"2 + (-15)",从而得出结果为"-13"。
然而,根据数学中的运算规则,乘法应该在加法之前进行,所以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2 + (-3) × 5 = 2 + (-15) = -13"。
解析:解决符号混淆的关键在于理解负号的作用。
负号在运算中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表示负数,另一种是表示运算符号。
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将所有的负数与对应的运算符号结合起来,再进行计算。
二、错误二:忽略括号的优先级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括号的优先级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忽略了括号的优先级,从而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例如,在表达式"3 × (2 + 4)"中,许多学生会直接计算"3 × 2 + 4",得到结果为"6 + 4 = 10"。
然而,根据数学中的运算规则,括号内的运算应该先于乘法进行,所以正确的计算过程应该是"3 × (2 + 4) = 3 × 6 = 18"。
解析:为了避免忽略括号的优先级,我们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始终牢记括号内的运算应该优先进行。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再根据乘除法从左到右进行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常见错误——结论及分析有理数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个数学概念,这对于学生在小学所建立的数的概念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一次接触负数,第一次将符号与数字结合来表示数学意义,进行数学运算,因而是有很大困难的,出现各种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怎样让学生认识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怎样矫正错误,为今后继续学习整式运算打好基础,是我们组一直以来在讨论的问题。
在此,通过我们的分析及调查我们发现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学生们容易出现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六种,并且我们还对这几种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1.概念不清例1:计算:错解:原式=分析:解错的原因是对乘方的概念认识不清,23表示3个2相乘,其结果是8,而不是指数与底数相乘;犯了类似的错误。
正解:原式=2.运算符号的错误例2:计算:错解:原式=分析:错解的原因是误认为-14=(-1)4,事实上,(-1)4=14与-14互为相反数。
正解:原式=3.错用运算律例3:计算:错解:原式=分析: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正解:原式=4.对负分数理解不清例4:计算:错解:原式=分析:将负分数错误地理解为。
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都是负数,即正解:原式= 5.5.违背运算顺序例5:计算:错解:原式=分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
错误地先计算了,违背了运算顺序。
正解:原式=6.违背去括号法则例6:计算:错解:原式=分析:错解的原因是去掉“-”和中括号时,没有将改变符号。
正解:原式=通过这次分析讨论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常见错误,并在此总结出了一些矫正学生有理数运算错误的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和心态。
学生解题出现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读题,没有理解题意、理清运算顺序,就盲目动笔。
另外,在解题时粗心,遗漏运算符号也能造成错误。
再者是滥用简便方法,不顾运算顺序,乱用运算律。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强调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后再解答的习惯,答题时细心的习惯和不盲目使用简便运算的习惯。
有理数混合运算错例剖析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有的同学因对知识掌握不牢而出现解题失误,现就在运算中常见的几种典型错误总结如下:一、概念理解不全面例1 已知2x =,y 的平方等于16,求x y +的值.错解:由2x =,216y =,易得2, 4.x y == 所以24 6.x y +=+=剖析:上述解法是对绝对值和平方的概念理解不清而出错,致使解答不完整,本题应分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正解:因为2x =,所以2x =或2x =-;又因为216y =,所以4y =或4y =-.(1)当2x =,4y =时,6x y +=;(2)当2x =,4y =-时,2x y +=-;(3)当2x =-,4y =时,2x y +=;(4)当2x =-,4y =-时, 6.x y +=-二、运算符号错误例2 计算:()211123329⎛⎫⎛⎫-⨯-÷⨯- ⎪ ⎪⎝⎭⎝⎭ 错解:原式=()2192 2.36⎛⎫⎛⎫-⨯-⨯⨯-= ⎪ ⎪⎝⎭⎝⎭剖析:上述解法的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正确,但丢掉了结果的性质符号,致使结果错误.有理数的运算总是分两步进行的,一是判定结果的性质符号,二是进行绝对值的计算.正解:原式=()2192 2.36⎛⎫⎛⎫-⨯-⨯⨯-=- ⎪ ⎪⎝⎭⎝⎭三、误用运算律例3 计算:()11162312⎛⎫-÷-+ ⎪⎝⎭错解:原式=()()()11166612187266.2312⎛⎫-÷+-÷-+-÷=-+-=- ⎪⎝⎭剖析:错解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误认为除法也能用分配律,也就是说().a b c a b a c ÷+≠÷+÷正解:原式=()()64116624.1212124⎛⎫-÷-+=-÷=- ⎪⎝⎭四、违背运算顺序例4 计算:()()()115551010---⨯÷⨯- 错解1:原式=()11551622⎛⎫⎛⎫---÷-=--=- ⎪ ⎪⎝⎭⎝⎭;错解2:原式=()11050.1010⨯÷⨯-= 剖析: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边的;对于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本题错误的原因是改变了正确的运算顺序,由于贪图运算简便,错解1对同一级运算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错解2提前进行了减法运算.正解:原式=()()()15510552530.10---⨯⨯⨯-=--=-五、出现拆数上的错误例5 计算:()672311⎛⎫-÷- ⎪⎝⎭错解:原式=()()()()662972372332423.11111111⎛⎫-+÷-=-÷-+÷-=-= ⎪⎝⎭剖析:错解是把67211-拆成了67211-+,事实上6672721111⎛⎫-=-+ ⎪⎝⎭()67211⎛⎫=-+- ⎪⎝⎭.正解:原式=6622723= 7232424.11111111⎛⎫÷+÷==+= ⎪⎝⎭ 六、对乘方的意义理解不透 例6 计算:()()22222235333⎛⎫+-++-⨯ ⎪⎝⎭错解:原式()444495914418.9999=+++⨯=++= 剖析:上述解法把223与223⎛⎫⎪⎝⎭,23-与2(3)-给混淆了. 223中的指数在分子上,它表示22433⨯=,而223⎛⎫⎪⎝⎭表示224339⨯=,所以223223⎛⎫≠ ⎪⎝⎭;又因为()23339-=-⨯=-,()()()23339-=-⨯-=,所以()2233.-≠-正解:原式()242295944.9999=+-++⨯=-+=。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学生易错点分析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对加减法的综合应用,初学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学生经常会发生很多错误,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下面我就以一道题分析常见的错误: -31-[(-21)+(+4
1)+(-1.5)] 错解一:原式=-31-[-(21+4
1 )-(+1.5)] =-31-(-4
9) =12
23 分析: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先确定了符号,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这里不是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而是把它们相加了。
错解二:原式=-31-[(-21+1.5 ) +4
1] =-31-4
5 =-12
19 分析:在移动数的位置时,把“-1.5”错写成“1.5”,导致运算错误。
错解三:原式=-31-(—4
7) =-31+(—4
7) =-12
25 分析:在运用法则进行运算时,只改变了运算符号而没有改变性质符号。
正解:原式=-31-[(-21)+(-1.5) +(+4
1)] =-31-(—4
7) =12
17 小结与反思: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加法运算分两步,首先确定和的符号(即正与负),然后再算绝对值,先后顺序记清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要注意两边:一要改变运算符号,二要改变减数的符号;运用有理数的交换律进
行简化运算时,数要与它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本着“求简”原则,怎样简单就怎样计算,因此除了要牢固掌握运算法则外,还要结合运算律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四年级学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错误及对策研究一、学生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1. 实数和整数的混淆: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常常容易将实数与整数混淆,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例如:2÷(-1.5)+4.5,有些学生可能会将(.5)与(-.5)混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2. 符号的使用不当:符号是整数运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在混合运算中经常会使用不当,如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减等错误操作。
3. 计算顺序错误:学生容易忽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从而导致结果的错误。
如:算式2+3×(-2)÷(-1)的正确计算顺序为2+(3×(-2))÷(-1),而不是(2+3)×(-2)÷(-1)。
4. 缺乏对负数的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负数仍然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
他们往往难以想象负数相加、相减的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运算结果。
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的对策1. 深入讲解符号的使用: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注意符号的使用方法,提醒他们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减等错误操作,以避免出现混淆符号的情况。
2. 以图表形式呈现负数的运算:将负数运算呈现在图表中,直观演示数轴和数的加减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运算法则,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3. 对运算顺序进行详细的讲解:详细讲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对不同的混合运算,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4. 分步骤式的练习:在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后,让他们进行分步骤式的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并适时提供交互式的计算练习工具,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错误及对策的研究建议。
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混合运算知识。
36-24÷3 =12÷3 =4 28+21÷7 =49÷7 =7
12÷3×2 =12÷6 =2 混合运算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错误与分析
吴建军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的混合运算教学是小学阶段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掌握两级运算顺序;二是用两级计算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想,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肯定能很快掌握。
可事与愿违,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总会出现错误,并且连平时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现将教学中学生计算时常见的错误分析如下:
1.对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常受同级运算的干扰的错误。
如:
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运算顺序认识不清,他们不是从算式中各种运算符号的分析中判断运算顺序,而是被算式中某些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干扰。
针对这种错误,一要加强“说题→说运算顺序→说先算什么”的训练;二要让学生必须在第一步计算的部分下面画“横线”标记。
2. 对“先乘除,后加减”错误理解为“先乘后除,先加后减”,如: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经常训练学生用正确的教学术语叙述混合计算题,不要停留在只让学生依次读出算式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上,38-12+9 =38-21 =17
比如:“读作36减去24除以3的商,差是多少?”或“12除以3的商乘2的积是多少?”
这样的口述能清楚地表达运算顺序,同时也加强了对四则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活跃了学生思维,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为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书写错误。
如:
以上错误的出现,是错误地理解题意,认为先算的先写,没算的数后写,或者把没算的部分忘了写。
因此要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数字不能随意挪动位置,要对齐原数位置,照挪下来,使等号前后,每步绝对相等,并且等号要对齐,否则会造成计算错误和书写过程不规范、不合理。
4.过失性错误。
学生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抄错数或计算错误是普遍现象。
原因在于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缺乏兴趣,造成计算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分配不合理、转移不及时,还有部分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较差。
为此,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一要继续重视口算、笔算基本功的训练,尽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二要指导学生用好草稿;三要创造安静的作业环境;四要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热情与信心。
5.列综合算式很容易出错
本单元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填空图形及代换图。
这些题思维性很强,渗透了代数基础知识,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练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按填空顺序错误地列出综合算式。
因此,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先观察图形中共有几步运算?含有哪几级运算?
(2)每次运算的结果做下一步计算的什么数?列式时是否需要加括号?
(3)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已知数在运算符号的左边还是右边,不能随意挪动已知数的位置,否则意义就错了,导致综合算式列错。
50-27÷3 =9-50 =41 25+25÷5 =5+25 =30
(4)通过以上的分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宏观地按图示读出题意,最后再列出综合算式。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还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注意“三练”:基本的口算、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易错之处要“加强练”。
编排练习题时增强“层次感”: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
由易到难,按序进行,同时针对学生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从而因材施教,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