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预防学生常见疾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达到良好以上标准,意味着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
以下是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良好以上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标准内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达到良好以上标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色:1. 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反映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2. 身体机能:包括心肺功能、柔韧性、力量等指标,反映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
3.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指标,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4. 运动能力:包括跑、跳、投、爬等基本运动能力,反映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二、达到良好以上标准的要求1.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应达到同龄段的平均水平以上。
2. 身体机能:心肺功能、柔韧性、力量等指标应达到同龄段的平均水平以上。
3. 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指标应达到同龄段的平均水平以上。
4. 运动能力:跑、跳、投、爬等基本运动能力应达到同龄段的平均水平以上。
三、达到良好以上标准的意义1. 提高身体素质:达到良好以上标准,意味着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为优秀,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2.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良好以上标准,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自信心: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如何达到良好以上标准1. 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最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介绍与实施意义引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由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方法,该标准旨在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部门和家庭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析其实施意义,并讨论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强。
特别是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学业压力和缺乏锻炼的机会,学生的体质状况普遍不佳,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标准内容与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性、爆发力、协调性等多个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
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基本指标反映了学生的基本生理素质,柔韧性和协调性指标则反映了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此外,爆发力指标则对学生的爆发力进行了专门的评价。
三、实施意义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和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各种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互相帮助、支持和激励。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并逐渐形成兴趣爱好。
附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一、说明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国家学生体质测试》说明解读与意义一、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2012年10月刊(总第1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及演变王荣辉(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2)10-104-02投稿日期:作者简介:王荣辉(~),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体质测量与评价。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指导我国国民进行体育锻炼,并评定健身效果的两项重要标准,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增强我国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特别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混淆的现象以及两个“标准”施行力度不一的现象。
2011年,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司和教育部体卫艺司联合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工作。
目前,如何处理好两个“标准”的衔接,更好地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两个“标准”的关系与演变做一回顾,为下一步“标准”的实施提供参考。
1 两个“标准”的发展与演变1.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58年10月25日,原国家体委颁发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简称“劳卫制”)。
《劳卫制》分为少年级(13~15岁)、一级、二级3个等级。
其中,少年级分为5个评价指标,其评价指标包括60m 跑、400m 跑、跳远或跳高、手榴弹掷远或垒球掷远、爬绳或爬杆(手足并用);一级和二级各有6个评价指标,其主要包括速度、耐力、灵敏和力量等方面。
1961年-1963年,《劳卫制》工作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期暂停。
1964年,国家经济好转,原国家体委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将《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65年,全国历年累计共有4280万青少年达到《劳卫制》的各级标准。
但1966年-1976年的十年动乱,使《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被迫停止试行。
在1979年,对中断多年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修订,在原有青少年人群的基础上,适用对象扩展至成年人,并正式改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在全国颁布实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说明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关于中高中生的标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个标准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
我们有必要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中高中生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评估。
一、标准的概述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中高中生的标准是基于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制定的。
在进行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身高体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中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维持正常的身高体重比例,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
2. 肺活量和心肺功能:中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活量和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这一部分也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3. 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情绪状态对中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也有相应的要求,以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状态。
以上仅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关于中高中生的标准的部分内容,而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要求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中高中生的体质健康标准。
二、深入探讨1. 身高体重的要求: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中高中生身高体重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生活压力等原因,导致身材偏瘦或偏胖的情况较为普遍。
学校和家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以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的身材比例。
2. 肺活量和心肺功能的健康状态:针对这一部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测试要求,希望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肺活量和心肺功能。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坐姿、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肺活量和心肺功能不佳。
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帮助他们改善这一状况。
3. 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的保持:这一部分涉及到学生的生活作息和心理健康。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和意义1、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使你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你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
这些都有助于你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及评价要求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50米跑或立定跳远(选测一项)、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选测一项)。
表1-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在进行评价时,对五项指标进行评价: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50米跑或立定跳远(选评一项)、握力体重指数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选评一项)。
表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价项目在评价后,以100分进行记分,各项评价分数的权重系数是:身高标准体重15分;台阶指数20分;肺活量体重指数15分;50米跑或立定跳远30分;握力体重指数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20分。
表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价项目权重13、测试与评价的理念与内容●●测试和评价涉及到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身体的柔韧性这四个方面。
●●测试和评价所涉及的四个方面都与你终生健康的每个特定状况有密切联系,而每一项测试内容又都反映了你身体健康素质的一个或多个要素。
●●测试和评价标准根据你的年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较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者都是关注人体健康的指导标准。
下面就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它们的异同点。
一、定位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为了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制定的国家标准。
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则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民身体健康为导向,以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标准,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锻炼方案。
二、测评方式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评方式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生,运用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素质测验等指标来测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准。
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则对于所有年龄段而言,主要测评方式为站立跳远、身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测量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指标。
三、标准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确定出一套标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亚健康和不良五个等级。
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则明确了人民体质健康指标的标准和内容,以及不同人群锻炼量和锻炼强度的要求,以达到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的最佳状态。
四、目的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为了发现和纠正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
此外,标准的制定也旨在在不同人群中传递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栋梁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其中两者的作用和定位略有不同。
无论哪种标准,作为时代前行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都是为了全民健康服务,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和意义1.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这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
《国家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
2000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下大力气,积极采取措施,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趋势。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是在于使学校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指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的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淡化得失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设立测试选择项目旨在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实现“教测分离”,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弊端。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避免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证体育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全面实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及评价要求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五项指标进行评价: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或耐力跑,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2007年4月4日教体艺〔200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认真组织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现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确有困难不能在2007年实施《标准》的学校,须请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同意后可以延期至2008年实行。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将延期实施《标准》的学校名单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备案。
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的具体实施计划,并于2007年9月1日前报教育部备案。
三、自200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各地实施《标准》情况的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二、《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
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小学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对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颁发证章。
《标准》的实施工作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附件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及评分标准说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具体在高校中的测试指标、权重及标准如下:一、单项指标与权重单项指标权重(%)体重指数(BMI)15肺活量15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10立定跳远10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
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二、评分表(一)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等级单项得分男女正常100 17.9~23.9 17.2~23.9低体重80 ≤17.8≤17.1超重24.0~27.9 24.0~27.9 肥胖60 ≥28.0≥28.0表2 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等级单项得分大一大二(男)大三大四(男)大一大二(女)大三大四(女)优秀100 5040 5140 3400 3450 95 4920 5020 3350 3400 90 4800 4900 3300 3350良好85 4550 4650 3150 3200 80 4300 4400 3000 3050及格78 4180 4280 2900 2950 76 4060 4160 2800 2850 74 3940 4040 2700 2750 72 3820 3920 2600 2650 70 3700 3800 2500 2550 68 3580 3680 2400 2450 66 3460 3560 2300 2350 64 3340 3440 2200 2250 62 3220 3320 2100 2150 60 3100 3200 2000 2050不及格50 2940 3030 1960 201040 2780 2860 1920 197030 2620 2690 1880 193020 2460 2520 1840 189010 2300 2350 1800 1850 表3 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等级单项得分大一大二(男)大三大四(男)大一大二(女)大三大四(女)优秀100 6.7 6.6 7.5 7.4 95 6.8 6.7 7.6 7.5 90 6.9 6.8 7.7 7.6良好85 7.0 6.9 8.0 7.9。
高一实行两种不同《标准》的若干思考
摘要: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是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与评价制度的重大改革和有益尝试。
本人对高一学生进行两种不同《标准》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专家商讨。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
1 前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对学生在学校体质情况的量化评价。
本文对浙江省部分高中学校2002和2003学年高一学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遇到评分标准、项目设置等情况进行讨论与分析,发现不同的《标准》在评分标准、项目设置等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进行对比探讨与研究,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评分标准和项目设置等方面应切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旨在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提供实验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浙江省部分高中学校2002学年高一5763名学生,其中男生2994名,女生2769名,2003学年高一5974名学生,其中男生3084名,女生2890名。
2.2 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向浙江省内部分高中学校发出调查问卷41份,收回问卷39份,回收率95.1%。
有效问卷39份,有效率95.1%。
2.2.2数理统计法
对学生测试成绩运用Microsoft Excel 进行统计处理
2.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文相关的专著2部,论文10余篇
3 结果
3.1对两种不同《标准》测试成绩结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如表一、表二
表1 2002学年高一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情况
项目50m 1000m(男) 立定跳远铅球屈臂悬垂(男)
表2 2003学年高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
项目50m 1000m(男) 坐位体前屈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
3.2项目设置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对原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见表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共设置了十项测试内容,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共设置了十六项测试内容。
表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设置情况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锻炼标准
身高标准体重50M
台阶试验100M
100M(男)、800M(女) 10米×4往返跑
肺活量体重指数800M、1000M
50米跑4分钟25米往返跑
立定跳远200米游泳
坐位体前屈1000米滑冰
仰卧起坐(女)跳高
握力体重指数跳远
立定跳远
推铅球
掷实心球
屈臂悬垂
斜身引体
1分钟仰卧起坐
4分析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着显著的差异,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项目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
4.1部分项目评分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有较大的调整
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可以看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评分标准和原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1000米和800米评分标准要降低很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高一男生1000米满分成绩是3分25秒,而现在1000米满分成绩是3分42秒,足足比以前降低了17秒,原来高一女生800米满分成绩是3分10秒,而现在满分成绩是3分39秒,比以前降低了29秒,其它评分标准也比以前有着相应的降低。
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标准》在相同项目的评分尺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有设置的相同项目评分标准,前者评分标准要大大低于后者,特别是耐久跑大幅度降低了评分标准,这对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畏惧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降低标准以后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成绩也随着改变,调查表明(见表1、2)2002学年耐久跑考试的成绩比2003学年明显要好,但得分却比2003学年要高的多,从此带来的学生在耐久跑能力的下降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项目,耐久跑的成绩也直接影响机体心肺功能,如果大幅度降低耐久跑评分标准,而使学生在耐久跑成绩方面能力下降,那不也是对学生肺活量产生不利因素吗?
4.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分数成绩划档范围太大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除了身高标准体重以外的所有项目划分为四个等级七分分数段,每个分数都包含一个成绩的范围,每两个分数段都有一个临界值。
由于只有七个分数段,每两个临界值之间的距离就比较大,于
是在实际评分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两人同样考1000米跑成绩相差1秒可能就在不同成绩档,也有可能成绩相差18秒而得分则相同,两人同样考立定跳远,成绩相差1厘米而不在同个分数档,但有的相差10厘米得分相同。
虽然评分标准的临界值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但象在1000米跑评分标准中相差18秒而在同一分数档的划分标准过于粗略,大大降低了评分标准对学生体能状况的区分度,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并降低了评分制度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特别是当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得分与评三好生、奖学金等发生联系以后,这种评分上的过于粗略和不公平将会产生许多实际问题。
4.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变学生得分和成绩
从2002学年高一学生测试情况中可以看出,男生总平均分为64.3,女生总平均分为62.8,2003学年高一学生测试情况中,男生总平均分为75.7,女生为74.2,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50M 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女生仰卧起坐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屈臂悬垂得分,在5项测试中立定跳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得分。
这说明在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过程中,男女得分、不同项目之间的评分标准存在明显差异的弊端。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后,男女生得分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不同项目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学生总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学生在50M跑和1000M、800M跑的成绩却有明显的下降。
4.4两种不同《标准》在项目设置上有着质和量的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标准》在项目设置上已经大不相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50米、立定跳远、1000米、800米,仰卧起坐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相同,而其它是新设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突出强调体质健康测试的全面性,但在项目的选择空间比较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局限于体能测试,突出于身体运动能力,但项目选择空间比较大,其中的200米游泳和1000米滑冰明显考虑到中国国情,南北气候的差异,如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能扩大项目的选择空间,增加部分南北地区、山区和沿海地区的运动项目,我认为更能体现评分标准的公平性,也会对促进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5结论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1000M跑、800M跑项目评分标准降低过大。
跑的项目成绩呈下滑趋势,但得分能力却比以前有着大幅上升。
成绩和得分划档范围过于粗略对学生考核成绩难以真正合理体现。
项目的设置选择空间过小。
本文认为应对上述问题进行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S].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2 .12
[2] 体育与健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3] 季浏. 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7
[4] 赵超君. 关于《学生体健康标准》的思考[D].体育教学.,2003.5
[5] 课题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制情况介绍[D] .体育教学,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