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4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一第1题【单选题】“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中描述的战略行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全面内战爆发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国民党政权垮台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育英中学师生来到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A、延安B、沂蒙山C、大别山D、井冈山【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B、发展历程C、胜利原因D、历史意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彭德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下列历史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百团大战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抗美援朝战争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B、联合蒋介石抗日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毛泽东谈论的是( )A、井冈山会师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主要矛盾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A、全面内战的爆发B、重点进攻的开始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
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出席了( )A、西安事变谈判B、遵义会议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A、延安B、大别山地区C、徐州D、沂蒙山地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签署了《双十协定》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通过了《共同纲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商讨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A、拖垮敌人B、寻找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C、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D、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结论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井冈山会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抗战胜利后初期,全面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包括( )①国民党需要争取时间进行军事部署②国内外和平民主舆论的压力③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进行了努力④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内战⑤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复习特训第三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将领是( )A、朱德B、陈毅C、彭德怀D、邓小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刘邓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
与上述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A、山东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原则是(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B、全面退缩,积蓄力量C、主动出击,正面迎敌D、建立敌后根据地【答案】:第6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老照片是了解历史的一面镜子。
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张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重庆B、当时抗战胜利,人民渴望和平民主C、蒋介石希望同毛泽东建立联合政府D、淡判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方法是( )A、以运动战为主,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B、以阵地战为主,力保解放区的每一寸土地C、每一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D、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取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第19课内战烽火(一)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Ⅱ.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三)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综述法。
3.图示法。
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五)教具准备(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三第1题【单选题】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①中原解放区②陕甘宁解放区③山东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其重要意义在于(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威胁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C、开辟了大别山解放区D、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那么,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C、签订了《双十协定》D、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这表明(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
“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转战陕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 ”应是( )A、宋庆龄B、共产党C、毛泽东D、王若飞【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的选择B、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C、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D、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内容不符合1945年重庆谈判的有关历史史实的是( )A、两党经过43天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B、国民党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C、国民党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D、谈判表明了我党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在人民中的影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第19课内战烽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重庆谈判”。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重庆谈判[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A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的“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等内容,使学生感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可采用计算机投影或播放录像中共“七大”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时的国内局势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C 讲授新课:一、重庆谈判:1.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2)你想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从而认识到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2.蒋介石耍出政治欺骗手法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3.中共采取政治反击赴重庆谈判。
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资料,教师在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提出问题:(1)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3)他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5)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A.民主与自由 B.和平与民主C.团结与进步 D.自由与和平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3.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A.长征结束后B.抗日战争胜利后C.新中国建立后D.抗美援朝胜利后4.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共产党力量的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国共争端5.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地区的是 ( ) ①彭德怀②刘伯承③邓小平④贺龙⑤陈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进攻的部队是 (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西北野战军C.晋冀鲁豫野战军D.华东野战军7.下列战役,发生于陕北地区的是 ( )A.四平保卫战B.渡江战役C.青化砭战役D.塔山战役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百团大战B.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C.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D.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转人大反攻9.下列是毛泽东的一些活动,据表中信息,他参加的是()A.井冈山会师B.西安事变C.中共七大D.重庆谈判【综合题】10.阅读下列材料: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