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回顾(三) 牛顿三大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59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 G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包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加速度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运动三定律虽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牛顿(I.Newton ,1643-1727)的名字命名,但它是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晶。
1684年,牛顿集成并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定义了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合称运动三定律。
快速导航∙ 关系表外文名 Newton's laws of motion 提出者 艾萨克·牛顿 中文名 牛顿运动定律提出时间 17世纪后期 应用学科 物理学目录∙1概况 ∙2内容 ∙ 第一定律 ∙ 第二定律 ∙ 第三定律 ∙3适用范围 ∙4创立意义 ∙5守恒定律 ∙ 6牛顿简介1 概况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
在应用牛顿定律之前,必需先将物体理想化为质点。
所谓“质点”是指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在考虑物体的运动时,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软硬等性质全部忽略,只用一个几何点和一个质量来代表此物体。
质点模型适用的范围是当与分析所涉及的距离相比较,物体的尺寸显得很微小,或我们只考虑物体受的外力,物体本身的内部结构、形变、旋转、温度等对于分析并不重要。
举例而言,在分析行星环绕恒星的轨道运动时,行星与恒星都可以被理想化为质点。
原初版本的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描述质点的动力学,不具有足够功能来描述刚体与可变形体的运动。
1750年,欧拉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能够应用于刚体的欧拉运动定律。
后来,这定律又被应用于假定为连续介质的可变形体。
假若用一群离散质点的组合来代表物体,其中每一个质点都遵守牛顿定律,则可以从牛顿定律推导出欧拉运动定律。
不论如何,欧拉运动定律可以直接视为专门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公理,与物体内部结构无关。
初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牛顿三大定律是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们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物体原本是静止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就会一直保持静止;如果一个物体原本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就会一直以这个速度和方向运动下去。
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比如,在一辆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因为惯性向前倾倒。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F = ma ,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对一个物体施加更大的力时,它的加速度就会更大;而物体的质量越大,要产生相同的加速度,就需要更大的力。
例如,推动一辆空车比推动一辆装满货物的车要容易得多,因为空车的质量小,相同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说,当你用力推墙时,墙也会对你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你推墙的力就是作用力,墙对你的反作用力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无法推动墙。
又比如,火箭能够升空,是因为火箭向下喷射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气体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飞行。
在日常生活中,牛顿三大定律无处不在。
当我们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的力使足球获得加速度,从而改变其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
而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由于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会保持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空气阻力等外力影响,这又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当足球撞击球门柱反弹回来,球门柱给足球一个反作用力,这反映了牛顿第三定律。
在交通运输方面,牛顿定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力学三大定律力学三大定律,通常指的是牛顿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对这三个定律的内容、公式和含义的详细解释,以及如何理解它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公式:无特定公式,但可以理解为 F=0 时,物体的加速度 a=0,即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3.含义: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理解: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一定律,比如坐在公交车上,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这就是由于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含义:这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是由作用力决定的,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4.理解:可以想象推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会发现推轻物更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即产生更大的加速度),这是因为轻物的质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同样的力会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内容: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2.公式:无特定公式,但可以理解为对于任何作用力F1,都存在一个反作用力F2,且F1=F2,方向相反。
3.含义:这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相等的,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理解: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一定律,比如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了一个力,同时球也对球拍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领域,牛顿三大定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这三大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它们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运动状态以及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要么静止不动,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关系,是研究物体力学性质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一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FF,其中F表示物体受到的合力,F表示物体的质量,F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这个定律可以看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于另外一个物体上”。
这意味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一方施力必将受到另一方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在解释物体间相互作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平衡与运动的基础。
综上所述,牛顿三大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为我们揭示了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对这三大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从而深入探讨物理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大定律,进一步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知识点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牛顿三大定律是什幺,知识点有哪些,小
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牛顿第三定律有哪些1,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再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加速度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是由牛顿(Sir Isaac Newton)总结于17 世纪并发表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即惯性定律(law of inertia)、牛顿第二运动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三大经典力学基本定律的总称。
1 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是什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
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
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牛顿三大定律总结: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从某些参考系观察,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净外力为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恒定的,包括大小与方向。
以方程式表达,其中,是第个外力,是速度,是时间。
根据这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直到有净外力施加于这物体为止。
∙运动中的物体,若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净外力为零,则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注意:速度是一个向量)都不会改变,直到施加于这物体的净外力不为零为止。
惯性定义为,在第一定律中,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满足第一定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净外力方向相同。
这定律又称为「加速度定律」。
以方程式表达,;其中,是净外力,是所有施加于物体的力的向量和,是质量,是加速度。
而数学上,牛顿第二定律通常表达为:;这里实际上定义了质量为净外力与加速度的比率。
这样定义的质量称为物体的惯性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外力无关。
这样在数量上,施加于物体的净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国际标准制中,将力的单位定义为使得单位质量的物体得到单位加速度的所需,这与惯性质量的定义兼容。
具体来说,力、加速度、质量的单位分别规定为牛顿(N)、公尺每二次方秒(m/s2),公斤(kg)。
施加1牛顿的力于质量为1公斤的物体,可以使此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也就是说,。
净外力只能造成物体朝着同方向的加速度运动。
假定物体的质量、初始速度与初始位置为已知量,则从施加于物体的净外力,可以应用第二定律计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净外力与加速度都是向量,这向量方程式实际是由三个纯量方程式组成的。
采用直角坐标系,这三个纯量方程式分别为、、;其中,是的分量,是的分量。
净外力在每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只能影响加速度在那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不能影响加速度的其它分量,而加速度对于每个轴的分量也只能被净外力对于那个轴的分量影响,不能被净外力的其它分量影响。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公式记忆举例(2009-02-08 03:45:46)闲云闲语之- 物理定律,
标签:记忆术闲云记忆力想象力物理牛顿定律教育分类:记忆实践物理定律,公式记忆举例
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力为零时,原先静止者恒静止,原先运动者恒沿着直线作等速度运动。
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记忆:牛要么静止不动,要么匀速沿着直线前进,这是他一贯的惯性。
=ma。
〉记忆:牛加速跑的速度取决于你用鞭子抽它力的大小,
和牛的重量(质量)成反比:牛越小,跑的越快。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当两物体交互作用时,彼此互以力作用于对方,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定律又称作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记忆:两头牛顶架时,相互作用的力量是相等的,力方向相反。
注:核心词形象转换。
牛顿-牛
加速度-用鞭子打牛,牛加速度跑。
万有引力定律:
F=G M 1M2/r*r
G= 6.6725985x 10 -11方
记忆:万有引力用谈恋爱的男女吸引力来来代表。
男女的吸引力取决于男女的质量(个人能力的质量即素质),
当然和两个人离的距离成反比,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G= 66 72 59 85 -11
江青涂指甲给白袍巫师,白袍巫师在跳芭蕾舞,脚踩高跷。
(他跳的很厉害,可是也脱离不了地球引力)
72我的人物的动作是涂指甲
59我用白袍巫师,(骑兀鹫59,魔戒里的人物)85芭蕾舞
11高跷。
牛顿三大力学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推动或阻碍它,它将永远保持静止(如果初始状态是静止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有一个初始速度)。
2. 理解要点-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大货车比小汽车质量大,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因为大货车惯性大。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相关实验-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与原来相同的高度。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要达到相同的高度就要运动更远的距离。
当第二个斜面变为水平面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这个实验虽然是理想实验(无法完全消除摩擦力),但它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这一本质特征。
4. 在人教版教材中的体现-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如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的前倾或后仰现象,来引入惯性概念,进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阐述更加深入,从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且会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惯性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1. 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质量,a是加速度)。
2. 理解要点- 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自身的质量。
- 矢量性:F、m、a都是矢量。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三大定律为运动的描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解释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要改变其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原本的状态。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到的力和它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条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同时也暗示了质量对于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有重要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将以同样大小相反方向作用在施加者自身身上。
换言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反应的互动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牛顿三大定律贯穿着物体的运动,所以它们被认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理解并应用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为工程、天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牛顿三大定律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介绍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
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
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加速度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
因此在做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中的基础定律,对于理解和分析物体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这三个定律在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机械工程、航天工程以及许多其他领域。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表述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一个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者继续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这条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和本质,惯性是质点抵抗外力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造成物体保持速率恒定与运动方向不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的第二定律,又被称为力的定律或加速度定律。
这个定律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这个表述形式,通常被写作F=ma。
这条定律揭示了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并且引入了质量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实际上定义了力,并强调绝对平移运动中质量的不变性,在近代物理学中,此原理对于设计机械系统和预测物体运动至关重要。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的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表述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物体A)向另一个物体(物体B)施加力时,A会受到从B来的与A施加给B
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条定律揭示了力的互相作用,即没有孤立存在的力。
总结来说,牛顿三大定律回答了我们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上的基本信息:物体为什么运动?物体怎样运动?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未只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物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是一种衡量力的大小的国际单位,以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名字而命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根据这定律,假设没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拓展:物理必修一牛顿定律知识点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3)注意点: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2、关于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牛顿三大定律定义
1.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三大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
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
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
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一、力學分析牛頓三大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與力的平衡∑F =0 (2)牛頓第二定律:力改變運動∑F =ma ≠0 (3)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F 12=F 21 1.重力:(1)在重力場中F g=m g ,又稱重量,通過物體的重心。
(2)萬有引力定律:F=2rGMm2.彈力:(1)虎克定律:F =kx (2)等效力常數:串聯1231111.........k k k k =+++ 並聯k=123.....k k k ++ (3)彈力常數與自然長乘積:k ‧=定值3.張力:如繩子,受到拉力所產生之反作用力形式的力量。
4.正向力:抗力中,與接觸面垂直的力,光滑接觸面之抗力只有正向力。
5.摩擦力:抗力中,與接觸面平行的力 (1)靜摩擦力s f (由狀態分析)SM f ≤ (2)最大靜摩擦力SM f =s N μ (3)動摩擦力k k f N μ=6.浮力:B =Vg ρ :ρ液體的密度 V:排開的體積 g:重力加速度7.表面張力:存在於液體介面之分子力8.慣性假想力:F ma =-(與重力等效) 靜力平衡解提步驟:(1) 以一個或數個物體為一個受力系統 (2) 作力圖,分析物體系統之受力情況 (3) 列靜力平衡方程式1. 對任一方向之合力為02. 對任一轉點之合力矩為0 拉密定理: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θθθ== 力矩:r F τ=⨯(1) 量值:rF τ= sin θ=F ‧b (力 × 力臂) (2) 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
測量重心:(1)座標法:112233123........G W X W X W X X W W W ++=++112233123........G W Y W Y W Y Y W W W ++=++(2)兩直點系統的重心:21121212,W W a d a d W W W W ==++(W:物體的重量,d:兩物的距離,a:重心與物體的距離)天平的靈敏度:S=0aW W Lθ∆=∆ 利用牛頓定理解題:(1) 力法:由F ma =∑決定物體為靜力平衡、等加速運動、或是圓周運動 (2) 動量法:由i i iF t J P ∆==∆∑決定動量是否守恆(3) 功動能法:由i i k iF r W E ∆==∆∑判斷力學能是否守恆應用F ma =∑解題之注意事項(1) 等加速度運動:用直角座標系(即運動獨立性)F ma =∑=m ()xyx y a i aj F i F j +=+∑∑配合等加速度運動公式球時間、末速、位移10202210122v v at r v t at v v as=+=+=+(2) 圓周運動:找向心加速度22c va r rω==⇒將力分解成切線及法線方向,法線方向之合力=向心力 ⇒2n c c v F F ma m r===∑慣性假想力(又稱假想力、慣性力):為得在作加速度a 運動的觀察者,能運用牛頓定律來描述物體的運動,比對被觀察者的質量為m 的物體除了實際力之外,再加上慣性假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