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句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选5篇)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八年级上册古文翻译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繁多而错杂。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致,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知道有魏、晋朝。
7、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起。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也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里,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爱莲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只喜欢莲花出自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远地传播更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核舟记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状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曾经赠送我一个核桃刻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 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 详:知道。
3.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嗜:喜好。
9.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 或:有时。
1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既:已经。
15.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2013-9)第21课桃花源记1.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英纷纷。
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桃源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奇,问渔人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尽作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那些人听罢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作了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9.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原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
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前行,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渔人于是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去。
刚开始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一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之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一起安适舒畅、自得其乐地生活。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以……为生)。
缘.溪行(沿着),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嫩美丽),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
便舍.(舍弃、丢下)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仅仅)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都)如外人。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详细)答之。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值得)为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顺着)向.(从前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及.(到)郡下,诣.太守(到),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
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出灵异)。
斯.(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弹)素琴,阅金经..(佛经)。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继)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xx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花源记》(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原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湖南常德一代。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累【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2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两岸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注释1.《三峡》[北魏] 郦[lì]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dié zhàng],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yù]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 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shang]。
”1.阙:同“缺”,空隙、缺口。
2.自非:如果不是。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0.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激流。
湍,急流。
11.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巘或巚)yǎn:极高的山峰。
13.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5.良:甚,很。
16.晴初:天刚放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肃:肃杀,凄寒。
19.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链接。
引,延长。
20.凄异:凄惨悲凉。
21.响:回声。
22.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
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陋室铭》刘禹锡唐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
吾尝观古人之文,字词精妙,义理深邃,非独辞藻之美,亦见其用心之深也。
今欲译八篇文言文之字词,以见古人之文采与智慧。
一、《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鸿渐于九天之上,羽化而登仙。
译文:逍遥游,大鸟飞翔于九天之上,羽毛化作仙鹤,飞升成仙。
字词解释: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鸿渐:大鸟逐渐飞翔。
九天:古代传说中天的最高层。
羽化:羽毛化作仙鹤。
登仙:飞升成仙。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字词解释:政:政治。
正:端正。
子:孔子自称。
帅:带领。
孰:谁。
三、《诗经·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在河中的小洲上。
那婉约美丽的女子,是君子所喜爱的配偶。
字词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黄河。
洲:水中的小洲。
窈窕:婉约美丽。
淑女:美好的女子。
君子:有道德的人。
逑:配偶。
四、《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
草上之风,必然倒伏。
”字词解释:子:孔子。
君子:有道德的人。
德:德行。
风:比喻高尚的品德。
草:比喻低下的品德。
偃:倒伏。
五、《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乃大怒,曰:“彼可取而代也!”译文:项羽大怒,说:“那个人可以取代他!”字词解释:项王:项羽。
乃:于是。
大怒:非常愤怒。
彼:那个人。
取:取代。
代:替代。
六、《楚辞·离骚》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上天下地寻求答案。
字词解释:路:道路。
漫漫:漫长。
修远:遥远。
吾:我。
上下:上天下地。
求索:寻求。
七、《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人教版1.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 重点字词。
- 缘:沿着,顺着。
- 鲜美:鲜艳美丽。
- 异:对……感到诧异。
-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
- 俨然:整齐的样子。
- 属:类。
- 阡陌:田间小路。
- 垂髫:指小孩。
- 要:通“邀”,邀请。
-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 具言:详细地说出。
- 延:邀请。
- 扶:沿着、顺着。
- 志:做标记。
-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 规:计划。
3.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发现山上有个小洞口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从船上下来,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三峡: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4.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隐:遮蔽。
6.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7.亭午:正午。
亭,正。
8.夜分:半夜。
9.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0.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淹上,漫上。
陵,山陵。
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襄,动词,上,冲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1.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2.或:有时。
13.王命:皇帝的命令。
14.宣:宣布,传播,传达。
15.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早晨。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6.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7.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8.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19.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1.御:驾驭。
22.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以,这样。
疾,快。
23.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24.绿潭:碧绿的深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文言诗词原文及翻译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涉及的一些古代文言诗词原文及其翻译: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 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efore my bed, the moonlight shines like frost.I lift my head and see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thinking of my hometown.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As the sun sets beyo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 yearn to see far distances, so I climb to a higher floor of the tower.3.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shines like frost.I lift my head and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thinking of my hometown.这些古代文言诗词展示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美感。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9、三峡郦道元同“缺”,高耸险峻如于,在完全没有空隙,缺口屏障的山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断开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日光,这里指太阳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的时候冲上,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下断有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到了夏天,水漫上了两岸的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
即使飞奔的马不如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要紧急传达,这时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它们之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季节急流深水极高的山峰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激流冲荡它们,指山峰甚,很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天刚放晴下霜的早晨连接延长凄惨悲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和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回声悲凉婉转消失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交相辉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消散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人间天堂参与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0、记承天寺夜游高兴、愉快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门缝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交错纵横大概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只是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林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11、与朱元思书全,都同样的颜色跟,随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表示约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青白色比箭还快飞奔的马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形容树密而绿,笔直地向上,让人心生寒意凭借,凭依竞争,争着高远直插云天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江水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冲击,撞击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由此而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着。
至,到达平息名利之心筹划,治理同“返”,返回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猿持续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树木的枝干昏暗互相掩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阳光。
21、富贵不能淫真正,指有大志、有作为、难道确实有气节的男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这,这个。
怎么,哪里。
你。
行冠礼教导、训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同“汝”,留神,当心,去,到。
告诫你。
恭敬谨慎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这里指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标准居住喻“仁”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遵循的道理。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喻“礼”喻“义”实现理想遵循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改变,动摇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起,指被任用。
田地选拔、任用捣土用的杵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狱官海滨集市责任,担子这,这些。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使…苦恼。
意志使…劳累使…饥饿财资缺乏违背扰乱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使…惊动使…坚韧增加。
曾,通“增”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常常犯错误同“横,梗塞,不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辅助君王的守法度贤士。
拂,同征验,表现显露,流露了解,明白指国内的大臣“弼”,辅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指在国外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3、周亚夫军细柳侵入边境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防备,戒备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慰问军营不久到,往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这里指用机械先行引导同“披”,穿着刀出鞘张开发箭的弓把弓拉满的人员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将要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能进入。
先导人员说:“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皇帝发布的命令经过不久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营垒“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控制住车马拱手行礼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
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铠甲和头盔,用作同“轼”,车前动词,指披甲戴盔将领被感动横木,指扶轼“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向人致意,表示问候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
文帝说:先前必,一定“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浮虏的。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