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1.1 目标规划本次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院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全面提高医院竞争力。
具体目标规划如下: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并不断提高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水平。
2) 保障医院患者安全: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的下降,真正做到安全至上。
3) 全面提高医院竞争力: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从而使得医院成为权威的医学研究、教育及临床服务中心,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以提高医院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
1.2 工作目标为了完成以上目标规划,本次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分别为:1) 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
2) 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报告的透明性和公开度。
5)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增加医院独特性,提高医院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为了实现工作目标,确定以下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2.1 工作任务1) 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a. 建立全新的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b. 检查确定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并完善质量反应抽样、投诉和处置流程。
2) 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a. 定期开展医师职业规范培训,提高医生法律意识和纪律规矩。
b. 举办护士职业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和服务素质。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a.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
b. 应用中心与基层互联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报告的透明性和公开度a. 加强患者投诉和检举处理机制,及时回应疑虑,尽快解决问题。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本医院致力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明确任务、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质量与安全意识,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我们还将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依从性,加强耐药菌管理,减少耐用性细菌的产生。
此外,我们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输血管理,以确保用药及输血安全。
我们也将严格执行“三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强化伦理评价与审查,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和收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以下是本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90%;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5分钟;5.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合格病历率≥90%;8.平均住院日≤12天;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0.病床使用率85—93%;1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12.基础护理合格率≥90%;13.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1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5.手术安全核查率100%;16.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17.临床路径入组率≥50%,入组后完成率≥70%;1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19.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20.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21.CT检查阳性率≥70%;22.MRI检查阳性率≥70%;23.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2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25.治愈好转率≥90%;26.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2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28.麻醉死亡率≤0.02%;29.处方合格率≥95%;30.医院感染现患率≤10%;31.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一、前言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切实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 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3.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三、具体措施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1)成立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明确各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责任人,实行院长、科主任双重负责制。
2. 加强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培训(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开展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3. 完善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1)修订完善医院各项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覆盖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
(2)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定期对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4. 强化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监控(1)设立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监控小组,负责对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2)开展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档案,对医疗质量及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5.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1)积极开展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求,解决患者疑问。
(2)建立患者投诉渠道,对投诉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3)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一、明确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降低医疗差错率。
3.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二、组织架构1.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实施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质量管理部、安全管理部门,分别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具体事务。
3.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涵盖临床、医技、行政等各个部门。
三、制度建设1.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
2.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反馈。
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质量与安全意识。
四、具体措施1.加强医疗技术质量管理(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
(2)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技术进行全程监控。
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1)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
(2)开展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3)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4.加强药品质量管理(1)建立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3)开展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5.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1)建立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修,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3)开展医疗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技能。
五、监督与考核1.建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制,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2.建立质量与安全考核制度,对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果进行量化评估。
3.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六、持续改进1.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机制,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持续优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目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二、工作内容:1.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设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2)配备专职负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相关管理职责。
2.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1)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护人员工作行为和责任。
(2)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和流程标准化。
3.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性(1)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科室间的协作与配合。
(2)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临床路径的执行。
(3)监控临床路径,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意见,优化临床路径管理。
4.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1)建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实时监测和跟踪。
(2)建立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系统,保证医疗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建立护理质量和安全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5.加强患者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1)定期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包括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2)推行全员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和环境。
6.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作,共同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1)加强与医疗器械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的合作与协作。
(2)参与医院各级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会议和活动,提出护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议。
7.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反馈制度,不断改进服务质量(1)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反馈制度,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
(2)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意见,及时改进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三、工作计划:1.第一季度:(1)完成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与人员的配备。
医院综合质量与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一、考核目标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其综合质量与安全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和信誉的重要标准。
为了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考核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医院综合质量与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旨在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考核内容1.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医院的临床诊疗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运作情况、医生护士的业务水平等。
2.医疗安全:评估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和实施情况,包括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控制、医疗事故的处理等。
3.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评估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患沟通情况,包括医务人员的礼仪礼貌、对待患者的态度等。
4.经营管理:评估医院的运营管理情况,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三、考核方法1.定性考核:定性考核是通过观察、听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反馈意见等方式来评估医院的综合质量与安全情况。
可以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服务质量和安全状况的评价意见,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定量考核:定量考核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评估医院的综合质量与安全情况。
可以通过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来进行评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以得出结论。
四、考核周期五、考核结果利用1.对于绩效优秀的科室和岗位,应予以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其进一步提升质量与安全水平。
2.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和岗位,应及时指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进行跟踪督察,并及时纠正不足,以确保综合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升。
六、考核方案监督与评估1.监督: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院综合质量与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评估:定期对医院综合质量与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和改进。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前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结合我国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全员质量安全意识。
3.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4.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5.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防范医疗风险。
三、工作措施1.完善组织架构(1)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政策、目标和计划。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1)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
(2)制定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监测、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3.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1)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2)组织医疗质量安全知识讲座,强化医护人员的法规意识。
(3)鼓励医护人员参加质量管理相关学术交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规范医疗行为(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
(2)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3)加强用药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5.持续改进医疗质量(1)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建立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鼓励医护人员参与改进。
(3)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跟踪效果。
6.提高患者满意度(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
(3)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回应患者关切。
7.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1)建立医疗差错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
(2)分析医疗差错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医院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实施方案范文(通用篇)一、前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本实施方案遵循全面质量管理与全程质量控制的原理,以患者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三、目标1.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2. 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避免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内容与措施1.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建设:成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
3.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5.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与分析: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医疗质量安全数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6.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
7.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设立护理质量管理科,制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8.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9.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一、引言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国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现状、措施及计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1. 保障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应通过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
3.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风险管理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医疗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沟通,降低医疗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影响。
4. 促进持续改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应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持续优化。
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1. 制度建设: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部分地区和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 人才培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专业人才短缺、培训不足等问题。
3. 技术支持: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医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4.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部分地区和医院患者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科学、合理、可操作,提高制度执行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业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3. 提高技术支持: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医院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
一、总体目标
1.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意度及安全管理水平。
2. 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3. 全面推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文化建设。
二、重点工作
1. 依法执行《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
2. 做好医疗事故的风险评估、监测和反馈机制建设。
3. 推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做好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工作。
4.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持续监测医疗质量水平。
5. 加强临床医疗路径管理,实现规范治疗。
6. 加强手术业务流程管理,减少医疗事故。
7.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临床医疗质量能力。
8.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9. 加强医务人员安全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三、责任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安排和组织执行;各临床和技术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执行。
四、预期目标
1. 满意度考评取得80分以上分数。
2. 重大医疗事故零发生,一般医疗事故下降10%。
3. 认定指标达标率达95%以上。
以上就是根据你提供的标题生成的医院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内容大纲,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细化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安排。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2015年度工作目标,结合各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汇报,经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体讨论决定,制定本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质量与安全意识,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发生;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依从性,加强耐药菌管理,减少耐用性细菌产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输血管理,确保用药及输血安全;严格执行“三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强化伦理评价与审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二、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90%
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4.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5分钟
5. 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6.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 合格病历率≥90%
8. 平均住院日≤12天
9.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10. 病床使用率85—93%
11. 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12.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13.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14.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5. 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16. 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
17. 临床路径入组率≥50%,入组后完成率≥70%
18.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19.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20.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21. CT检查阳性率≥70%
22. MRI检查阳性率≥70%
23. 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24.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25. 治愈好转率≥90%
26.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7.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28. 麻醉死亡率≤0.02%
29. 处方合格率≥95%
30. 医院感染现患率≤10%
31.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32.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33. 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34. 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35.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36. 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3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38.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39.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4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41.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42.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3.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44.《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率100%
45.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100%
46.输血前检查记录完整率100%
47.血液内外包装验收合格率100%
48.血液制品入炉、出库记录完整率100%
49.供血者及受血者血型复检率100%
50.血库冰箱温度记录完整率100%
51 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100%
52.各种器材及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率100%
53.受血者身份确认正确率100%
54.血标本符合要求100%
55.血型定性试剂质检合格率100%
56.血型正、反定型检查率100%
57.血标本验收、交接、登记差错率为0
58.ABO及Rh(D)血型鉴定差错率为0
59.医护人员取血、验收、交接、登记差错率为0
60.输血记录完整率100%
61.《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率100%
62.输血定期室内质控100%
63.输血室间质评合格率100%
64.洗手正确率>85%
65.洗手依从性>95%
66.I类切口感染率<1.5%
67.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201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