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淀粉制取与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55
淀粉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淀粉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淀粉的提取和加工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了解淀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认识淀粉加工产品的种类及特点。
3. 学生掌握淀粉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淀粉加工工艺的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淀粉提取、加工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淀粉加工实验。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淀粉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掌握淀粉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淀粉加工工艺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2. 学生认识到淀粉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加强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组成、性质与分类:介绍淀粉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分类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淀粉的基本知识。
2. 淀粉的提取与加工原理:讲解淀粉的提取方法、加工原理及设备,以教材中提取淀粉的实验为例,让学生了解淀粉加工的基本过程。
3. 淀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介绍淀粉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列举教材中涉及的淀粉加工产品,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4. 淀粉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淀粉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淀粉老化、降解等,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5. 淀粉加工工艺优化:探讨淀粉加工工艺的优化方法,如改进设备、调整工艺参数等,结合教材案例,使学生了解工艺优化的途径。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来源和制备方法;2. 掌握从淀粉原料中提取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玉米、小麦、土豆等。
淀粉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处理、打浆、过滤、沉淀、洗涤、干燥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豆、碘液、蒸馏水、NaCl、NaOH、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2. 实验仪器:研钵、筛子、烧杯、漏斗、玻璃棒、电热炉、电子天平、烘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成浆;2. 打浆:将研磨好的土豆浆倒入筛子中,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掉渣滓,收集滤液;3. 沉淀: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均匀,静置沉淀;4. 洗涤: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几次,去除杂质;5. 沉淀:将洗涤后的沉淀物再次静置沉淀;6. 洗涤:重复洗涤步骤,直至沉淀物洗净;7. 干燥:将洗净的沉淀物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8. 碘液检验:将干燥后的淀粉加入少量蒸馏水,制成淀粉溶液,向其中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处理:将土豆研磨成浆,确保研磨充分,以提高淀粉提取率;2. 打浆:过滤掉渣滓,收集滤液,确保滤液清澈;3. 沉淀:加入NaCl使淀粉沉淀,沉淀物应细腻均匀;4. 洗涤:去除杂质,提高淀粉纯度;5. 干燥:烘干沉淀物,确保淀粉干燥,便于储存;6. 碘液检验: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应呈现蓝色,证明淀粉提取成功。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从土豆中提取了淀粉。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淀粉的制备方法,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分析了实验结果,验证了淀粉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土豆是一种富含淀粉的原料,可以用于淀粉的提取和制备。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2. 确保实验设备干净、无污染;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1、生产淀粉原料的条件淀粉含量高、产量大、副产品利用率高原料加工、贮藏、销售容易价格便宜不与人争口粮一、玉米子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玉米类型:如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高直链淀粉型、高赖氨酸型和高油型等。
世界上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是: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玉米适合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是:马齿型,糯质型和高直链淀粉型玉米是专用淀粉的原料。
皮层:它是由坚硬而紧密的细胞(果皮)和一层很薄的不具备细胞构造的半透明膜(种皮)所组成。
胚芽位于靠近子粒基部的位置,含油量高,营养丰富,韧性强占子粒纵切面面积近1/3,占子粒质量的8%~14%。
胚乳是子粒的主要部分,胚乳细胞里充满了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82%。
玉米子粒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71.8%表5-1马齿型玉米的化学组成淀粉 71.8% 可溶性糖 20%蛋白质 9.6% 纤维素 2.9%脂肪 4.6% 水 15.0%灰分 1.4% 密度 44.0 kg/m3玉米子粒结构的不同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的量是不同的,淀粉主要含在胚乳中,胚中脂肪含量最高,皮层主要含纤维素及灰分。
从玉米子粒中提取淀粉需要把子粒的各种化学组分进行有效地分离,以便最大程度地提纯淀粉,并回收其他成分。
1)玉米子粒硬度大,要采取浸泡法使其吸水软化。
2)根据胚芽含油量大,但韧性强的特点,对玉米进行粗破碎、分离胚芽。
3)玉米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合非常牢固,要通过所添加的SO2来打开包围在淀粉粒表面的蛋白质网膜进行分离。
4)皮层及纤维则主要是在湿磨后采取筛选方式去除。
玉米淀粉提取采用湿磨工艺,自1842年开始在美国应用。
1、玉米淀粉生产包括3个主要阶段:玉米清理、玉米湿磨和淀粉的脱水干燥。
如果与淀粉的水解或变性处理工序连接起来,可以考虑用湿磨的淀粉乳直接进行糖化或变性处理,省去脱水干燥的步骤。
2、玉米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参照课本图6-1)工艺流程中,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处理、提取、浆液处理、精选、干燥等环节。
以下是淀粉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1. 原料处理:淀粉的原料可以是马铃薯、玉米、红薯等,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清洗和去皮处理,然后进行粗切或细切。
2. 提取:原料经过破碎和粉碎后,形成浆液,通过浸泡、滤冷、离心等方式分离出淀粉浆。
3. 浆液处理:将淀粉浆经过沉淀、过滤和洗涤等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得到较干净的淀粉浆。
4. 精选:通过离心或气流分选,将淀粉粒和浆液中的杂质分开,提高淀粉的纯度。
5. 干燥:将淀粉浆转移到干燥设备中,经过蒸发、热风干燥等处理,将水分蒸发,最终得到成品淀粉。
以上就是淀粉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各种处理和分选,将原料中的淀粉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淀粉成品。
淀粉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淀粉的品质和纯度,满足市场需求。
淀粉的制取加工背景资料豌豆蛋白及淀粉的制取研究莫重文摘要: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研究,筛选出影响豌豆蛋白和淀粉得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和方法,即在常温下用0.3%Na2SO3溶液浸泡豌豆40h,二次磨浆,0.02%NaOH溶液洗涤一次的新工艺,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品质和得率。
淀粉得率达到36%~37%,蛋白含量小于0 .8%;蛋白得率19%~20%,蛋白含量达到90%以上。
0 前言豌豆是一种以淀粉及蛋白为主的豆料植物。
原产于中亚和地中海沿岸,15世纪末传入美国和亚洲,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北一带。
豌豆种子呈球状,外观光滑,色有黄、褐、绿等。
干豌豆不仅含有大量的淀粉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其成熟籽粒中分别含有蛋白质21%~2 8%和淀粉48%~52%。
豌豆淀粉是豌豆贮存的营养物质,用途极广。
既可作食品工业原料,又可直接食用,还可广泛地用于纺织、轻化、医药等方面[1]。
豌豆蛋白是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氨基酸比例较均衡,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除蛋氨酸含量较低外,其余的均达到FAO/ WHO推荐模式值。
同时还具有许多优良功能特性。
如溶解性,凝胶形成性、乳化力、耐热耐盐性好等。
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及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虽已有一些以豌豆为原料生产粉丝的厂家也从废水中回收蛋白质[2],但回收率低、质量差,主要是用作饲料。
国外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滤的反渗透技术用于处理生产豌豆淀粉的下脚液,能使下脚液分子量较小的糖类化合物及有害因子被除掉,将高分子量的豌豆蛋白质纯度提高并加以浓缩,如进一步通过喷雾干燥,可制得含量为90%左右的蛋白粉。
但是利用这项技术生产费用昂贵,不符合国内生产现状。
本课题的目的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筛选出一条能同时制得优质蛋白粉和淀粉的工艺。
1 试验材料及器材1.1 原料豌豆:郑州产。
1.2 主要试剂HCl溶液(6mol/L);NaOH(分析纯);NaCl(食用级);Na2SO3(分析纯)。
【关键字】教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学时数:48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分数:3 执笔人:刘晓莉编写日期:2012年10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生物工程专业天然产物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是农学、园艺学的延伸,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
是专门研究农产品收获后的贮藏保鲜原理、商品化处理、贮藏方式和加工利用的一门科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实现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理论根底和技术。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学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边讲授边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本课程时,需在掌握必要根底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仔细观察本地主要农产品贮藏加工过程和方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操作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根底。
作业方面:作业的布置应达到相应教学内容的练习、巩固和提高。
考试环节: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课程结束后可进行统一闭卷或开卷考试。
在期末考核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70%,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
课堂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农产品贮藏加工根底知识(8学时)教学内容:1、农产品贮藏生理;2、农产品的化学组成与贮藏特性;3、农产品的败坏及控制和加工保藏措施。
教学要求:1、理解农产品贮藏生理;2、了解农产品的化学组成与贮藏特性;3、掌握农产品的败坏及控制和加工保藏措施。
重点:1、农产品的败坏及控制和加工保藏措施。
难点:1、农产品的败坏及控制和加工保藏措施。
第二章农产品贮藏保鲜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1、常温贮藏;2、农产品低温保鲜;3、农产品气调保鲜;4、农产品物理保鲜。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购原料、清洁加工、破碎浆磨、精磨脱水、干燥、包装等步骤。
首先,选购原料是淀粉生产的第一步。
原料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等淀粉含量较高的植物。
选购原料时要注意选择成熟的、无病虫害的植物,并且对种植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也可以从农户或农业公司购买原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接下来是清洁加工。
原料经过清洁设备进行脱水、皮壳除去等操作,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原料的纯净性。
同时,对原料进行洗涤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然后是破碎浆磨。
清洁后的原料经过破碎、浆磨等过程,将淀粉颗粒从植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作用来破碎细胞壁,并使淀粉与细胞液分离。
接着是精磨脱水。
破碎浆磨后的原料浆液通过离心分离、过滤、洗涤等工艺,将淀粉颗粒与废液分离。
同时,对废液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并回收利用其中的有价值的成分。
然后进行干燥。
将精磨脱水得到的淀粉湿饼通过干燥设备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便于贮藏和加工。
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淀粉的质量和色泽。
最后是包装。
将干燥后的淀粉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销售。
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潮性,避免淀粉因受潮而变质。
除了以上的主要步骤,淀粉生产中还存在着其他辅助工艺,例如沉淀、脱蛋白、脱脂等。
这些工艺步骤可以根据所需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添加。
总的来说,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原料选购、清洁加工、破碎浆磨、精磨脱水、干燥和包装等步骤,可以生产出质量优良、符合卫生标准的淀粉产品。
淀粉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淀粉的加工工艺
淀粉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将原始淀粉原料进行破碎,以便提高后续工艺的效率。
2.浸泡和分离:将破碎的淀粉原料浸泡在水中,以使淀粉颗粒与其他杂质分离。
3.研磨和悬浮:将分离出的淀粉颗粒进行研磨,使其继续悬浮在水中。
4.沉淀和分离:使用沉淀剂将淀粉颗粒沉淀下来,并将多余的水分和杂质去除。
5.洗涤和干燥:将沉淀下来的淀粉颗粒进行洗涤,以去除残余的杂质,然后通过干燥的过程将其水分含量降低,使其成为干燥的淀粉粉末。
6.糊化和凝胶化:将干燥的淀粉粉末加热,糊化淀粉颗粒使其膨胀变软,以便后续工艺使用。
7.干燥和粉碎:将糊化的淀粉颗粒进行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并进行粉碎,将其成为细粉末状。
8.筛分和包装:对粉碎的淀粉粉末进行筛分,以去除不合格的颗粒,然后将其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在实际的淀粉加工过程中,还可能有其他的工艺步骤,如脱水、脱蛋白、脱灰等,具体的工艺流程会根据不同的淀粉类型和用途而有所差异。
《粮油食品工艺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相关“粮食或油脂”专业的国内外院校及其教学的调研。
国内外粮油企业的调研。
2、何为主食工业化,实施主食工业化有什么重要意义?11. 分析早餐谷物食品的种类、产品特点、加工工艺原理和发展趋势。
分析蒸煮挤压技术在早餐谷物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典型应用领域。
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原理和特点。
食品在挤压膨化过程中主要成分发生了那些变化?第二章稻谷制米及其精深加工1、稻谷的分类。
2、稻谷清理的目的、方法及其机理。
3、千粒重、爆腰率及出糙率。
4、稻谷加工清理工艺效果的两种评价指标。
5、砻谷、砻下物分离和碾米的目的及其方法。
6、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7、稻谷营养强化的目的、方法及工艺要求。
8、何为免淘洗米,其关键生产工序是什么?9、方便面和方便米饭的生产原理10、蒸谷米营养保持的原理。
11、谈谈你对转基因大米的看法。
第三章小麦制粉及面制食品的加工1、目前国内小麦的划分等级。
2、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小麦水分调节的意义、机理和方法。
配麦的目的和原则。
配粉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强化面粉的强化原则。
3、麦路和粉路;清粉和打麸;专用粉和特级粉;白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粉质曲线和拉伸曲线;轻碾细分制粉技术和剥皮制粉技术。
4、小麦品质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影响面粉加工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蛋白质质量包括哪两个方面?麦谷蛋白或醇溶蛋白含量过多对面团有何影响?5、什么是面筋蛋白(来源、主要组成、各组分特性、结构)?6、面团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面包面团调制过程中必须控制面团温度的原因。
7、酥性面团和韧性面团的区别(从投料顺序、调粉时间、面团温度和静置时间等方面)。
8、何为冷冻面团焙烤技术?9、面团发酵过程中影响面团持气的因素有哪些?10、面团发酵过程中酵母对各种糖的利用次序。
11、比较说明一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的优缺点。
12、淀粉的老化和糊化及其控制措施。
13、面包、饼干、挂面及糕点的原料和生产原理有何不同,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14、焙烤制品金黄色外观和特有风味的形成机理。
淀粉的制取与加工淀粉加工是利用具有不溶解于冷水、比重大于水以及与其他成分比重不同的特性进行物理的分离过程。
淀粉的用途十分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淀粉是食品加工的原料。
在医药、发酵、纺织、造纸、粘胶、冶金、石油等工业中,淀粉是上千种产品的中间原料。
淀粉加工是农产品加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一节淀粉生产的原料及淀粉的理化性质一、淀粉生产的原料淀粉虽然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植物体中,但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必须具备淀粉含量高、易于提取、加工成本低、容易贮藏、副产品利用价值高等特点。
因此,用作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有薯类、谷类和豆类等。
几类主要的淀粉原料特性如下:(一)禾谷类在禾谷类作物中,玉米、小麦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
特别是玉米,它是工业化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
1、玉米。
玉料是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
具有淀粉品位高、质量好、生产成本低以及副产品利用价值高等特点。
目前,玉米淀粉的产量和质量,常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般条件下,根据玉米的化学组分分析,其含水分13%,脂肪4.5%,淀粉70%,灰分2.0%,蛋白质8.5%,糖2%。
一般黄玉米较白玉米的淀粉含量高,粉质玉米较角质玉米的淀粉含量主高。
2、小麦。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根据小麦的化学组分分析,其含水分9%-18%,脂肪1.5%-2%,淀粉60%-70%,纤维素2%-2.5%,糖2%-3%,灰分1.5%-2%。
小麦的淀粉含量较高,但含有面筋蛋白质,遇水则生成面筋,与淀粉不易分离。
小麦淀粉的生产一般以面粉为原料,其淀粉的产率为55%,同时还可得一以20%左右的次级淀粉和10%-15%的面筋。
(二)薯类薯类作物种类很多,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有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小型淀粉厂多用薯类作原料。
1、甘薯。
甘薯又名红薯,也称地瓜。
根据甘薯的组分分析,其含量水分72.4%,水化合物25.2%,蛋白质2%,粗纤维0.4%,脂肪0.2%,无机盐0.8%以及各种维生素等。
在碳水化合物中,以淀粉为主,蔗糖含5%,还含少量的糊精、单糖和戊糖等。
α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聚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制备α淀粉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植物材料选择:选取富含淀粉的植物作为原料,如玉米、小麦等。
2. 清洗与研磨:将植物材料进行清洗和研磨,去除杂质和外皮。
3. 糊化:将清洗后的植物材料加入适量的水,并通过加热和搅拌使其糊化,形成淀粉糊。
4. 分离:将淀粉糊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出淀粉浆。
5. 水洗:用清水冲洗淀粉浆,去除杂质和非淀粉成分。
6. 沉淀:将淀粉浆静置,使淀粉沉淀下来。
7. 过滤与干燥:将淀粉沉淀物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α淀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只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操作条件和步骤可能因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中,还会有更多的工艺步骤和技术参数需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