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89 KB
- 文档页数:16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紫藤萝瀑布一、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四、教学内容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
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
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
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a、学习什么内容?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全面覆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将提高对语言理解和词汇积累的能力。
2. 语言运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3. 写作技巧: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学欣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讲解:教师将通过讲解课文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语言运用和写作练,促进彼此研究和交流。
3. 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4. 评价反馈:教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和练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 板书:教师将通过板书方式呈现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多媒体教具: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安排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和学生的研究进度进行教学安排,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计划。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为未来的研究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总复习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2、现代文阅读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重点:1、注意辨字型、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关键:熟练掌握各课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了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
复习平时积累的词语,学会运用。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古诗词要重视朗读背诵,理解大意。
复习内容: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学过的生字词要抄写几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1、注意汉字的字型特点,特别注意形似字的写法,学会改正常见错别字。
⑴要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如“克”“刻”⑵要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别字。
如“躁”“澡”“燥”⑶要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如“拆”“析”“折”⑷要辨别字义辨字形。
如“必须”“必需”。
2、要掌握生字词的词义。
学会解释词语。
⑴用定义法,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
如:琥珀,就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⑵描述法,就是把词的含义作一番描写、叙述。
如:流逝,就是像流水一般迅速消失;⑶字义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字义着手,把各个字义总括起来,说明某个词的意义。
如:哀鸣,悲哀地呼叫;⑷同义互注法,就是当我们解释某个词语时,运用与它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注释。
如:寥落,稀少或冷落。
二、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
要懂得词语搭配的习惯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
要学会品味词语。
⑴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
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如果换成“映衬”好不好?显然,用“挑逗”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重点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如重点词汇、语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相关的研究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初中阶段的语文研究目标,涵盖了识字、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并且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知识。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子及语篇的基本意思;-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大纲按章节划分,每章节包含以下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及主要语言点;- 课后练和作业;- 补充阅读材料;- 扩展研究资源。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每个课文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的主要意思;- 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概述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练法:通过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每周授课3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2周完成全册教学。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练和作业成绩;- 课后小测验;- 阅读理解和写作作品评分。
教学评估标准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子和篇章;-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20__8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局部;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备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奇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毕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讨论明确: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
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思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忽然消逝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0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
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
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
(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学生点评: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 )小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
(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七上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导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巩固和复习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熟练掌握七上语文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点;b) 理解并运用基本语言规则和技巧;c)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作文、阅读、演讲等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b)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c)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d)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对语文的喜爱度;b)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包括词汇运用、语法操练、短文改错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3. 写作技巧:包括作文写作、日记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口语交际: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意识。
3. 素材推敲法:通过选择和使用丰富的语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批判思维训练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a) 整理课堂需要使用的教具和课件;b) 备好练习题和相关的教辅资料。
2. 导入与展示:a)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b) 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 知识点讲解:a) 通过讲解七上语文课本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b) 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016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第一、二、三课时:基础知识一、字音字形1.《春》嗡wēng 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卖弄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应和hè嘹liáo亮烘hōng托静默风筝抖dǒu擞ǒu窠kē巢cháo 宛转黄晕yùn 喉咙一年之计在于春健壮2.《济南的冬天》镶xiāng 单单安适着zhuó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zhù蓄xù澄chéng清空灵地毯响晴髻jì3.《雨的四季》蝉chán 畦qí花苞bāo 娇媚棱léng镜粗犷guǎng睫毛衣裳shɑng(轻声)铃铛dāng 端庄静谧mì屋檐yán凄冷化妆莅lì临造访吝lìn啬sè淅xī沥lì干涩sè草垛duò高邈miǎo 绿茵yīn茵咄duō咄逼人4.《古代诗歌四首》沧 cāng 碣 jié澹澹 dàndàn 竦峙 sǒngzhì瑟 sè哉 zāi 莺 yīng 啄 zhuó堤 dī5.《秋天的怀念》瘫tān痪huàn 暴怒nù沉寂jì侍shì弄捶chuí打憔qiáo悴cuì央求絮xù叨dāo 诀jué别淡雅高洁烂làn漫màn翻来覆fù去喜出望外6.《散步》信xìn服分歧qí取决一霎shà两全粼粼lín 各得其所7.《散文诗二首》蒂dì梗gěng匿nì笑沐mù浴yù祷dǎo告姊zǐ妹亭亭徘pái徊huái 遮zhē蔽bì心绪xù流转荫yìn蔽攲qī斜8.《世说新语》谢太傅.fù骤zhòu 谢道韫yùn 奕yì王凝.之níng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系jì窜cuàn 觅mì跪guì拗ǎo攒cuán 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 倘tǎng若鉴jiàn赏啄zhuó食和蔼ǎi 恭敬质朴渊yuān博倜tì傥tǎng淋lín漓lí盔kuī甲绅shēn士机关无从宿儒rú同窗博学人迹jì罕hǎn至人声鼎d ǐng沸fèi10.《再塑生命的人》捡jiǎn 感慨kǎi 搓cuō捻niǎn 绽zhàn开争执zhí惭cán愧kuì悔huǐ恨激荡奥秘mì拼pìn凑còu 企qǐ盼截jié然不同疲倦不堪kān 小心翼yì翼不求甚shèn解混hùn为一谈恍huǎng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cù美不胜shèng收11.《论语》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通“悦”,说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朋: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修养高的人。
曰:说,说道。
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日:每天。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温习。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知,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
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学:学习。
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愠yùn 省xǐng 传chuán 逾矩yú jǔ 罔wǎng 殆dài箪dün 曲肱qǔ gōng 笃志dǔ zhì12.《纪念白求恩》冀jì派遣qiǎn 殉xùn职动机狭xiá隘ài 极端热忱chén冷清纯粹cuì佩服高明鄙bǐ薄bó出路拈niān轻怕重漠mò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yì求精见异思迁qiān13.《植树的牧羊人》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慷kāng慨kǎi 帐篷péng 废墟xū坍tān塌tā呼啸xiào 滚烫张扬溜liū达琢磨zuó mo微薄bó酬chóu劳硬朗水渠qú流淌tǎng 光秃tū秃干涸hé不毛之地刨páo根问底沉默寡guǎ言14.《走一步,再走一步》灼zhuó扒bā趴pā酷kù热厌倦juàn 附和hè突兀wù怦pēng怦嘲cháo笑晕yūn眩xuàn哭泣qì呻shēn吟yín恍huǎng惚hū暮mù色安慰wèi 凌líng乱惊讶yà抽噎yē畏wèi惧jù参cēn差cī不齐哄hōng堂大笑惊慌失措cuò15.《诫子书》夫(fú) 淫yín慢màn 躁zào16.《猫》逗dòu 缕lǚ倚yǐ妄wàng消耗hào 忧郁yù懒惰duò怂sǒng恿yǒng 安详xiáng 乞qǐ丐预yǜ警怅chàng然蜷quán伏叮嘱zhǔ惩chéng戒悲楚断语冤yuān枉wàng 虐nüè待芙蓉鸟畏罪潜qián逃17.《动物笑谈》凫fú鹳guàn敛liǎn 哺bǔ乳羞怯qiè写照匍pú匐fú原委鹦yīng鹉wǔ温驯xùn禁jìn锢gù滑翔xiáng余晖huī俯fǔ冲chōng柠níng檬méng嗔chēn怪需索蹒pán跚shān怪诞dàn不经大相xiāng径jìng庭神采奕yì奕18.《狼》缀zhuì窘jiǒng 薪xīn 苫蔽shàn 奔倚yǐ眈眈dān 瞑míng 少时shǎo 径去jìng 暇xiá暴bào 毙bì隧suì尻尾kāo 黠xiá顷刻qǐng 禽兽qín shòu19.《皇帝的新装》笨bèn赐cì聘pìn 炫xuàn耀称chèn职愚yú蠢chǔn现款妥tuǒ当理智呈chéng报钦qīn差滑稽jī圈定狡猾陛bì下爵jué士头衔xián 勋xūn章袍páo子不可救药骇hài人听闻随声附和hè20.天上的街市焚fén 溅jiàn 缥piāo缈miǎo 镀dù金闪烁shuò港湾21.《女娲造人》抟tuán 揉róu 荒凉寂寞莽mǎng莽蓬péng勃澄chéng澈chè掺chān和非凡气概gài 灵敏泥潭tán 绵延yán 剧务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力不暇xiá供22.《寓言四则》雕像庇bì护爱慕mù虚荣较量凯歌溉gài汲jí杞qǐ人忧天第四课时:词语解释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贬义词)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形容遇到意料之外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如:好读书,不求甚解。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囊: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完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饥肠辘辘:形容十分饥饿。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漠不关心: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贬义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贬义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褒义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贬义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
据为己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怪诞不经: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
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大相径庭: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