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62.17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一. 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三章节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温度的计量单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热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温度这一概念在生活中也有所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知道摄氏度的定义。
3.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量单位的理解。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
2.课件:温度概念、温度计量单位、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夏季节的气候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呢?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摄氏度的由来,让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提问: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如何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温度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激发学生对温度学研究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对“温度”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反而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
因此,要强调与日常生活的不同。
学生的好奇心也会促使他们想了解医生使用体温计前为什么总是要“甩一甩”。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自制温度计,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实验用温度计(30支),烧杯(60只),冷水、温水、开水。
六、教学过程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
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一)温度计问题情景:用手去感受热水和冷水。
请2-3位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把左手放进A烧杯,右手放进C烧杯,过1-2分钟,迅速将两只手同时放进B烧杯中。
问感觉B杯的水究竟是冷还是热呢?冷热程度如何呢?在此基础上引出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演示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得出结论。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尤其是对体温计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准备三杯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
让几位学生将手指分别放入这三杯中,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
接着让他们将手指从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再从冷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描述感觉的变化。
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温水,感觉却不一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温度。
(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的概念:讲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强调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感觉有时会不准确,比如冬天在室外摸金属和木头,会感觉金属更冷,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可能是相同的,只是金属的导热性更好,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温度。
温度的单位:介绍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并讲解摄氏度的规定。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同时提及还有其他的温度单位,如开尔文(K),简单介绍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T=t+273.15K。
2.温度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讲解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通过实验演示,将一个装有染色酒精的小玻璃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柱的升降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1《温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概念的引入、摄氏度的定义、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认识体温计和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摄氏度,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温度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体温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温度的物体(如热水、温水、冷水),让学生感受温度差异,引出温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的定义,讲解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分析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正确测量温度。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摄氏度的历史,以及温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概念、摄氏度定义、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温度的概念,并解释摄氏度的定义。
答案: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定义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与沸点之间的温度间隔,即1摄氏度等于1/100的热力学温标。
2. 题目:请说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3一. 教材分析《温度》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的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温度物理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热学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分析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度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物理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课件:温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一物理量。
提问:你们对温度有什么认识?温度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
呈现温度计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温度对物体的状态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拓展(10分钟)讨论:温度计在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3.了解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3.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40分钟)•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40分钟)•第三课时: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40分钟)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和投影仪;•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 导入与启发(5分钟)•引入温度的概念,提问学生:你们平常怎么感受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并解释温度的定义。
2. 温度的测量方法(15分钟)•学生回答温度的测量方法,引入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可使用投影仪展示温度计示意图,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给出示例,让学生通过温度计判断温度。
3. 温标的引入(10分钟)•引入摄氏温标的概念,解释其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师给出0℃、100℃两个温度点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摄氏温标的原点和刻度。
4. 温标的换算(10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温标刻度间的关系。
•教师给出两种温标下温度值的换算示例,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
5. 小结与扩展(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的学习要点。
•布置作业:复习温度的测量方法,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2. 温标的巩固与拓展(15分钟)•引入绝对温标的概念,解释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绝对零度的意义,并与摄氏和华氏温度值进行对比。
3. 温度的换算(15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有关初二物理温度教案5篇初二物理温度教案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工业双金属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线测温计红外线(耳式计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温度》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活动1】炎热的夏天一个人在马路上走,有什么感觉?热,非常的热。
一个人在空调屋里,什么感觉?舒服,凉爽。
好,现在让两个人同时走到树荫下面,感觉一样吗?马路上走的人肯定会感觉凉爽,而在空调屋里的人肯定感觉热。
为什么同样是树荫,不同的人感觉为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通过人的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活动2】我这又一杯热水(摸摸热),一杯凉水(摸摸凉),现在把手指两支手指同时放在中间的温水杯中,两支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原来模热水的感觉凉,原来摸冷水的感觉热,那到底是凉还是热呢?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通过人的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既然通过人的感觉来判断物体的程度是不可靠的,那该怎么准确的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温度二、【教学过程】关于温度的定义之前已经让大家做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来互相对一下自学互学部分的答案,各组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不会的,写错的互相问一问,看一看,来形成小组共案。
好,下面请第一组来告诉我们第一部分温度计的答案。
同学们已经说得很好了,这里面我就强调把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画下来,这是重点。
第二组来告诉我们第二部分摄氏温度部分的答案。
这部分也是重点是需要画下来背会。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8页,看书上小资料给我们提供自然界的一些温度,让我们大致了解生活中的温度。
最高的为多少?最低的为多少?第三题温度计的使用部分第三组来告诉答案吧。
【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对温度计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呢?下面进入我们的展学纲要部分,在测量液体温度之前,我们先来判断下面这些操作是对还是错。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6.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的示数高,其原因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得b的示数偏高。
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44℃。
学生探究活动三体温计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教师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问:细管的作用是什么?
问: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8. 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3℃。
进行体温检测时,若用一支示数为39.2 ℃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为37 ℃,则测出的温度是39.2℃。
三、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本节课学习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①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②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教案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1、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2、问: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
想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3、指出学生提出的都属于物态
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提问、引导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物理学
习之中。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
究欲望。
新课探究一、温度
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
2、问: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都有什么感觉?
3、归纳出温度的物理含义,介绍温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写法。
4、请学生观察教材第77页“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二、温度计
1、问: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过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准确的经历?
引入温度计
2、让学生观察温度计。
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有什么?
3、给出实验器材:装有红色水的口服液瓶,细塑料吸管。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温度计。
问:口服液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细塑料吸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引导学生分类、
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
提问,引导学
生思考。
提问,引导学
生观察。
提问,指导学
生进行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举例,
并进行归纳。
观察、讨论
提取生活已
有经验,思
考并回答问
题。
观察、思考
思考、设计。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常见
温度值。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亲自设计,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
能力。
红色水相当于温度计的什么?
4、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
问:通过观察自制温度计的什么来判断水温的高低?
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问: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
与实验用温度计相比,自制温度计还缺少什么?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介绍量程和分度值。
6、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讨论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
1、让学生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
2、让学生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的温度。
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四、体温计
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管的作用是什么?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五、温度计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六、布置作业。
分析。
提问,引导学
生观察。
提问、引导学
生观察,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具体要求,
引导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
提问。
播放课件。
学生实验并
思考总结。
观察,思考,
记忆。
观察,思考,
讨论。
学生实验,
讨论。
阅读,总结,
回答问题。
观看,了解。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和温度计
的了解。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
同时发祥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归
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取信息
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解先进
的科技,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一温度二、温度计(1)定义:(1)原理:(2)单位:(2)结构:(3)
测量工具: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以致学生观
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
在学生做出正
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
在谈及体温计的特点时,语言条理性也
有待提高,也没有相应板书。
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在“使用温度计”环节,
我设计了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样品一、样品二三项。
在这个过程中,布置
样品浪费了一些时间,并且没有设置学案,多数学生态度随便,效果一般。
如果
设置学案,项目改为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当时气温、样品一的话,效果应
该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