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使用安全知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3
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根据公司12月5日专题会议精神,为确保公司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特编发《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请各相关单位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一、氧气危险性类别:不燃气体燃爆危险:本品助燃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理化特性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临界温度(℃):-118.4熔点(℃):-218.8沸点(℃):-183.1爆炸上限、下限〔%(v/v)〕:无意义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及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煤气、氢气、煤粉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等。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气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最高五层。
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及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操作处置及存储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及活性金属粉末、油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氮气使用安全规定
1. 氮气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程序。
2. 氮气使用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氮气积聚。
3. 氮气的储存和输送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
4. 使用氮气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
5. 氮气使用过程中禁止吸烟、接火源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行为。
6. 氮气使用区域必须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7. 使用氮气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 在氮气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露,必须立即停止操作,采取切断气源、通风等应急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9. 氮气容器必须正确存放,禁止受热、撞击和剧烈振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10. 氮气使用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和关闭相关设备,确保安全。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氮气使用安全规定,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场所、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使用氮气之前,请务必查阅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安全操作。
第 1 页共 1 页。
氧气氮气氩气及煤气使用安全知识首先,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实验室等领域。
然而,由于氧气的特性,它是一种易于燃烧的气体,可以加速燃烧过程。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氧气的泄露:氧气的泄露会增加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有导致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因此,在存放和使用氧气时,要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露。
2.远离易燃物品:由于氧气可以加速燃烧过程,在使用氧气时,要远离易燃物品,如油漆、溶剂等。
3.使用正确的设备:使用氧气时,应当使用适当的设备,如氧气切割机和氧气压缩机等。
同时,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没有漏气或其他问题。
4.防止过度吸入:过度吸入纯氧气会造成氧中毒,对身体健康有害。
因此,在医疗和实验室等环境中使用氧气时,要控制好氧气供应,避免过度吸入。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氮气的使用安全知识。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实验室、冶金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然而,氮气也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具有以下几点使用安全知识:1.避免氮气的积聚:氮气比空气重,容易积聚在低洼的地方,形成窒息性环境。
因此,在使用氮气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氮气积聚造成窒息。
2.防止氮气的泄露:与氧气一样,氮气的泄露会导致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有窒息的危险。
因此,在存放和使用氮气时,要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露。
3.避免与易燃物品接触:尽管氮气本身不易燃烧,但它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增加易燃物品的火灾风险。
因此,在使用氮气时,要远离易燃物品,如油漆、溶剂等。
4.防止酸氮冰的形成:在使用氮气时,要避免酸氮冰的形成。
酸氮冰是一种易燃和爆炸性的物质,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在存储和移动液态氮气时,要避免液氮接触到水或湿度较高的环境。
氩气是一种常见的惰性气体,具有低反应性和不易燃烧的特点,因此在许多应用中被使用。
然而,氩气的压力较高,具有以下几点使用安全知识:1.避免氩气的泄露:氩气的泄露会导致容器压力下降,降低工作效率。
1 序言磁性材料中高性能MnZn铁氧体(高μi和功率铁氧体)的烧结和NdFeB等稀土永磁合金生产中的细粉碎工序都需要高纯氮气进行保护,以防止磁体(粉)在工艺过程中的氧化。
众所周知,MnZn铁氧体是由Fe、Mn、Zn的氧化物在高温烧结时产生固相反应生成的。
Mn、Fe极易变价,在不同的温度和气氛(氧分压)条件下,Mn、Fe的价态是不同的,要使MnZn铁氧体达到所要求的磁性能,必须保证其中各金属离子处于特定的价态和适宜的晶体结构,除有合适的配方外,关键是应在平衡气氛条件下进行烧结,而保护气体则是实施平衡气氛烧结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
氮窑清洗仓的氮中氧含量希望在50×10-6以下,故要求氮气的纯度在99.995%以上,且对杂质气(O2、H2)的量有较严格的限制:一条年产1000吨左右的MnZn铁氧体生产线,一般氮耗量在100~120Nm3/h。
NdFeB等稀土永磁合金中的稀土金属即使是在常温条件下,也很易氧化而导致稀土永磁合金性能降低,过量氧化将使合金性能大为恶化。
因为1份氧能使6份(重量)的稀土元素氧化而失去作用。
以NdFeB为例,要制得N45的磁体必须保证其生产工艺环境中的氧含量≤0.01%,最终产品中的氧含量为0.09±0.02%(质量分数)〔1〕。
若用氮气作为工艺环境气体其氮气纯度必须在99.99%以上。
目前国内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稀土永磁合金的制(细)粉工序都采用一种名为“氮气流磨”的设备,它是利用高速氮气流带动物料相互碰撞而达到研磨效果的,制得的粉料粒径要求在3~5μm,有很大的表面积,极易氧化,故氮气必须是高纯级,对O2、H2等杂质气量也有严格要求。
年生产100吨左右的NdFeB生产线通常要消耗60Nm3/h左右的高纯氮气。
2 磁性材料生产用氮气的技术要求从使用着眼,氮气有四个基本参数需要注意,即纯度、流量、露点和压力,参数值因用途不同而异,供需双方为取得共识,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四个技术参数的概念。
煤气、氮气、相关安全知识一、煤气安全知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是炼铁、炼钢生产中的副产品,每生产一吨生铁可产生2100-2200m3高炉煤气;每炼一吨钢可产生50-70 m3㈠、发生煤气事故的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中毒、着火、爆炸是煤气的三大特性。
冶金工厂接触煤气作业又非常普遍,极易引起煤气事故,而发生煤气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煤气安全知识,如在发生事故后不带防毒面具进行抢救,导致事故扩大,或在煤气区域干活不带防毒面具,没有煤气检测报警设施。
2、煤气设备泄漏煤气。
3、设备有隐患,如水封有效高度不够,放散管高度不够,处理煤气的风机不防爆等,4、处理煤气不彻底,没有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如不堵盲板,而单靠开闭器切断煤气来源。
5、突然停电。
6、操作技术不熟练,误操作或不懂操作技术。
7、处理煤气完毕后,煤气设备内的沉积物,如焦油、萘等自燃或遇火燃烧爆炸。
8、抽堵盲板没有接地线,作业处蒸汽管道没保温(或保温层脱落),盲板、吊具与管道摩擦等。
㈡、煤气中毒的机理:煤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苯、酚、氨等。
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一氧化碳含量高,吸入人体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素化合,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引起中枢神经障碍,轻者头疼、眩晕、耳鸣、恶心、呕吐,重者两腿不听指挥、意志障碍、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的昏迷直至死亡。
㈢、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预防煤气中毒,要严格遵守煤气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首先要做到以下个点:1、经常检查煤气设备的严密性,防止煤气泄漏,煤气设备容易泄漏部分,应设置煤气报警装置,发现泄露要及时处理,发现设备冒出煤气或带煤气作业,要佩戴防毒面具。
2、新建或大修后的设备,要进行强度及严密性实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3、要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如度盲板、设计水封等,盲板要经过试验,水封阀门不能作为单独的切断装置。
煤气系统中水封要保持一定的高度,生产中要经常溢流。
水封的有效高度室内为计算压力加1000(1mm水柱=9.8Pa),室外为计算压力加500mm水柱。
氮⽓瓶储存与使⽤安全氮⽓瓶储存与使⽤安全⼀、危险性分析1.氮⽓简介及理化性质氮⽓(Nitrogen),分⼦式为N2,相对分⼦质量28.01,CAS号7727-37-9,危险性类别为第2.2类、不燃⽓体,化学类别属于⾮⾦属单质。
氮⽓为⽆⾊⽆臭⽓体,常⽤于合成氨、制硝酸、物质保护剂和冷冻剂等。
其理化性质如表1:表1 氮⽓的理化性质2.危险性分析氮⽓属于稳定、不聚合的不燃⽓体,在保证其中不含超标有害杂质的情况下,允许其安全地扩散到⼤⽓中,⽆毒害等作⽤。
⼯业⽣产中使⽤的氮⽓⼀般储存在公称容积20L-80L的中容积钢瓶,公称压⼒有30MPa、20MPa和15MPa三种。
由于氮⽓本⾝较稳定的性质,其可能发⽣的危险主要有⼈员吸⼊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钢瓶遇到⾼热时容器内压增⼤造成的开裂和爆炸危险。
⼆、有关氮⽓瓶的国家标准要求1.⼯业氮技术指标按照GB/T 3864-2008中的相关要求,⼯业氮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2.氮⽓瓶相关技术指标根据GB 5099-1994中关于钢制⽆缝⽓瓶的相关技术要求,氮⽓钢瓶瓶体应符合图1所⽰的型式。
并在选材、结构、设计等相关⽅⾯符合GB 5099-1994中第五部分技术要求的规定。
图1 钢瓶瓶体型式氮⽓钢瓶在出⼚前必须经过试验,具体试验内容和⽅法按照GB 5099-1994中第六部分的规定执⾏。
氮⽓钢瓶必须经过出⼚检验和型式检验,其中出⼚检验包括逐只检验、批量检验和抽样与复验。
具体检验⽅法与规则应符合GB 5099-1994中第七部分的要求。
氮⽓钢瓶的标志、涂敷、包装、运输和储存应符合GB 5099-1994中第⼋部分要求。
关于钢瓶产品合格证和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 5099-1994中第九部分要求。
根据GB 7144-1999⽓瓶颜⾊标志的相关要求,氮⽓瓶应为⿊⾊,并标有淡黄⾊的“氮”字样,并在瓶⾝涂⽩⾊单环或⽩⾊双环的⾊环。
氮⽓瓶的充装应按照GB 14194-2006永久⽓体⽓瓶充装规定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