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5
97村落风貌石柱县金铃乡银杏村区位及风貌银杏村位于石柱县金铃乡政府东北部,地处重庆与湖北两省交界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集中分布的区域。
村地属典型山地地形,以中低山为主。
村内风景秀美,有一线天峡谷和溶洞暗河;也有褶皱明显的地质奇观,还有浓郁自然的土家民俗;在峡谷原始森林中还有稀有的银杏、水杉、中华纹母等孑遗植物,猿猴、红腹锦鸡、獐子等稀有动物。
村落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视野开阔;每一个聚落都有数十幢吊脚楼木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坐落于山坡上,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布局合理,风格各异,大有“深山人不觉,全村都在画中居”的意境;清澈的小溪河穿过村子,或蜿蜒缠绵,一座座小桥把幢幢吊脚楼串联起来。
这里是人们访古、探寻村落文化、考察家族文化、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好去处。
历史文化价值银杏村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与土家民族理念相适应,在古代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可以避免虫蛇猛兽,讲求房屋朝向和坐侧。
吊脚楼与当地生活环境和谐统一,依山面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被誉为“地仙”之居,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牢固防震。
土家族木匠用他们的智慧,利用手中的斧子、锯子、墨斗和凿子等工具,精心打造,将分散的木柱、木方和木板组合为牢固的吊脚楼。
中间为祭祀和社交的堂屋,两旁为厢房或地正屋,两边是厨房和火塘,楼上是住房,吊脚柱下边是圈舍和柴房。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吊脚楼都透射出一种古朴柔美的气息,让人惊叹这些民间建筑大师的超凡手笔。
千百年的土家族吊脚楼折射出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和民俗价值。
银杏村区位图土家族吊脚楼技艺98武隆区后坪乡文凤村文凤村位于武隆区后坪乡政府所在地,苗族、土家族先民搬迁过程中部分民众搬迁到此处,发现此处水源充沛,适宜居住,因此建寨安家落户。
目前村内民族也主要以土家族、苗族为主。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江津区石蟆镇石蟆古镇自元末建场,至今已600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清源宫、登云山寺、石蟆口古场、稿子坝老街、张氏祠、大佛嘴大佛、下雨仙佛慧寺等众多文物古迹。
爬杆、钱枪、翻五台、川戏、灯戏、腰鼓、川祖会、灯杆会、清谯会、上九会等各种民间特色文化艺术活动更是历经数百年盛况不减。
古镇现已形成古场、新区相协调的“三纵三横”、“七路一街”的格局,占地1.2平方公里。
2、江津四面山镇凤场乡(现双凤村)四面山镇凤场乡(现双凤村)位于四面山镇背面,处于国家景区四面山主入口的前庭位置。
凤场乡(现双凤村)会龙庄为江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清代中叶的古建群体,是典型的南方花园式仿宫廷式建筑,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会龙庄坐西南朝东北,复式四合院布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园总占地面积20468平方米。
3、江津吴滩吴滩古镇位于璧南河、箭梁河汇合处,建场前方圆几里内一片荒芜,人称“芜滩”,明代建场后,以“芜滩”谐音为吴滩,镇因得名。
吴滩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现存聂荣臻元帅故居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4、秀山洪安洪安古镇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重庆、贵州、湖南交界之地,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还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型。
古镇古建筑群立,其工艺、造型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
整条老街长约千余米,两旁均有高大结实的封火筒子,造型独特,高过房顶数米,形成了古镇独特的风貌。
5、酉阳龚滩龚滩古镇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现存夏家院子、董家祠堂、半边仓、川主庙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蛮王洞香会、娘娘会、龚滩诗词等民俗文化使古镇别具风味。
6、酉阳县后溪古镇后溪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曾是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建筑以土家族穿斗房、吊脚楼和祠堂群为特色。
古镇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地面文物点计60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10处,重要的文物景点有后溪悬棺葬、土司白总管将军墓、龚氏节孝坊、后溪万寿宫、土家族摆手堂等。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发文字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5届〕第14号【发布部门】重庆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7.26【实施日期】2018.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五届〕第14号)《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于2018年7月26日经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7月26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8年7月26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名录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五章保护利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级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负责对下列事项进行论证、协调和审议:(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大事项;(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申报;(四)其他重要事项。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4.20•【字号】渝府发[2002]26号•【施行日期】200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通知(渝府发[2002]26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景观丰富。
全市1000多个镇乡中有众多人文资源丰富、个性特色鲜明、历史传统悠久、环境景观优美的古镇街区。
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开发这些古镇街区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经研究,同意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磁器口街区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龚滩镇等20个镇为历史文化名镇;大昌镇等6个镇为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东溪镇等10个乡镇街为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镇(街区)。
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历史文化名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镇(街区)名单主题词:文化历史乡镇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二年四月二十日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历史文化名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镇(街区)名单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渝中区),磁器口街区(沙坪坝区)。
历史文化名镇:龚滩镇(酉阳县)、龙潭镇(酉阳县)、涞滩镇(合川市)、双江镇(潼南县)、松既镇(永川市)、中山镇(江津市)、宁厂镇(巫溪县)、塘河镇(江津市)、偏岩镇(北碚区)、路孔镇(荣昌县)、安居镇(铜梁县)、石蟆镇(江津市)、丰盛镇(巴南区)、白沙镇(江津市)、后溪镇(酉阳县)、洪安镇(秀山县)、竹园镇(奉节县)、铁山镇(大足县)、走马镇(九龙坡区)、庙宇镇(巫山县)。
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大昌镇(巫山县)、西沱镇(石柱县)、洋渡镇(忠县)、云安镇(云阳县)、高家镇(丰都县)、蔺市镇(涪陵区)。
重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共有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渝北龙兴镇龙兴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建文帝曾在此地古庙中避难,故称为“龙兴场”。
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796—1820年)建“禹王庙”,商业逐渐繁荣。
龙兴古镇是一个中小型创业基地镇。
保存完好的已更名为“华夏宗祠”的贺氏祠堂,这里现在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龙兴古镇兴起于帝王避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宗教文化。
再加上自身独特码头文化、巴渝文化,以及“湖广填四川”带来的移民文化,商肆贸易形成的“旱码头”文化,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龙兴古镇老街、大院、祠堂、寺庙、古寨、田园为主要形态的八大群体序列、七十余处文化遗址。
龙兴古镇在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下,形成了古镇老街、大院、祠堂、寺庙、古寨、田园为主要形态的八大群体序列,保存完好的华夏宗祠,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
2、九龙坡走马镇走马古镇西临璧山、南接江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在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三块“国字号”招牌的街镇实属罕见。
明清时期是成渝路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
3、北碚区偏岩镇(现金刀峡镇)偏岩古镇始建于康熙十年(1655年),在清代称“接龙场”,是重庆通往华莹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该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据点之一,被誉为“革命红镇”。
要贡献。
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的真实再现。
一条小溪三面围镇而流,数十棵百年老树伸出绿色巨伞半掩其中,场镇新旧建筑截然分开,各呈特色,依然历史的画卷,是重庆市美术专业、摄影专业院校的写生基地。
4、巴南区丰盛镇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是商贸、田园景观型古镇,是巴南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渝北区龙兴古镇龙兴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建文帝曾在此地古庙中避难,故称为“龙兴场”。
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796—1820年)建“禹王庙”,商业逐渐繁荣。
古镇总面积228.19公顷,核心保护范围8.35公顷,建设控制区约65.39公顷,风貌协调区约154.45公顷。
2、九龙坡区走马镇走马古镇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是成渝路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
古镇总面积11.8公顷,核心保护范围3.79公顷,风貌协调区约8.01公顷。
有关武庙等文物2处,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北碚区偏岩镇(现金刀峡镇)走马古镇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是成渝路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
古镇总面积11.8公顷,核心保护范围3.79公顷,风貌协调区约8.01公顷。
有关武庙等文物2处,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巴南区丰盛镇丰盛古镇位于重庆府巴县与涪州(涪陵)间陆路交通要道,清代因商贸交往而兴盛,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
古镇总面积95.83公顷,核心保护范围14.6公顷,建设控制区约37.17公顷,风貌协调区约55.06公顷。
老街长800余米,有禹王宫等6处保护建筑,是以山地田园风格为特征的古镇。
5、江津区中山镇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建筑靠水而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渝、川、黔三区的商品集散地。
古镇面积约8公顷,老街长约1.5公里,现存南宋题刻共82字,历史建筑28处,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重庆龚滩古村简介
龚滩古镇是重庆市重点保护文物,也是重庆最古老的集镇,
它与重庆市区相距80公里,距著名的长江三峡50公里。
龚滩古镇位于乌江下游南岸的龚滩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县。
它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的地方,历史上曾是渝
东南和川东北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古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在清朝康乾时期,古镇最为繁盛时有居民7000多人,店铺600多间,被誉为“小南京”。
龚滩古镇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古镇。
在这
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唯一的龚滩傩戏、世界唯一的傩面雕塑、世
界唯一的龚滩号子、全国唯一的龚滩木版年画、中国唯一的木版
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可以看到“天下第一仓”——石
柱县天星仓。
龚滩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著名的“千年古镇”、“乌江画廊”之美誉;有距今约3000多
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的遗址——天星寨;还有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石柱县民间花船和土家族摆手舞等。
—— 1 —1 —。
重庆周边十大古镇1、龙兴古镇荡漾在心的恬静龙兴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南部,距重庆市中心区36公里,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
龙兴古镇交通十分发达,210国道、渝长高速公路从东南穿过,北与319国道相连,与周边场镇的公路四通八达,镇内水、电、气、通讯、餐饮、住宿、市场、水陆交通设施齐全,是渝北区首批“三化”达标场镇,场内12条大小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宽敞整洁,道旁绿树成荫,富有都市气息的群众文体广场、现代办公大楼、商业步行街、中心大转盘和高杆路灯、龙湖水上公园、生态园,现代城镇与古镇老街民居、祠堂、寺庙、寨子得到完美的结合,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气息和显著的人文景观特色。
龙兴古镇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有多种形式建筑景观,人才辈出,历代文化名人200多人,古镇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身歌、腰鼓、川剧坐唱等。
土特产有龙兴豆干、老腊肉。
龙兴镇以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结合生活适宜性而建,古建筑高低层叠,布局适宜,结构严谨,镇区空气清新,风光秀丽,有鲜明巴渝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民俗历史,使古镇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当你漫步走在龙兴古镇那经过岁月磨礰已经不平整而显得凹凸不平的石板街上,你可能体会到还没有经过商业包装和商业文化污染的小镇生活的原生态。
人们闲散的生活着,自在而不张扬,打发着悠悠的时间长河。
街是老街,青石砌成,细工铺就;房是旧屋,悬梁挑檩,乌瓦白墙,小镇就让人回味。
不逢场,镇里就幽静、恬淡。
临街的铺面依然营业,却少了顾客光顾。
没有买卖,人闲,端条凳在门前坐了侃龙门阵,间或就响起爽朗或是隐晦的笑声。
有人客走过,龙门阵暂时中断,齐齐将眼光对准了路人,从街的那头迎过来,又在街的这端送走,随即收回眼光,评价路人的像貌神态,估谙路人的来龙去脉,要么延续刚才的话题。
一位上了年纪的剃头匠在两条老街相接的丁字拐处摆开摊子,在另一位同样老者的头上施展他的顶上功夫,动作熟练而轻巧。
87村落风貌红岩硐寨群江津区塘河镇硐寨村区位及风貌硐寨村建于明末清初,因有硐寨群而得名。
其地处江津区塘河镇东部,呈三个梯级分布,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也较大,其中东部太平湖社地处滚子坪风景区内,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凉,秋季则常有阴雨连绵,四季分明。
村域地势东高西低,在村庄选址和布局上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了生存、发展、环境等因素,遵循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呈现出一个山环水抱、水绕山护的理想居住环境,这种环境使得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构成了完整均衡的景观画面。
历史文化价值村内建筑多以青石为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彩色浮雕,金碧辉煌,为巴渝民居和徽派风格相融合的典型建筑物。
现保存古建筑3.5万m 2,每个古建筑院落格局为四合院或宫廷式,多建有风火墙和防匪患的碉楼。
其中,廷重祠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廷重祠又名孙家祠堂,建筑面积2000m 2,整个建筑为宫廷式,主要分为正殿、中殿、戏楼三部分,屋脊是镂空红绿砖砌成,两边有高耸的圆穹式和重檐式风火墙。
祠堂内所有地坝均用条石铺就,外围是青砖,内面为大圆黑漆木柱或石柱支撑。
硐寨村古建筑的修建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体制下老百姓的生存条件和自我防范的能力;村内托珈溪麒麟桥的修建反映了古代老百姓的建造工艺水平和人们融入社会、发展经济的渴望;众多宫、冠、庙宇的修建反映了硐寨村落人们信仰宗教和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愿望;大量的古树名木的遗存反映了古代硐寨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建设美丽家园的夙愿;挖掘古井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要求。
硐寨村区位图硐寨村建筑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夹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猴子爬杆88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区位及风貌石龙门村位于江津区塘河古镇以北,地处川渝交界,属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古河道绕村落而过。
村落选址与环境相结合,在地形、地貌、水土、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充分吸取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精华,遵循“背山面水、土肥草茂、水甘质轻、藏风聚气”天人合一的理念。
酉阳县马鞍城村区位及风貌马鞍城村位于乌江和阿蓬江交汇之地的东岸,面临乌江和阿蓬江,背靠山势陡峭的凤凰山,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古村顺应陡峭的山崖,沿江鸟瞰,显得极为壮观且具气势,与山水绝壁一体形成宏伟而险峻的人文景观环境。
马鞍城村历史悠久,最早形成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到了南宋末期,村居住人口达数千人。
古代曾是酉阳、秀山、黔江,贵州铜仁地区,湖北恩施地区的重要通道,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环山并有悬崖作为天然屏障,固有“铁围城”之称。
当年有着“梁山有八百里水泊,马鞍山有一千二百里土地”之对比绝句。
2002年撤乡并村,由原来的龚滩区龚滩镇银滩村、安城村及龚滩镇罾潭乡中庄村合并为马鞍城村,取意是村最高端的一大一小两个山峰相连,从远处观看酷似骏马上的鞍子。
历史文化价值马鞍城村主要街道呈Z 字形布局,格局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具有强烈的山地古村布局特点,与土家族苗族构筑建筑的文化习俗相结合,形成村独特的建筑个性,既有巴渝传统建筑的一般特色,更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将人文塑造与自然山水环境充分结合,是城镇、建筑、环境三位一体的典范。
本村不仅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亦源远流长,其文化遗址众多,登山步道完好,是两江交汇的至高点,观景鸟瞰两江视野极好,绿化植被较好,民俗风情浓郁,民风淳朴,有古树古井古楼分布。
马鞍城村区位图土家民居火铺古碉楼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具阳戏古朝门95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区位及风貌大河口村位于苍岭镇北部,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为优越的河段,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阿蓬江畔。
大河口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雨季量大;年平均气温15.2℃,平均降水量900mm,夏季平均温度比主城低10℃,是消夏避暑的胜地。
村域水量充沛,水质优良,水能资源储量大。
1998年竣工的大河口水电站是渝东南地区大型水电站之一。
阿蓬江为大河口村主要水系,支系南溪江、火烧溪汇入阿蓬江。
重庆古城景点重庆,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其古城景点众多,各具特色。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重庆的古镇之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商业活动而闻名。
•路孔古镇(万灵古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城东,距荣昌城区12公里。
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
•洪安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的交界之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后溪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以风光旖旎著称。
酉水从镇边流过,两岸山峦奇秀,景色优美。
•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镇景区以龙潭古镇和赵世炎同志故居为主体,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是乌江画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
古镇保留有多处明清古建筑,古镇下的乌江景色优美,宛如一幅清幽秀丽的水墨山水画卷。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是一座千年古镇,古建筑保存完好,老街小巷古朴典雅。
古镇坐落在鹫峰山上,三面悬崖峭壁,是深厚的历史沉淀的体现。
•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唯一一个水上古镇,也是水上麻将的发源地。
古镇老街和民居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穿镇而过的小河流成为了玩水的好去处。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是一座千年古镇,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
这里保留着很多土家吊脚楼,还有号称“亚洲第一”的风雨廊桥,是探寻巴蜀风情的绝佳之地。
•东溪古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是川南最大的古镇,也是川南门户。
整个古镇依山傍水,保留着很多原始古朴的建筑,是古镇悠久历史的见证。
•安居古镇:位于重庆市铜梁区,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依山傍水,景点众多,可以欣赏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领略沧桑厚重的历史遗迹。
此外,还有一些与古城相关的景点,如通远门。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墙的一部分,历经沧桑变迁,如今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城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
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
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个镇,12个村;(22个)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个镇,24个村;(58个)第三批 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个镇,36个村;(77个)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共58个镇,36个村;(94个)第五批2010年10月13日公布,共38个镇,61个村。
(99个)第六批2014年2月19日公布,共71个镇,107个村。
(178个)至此,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528个,其中名镇252个,名村276个,分布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公布、撤消与称号的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与公布工作,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
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以部际联席会议形式对专家委员会的评议的意见进行审定后,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名义进行公布。
称号的撤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实行动态管理。
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保护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
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已经取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镇进行检查。
对于已经不具备条件者,将取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称号的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分布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8年7月26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名录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五章保护利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级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负责对下列事项进行论证、协调和审议:(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大事项;(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申报;(四)其他重要事项。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承担本辖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日常巡查、现场维护、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历史文化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重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中,包括20个历史文化名镇,2个历史文化传统街区。
分别是:1、龚滩古镇(酉阳县)位于酉阳县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古镇有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2005年,因为修建乌江彭水电站,龚滩镇也全镇整体搬迁。
一个崭新的龚滩古镇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
2、龙潭古镇(酉阳县)位于酉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
因镇上两个氽水潭,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
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称“龙潭货、龚滩钱”。
3、涞滩古镇(合川区)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
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
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内400余间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高低错落,200余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给人以返朴归真步入宁静山乡小镇之感。
4、双江古镇(潼南县)位于潼南县西北10公里,距重庆市中区110公里,古镇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
古镇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即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规模大、颇具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20余座,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誉为清代一条街。
5、松溉古镇(永川区)距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有143公里。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奖补资金预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23.11.30
•【字号】渝财建〔2023〕248号
•【施行日期】2023.11.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奖补资金预算的通知
渝财建〔2023〕248号部分区县财政局:
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根据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资金分配建议,现提前下达2024年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奖补资金预算,具体金额见附件1。
资金列报:功能科目“2200106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经济科目“310资本性支出”。
请按照《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渝委办〔2022〕6号)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渝规资〔2022〕643号),加强资金监管和加快预算执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严禁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请强化绩效管理,对照附件2切实落实绩效目标任务。
附件: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补资金分配表
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补资金绩效目标表
重庆市财政局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