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预警类型与编码对应表
- 格式:doc
- 大小:868.00 KB
- 文档页数:3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取值规则及说明A.1 警报元素A.1.1 预警信息唯一标识预警信息唯一标识的取值格式为:ZZZZZZDDDUUUXX_YYYYMMDDhhmmss_N,31位字符串。
其中:——ZZZZZZDDDUUUXX: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代码,见A.1.2;——YYYYMMDDhhmmss:预警信息的录入时间,编码方式为日期时间型的基本格式,见A.1.3;——N:同一单位、同一时间发布的预警信息的序列号,以0-9的数字表示,从0开始计数;A.1.2 发布单位代码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代码的取值格式为:ZZZZZZDDDUUUXX。
其中:——ZZZZZZ:6位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 2260的规定编码;——DDD:3位机构行业编码,按照GB/T 4657的规定编码;——UUU:3位发布单位内部二级编码,默认为“000”;——XX:2位扩展编码,默认为“00”。
A.1.3 日期时间型A.1.3.1 基本格式日期时间型的基本格式为:YYYYMMDDhhmmss。
采用北京时间,以14位数字字符串表示。
其中:——YYYYMMDD:8位数字,代表日历日期的年月日,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历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5.2.1.1);——hhmmss:8位数字,代表时间的时分秒,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的当地时间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5.3.1.1);A.1.3.2 扩展格式日期时间型的扩展格式为:YYYY-MM-DD hh:mm:ss±hh:mm。
其中:——YYYY-MM-DD:代表日历日期的年月日,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历日期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2.1.1);——hh:mm:ss:代表时间的时分秒,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的当地时间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3.1.1);——±hh:mm,代表与世界时的时差,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的当地时间与协调世界时的时差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3.4.1)。
突发事件警报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介绍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补充: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原有的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由原来的“白、绿、黄、红、黑”改为现在的“白、蓝、黄、橙、红”;暴雨预警信号和寒冷预警信号原规定按“黄、红、黑”来分等级十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台风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蓝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二)黄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数据规范信息资源目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源目录的编码规则、信息资源目录、目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应急救援监管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以及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应急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和图表等各类信息资源。
[来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3.2信息资源目录informationresourcedirectory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排序和编码描述各个信息资源的特征的一组信息。
3.3目录内容catalogcontent采用规范的元数据提取的、描述某个具体信息资源特征的一组信息。
4编码规则4.1信息资源编码信息资源编码由行政区划代码、应急管理信息分类代码和顺序码组成,采用20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进行编码,由五部分组成,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第1部分为第1位到第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于标识政务信息资源所属部门的行政区划,采用GB/T2260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如深圳市行政区划代码为“440300”;第2部分为第7位到第10位,为行业领域分类代码,详见附录A;——第3部分为第11位到第14位,为信息要素分类代码,详见附录B;——第4部分为第15位到第18位,为行为主题分类代码,详见附录C;——第5部分为第19位到第20位,为两位的序列号,从01开始编码。
图1信息资源编码结构图以“防护目标基础信息”信息资源编码“4403000102 EC03TB040Γ,为例,编码示例如下:示例1:第1位到第6位“440300”表示广东省深圳市行政区划代码;示例2:第7位到第10位“0102”表示行业领域中的“防护目标基础”;示例3:第11位到第14位“EC03”表示信息要素中的“场所”信息;示例4:第15位到第18位“TB04”表示行为主题中的“指挥救援”;示例5:第19位到第20位“01”表示序列号。
GA/T XXXX.3—XXXX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类编码规则A.1 分类编码规则网络安全数据编码中的第23~45位是网络安全数据所属目录编号,包括行业门类、网络安全业务、要素、类别、活动特征和属性共六段,以面分类法构建编码,标识网络安全数据的一个分类维度,全部分类维度构建唯一的网络安全数据所属目录编号;其中,六段编码不可同时全为零。
网络安全数据编码中的第29~34位表示属性、业务、类别、要素、活动特征五个维度构成的类别编码,标识网络安全数据目录的分类,亦采用面分类法编码。
根据第5章的规定,从四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多维分类,构成彼此互无树型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细目。
将单个面中的细目与其他面的细目组合构成复合细目形态的分类对象编码。
网络安全分类编码中的第36~45位为预留编码,适用于活动特征的进一步细分。
A.2 网络安全数据分类编码网络安全数据编号结构为“CS-XXXXXXXXXXXXXXXXXX(网络安全数据事权单位机构代码,事权单位为公安机关则按照GA/T 380填写;事权单位为非公安机关则填写18位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或全国统一信用代码,前补0)- XXXXX-XXXXXX-XXXXXXXXX(网络安全数据所属目录编号)”。
示例:CS-121000004000123696-S9223-200532-001001000│└──────网络安全数据所属目录编号└───────事权单位机构代码其中,网络安全数据所属目录编号S9223-200512-001001000具体含义如下:a)S9223表示该网络安全数据的行业门类代码,依据GB/T 4754的规定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b)200532表示该网络安全数据的分类代码,第1位代码“2”表示网络安全数据属性分类“资源数据”;第2~4位“005”表示网络安全业务代码,具体为“通报业务”;第5位代码“3”代表网络安全数据类别“活动信息”;第6位代码“2”网络安全数据活动特征分类中的“网络安全活动”;c)001001000表示网络安全活动类别的具体分类,有害程序事件-僵尸控制,最后3位“000”为补全位。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
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
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方案,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平安,维护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那么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响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根本规那么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局部内容。
(一)总那么1、编制目的。
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加强和标准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平安等。
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响,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那么。
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标准有序,反响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那么。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完毕、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及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及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
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及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及分级等制度。
2023年应急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区别是什么应急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区别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
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
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________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预警信息的响应
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
(1)IV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或者3人以下涉险,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本煤矿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XXX集团公司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由枣庄市政府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启动《山东省煤矿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省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启动应急预案。
报请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响应前,应首先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响应。
第 1 页共1 页。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
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
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
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
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取值规则及说明A.1 警报元素A.1.1 预警信息唯一标识预警信息唯一标识的取值格式为:ZZZZZZDDDUUUXX_YYYYMMDDhhmmss_N,31位字符串。
其中:——ZZZZZZDDDUUUXX: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代码,见A.1.2;——YYYYMMDDhhmmss:预警信息的录入时间,编码方式为日期时间型的基本格式,见A.1.3;——N:同一单位、同一时间发布的预警信息的序列号,以0-9的数字表示,从0开始计数;A.1.2 发布单位代码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代码的取值格式为:ZZZZZZDDDUUUXX。
其中:——ZZZZZZ:6位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 2260的规定编码;——DDD:3位机构行业编码,按照GB/T 4657的规定编码;——UUU:3位发布单位内部二级编码,默认为“000”;——XX:2位扩展编码,默认为“00”。
A.1.3 日期时间型A.1.3.1 基本格式日期时间型的基本格式为:YYYYMMDDhhmmss。
采用北京时间,以14位数字字符串表示。
其中:——YYYYMMDD:8位数字,代表日历日期的年月日,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历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5.2.1.1);——hhmmss:8位数字,代表时间的时分秒,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的当地时间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5.3.1.1);A.1.3.2 扩展格式日期时间型的扩展格式为:YYYY-MM-DD hh:mm:ss±hh:mm。
其中:——YYYY-MM-DD:代表日历日期的年月日,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历日期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2.1.1);——hh:mm:ss:代表时间的时分秒,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日的当地时间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3.1.1);——±hh:mm,代表与世界时的时差,编码应符合GB/T 7408-2005中的当地时间与协调世界时的时差表示法的扩展格式(5.3.4.1)。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9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5.3.3 防护目标分类与编码表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19
可修改编辑
可修改编辑
5.3.4 应急保障资源分类与编码表
可修改编辑
表 5 应急知识分类与编码表
应急知识分类与编码表
5.3.6 应急预案分类与编码表
31
5.3.7 应急平台分类与编码表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