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_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33
外科急腹症的护理一、概述外科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要紧急处理或手术的急性腹痛疾病,容易与内科、妇科等科室的急性腹痛产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一旦观察不仔细延误诊断,治疗方法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因此,对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急腹症的鉴别方法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大致分为急性炎症、穿孔、出血、梗阻和绞窄。
炎症性病变: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
(1)一般起病缓慢,腹痛由轻至重,呈持续性。
(2 )体温升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 )有固定的压痛点,可伴反跳痛和肌紧张。
根据腹痛部位和性质,并结合病史和其他表现及辅助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穿孔性病变:腹内空腔脏器的穿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外伤性肠穿孔等(1 )腹痛突然,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
(2)迅速出现腹膜刺激征,容易波及全腹,但病变处最为显著。
(3)有气腹表现:如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
(4)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依据病史,选择腹腔穿刺等有助于诊断。
出血性病变:腹内实持脏器破裂出血或肠系膜血管出血。
如外伤性肝、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破裂等(1)多在外伤后迅速发生,也见于肝癌破裂出血。
(2 )以失血表现为主,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
(3)腹腔积血在500ml以上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4 )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性血液,必要时给予腹腔灌洗(用于外伤出血)等检查将有助于诊断。
梗阻性病变:腹内脏器的空腔管道梗阻。
如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等(1 )起病较急,以阵发性绞痛为主。
(2)发病初期多无腹膜刺激征。
(3)结合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大便改变、黄疸、血尿等)和体征,以及有关辅助检查。
将有助于对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病情诊断和估计。
三、临床表现1•腹痛的部位最先发生的部位可能是病变的原发部位。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始在上腹部痛,当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时腹痛扩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与阑尾炎穿孔相混。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肠梗阻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面对外科急腹症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外科急腹症病人护理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在接待病人时,首先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
询问病人腹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2.疼痛缓解:3.腹部检查:在病人疼痛缓解后,护士需要进行腹部检查以了解病情。
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肿块、触诊腹部以判断有无腹壁紧张、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如果病人的腹部出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
4.疼痛时间和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危险信号,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5.维持患者的卧位和休息:确保病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6.治疗饮食:病人在急性期通常无法进食,需要进行禁食以减轻腹胃负担。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可以给予适量的液体摄入以保持水平衡。
7.密切观察监测:护士需要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心理支持和交流:9.定期随访:病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疾病的完全康复。
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安排好病人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并向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做好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工作,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并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康复过程。
最重要的是,护士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症一、单项选择题:1.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是A 腹部压痛不明显B 以腹泻、心悸为主要症状C 先腹痛,后发热D 排便后腹痛可好转E 有停经和阴道流血史2.不符合穿孔性病变所致急腹症临床特点的是A 腹痛缓慢,由轻渐重,持续性B 腹膜刺激征明显C 可有气腹表现D 可有移动性浊音E 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3.观察急腹症病人的腹部体征中最重要的是A 肠鸣音变化B 腹膜刺激征的产生C 腹式呼吸运动的大小D 是否有腹部包块E 肝浊音界的大小4.男性,45岁,因外伤性小肠穿孔,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
手术经过顺利,返回病室时测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分。
术后进食的指征是A 腹胀消失B 肛门排气C 术后2~3天D 胃肠减压吸出液减少E 无恶心、呕吐5.关于急腹症下列哪项叙述不对A 腹痛为主要症状B 感染引起的急腹症有发热,甚至高热C 空腔脏器梗阻引起的急腹症,为阵发性腹痛D 诊断不明时不可用止痛剂E 老年人病变发展缓慢,腹痛反应明显第十八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一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向护士询问此病的治疗方法,下面护士的正确解释应排除哪项A 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B 不能用高压氧治疗C 控制血管炎症D 可用中医中药E 能用高压氧治疗2.进行曲氏试验Ⅰ的检查目的是判断A 深静脉是否通畅B 小隐静脉瓣膜功能C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D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E 交通静脉是否通畅3.潘先生,45岁,左足怕冷,有麻木感,步行稍长即感左下肢肌肉抽搐,休息后自行缓解,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考虑为A 低血钙B 低血钾C 大隐静脉曲张D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 血栓性静脉炎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中,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措施是A 严禁吸烟、肢体保暖B 做伯格操C 高压氧疗法D 应用扩血管药物E 腰交感神经封闭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于A 上肢B 下肢中小型动脉C 冠状动脉D 头颈部E 以上均不是6.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弹力绷带2周后拆除B 深静脉回流试验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C 有溃疡者,应在控制局部急性感染后,尽早手D 术后48~72小时,应制动患肢E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7.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时在大腿中部扎止血带,松紧度适能阻断浅静脉血流,嘱病人快速下蹲运动20次,如曲张静脉充盈明显减退,说明A 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B 大隐静脉人股静脉处瓣膜功能不全C 大隐静脉人股静脉处瓣膜功能良好D 深静脉通畅良好E 深静脉阻塞8.刘先生,因下肢静脉曲张入院,准备实施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决定实施手术的主要条件是A 血压正常B 心率正常C 深静脉通畅D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E 患肢水肿减轻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的典型症状是A 下肢肌肉萎缩B 肢端发凉发绀C 间歇性跛行D 持续性疼痛E 肢端湿性坏疽10.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错误的护理是A 适当休息抬高患肢B 绷带从近端向远端包扎C 绷带包扎一般约维持2~3周D 尽早进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E 1~2日后即可下床缓步行走11.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A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B 肌肉收缩力减退C 胸腔负压作用小D 心功能不全E 皮下脂肪减少12.下肢静脉曲张A 上肢对称性皮肤颜色改变B 下肢浅组静脉红、肿、硬有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C 趾端坏死,血胆固醇增高D 下肢静脉淤血、水肿、慢性溃疡形成E 下肢变形、粗肿、肢端慢性溃疡形成1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不妥的是A 绝对禁烟B 保持患肢干燥C 指导抬腿运动D 患肢用热水袋加温E 观测皮温、患肢色泽1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的特征性的表现是A 间歇性跛行B 足背静脉搏动减弱C 肢体坏疽D 游走性浅静脉炎E 静息痛15.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A 吸烟B 寒冷的工作环境C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D 前列腺素失调E 遗传基因异常16.男性,47岁,久站后左下肢出现酸胀感,小腿内侧可见静脉突起,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2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各种外科急腹症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难点:不同器官、不同性质急腹症的鉴别。
关键:各种外科急腹症的护理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1、掌握外科急腹症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急腹症的护理诊断。
3、学会各种外科急腹症的鉴别。
课前准备:请学生复习腹部各章外科疾病护理,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难点突破:首先要清楚腹内器官的类型、解剖位置,在此基础上临床表现特点及各科腹痛特点。
教学过程以教学情境导入本章内容。
学习情境一:病人,男性,30岁,突发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5h来院急诊。
体查:腹稍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减弱,下腹部轻度压痛,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亢进。
腹部X线片片可见肠襻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首先考虑为什么问题?学习情境二:病人,男性,50岁,左上腹撞伤伴腹部剧痛4小时。
伤后曾呕吐1次,为少量胃内容物,无血注。
体检:神志情,血压100/76mmHg,脉搏88次/分,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
腹部平片示:两侧膈下有游离气体。
考虑最可能为什么问题?学习情境三:病人,女性,35岁,突发上腹剧痛2h来院急诊。
体查:全腹均有明显压痛,以上腹最为明显,腹肌呈板样强直,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
既往有胃溃疡病史。
首先考虑的疾病是什么?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外科疾病。
【外科急腹症的常见原因】1.腹腔内脏器急性炎症2.胃肠急性穿孔3.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4.腹腔脏器破裂或扭转5.腹腔内血管病变【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1、了解发病前饮食❖有溃疡病史者在饱食后突然上腹剧痛:溃疡病穿孔。
❖酗酒饱食后上腹痛:急性胰腺炎❖吃油腻食物后:胆绞痛发作2、询问既往疾病史:❖腹部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3、有无不当运动史:❖饱餐后剧烈运动:肠扭转(二)身体状况评估1、腹痛的部位及范围(1)腹痛开始的部位或最显著的部位一般就是病变器官的部位,且范围越大提示病情越重。
《外科护理学》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汇报人:日期:•外科急腹症概述•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评估•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术前准备与护理措施目录•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术中配合与护理要点•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外科急腹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策略探讨目录01外科急腹症概述外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部疾病,需要紧急处理的一组综合征。
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外科急腹症可分为炎症性、梗阻性、穿孔性、出血性和损伤性等五类。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外科急腹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炎症、梗阻、穿孔、出血和损伤等。
其中,炎症和梗阻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理生理外科急腹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组织缺血缺氧、肠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运障碍等多个环节。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处理。
临床表现外科急腹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痛部位和性质有助于判断病因。
诊断依据诊断外科急腹症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其中,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外科急腹症的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02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时间、伴随症状等。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病史采集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
实验室检查通过腹部X线、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及病变范围。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制定根据护理诊断,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减轻疼痛、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03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术前准备与护理措施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手术适应症。
外科急腹症的护理1.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和家族史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当前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恶心与呕吐、腹胀、腹部压痛等。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
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3.疼痛控制:外科急腹症常常伴有严重的腹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和右美托咪定,但应注意给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滥用。
4.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护理人员应合理管理患者的液体量。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清洁皮肤、洗澡、更换床单等。
此外,还应定期清洁并更换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6.床位与活动: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腹痛和促进康复。
在患者能够耐受时,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翻身、转移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饮食管理:在医生指导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通常在手术后的早期,需要给予患者无残渣或低渣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8.监测并发症:外科急腹症患者常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肠梗阻、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热、呼吸困难、腹部膨胀、呕吐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9.心理支持:由于外科急腹症手术的紧急性和风险性,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0.教育与出院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并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教育和出院指导,包括疾病的预防、饮食、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复诊等。
综上所述,外科急腹症的护理措施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并及时、正确地实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外科急腹症的病因、临床特征。
2.熟悉外科急腹症的治疗原则和健康指导。
3.掌握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男,28岁,突发性上腹部疼痛,蔓延至全腹6h,腹痛呈持续性。
体检:腹部呈板样,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8×109 /L,中性粒细胞比值0.90。
既往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问题:1.目前病人存在哪些护理诊断/问题?2.针对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需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多、发展快、病因复杂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死亡率。
一、病因1.感染性疾病引起急腹症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如下:①外科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或胆囊穿孔、肝或腹腔脓肿破溃;②妇产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③内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或大叶性肺炎。
2.出血性疾病①外科疾病,如腹部外伤导致的肝脾破裂、腹腔内动脉瘤破裂、肝癌破裂等;②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
3.空腔脏器梗阻常见于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结石或蛔虫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泌尿系统结石等。
4.缺血性疾病①外科疾病,如肠扭转、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②妇产科疾病,如卵巢或卵巢囊肿扭转。
二、临床表现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常同时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
临床习惯将急腹症分为外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和内科急腹症。
1.外科急腹症其特点为先有腹痛后有发热。
(1)胃十二指肠穿孔突发性上腹刀割样疼痛且拒按,腹部呈舟状;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病人可伴有T11~12右旁区域牵涉痛。
(2)胆道系统结石或感染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为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右侧肩背部牵涉痛;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病人有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除有Charcot三联征外,还可伴精神神经症状和休克,即Reynolds五联征。
外科急腹症病人应该怎么护理?外科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外科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情多变,因诊断、治疗困难而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与诊断及正确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外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对达到上述要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虽然现代影像技术非常发达给临床诊断提供了便利, 但在临床工作中还会遇到一部分外科急腹症的病人, 诊断不明, 是否有外科急腹症的存在, 一时难下结论。
对此, 均需严密观察。
根据多年来临床护理实践, 现将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病情观察病人入院后首先了解病史非常重要, 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史、慢性胃肠道疾病史、女性病人有无停经史等。
对于外科急腹症病人应及时监测其生命体征, 记录液体出入量,分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时刻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或早期休克的表现出现,尤其是伴有腹膜炎体征的病人,更要防止病人发生休克的危急状况。
观察其脉搏和血压,若发现病人脉搏细弱,血压水平低下,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出冷汗,口唇发绀,则判断有无休克的可能。
对有休克症状的病人需要快速建立起静脉通路,并保持时刻通畅,为病人取休克卧位,注意病人的保暖。
一般外科急腹症通常没有明显的高热,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则是菌血症的特征,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
持续发热或体温进行性增高,多提示伴有腹内感染蔓延和加重的情况,如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体温突然下降伴皮肤湿冷应警惕休克的可能;若发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脉搏快、弱,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都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
如脉快而细,很可能有腹膜炎、肠绞窄或内出血;如脉搏由前者向后者转化,则说明病情在进展;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腹部损伤病人出现呼吸节律异常变化时应考虑合并颅脑损伤可能;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
对有呕吐、腹泻者,在护理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其颜色、量、性质、气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