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终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43.00 KB
- 文档页数:21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提示,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含义及三角形高和底。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发现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
三、说重难点重点:知道高和底的含义,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发现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并知晓如何画三角形外的高。
四、说学习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情景图)1、观察金字塔、大桥联想到数学中的三角形。
2、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揭题:认识三角形)(二)探究新知1. 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三角形?(2)请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底?(4)三角形如何作高?2.展示(1)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3)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4)用字母表示为:三角形ABC3条边:AB、AC、BC3个角:∠A、∠B、∠C(5)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什么叫做底?(6)如何作高?(一靠,二找,三画)。
(7)请试着给下面的三角形画高吧!(8)分小组讨论,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三)拓展延伸思考: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画出钝角三角形外的高。
(四)巩固练习1.判断。
2.请找出每条底边对应的高。
3.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难点: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五)课堂小结1. 由()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且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
2. 一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条高。
3. 从三角形的(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1、图形课程要让同学们动手操作,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给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
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发现,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
2、对于概念的,先让同学们自学,初步感知概念,然后我又相对应的帮助找出关键字,帮助同学们理解定义。
《三角形的认识》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角形的认识》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三角形说课稿一等奖课件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并会画三角形的高之后安排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地形图入手,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画法。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掌握三角形底和高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会画三角形的高,能正确画出三角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掌握三角形底和高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三角形的高和底判断三角形位置关系及画法。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画法。
2.合作探究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学法主要有:1.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三角形的画法。
2.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比较不同形状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画法。
3.自主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画法,引出本课内容——三角形的底和高。
2.讲解新课:通过直观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以及对应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三角形的画法。
教师进行示范并强调画三角形的注意事项。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画法和相关知识。
4.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画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