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说明方法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9
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是在系统科学原理指导下,从整体出发,总体确定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具体为:第一步为导读,引导学生对单篇课文进行剖析,分初步感知,精读课文和总括性指导,意在通过训练,使学生总结出阅读规律,进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步为助读,在学生对阅读说明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表达能力。
第三步为学生自读,其方式为粗读、精读、质疑、讨论互答等形式。
用自主阅读代替被动接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步为验读,通过练习,迁移训练,试题检测等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予以练习、巩固、检验。
“四步”阅读法,依照循序渐进、授人以渔的原则设计,重在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约三个单元的说明文,因此初中阶段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重点。
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法。
(一)引导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选取的几篇课文作为讲读篇目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对课文进行剖析,讲清其中带规律性的知识,教学生阅读说明文,例如,第一单元中选取《苏州园林》作示范篇目,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是:1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2、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一、读:设法读精彩首先是指向性朗读,许多说明性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
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其次是情趣性朗读,如模拟读、想象读、美读等。
这样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地读,就会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语言,悟出方法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应该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枯燥讲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说明方式。
说明文的语感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2、理清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通过教师一步步精心地预设,不仅使学生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授他们以“渔”,掌握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3、替换比较,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比较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或删词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
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
2、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
科普文中也有文本的空白点,在空白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学设计
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练习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请选出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他吓得直哆嗦,就好像看见了鬼一样。
( 举例子 )
B、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
( 列数字 )
C、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 作比较 )
D、科学家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再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
(举例子)
二、请在括号内写出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 )
3、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
4、他现在的情况正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
老师上课时,再那么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
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
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于是,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
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从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
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
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教《蜘蛛》这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
”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
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
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深入浅出——教学语言的煽情性。
很多老师面对说明文觉得课堂语言乏味、枯燥,并不喜欢教,学生也觉得说明文的学习过于理性,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沉沉,也不喜欢。
其实,科学小品文或者说明文,充满了神奇,老师要在对说明对象、事理等有足够的了解后,对文本内容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解,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诱导学生一遍遍读文,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到和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说明文别具一格的趣、情、理。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二、品读咀嚼——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即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的词句,都要求准确无误。
教学说明文时就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
《神奇的克隆》一文中有一句“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语感敏锐的同学就会质疑,这里为什么要写“可以”一词?这样写不是降低了克隆技术的神奇吗?去掉可以吗?这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对比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的严谨、精确性,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这是其一。
其二,还在学生的深入讨论中,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一定要和高尚的道德相结合才能造福人类,反之,则会祸害民众,这是我们大家都要警惕的。
三、对比赏读——体验内容的情趣性。
老师们总是习惯的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于是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生硬地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抽象的概念一个个强加给学生,结果导致语言被分析的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
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失去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迷迷糊糊,他们枯坐冷板凳,像只灌贮知识的容器。
其实,教学时进行对比赏读会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标志词。
(2)了解说明方法的关键词及具体的答题模式。
2、能力目标(1)掌握并正确辨别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2)掌握并正确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如何辨别说明方法。
2、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1、掌握并正确辨别说明方法。
2、掌握并正确分析回答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1、大部分学生可以准确判断例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
2、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大部分学生会一点却不能完整的回答出来。
【教学方法】因是微课,所以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明文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每次必考的考点——说明方法。
我们本学期单元教学目标也要求同学们能够正确辨别例句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一项,因此,此次微课我们的讲说内容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二、辨别说明方法1.有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引用)摹状貌(mó)作诠释画图表前八中要初中常见在说明方法,必须掌握。
后两种较为少见,可作了解。
2.口诀记忆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引用)3.如何辨别说明:注意语言标志。
列数字:数词(小数,分数,倍数……)举例子:例如、比如、再如,……分类别:种类有,一类(种)是……一类(种)是……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打比方: 像、如、仿佛……引资料:引号,引用……的话,资料等。
★下定义:叫…… 、……是……、这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前后能互换)★ 做诠释:……是……、这就是……(解释说明方法,前后不能互换)摹状貌:描写姿态,外貌……画图表:表格,插图三、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1.明确说明方法的关键词。
举例子:更具体更明确分类别:条理十分清晰打比方:生动形象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具体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引资料:充实有力做诠释:明白清楚画图表:直观简明,一目了然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文写作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的说明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定义及特点2. 说明方法及其运用3. 说明文结构与组织4.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5.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引发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方法、结构和写作技巧。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品或现象进行说明,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4.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写作的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方法、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实例,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特点。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4.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练习作品,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优秀说明文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2. 说明文写作指导书籍:提供更多的写作技巧和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分析不同领域的说明文。
4. 写作工具:如字典、辞典等,帮助学生查找和确认信息。
七、教学环境:2. 计算机实验室:方便学生查找资料和进行写作练习。
3. 图书馆或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八、教学时间表:1. 第1周: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第2周: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
3. 第3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 第4周:练习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语言的魅力”,着重探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第一节“说明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说明方法,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学会分析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举例法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3.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说明文,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2.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点;3. 例题分析;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说明方法,以“我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说明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说明现象,学以致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写作中;2.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说明文,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说明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