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异同点
- 格式:docx
- 大小:7.51 KB
- 文档页数:2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镇痛药一、吗啡(一)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本品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对钝痛效力大于锐痛,对内脏绞痛须配合解痉药(本品可提高平滑肌张力)。
(2)镇静和欣快感:本品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消除由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因而显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本品可产生欣快感,易导致成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3)抑制呼吸:呼吸抑制是吗啡致死的原因(4)镇咳:抑制咳嗽中枢。
(5)缩瞳,中毒时呈针尖状(6)其他: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2.心血管系统(1)扩张外周血管体位性低血压(2)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3)保护缺血心肌3.平滑肌(1)胃肠道:便秘①提高胃肠平滑肌张力,蠕动减慢,括约肌张力升高②抑制消化液分泌③抑制中枢(2)胆道:胆绞痛,oddis 括约肌收缩(3)其他:子宫张力降低,延缓产程;外括约肌张力高,尿潴留;大剂量收缩支气管,诱发哮喘4.抑制免疫(二)临床应用1.镇痛(1)因本品成瘾性强,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烧伤等)。
(2)可用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吗啡有镇痛、镇静,扩血管作用,因此不仅止痛,尚可消除紧张,减轻心脏负担)(3)胆绞痛、肾绞痛须配合阿托品使用。
2.心源性哮喘3.止泻(三)不良反应1.治疗量: 有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2.连续反复使用:治疗量 3 次/日,连用 1-2 周即可成瘾,成瘾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予治疗量吗啡则症状立即消失。
3.急性中毒:剂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成针尖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于呼吸麻痹。
注射吗啡拮抗剂(纳洛酮)解毒。
(四)禁忌症分娩止痛、哺乳期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病人及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药理学习题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胺类无_________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⒉阿司匹林属于________药,它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⒊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凝血障碍⒋对醋氨酚的解热作用较______,镇痛作用较_____,无______作用,过量会产生______的不良反应。
强弱抗炎抗风湿高铁血红蛋白症⒌可用于顽固性发烧(如癌症发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美辛保泰松6.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这类药物中,对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扑热息痛7.解热镇痛作用很强,而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是__________;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解热镇痛药是__________。
醋氨酚;阿司匹林8.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 __________对抗。
Vit?K9.阿斯匹林通过抑制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作用。
PG合成酶;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10.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选用__________治疗,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成瘾性11.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粘膜合成__________ ,故可诱致__________与__________。
药理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P22)3、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P22)4、肝肠循环: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5、拮抗药:指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6、部分激动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药物。
7、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P23)8、耐受性:是指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
9、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0、首关消除:口服给药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2、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13、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4、抗生素后效应:抗菌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二、简答题1、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对眼的药理作用。
答:毛果芸香碱对眼的药理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阿托品对眼的药理作用: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2、肾上腺素、苯妥英钠的临床用途。
答:肾上腺素的临床应途:⑴心脏骤停⑵过敏性疾病⑶局部应用⑷治疗青光眼。
苯妥英钠的临床用途:⑴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⑵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中枢疼痛综合征;⑶抗心律失常。
3、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
⑴阻断心肌β1受体,使心输出量减少;⑵阻断肾近球小体的β1受体,肾素分泌减少;⑶阻断突触前膜的β受体,减少NA释放;⑷阻断中枢兴奋性神经元上的β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
机能学实验报告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一、实验目的1.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2.学习药物镇痛作用筛选方法(扭体实验法)。
二、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冰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小鼠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500ml烧杯、镊子、棉签、1ml注射器、鼠笼、0.2%哌替啶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1ml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2.5ml)、0.7%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2%的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动物随机平均分3组、称重、标记。
2.均由腹腔注射给要,甲组给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给哌替啶0.1ml/10g,丙组给安痛定0.1ml/10g。
30min后,每只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0.1ml/10g。
3.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15min內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痛苦状,表现为伸展后肢,收缩腹部,躯体扭曲,使腹肌间歇性地收缩等现象),并记录15min內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4.计算受试药物阵痛百分率。
药物镇痛百分率=生理盐水组扭体反应次数—用药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生理盐水组扭体反应次数五、实验结果小鼠镇痛指标记录六、分析与讨论1、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的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该实验中度冷丁与安痛定实验结果与常规结果相反(正常情况下度冷丁效果强于安痛定),可能原因如下:①度冷丁组观察扭体反应时与正常标准不一致,导致扭体记次过多。
②度冷丁组进行腹腔注射时注入到皮下,未注入到腹腔,导致镇痛效果不明显。
七、结论1、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
2、度冷丁的镇痛效果强于安痛定。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结构与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作用机制】NSAIDs一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为结构型,要紧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剂。
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烧、疼痛、炎症等病理进程。
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医治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那么成为其不良反映的缘故。
最近几年进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犹存,胃肠道不良反映大大减轻。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对高温,对正常体温几无阻碍。
2.镇痛作用:强度中等,经常使用于医治慢性钝痛,部位要紧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映时PG合成,而减缓炎症反映,对操纵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病症有确信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疾病进展及归并症的发生。
【分类】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动学】一、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