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径路使用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1.指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且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其他冠心病相关症状。
2.检查与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3.手术准备和操作:介入治疗需要在心导管室进行,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手术过程涉及导丝的穿刺、导丝导入冠脉、放置气囊扩张支架等步骤。
4.术后管理和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并
发症,如血管穿孔、血肿、心律失常等。
5.抗血栓治疗: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以预防再狭窄和血栓
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指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简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该治疗方法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治疗适应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后梗死的急性介入; 3. 冠状动脉狭窄:可用于单狭窄、双狭窄和三支或多支狭窄等; 4. 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包括斑块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治疗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1. 皮肤消毒; 2. 静脉插管,静脉注射抗凝药物; 3. 插入导管; 4. 冠脉造影; 5. 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放置支架等;
6. 导管拔出;
7. 停止抗凝治疗;
8. 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 1. 立即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 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 3. 慢性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4. 鼓励恢复活动和锻炼。
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 1. 出血:发生率为
0.5%~4%; 2. 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5%~2%; 3.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为
0.1%~0.3%; 4.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术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同时,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处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2016中国经⽪冠状动脉介⼊治疗指南解读《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现状蓝⽪书2015》数据显⽰,我国⼼⾎管疾病患者⼈数已⾼达2.9亿,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其中冠⼼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管报告2015》显⽰,2014年我国城市居民冠⼼病病死率已达到107.5/10万,农村地区居民病死率为105.37/10万,较2013年明显上升。
作为临床上冠状动脉(冠脉)⾎运重建的重要⽅式,经⽪冠脉介⼊治疗(PCI)发展迅速,已成为恢复⼼肌⾎运再灌注的重要策略之⼀。
为规范临床介⼊诊疗操作、提⾼临床医师救治⽔平、改善冠⼼病患者的⽣命质量,中华医学会⼼⾎管病学分会介⼊⼼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管内科医师分会⾎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于今年5⽉对《中国PCI指南》进⾏了正式更新与修订。
新指南在2012年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最新的⼤型临床研究、欧美相关指南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对PCI治疗领域中危险评分、⾎运重建策略、术中操作、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及⼆级预防和⼼脏康复等多⽅⾯进⾏了说明及更新。
现对新指南的更新及要点进⾏解读,以期进⼀步指导临床⼯作。
重视质控⼯作规范质控体系随着介⼊技术的不断推⼴及完善,我国PCI治疗蓬勃发展。
据2015年冠⼼病介⼊质控数据显⽰,我国2015年PCI例数为567 583例,较2014年增长13.3%。
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外医院牵头的CathPCI研究则显⽰,伴随着我国PCI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临床介⼊⼯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病变诊疗和处理不规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因此,加强介⼊质控⼯作的监督、制定规范的治疗策略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新指南⾸次将“建⽴质控体系”列为Ⅰ类推荐,强调质控⼯作不仅是保证PCI持续发展的前提,且对指导我国介⼊规范化治疗具有重⼤意义。
优化危险评分评估风险预后新指南新增加了对EuroSCORE Ⅱ和SYNTAX Ⅱ评分的推荐,优化了原有的EuroSCORE和SYNTAX评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更新要点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6(024)006
【摘要】1、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新版指南首次对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疗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要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推荐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 Ⅱ)和SYNTAXⅡ危险评分系统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国人群临床研究,新版指南首次推荐EuroSCOREⅡ和SYNTAXⅡ评分,为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统一、科学的标准。
【总页数】1页(P66-6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指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
实践 [J], 杨丽霞;郭瑞威
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解读 [J], 韩雅玲
3.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J], 韩雅玲
4.《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正式发布 [J],
5.《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药物分类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