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1,逻辑经验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1、证伪主义的概念

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换而言之,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所谓历史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一条决定社会发展的铁则,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努力可以加速或延缓其实现,但却不能创造或取消它。根据历史主义的信念,社会成员被分成两部分:历史规律的推动者和阻拦者。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两部分人的斗争史。斗争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推动者随着历史规律的实现而成为社会的主人,阻拦者则如同挡车螳螂一般地被历史车轮所碾碎。

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与他对科学哲学中的证实原则一脉相承。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总是可以证伪的,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服从证伪原则。因此,不存在一劳永逸地被揭示了的永恒的历史规律。由此可见,证伪原则是波普尔思想的核心。

2. 理性的批判精神

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在“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但两者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恒久不变的基础。它们的分歧仅在于,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必然的、普遍的原则,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波普尔不但反对经验主义的基础论,也反对理性主义的基础论。根据他的证伪原则,一切理论或原则都可以被证伪。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久经受证伪的考验而成为知识的不变基础。但是,波普尔从未全盘否认经验主义。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不变基础,但却是检验知识的标准。一个假说在未被经验检验之前,与神话和幻想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由于经验事实所起的证伪作用,假说才成为科学的理论和知识。为了和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区别,波普尔将他的理性主义称作理性批判主义。其特点是对现存的假说、理论和知识进行理性的批判。所谓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证伪、试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假说与猜测。

3.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要求判断的绝对无误不是科学家的态度,而是信仰者的态度。伪科学以绝对无误性为目标,并且以自身的方式达到了这一目标。但是,绝对无误性并不是什么优点,相反,它恰恰是一个学说的致命弱点。一个学说之所以绝对无误,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确凿可靠的真理,而是因为经验事实无法反驳它。数学和逻辑命题虽然也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但它们并不要求具有经验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必然真理。然而,伪科学宣称能够解释一切经验事实,但又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这就是其之所以为伪科学的原因所在。广义地说,科学与非科学(包括数学、逻辑和伪科学)的界限在于是否能够被经验所证伪。

4. 科学知识的增长

人们喜欢把人类知识比作一座大厦,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的一砖一瓦的递进式的构造。但是,波普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比喻。因为人类知识没有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并且破除旧知识和构造新知识表现为同一过程。波普尔始终把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作为他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所示:

这个模式表示,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不是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