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三、临床医疗部门它是医院的主要专业技术部门。
临床医疗科室的编设,在上级的统一规范下,根据医院的专科任务、床位数和业务技术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均衡发展。
既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又要注意成龙配套,特别要注意临床医疗与医技、实验医学、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相应发展,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整体水平。
现代医院医疗技术专业划分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科越来越细。
医院科室划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表医院科室设置的分类医院组织体系▲ 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一、医院部门构成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并使之体现为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
由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开展的工作内容繁多,因此要求管理者对工作内容实行合理的划分和归类,即将完成组织目标的总任务划分为各类具体任务,然后将性质相似或具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工作合并归类,建立起专门负责各类工作的相应管理部门,再将一定的职责和权限相应地赋予有关的单位或部门。
工作内容划分、归类以至组织内各个部门的确立,体现了社会化生产专业分工协作的要求,是任何组织设计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这一过程称为部门化。
在部门化的过程中,既应遵循合理分工的要求,又要保证各部门之间相应协调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划分部分的方法很多,但划分部门本身不是目的,它不过是为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对业务工作进行安排的一种方法而已。
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对每种方法在每一级组织机构上运用的优缺点加以认真的考虑。
我国医院组织的部门划分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的,就目前而言,一般分为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诊疗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它包括病房和门诊的各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急诊科、预防保健科通常也属于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包括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科室,包括药剂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手术室、理疗体疗科、消毒器材供应室、营养科(我国多数医院划归后勤部门管理)、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
医院院长工作职责与权力来源:网络编辑:weilisen 时间:2007-10-7一、工作职责负责全院的医疗、护理、院感、教学科研等各项业务工作,并为总经理经营决策提供战略建议和业务支持。
1.主持制定、健全医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制度2。
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制度、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3.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有关诊断、治疗、护理、院感等情况,定期分析医疗指标完成情况,纠正医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4.主持、指挥全院性的会诊、大型抢救、学术交流、新技术项目开展等医疗技术活动,并做出科学决策5.负责组织实施临床科研、教学、员工医疗保健等工作6。
经常深入科室,了解病人的就诊情况,征求病人意见,督促医护人员不断改进服务工作7.组织检查转诊、会诊、疫情报告、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工作8。
对医疗业务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的职业道德建设、医疗服务措施等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9.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医院的医疗业务运行情况并接受不定期工作质询10.实施员工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创造条件开展医疗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10。
完成总经理委托与自行发展的工作11.处理医院的医疗纠纷等突发事件二、工作权力1.对医疗业务系统员工的管理权2.对医疗业务科室主任、护士长任用的提名权和建议权3.对所属下级的监督、检查权4.对所属下级的考核权5.对所属下级的奖励、处罚的建议权6.对所属下级工作争议的调解与裁决权7.对所属下级工作差错的责令整改权8.对总经理工作和行政职能部门工作的建议权9.对医疗用品采购的审批权(如500元以内采购审批权,具体按医院财务制度执行)长期以来,国有医院尤其是国有综合型大医院存在着二元权力金字塔结构。
即以院长为中心的行政层级架构和以高级医生或科主任为中心的医师层级架构。
在此二元架构并行中,医师层级架构往往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这种结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内部矛盾多发。
医院组织体系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一、医院部门构成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并使之体现为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
由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开展的工作内容繁多,因此要求管理者对工作内容实行合理的划分和归类,即将完成组织目标的总任务划分为各类具体任务,然后将性质相似或具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工作合并归类,建立起专门负责各类工作的相应管理部门,再将一定的职责和权限相应地赋予有关的单位或部门。
工作内容划分、归类以至组织内各个部门的确立,体现了社会化生产专业分工协作的要求,是任何组织设计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这一过程称为部门化。
在部门化的过程中,既应遵循合理分工的要求,又要保证各部门之间相应协调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划分部分的方法很多,但划分部门本身不是目的,它不过是为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对业务工作进行安排的一种方法而已。
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对每种方法在每一级组织机构上运用的优缺点加以认真的考虑。
我国医院组织的部门划分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的,就目前而言,一般分为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诊疗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它包括病房和门诊的各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急诊科、预防保健科通常也属于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包括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科室,包括药剂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手术室、理疗体疗科、消毒器材供应室、营养科(我国多数医院划归后勤部门管理)、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
辅助诊疗部门以专门的技术和设备辅助临床诊疗工作的进行,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
护理部门是独立完成专业工作内容的系统,虽然护理专业人员分布在诊疗和辅助诊疗部门的各岗位,但它通过各专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两级管理体系,完成其专业工作任务。
行政后勤部门是对医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的职能部门,它既包括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业务管理机构,如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还包括对医院整体进行管理的其他职能部门,如院长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教科、总务科、保卫科、设备科、供应科、膳食科等。
医院组织体系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医院组织体系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一、医院部门构成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并使之体现为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
由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开展的工作内容繁多,因此要求管理者对工作内容实行合理的划分和归类,即将完成组织目标的总任务划分为各类具体任务,然后将性质相似或具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工作合并归类,建立起专门负责各类工作的相应管理部门,再将一定的职责和权限相应地赋予有关的单位或部门。
工作内容划分、归类以至组织内各个部门的确立,体现了社会化生产专业分工协作的要求,是任何组织设计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这一过程称为部门化。
在部门化的过程中,既应遵循合理分工的要求,又要保证各部门之间相应协调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划分部分的方法很多,但划分部门本身不是目的,它不过是为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对业务工作进行安排的一种方法而已。
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对每种方法在每一级组织机构上运用的优缺点加以认真的考虑。
我国医院组织的部门划分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的,就目前而言,一般分为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诊疗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它包括病房和门诊的各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急诊科、预防保健科通常也属于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包括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科室,包括药剂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手术室、理疗体疗科、消毒器材供应室、营养科(我国多数医院划归后勤部门管理)、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
辅助诊疗部门以专门的技术和设备辅助临床诊疗工作的进行,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
护理部门是独立完成专业工作内容的系统,虽然护理专业人员分布在诊疗和辅助诊疗部门的各岗位,但它通过各专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两级管理体系,完成其专业工作任务。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组织结构与职责组织结构: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预防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感染预防控制计划。
委员会应由以下成员组成:1. 院长/医院管理者:作为委员会的负责人,提供全面支持和资源。
院长/医院管理者:作为委员会的负责人,提供全面支持和资源。
2. 感染科医师:负责指导和协助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感染科医师:负责指导和协助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3. 感染预防控制护士: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数据,以及培训医护人员。
感染预防控制护士: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数据,以及培训医护人员。
4. 药剂师:提供药物和消毒用品的采购和管理。
药剂师:提供药物和消毒用品的采购和管理。
5. 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6. 病区负责人:负责在病区内落实感染预防措施。
病区负责人:负责在病区内落实感染预防措施。
7. 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积极参与感染预防工作。
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积极参与感染预防工作。
职责分工:1. 委员会:委员会:- 制定并不断更新感染预防控制计划。
- 监督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审核并采纳感染数据的分析报告,就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 组织感染预防培训和宣教活动。
2. 感染科医师:感染科医师:- 提供感染预防控制的指导和咨询。
- 设计并推广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
- 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的感染情况。
- 参与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3. 感染预防控制护士:感染预防控制护士:- 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数据。
- 培训医护人员关于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 监测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 参与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4. 药剂师:药剂师:- 负责药物和消毒用品的采购和管理。
- 提供药物使用的咨询和指导。
- 监测和报告药物相关的感染事件。
5. 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 监测设备相关的感染情况并及时报告。
附录1.相关标准1.1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1.围1)本标准规定了卫生机构(组织)的分类原则、分类、代码结构及编码方法等。
2)本标准适用于卫生行业管理、卫生机构分类、卫生统计与信息咨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登记等。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 2260 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 卫生机构(组织)定义卫生机构(组织)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卫生单位和卫生社会团体。
不包括卫生行政机构、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所属卫生机构(组织)。
4. 分类原则1)分类原则参照GB/T4754和其他有关国家标准。
2)按照国通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机构类别。
3)与我国现阶段卫生机构发展状况相适应。
4)医疗机构分类参照1994年国务院第149号令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配套文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5. 卫生机构分类卫生机构按行政区划、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卫生机构(组织)类别和机构分类管理四类属性分类。
1)行政区划和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完全引用国家标准和通用统计分类。
2)卫生机构(组织)类别系卫生机构分类的主体。
卫生机构(组织)按类别分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所(站)、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健康教育所(站)、其他卫生机构和卫生社会团体16大类,大类下面根据需要再划分为中类和小类。
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
生成2007-08-08 14:42:08 来源:《现代医院管理全书》 关键词:医院
医院组织体系
▲ 医院部门划分及基本组织结构
一、医院部门构成
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并使之体现为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
由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开展的工作内容繁多,因此要求管理者对工作内容实行合 理的划分和归类,即将完成组织目标的总任务划分为各类具体任务,然后将性质相似或具有密切关系的具体工作合并归类,建立起专门负责各类工作的相应管理部 门,再将一定的职责和权限相应地赋予有关的单位或部门。
工作内容划分、归类以至组织内各个部门的确立,体现了社会化生产专业分工协作的要求,是任何组织设 计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这一过程称为部门化。
在部门化的过程中,既应遵循合理分工的要求,又要保证各部门之间相应协调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地 实现组织的目标。
划分部分的方法很多,但划分部门本身不是目的,它不过是为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对业务工作进行安排的一种方法而已。
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对 每种方法在每一级组织机构上运用的优缺点加以认真的考虑。
我国医院组织的部门划分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的,就目前而言,一般分为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诊疗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它包括病房和门诊的各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急诊科、预防保健科通常也属于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包括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科室,包括药剂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手术室、理疗体疗科、消毒器材供应室、营养科(我国多数医院划归后勤部门管理)、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
辅助诊疗部门以专门的技术和设备辅助临床诊疗工作的进行,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
护理部门是独立完成专业工作内容的系统,虽然护理专业人员分布在诊疗和辅助诊疗部门的各岗位,但它通过各专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两级管理体系,完成其专业工作任务。
行政后勤部门是对医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的职能部门,它既包括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业务管理机构,如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还包括 对医院整体进行管理的其他职能部门,如院长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教科、总务科、保卫科、设备科、供应科、膳食科等。
归属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管辖的辅
助性科室,如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住院处、计算机中心等亦应归入行
政后勤管理部门。
此外,作为我国医院特有的党群组织机构,通常也归入行政后勤部门。
国外有学者将现代医院组织分成十个部门,即:诊疗部门、护理部门、中心检查部门、药剂部门、营养部门、病史资料部门、事务部门(人事、财务、供应、文书等)、社会医疗服务部门、设备服务部门(水电、供热、通讯等)、环境整备部门(医院内外环境、污物处理、被服供应等)。
此种部门划分方法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二、医院组织结构
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医院任务目标、医院内外环境、技术和医院本身的特性影响,大的综合性医院与小医院的组织结构有差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结构也有差异。
当前我国医院的组织机构模式大都以卫生部1987年发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关于组织机构设置的有关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医院规模,承担任务和学科状况而定,以500张床的综合性医院为例,其医院组织机构图如图1。
图1 我国综合医院一般组织结构图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二十多年前制定的组织编制原则已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不适应,如血库,目前在许多大的综合性医院均已被组建成了血疗科,大型设备的引进也使辅助诊断科室的数量和规模大增,此外出于对经济管理强化的需要,财务科和住院处的人员也有的被派驻到病区,以加快结算的进程。
随着国家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程度的加深,在未来若干年内,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的功能和规模都将得到扩展;医院也可能将不得不设置专门的机构,与社会医疗保障部门打交道。
但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发生大的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出现变化最可能的医院将是股份制医院和私立医院,因为这类医院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选自丁涵章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