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7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止雷击和静电引起的损失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下面将介绍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防雷管理规范1.设备安装规范(1)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安装,包括建筑物耐雷水平、接地装置等。
(2)设备周围不应有高耸物体,如树木、建筑物等,以防雷击。
2.接地规范(1)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规定。
(2)接地装置的材料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如黄铜、铜等。
(3)接地装置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措施,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
(4)接地点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地导体应用规定的截面积。
3.雷电保护装置(1)设备应安装合适的雷电保护装置,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2)雷电保护装置应定期检查和测试,保证其正常工作。
4.设备维护和检修(1)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良好的接地状态。
(2)设备绝缘检测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绝缘状况良好。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二)1.静电防护装置(1)设备应配置合适的静电防护装置,如静电接地、静电消除器等。
(2)工作场所应采取适当的防静电措施,如地面铺设导电地板、使用导电工具等。
2.设备绝缘(1)电气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防止静电的积累。
(2)绝缘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
3.静电消除(1)工作场所应配置静电消除设备,及时消除静电积聚。
(2)操作人员应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环境,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4.防静电培训(1)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防静电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静电知识的巩固和更新,增强防静电意识。
以上是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通过合理的设备安装、接地规范、雷电保护装置、设备维护和检修等措施,以及静电防护装置、设备绝缘、静电消除和防静电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和静电引起的损失,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危化品仓库防雷防静电措施危化品仓库是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场所,由于危化品的特殊性质,仓库内的防雷和防静电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防雷和防静电两个方面,介绍危化品仓库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雷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危化品仓库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危化品仓库必须采取防雷措施,以确保仓库内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1. 安装避雷针危化品仓库顶部应安装避雷针,并确保其与地面的导线良好接地。
避雷针能够有效吸收雷电的能量,并将其引至地下,保护仓库内的设备和物资不受雷击。
2. 避雷网在危化品仓库的周围建设避雷网,将其与避雷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
避雷网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降低雷击的风险。
3. 防雷接地系统危化品仓库应建立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确保避雷针、避雷网以及仓库内的设备都能良好接地。
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雷击对仓库的危害。
二、防静电措施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危化品仓库应采取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确保仓库内的静电不会引发意外。
1. 静电接地危化品仓库内的金属容器、管道等设备应通过导线与地面相连,形成静电接地系统。
静电接地能够将仓库内产生的静电引至地下,避免其积累和放电。
2. 防静电地板危化品仓库的地面应采用防静电地板,以便迅速将静电引至地下。
防静电地板能够减少人员行走时产生的静电,并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 静电消除器危化品仓库内应配备静电消除器,用于消除仓库内物体表面的静电。
静电消除器能够有效地降低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4. 防静电工具和设备危化品仓库内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应具备防静电功能,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同时,仓库内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静电的生成。
危化品仓库的防雷和防静电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安装避雷针、建设避雷网、防雷接地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护仓库免受雷击。
同时,通过静电接地、防静电地板、静电消除器等措施,能够避免静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电子工厂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知识
为了确保电子工厂的安全运行和产品质量,必须重视防雷和防静电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工厂防雷防静电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措施。
一、雷电防护
雷电是电子设备受损或人身伤害的主要危险之一。
以下是一些保护措施:
1. 安装防雷装置:电子工厂的建筑物应安装有效的防雷装置,如避雷针或避雷网。
2. 确保接地良好:所有设备和设施都必须正确接地,以便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
3. 避免开放式电缆:开放式电缆容易成为雷电的主要入口,应使用金属管或遮盖物进行保护。
二、防静电措施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
1. 使用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工作桌:电子工厂中的地板和工作
桌应具备抗静电功能,以避免静电电荷的积累。
2. 穿防静电鞋和衣服:工厂人员应穿戴防静电鞋和衣服,以减
少静电的积累。
3. 控制湿度:保持电子工厂内的湿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减
少静电的产生。
4. 使用防静电地带和防静电工具:在处理敏感的电子元件时,
应使用防静电地带和工具,以避免静电的传导。
总结
电子工厂的防雷和防静电措施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电子工厂能够减少雷电和静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以上是关于电子工厂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防范爆炸、防止雷击以及静电引发的危险,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易燃易爆场所、雷雨天气以及与静电有关的工作场所和操作。
三、定义1. 防爆:指预防可燃性气体、可燃蒸汽、粉尘等产生爆炸的措施。
2. 防雷:指预防雷电对设施、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的措施。
3. 接地:指通过导电连接,将设备或工器具等与地面保持等电位。
四、操作规程1. 防爆操作规程:1.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所从事工作区域的爆炸危险性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1.2 在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环境中,严禁携带易燃物品进入,如打火机、酒精等物品。
1.3 所有使用易燃气体、液体和固体的设备和容器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1.4 在易燃区域内,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爆工作服、防静电鞋等防护装备,并按规定进行静电消除措施。
1.5 禁止在易燃易爆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必要时应使用防爆激光器或防爆手持工具。
1.6 发现可燃气体、液体或固体泄漏应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
2. 防雷操作规程:2.1 在雷雨天气,工作区域必须关闭窗户和门,确保设施内外的通风和电气设备的良好状态。
2.2 设施内部必须安装地线和防雷设备,确保设备与地面保持良好的连接,防止雷击。
2.3 在雷雨天气下,如果需要进行户外作业,必须佩戴防雷装备,如防雷服、防雷鞋等。
2.4 若发现雷击或雷电静电放电等情况,应立即报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接地静电操作规程:3.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防静电知识培训。
3.2 所有与静电有关的设备和工器具必须进行接地处理,确保设备与地面保持等电位。
3.3 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静电服、鞋等防护装备,并按规定进行静电消除。
3.4 禁止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设备和工具。
注册安全工程师题-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1、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
下列关于雷电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坏电力设备的绝缘B.弓|起电气设备过负荷C.造成电力系统过负荷D.引起电动机转速异常2、某黏合剂厂曾发生一起由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
下图是事故现场简图。
汽油桶中装满甲苯.开动空压机后,压缩空气经橡胶软管将甲苯经塑料软管顶入反应釜。
开始灌装十几分钟反应釜内发生燃爆,导致6人死亡,1人重伤。
橡胶软管内空气流速和塑料软管内甲苯流速都很高。
这起事故中.产生危险静电的主要过程是()。
A.压缩空气在橡胶软管内高速流动B.甲苯在塑料软管内高速流动C.工作人员在现场走动D.空压机合闸送电3、直击雷、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球形雷(球雷)、雷击电磁脉冲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下列关于避雷针安全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避雷针能防闪电静电感应B.避雷针能防直击雷C.避雷针能防闪电电磁感应D.避雷针能防雷击电磁脉冲4、有一种防雷装置,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这种装置是()。
A.接闪器B.接地装置C.避雷针D.避雷器5、静电防护措施包括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工艺控制和静电接地等。
下列属于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是()。
A.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B.加大静电消散过程C.取代易燃介质D.采用位于静电序列中段的金属材料制成生产设备6、雷击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并产生严重后果,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
下列各种危险危害中,不属于雷击危险危害的是()。
A.二次放电引|起的电击事故B.导致变压器断路C.引起火灾和爆炸D.使人遭受致命电击7、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中,()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起到拦截闪击的作用。
A.接闪器B.引下线C.接地装置D.屏蔽导体8、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照滚球法确定。
油库、加油站场所的雷电及静电安全防护油库和加油站是易燃易爆的场所,雷电和静电都可能对其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油库和加油站的雷电和静电安全防护,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雷电安全防护:1. 安装避雷设备:在油库和加油站的建筑物和设施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以分散和引导雷电势能,减少雷击的几率。
2. 接地系统: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设施的良好接地。
接地系统可以将雷击过电压与地大地连接,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3. 检测和监控系统:安装雷电检测和监控设备,及时发现雷电活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关闭设备或疏散人员。
4. 配电系统的保护:加强对配电系统的防雷保护,确保设备不会因雷电而受损,造成安全事故。
5.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避雷设备和接地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静电安全防护:1. 防止静电积聚:在油库和加油站的场所内,避免使用产生静电的材料和设备。
定期进行清洁,清除可能导致静电积聚的杂物。
2. 接地系统:同样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以防止静电积聚和释放。
确保设备和设施的良好接地,以减少静电的积聚。
3. 静电消散设备:安装静电消散设备,例如静电消散器、静电消散线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4. 静电保护装置:在需求量较大的油罐和管道设备上安装静电保护装置,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的影响。
5. 培训和意识提升: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安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和装置。
三、综合安全措施:1. 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安全操作流程。
确保所有人员都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工作。
2. 定期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
确保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3. 储存和处理安全燃油:采取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方法,确保燃油安全。
避免油品泄露和污染。
4. 紧急预案和演练: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灭火、疏散等措施。
定期进行紧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导言:防雷防静电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雷击和静电产生及其对设备、系统和人身安全所造成的伤害。
雷击和静电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处理和预防,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1. 接地保护接地是防雷防静电技术中最基础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系统的金属外壳、架构等部分与地进行连接,可以将雷电能量和静电电荷引导到地中释放,从而实现保护作用。
接地保护的具体实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选用合适的地线和接地装置,确保其电阻低于规定标准。
2. 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限制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上的过电压,防止雷击对其造成损害的一种重要装置。
避雷器通常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将过电压引向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在设计和选择避雷器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放电电流和响应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工作。
3. 防雷保护接口防雷保护接口是指将外部的雷击能量引导到设备外围,在设备内部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对设备和系统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常见的防雷保护接口包括采用独立的信号线和控制线、使用雷电保护器和安装防雷针等。
通过合理布置和选择适当的防雷保护接口,可以增强设备的抗雷击能力。
4. 静电防护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电荷的现象,常会引发火花、破坏电子设备、引起爆炸等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抗静电材料、增加接地导线、合理安装静电消除器以及人员防静电培训等。
5. 定期维护检查为确保防雷防静电技术的有效性,定期的维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定期检查并测试接地系统、避雷器和防雷保护接口的状态和性能,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复和改进。
结论: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的实施对于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接地保护、避雷器、防雷保护接口、静电防护和定期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和静电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油库、加油站场所的雷电及静电安全防护油库和加油站是一个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场所,雷电和静电是导致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针对油库和加油站的雷电和静电安全防护非常重要。
首先,关于雷电安全防护:1. 地面导体系统:油库和加油站应该在场地周围安装地面导体系统,包括导体杆、接地装置等。
这样可以将大部分雷电释放到地面,减少对场内设备和贮存的油品的损害。
2. 避雷针或避雷网:油库和加油站需要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以引导雷电的放电路径,保护设备和储存的油品不受雷电的影响。
3. 雷电保护装置:油库和加油站需要安装符合规范的雷电保护装置,包括避雷针保护装置、雷电感应系统等。
这些装置可以在雷电来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雷电对设备和油品的影响。
其次,关于静电安全防护:1. 接地系统:油库和加油站的设备和管道应该安装良好的接地系统。
静电主要是由于摩擦和移动产生的,将设备和管道接地可以及时将静电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2. 静电消除器:在油库和加油站的相关设备和管道上安装静电消除器,可以消除设备和管道上的静电积聚,减少静电火花的产生。
3. 静电防爆设备:油库和加油站的设备和管道应该使用适合于危险环境的静电防爆设备,例如防爆电缆、防爆开关等。
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油库和加油站的雷电和静电防护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培训人员:油库和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雷电和静电安全培训,了解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防火安全:油库和加油站除了进行雷电和静电的安全防护,还需要加强防火措施,例如设立防火分隔带、定期清理场地等,减少火灾的发生可能性。
总之,油库和加油站的雷电和静电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设备和储存的油品不受雷电和静电的影响。
只有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才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电气防雷防静电安全要求电气防雷和防静电安全是保障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要求。
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类型,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措施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防雷和防静电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气防雷安全要求电气设备受雷击可能造成设备故障、系统瘫痪和人身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电气防雷安全要求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十分重要。
1.设备保护措施(1)防雷接地:通过设置可靠的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2)避雷装置:在设备表面安装避雷装置,以分散雷电风险,并引导雷电流经过设备外壳和接地系统入地。
(3)过电压保护:在电气设备中装置过电压保护器,以便在雷电波通过设备时保护设备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
(4)屏蔽保护:对于特殊设备,如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设备,应采取屏蔽措施,阻止雷击电磁波对设备内部的干扰。
(5)防浪涌电流:通过设置浪涌电流保护装置来防止雷电等外界因素引发的浪涌电流对设备的损坏。
2.安全标准制定适当的安全标准是电气防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以下标准:(1)GB/T 20081-2006《防雷技术通则》:规定了电气设备防雷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2)GB/T 16927.1-2011《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技术》:对防雷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规范要求。
(3)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针对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规定了防雷系统设置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参数。
二、电气防静电安全要求电气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而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以减少静电带来的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1.设备保护措施(1)接地: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要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
通过接地将静电及时导出,减少静电积累。
(2)静电消除器:对于需要频繁操作的设备,可使用静电消除器,定期清除设备上的静电,避免积累引发危险。
(3)抗静电材料:对于易积累静电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可使用抗静电材料进行替代,减少静电产生和积累。
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
1.避雷器:安装避雷器是防止雷击的关键步骤。
避雷器可以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破坏。
2.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静电或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接地系统应该采用合适的导体材料,接地电阻应该低于规定的标准。
3.雷电防护设备:在雷电活跃地区,应安装专门的雷电防护设备,如引雷线、避雷针等。
这些设备能够吸引雷电,防止其直接打在设备上。
4.经验规则:在安装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应遵循一些经验规则,如设备的进出线应尽量保持至少3米的距离,使用金属壳体等。
除了以上的防雷措施,还需要采取一些防静电技术措施。
静电不仅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还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静电技术措施:
1.接地:在工作场所安装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静电引入地下,减少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2.静电保护服和鞋: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人员可以穿着专门的防静电服和鞋,以减少身体上的静电积累。
3.使用导电地板:导电地板可以有效地消散静电,在一些对静电敏感的场所特别适用。
4.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将过多的静电荷释放到地下,从而减少静电的积累。
5.静电防护设备:在一些对静电非常敏感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如静电防护垫、静电防护手套等,来降低静电产生的危害。
综上所述,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对于保护电子设备和人员安全非常重要。
在安装和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采取适当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防雷防静电整改措施防雷防静电措施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整改措施:一、防雷措施:1. 安装避雷针:在建筑物的高处、电力设备周围、通信设备等关键区域,安装避雷针,能够有效引导和分散雷击的电流,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的破坏。
2. 建立接地系统:合理建立接地系统,将建筑物和设备与大地进行良好的接触,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瞬间产生的电流导向大地,减少雷击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3. 安装避雷装置:在靠近设备的电源线路等关键位置,安装避雷器件,能够通过电流的瞬间放电,将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分流到地线上,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防静电措施:1. 加强静电引导:在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如生产车间、仓库等,设置静电引导装置,如金属接地、静电消除器等,将静电通过导体引向大地,避免造成静电火花引发火灾事故。
2. 静电保护服装: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提供防静电服装,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阻挡或抑制静电的积累和释放,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3. 控制湿度:保持工作场所的湿度适宜,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降低静电引起的危险。
三、培训与宣传:1. 对相关人员进行防雷和防静电的培训,使其了解雷电和静电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设置警示标识和宣传画:在易发生雷击和静电危险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和宣传画,提醒人们注意防范和防护。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安装的避雷装置和接地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防雷防静电整改措施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并与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合作,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深入的整改,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人们在雷电和静电环境中的安全。
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
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旨在确保燃气站的安全运行,预防雷击和静电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制度:
1. 雷击防护措施:
- 安装避雷针或金属避雷网,将雷电场分散或引接至地下。
- 安装避雷器,用于限制和引导雷电流入地。
- 对易受雷击的设备进行避雷保护,如燃气罐、管道等。
2. 静电防护措施:
- 安装防静电设备,如静电接地装置、静电防护垫、静电导电地板等。
- 装置静电消除器,用于消除静电积聚。
- 制定静电防护操作规程,如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等。
3. 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
- 对燃气站操作人员进行防雷、防静电的培训,提高其对雷电和静电的认识和了解。
-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雷、防静电安全操作规程。
4. 定期检查和维护:
- 定期检查防雷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完好有效。
- 定期对静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
5. 应急处理:
-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雷电和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处理措施。
- 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和规定综合防范,确保燃气站在雷电和静电环境中的安全运营。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和静电引发的火灾及其他危险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
1. 建筑物防雷规定:
- 建筑物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雷击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 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雷针,低层建筑应设置接地装置,确保建筑物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2. 安全距离规定:
- 在雷电频繁区域和雷电重灾区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在过雷雨期间从事户外活动。
- 在雷雨天气中,在室外不得靠近高大的金属建筑物、敞开的空地、高压线、电塔等。
3. 防静电管理规定:
- 静电敏感区域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例如,使用导电材料铺设地面,定期清洁、除尘,避免使用非导电的物品等。
- 静电灭火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工作场所的静电安全。
4. 预防雷击的个人防护措施: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站在高处、开阔地或者敞开的空地上。
-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桌椅、金属门把手等。
- 避免拨打电话、使用电脑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活动,以防止由于雷击引入电脑或者电话设备引发的电击事故。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和防护。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加强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一、防雷措施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防雷的分类是指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所进行的分类,划分方法如下。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例如,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等。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2.防雷技术分类防雷主要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
1)外部防雷。
即针对直击雷的防护,不包括防止外部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他物体的反击。
2)内部防雷。
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雷击电涌侵入和防生命危险;3)防雷击电磁脉冲。
是对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包含防经导体传导的闪电电涌和防辐射脉冲电磁场效应。
3.防雷装置建筑物防雷装置是指用于对建筑物进行雷电防护的整套装置,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1)外部防雷装置。
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1)接闪器。
接闪杆(以前称为避雷针)、接闪带(以前称为避雷带)、接闪线(以前称为避雷线)、接闪网(以前称为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均为常用的接闪器。
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起到拦截闪击的作用,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确定。
滚球法是假设以一定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此时对应的球面线即保护范围的轮廓线。
滚球的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30m、二类为45m、三类为60m。
2)引下线。
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圆钢或扁钢等金属导体,,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
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防宜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
3)接地装置。
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入大地。
除独立接闪杆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防雷接地电阻通常指冲击接地电阻。
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等于工频接地电阻,这是因为极大的雷电流自接地体流入土壤时,接地体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击穿土壤并产生火花,相当于增大了接地体的泄放电流面积,减小了接地电阻。
冲击接地屯阻一般都小于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越高,雷电流越大,以及接地体和接地线越短,则冲击接地电阻减小越多。
就接地电阻值而言,独立接闪杆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附设接闪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m。
【例题】建筑物防雷装置是指用于对建筑物进行雷电防护的整套装置,外部防雷装置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以下不属于外部防雷装置的是( )。
A.接闪器B.电涌保护器C.引下线D.接地装置【答案】:B(2)内部防雷装置。
由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
对于变配电设备,常采用避雷器作为防止雷电波侵入的装置。
1)屏蔽导体。
通常指电阻率小的良导体材料,如建筑物的钢筋及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及电子装置金属外壳;电气及信号线路的外设金属管、线槽、外皮、网、膜等。
由屏蔽导体可构成屏敝层,当空间干扰电磁波入射到屏蔽层金属体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吸收,电磁能量被衰减,从而起到屏蔽作用。
2)等电位连接件。
包括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导体等。
利用其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3)电涌保护器(SPD)。
指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
其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态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防止设备或系统遭受闪电电涌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
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晶体闸流管等非线性元器件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由这类非线性元件作为基本元件的电涌保护器称为“电压开关型”或“克罗巴型”电涌保护器。
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等非线性元器件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由这类非线性元件作为基本元件的电涌保护器称为“限压型”或“箝压型”电,涌保护器。
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和限压型元件组合而成的电涌保护器,其特性随所加电压的特性可以表现为电压开关型、限压型或两者皆有,被称为“组合型”电涌保护器。
4)避雷器。
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按其结构,避雷器主要分为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
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氧化锌避雷器利用了氧化锌阀片理想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即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高电阻特性,而在大电流时呈低电阻特性,限制了避雷器上的电压。
其具有无间隙、无续流、残压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4.防雷措施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此外,各类防雷建筑物还应设内部防雷装置。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等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并且,尚应考虑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不同雷电种类,各类防雷建筑物所应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要求如下。
(1》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是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
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2)闪电感应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闪电感应的防护主要有静电感应防护和电磁感应防护两方面。
1)静电感应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单接接地装置。
2)电磁感应防护——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在非腐蚀环境下,对于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可不跨接。
防电磁感应的接地装置也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
属于闪电电涌侵入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
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
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根据具体情况按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有关规定确定。
当难于全线采用电缆时,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屋内,允许从架空线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埋地部分的金属铠装要直接与周围土壤接触)的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
这时,电缆首端必须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电缆金属外皮等共同接地,入户端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必须接到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上。
(4)人身防雷雷雨天气情况下,人身防雷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应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野外逗留。
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不要暴露于室外空旷区域。
不要骑在牲畜上或骑自行车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
2)为了防止二次放电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接闪杆及其接地引下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3)雷雨天气情况下,室内人身防雷应注意的要点有: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1.5m以上,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