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竺可桢的生平介绍1.1 出生背景1.2 早年教育经历1.3 学术成就与荣誉1.4 科学探索精神第二章:竺可桢在气象学领域的贡献2.1 气象学研究2.2 竺可桢与我国气象事业的开拓2.3 气象观测技术改进2.4 气象灾害预警研究第三章:竺可桢在地理学领域的贡献3.1 地理学研究3.2 竺可桢与我国地理事业的推动3.3 地理观测与数据分析3.4 地理教育与人才培养第四章:竺可桢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4.1 生物学研究4.2 竺可桢与我国生物事业的拓展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4.4 生物学教育与科普宣传第五章:竺可桢的科学思想与教育理念5.1 科学思想概述5.2 竺可桢与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5.3 科学方法与实践教学5.4 科学精神与道德修养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竺可桢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以及科学思想,使学生了解并学习竺可桢的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章节内容,通过讲故事、观看纪录片、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第六章:竺可桢的科研方法与实践6.1 竺可桢的科研方法论6.2 实地观测与数据分析6.3 科学实验与技术应用6.4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第七章:竺可桢的环境保护理念7.1 竺可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7.2 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实践7.3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7.4 环保教育与公众参与第八章:竺可桢的科学传播与普及8.1 竺可桢的科普写作与出版8.2 科学讲座与公众交流8.3 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8.4 媒体科技传播与影响力第九章:竺可桢的科学伦理与道德风范9.1 竺可桢的科学伦理观念9.2 诚实守信与学术规范9.3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9.4 竺可桢的道德风范与榜样作用第十章:竺可桢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10.1 竺可桢精神的内涵与价值10.2 当代科学家与竺可桢精神的传承10.3 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0.4 年轻一代科学家肩负的使命本教案剩余章节旨在深入探讨竺可桢的科研方法、环境保护理念、科学传播与普及以及科学伦理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竺可桢的科学家形象和其精神内涵。
气象学家竺可桢——第二课时教案背景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者,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经验和观察、研究预测自然灾害的传统,对气象学、地理学和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旨在介绍竺可桢的第二节气象专题课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竺可桢的理论。
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在气象学中的作用;2.知道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并能做一定计算;3.掌握高空气流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一、气压及其作用气压是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用帕斯卡(Pa)来表示。
竺可桢详细讲解了气压的概念、单位、变化及其在气象学中的作用。
在高压区和低压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气压的变化所导致的。
竺可桢教授还分享了一些常见的气压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的测量和应用。
二、气压与海拔气压的大小和高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大约每上升一百米,就会降低1/10。
也就是说,在海平面上气压为101325帕斯卡,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气压大约为90000帕斯卡。
竺可桢教授将这种关系用图表清晰地表现出来,并教授了如何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值。
三、高空气流的形成和变化规律高空气流对于气象预测和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竺可桢教授讲解了高空气流形成的原因、规律和变化。
主要有大气环流格局、地形的影响、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等因素。
并介绍了三种重要的高空气流以及它们的特征,即极夜风、季风边界层和急流。
教学效果通过竺可桢教授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对气象学科的认识得到了巨大拓展。
他们了解了气压的概念和变化规律,也学会了如何计算不同高度上的气压。
此外,竺可桢教授的高空气流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气象现象、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反响热烈。
总结本文介绍了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第二节气象专题课教案。
通过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气压、海拔和高空气流等气象学科的重要内容。
精选语文文学作品《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优秀示范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2. 激发学生对气象学家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对气象学家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的详细理解。
2. 学生对气象学家的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竺可桢的生平介绍资料。
2. 气象学相关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对气象学家的了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竺可桢。
2. 呈现竺可桢的生平介绍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3. 引导学生讨论竺可桢的成就和对气象学的贡献。
4. 展示气象学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气象学产生兴趣。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竺可桢的贡献和研究。
第二章: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详细描述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能够理解竺可桢对中国气象学的贡献。
教学重点:1. 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2. 竺可桢对中国气象学的贡献。
教学难点:1. 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的详细描述。
2. 竺可桢对中国气象学的贡献的理解。
教学准备:1. 竺可桢的生平介绍资料。
2. 气象学相关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对竺可桢的了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2. 呈现竺可桢的生平介绍资料,引导学生详细描述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
3. 引导学生讨论竺可桢对中国气象学的贡献,并展示气象学相关图片或视频。
4.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竺可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如他的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方法等。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竺可桢的生平和成就的小论文。
第三章:气象学的意义和应用1. 学生能够理解气象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了解气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气象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气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气象学的意义的理解。
2. 气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的列举。
教学准备:1. 气象学的介绍资料。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段。
2.能根据提示复述第一、二段。
3.进一步感受竺可桢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听写词语。
2.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在文中哪些自然段?
(2)分段,说明理由?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3.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竺可桢的最后一篇记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划出描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
)记录了哪些内容?
(2)交流讨论,感情朗读。
(3)指名回答问题:说说哪些地方使人感动?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文,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记气温的变化,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怎样记大自然的笔记?
(2)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
平时:总是每天常年从不间断
重病:只有......才......
时刻:细心地观察近千万字。
(3)齐读竺可桢记的气象日记,并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
(5)说说段意。
5.指导复述。
(1)投影出示第一、二段情节。
根据提示,自己试复述。
(2)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说,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5题中“只有......才......”造句。
(2)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竺可桢先生的生平事迹。
(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竺可桢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1)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及其在我国气象事业中的地位。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竺可桢先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2)学生分享自己对竺可桢先生的了解。
2.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和爱国精神。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有哪些?这些成就对我国气象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2)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如何向竺可桢先生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竺可桢先生的短文。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对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和爱国精神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学成就和爱国精神的掌握程度。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一等奖《《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竺可桢生平二、初读课文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2、指名朗读全文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三、学习词语、生字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
注意“融”的左下部分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请学生读课文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二、学习第三、四段(一)学习第三段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二)学习第四段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案设计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通过认真的思考和规划,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以《气象学家竺可桢》为主题的教案设计,以此来启发我们更好地设计教案,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一、教案设计背景作为气象科普类课程,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大气物理学、气象灾害等相关知识。
通过正常课程教学常常难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相关知识。
该教案旨在通过以下措施满足课堂需求:1.针对性强:该教案设置有科普知识点,重点突出《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为气象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2.内容丰富:该教案内容具有科普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丰富多样的教材、案例、参考书目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物理学等相关知识。
3.实用性强:通过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气象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其学科学习及其生活中应对气候变化等现象的能力。
二、教案设计内容该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教案设计目标1.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其为气象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了解大气物理学相关知识;3.提高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设计重点1.竺可桢的生平及其为气象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2.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科学原理、气象灾害等;3.人类对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流程本教案设计共分为三节课,具体流程如下:一、导入环节(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们观看竺可桢的生平事迹片段,介绍其在气象科学的贡献和成就;2.利用PPT讲述大气物理学概念,突出强调气象灾害的原因、防护和应对等知识积累。
二、学习环节(60分钟)1.教师在PPT上分享科普文章,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加深对大气物理学知识的理解;2.设置气象灾害实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提高其运用大气物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环节(15分钟)1.学生反馈小组互评方式进行讨论;2.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强调实际应用的意义。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三篇【导语】课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记叙了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天气和大自然变化,并认真做记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为我国的气象科学、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祖国蠃得了荣誉。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竺可桢生平二、初读课文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2、指名朗读全文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三、学习词语、生字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
注意“融”的左下部分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请学生读课文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二、学习第三、四段1、学习第三段(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4、气象学家竺可桢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几个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治学严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重点句子,在朗读、体味、揣摩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竺可桢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竺可桢是个怎样的科学家?二、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
三、汇报交流:在学生自渎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从几个句子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句二: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共有近千万字!句三: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
句四: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句五: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华:1.补充阅读:《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2.读后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死是千真万确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德惠实验小学王秀义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讣告、谴责、千真万确”等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解决生字词,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幽默(板书)。
2、说说看,在以前的学习中,“幽默”这个版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课文一般都比较短小,但其内容却十分有趣,有的还向我们揭示了一些的道理。
课文看似很浅显,但实际上内涵却十分深刻。
)3、学习幽默这一类的课文,我们重点应该学习什么?(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4、教师交代本单元的训练点:还要能够复述课文。
能管老天的竺可桢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能管老天的竺可桢”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竺可桢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竺可桢在气象学等领域的重要成就。
2. 难点:理解竺可桢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
三、教学准备
竺可桢相关资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位特别厉害的人,他能“管老天”,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他就是竺可桢。
谁来说说对竺可桢有什么了解呀?
生:好像是个科学家。
师:对啦,竺可桢可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气象学家。
他一生都在研究气象,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他都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呢?大家看看资料,然后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阅读资料)
师:好啦,谁来说说看?
生: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师:非常棒!还有呢?
生:他每天都坚持记录气象数据。
师:没错,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
生:是。
师:那通过了解竺可桢,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他很了不起,很厉害。
师:对呀,他就是这么了不起。
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对不对?
生:对!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竺可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科学家的精神有了一定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在资料准备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年级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
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
呕心沥血的精神。
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
(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
(篇一遍辨一辩)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2)说说词语意思。
(“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间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其中一部分。
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