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把手”腐败现象分析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把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把手监督是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一种重要管理形式,其作用主要在于发挥领导者的决策及管理水平,促进组织的发展。
但是,这种监督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行,还会导致不良影响的扩散,因此,在一把手监督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权力过于集中,可能会导致腐败的问题。
在一把手监督下,一部分领导者可能会过度集中权力,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的滋生,进而形成腐败现象的发生。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机制,明确职责、权利,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同时就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不遵守规定的人要进行严惩,以此来遏制任何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一把手监督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领导的权力过于突出,某些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不履行职责、行动迟缓等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完善协调机制,以便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一把手监督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完全传递。
因为领导的权力过于集中,某些领导人可能会忽视下属员工的意见,而对于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属员工也可能会不加理会。
这样可能会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进而影响工作效能。
因此,在一把手监督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加强信息的双向传递,保证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都畅通无阻,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一把手监督虽然在工作中有其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制,推进信息的双向传递,让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科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剖析案例背景:某地某单位一把手王某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利益和社会形象,给公务员队伍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其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剖析,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一、案例描述:王某,某单位一把手,任职多年,拥有相当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在处理研发项目招标过程中,严重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将招标结果事先泄露给了某个特定公司。
由于该公司是王某的熟人,王某希望其能中标,以此牟取私利。
二、违纪违法分析:1. 违反公正原则:王某在招标过程中没有保持中立性,滥用职权,泄露招标结果,违背了公正竞争的原则。
2. 渎职行为:作为一把手,王某应该保持职责的客观性和公信力,但他利用职务之便为特定公司谋取私利,违反了公务员廉洁从政原则,属于渎职行为。
3. 危害单位利益:王某的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的利益,造成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单位形象和信誉。
三、教训和启示:1. 依法行政:公务员作为行政执法和管理的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严守纪律。
不能因为权力和利益的诱惑而违反法律。
2. 要有职业道德:公务员应具备廉洁自律和服务大众的职业道德,保持公正和客观,不得为个人私利损害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3. 加强监督和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严肃追究违纪违法行为。
对公务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公务员是服务群众的阶级,任职者应胸怀使命,时刻牢记职责。
以此案为警示,警钟长鸣,对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对一把手更应该履职尽责,做到严守纪律,维护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信誉。
也提醒了广大公民要加强对公权的监督,共同构建廉洁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
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
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
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
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
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三篇篇一: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了党政“一把手”履行职责的效果。
首先,一些党政“一把手”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不够主动的问题,只有等到问题发生后才采取行动,而不是提前预防和解决问题。
其次,一些党政“一把手”在监督工作中缺乏力度和决心,对于发现的问题往往采取了软弱的态度,不能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再次,一些党政“一把手”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不公正、不公平的问题,对于亲信、关系户等特定人员的问题容忍度较高,容易出现黑箱操作和利益输送等不公正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首先,对于党政“一把手”要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监督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再次,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违纪违法问题要依法追责,不论职位高低、身份贵贱,都要一视同仁,坚决维护监督工作的公正性。
此外,还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履职情况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其履职情况的督查和对不公正行为的严肃追责等措施,可以提高监督工作的效果,确保党政“一把手”履行职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篇二: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任务。
首先,一些党政“一把手”存在贪污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一些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不力,对下属部门和干部的日常工作缺乏监督,并容易盲目追求政绩,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再次,一些党政“一把手”对于问题线索的报告和举报往往存在着漠视和回避的现象,丧失了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一把手腐败犯罪警示录有感25篇第一篇:一把手腐败犯罪警示录有感2“一把手”腐败犯罪警示录心得体会近期,大队组织全体民警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一把手”腐败犯罪警示录》。
下面结合自身思想实际,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绝对不能让这些腐朽风气蔓延,自己更不能有这种思想,从我做起,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他们着想,要有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自律必须坚持自觉。
廉洁自律就是构建内部防线,要自觉,就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上,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不平,都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做到成绩面前不满足,失败面前不气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
不要有攀比的思想,不要居功自傲,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贡献和荣誉,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党的理论、思想也在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如果不注意学习,放松学习,就会迷失方向,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自己犯了错误也不知道,这怎样领导开展工作?作为领导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二是要加强对现代科技、管理、法律、警务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研究的行家,吃透政策,用好政策。
有了这些知识,才能进行警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信息化治警的创新。
总之,作为一名民警,代表了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廉政勤政干实事是最基本的要求,自己身正了,就什么都敢管,什么歪风邪气都敢斗争,就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把手违纪问题形式、原因和对策一把手违纪问题是指高级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这些违纪问题形式多样,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
以下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从形式上看,一把手违纪问题表现为个人行为与职务之间的不当关联。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为亲友谋取私利;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还有一些干部在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存在徇私舞弊的问题。
这些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上都是违反了廉洁从政的原则。
从原因上看,一把手违纪问题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大,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滥用职权。
其次,一些干部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公共利益,缺乏廉洁意识和道德约束。
此外,一些干部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不适任的人担任重要职务,容易滋生违纪问题。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过于追求结果,忽视了廉洁建设,也是导致违纪问题的原因之一。
针对一把手违纪问题,需要采取多重对策。
首先,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廉政教育和监督。
其次,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行为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此外,要加强选拔任用工作,严格把关,确保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同时,要加大惩治力度,对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形成震慑作用。
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廉洁从政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综上所述,一把手违纪问题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需要采取多重对策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一把手违纪问题,实现廉洁从政的目标。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剖析近年来,我国反腐倡廉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对于这些案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制度建设,防范风险,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效。
一、案例分析1. 李某,某地一位副市长,因收受贿赂和猥亵妇女等罪被查处。
李某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权力,将原本应当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在工作中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 张某,某地环保局局长,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接受了企业的贿赂,并包庇了一些环境违法行为。
张某违反了监管职责,损害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剖析原因1. 政治纪律宽松,监督不力。
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忠诚和纪律意识,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坚定,一旦接受了贿赂,就容易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而有些监督措施不到位,监督不力也是造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2. 利益诱惑过大,道德观念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在利益面前,失去了道德底线,丧失了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公器私用、侵吞国有资产。
3. 司法不公,法治意识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不够尊重和敬畏,认为自己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顾法律的约束。
三、反思与教训1. 加强政治纪律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大对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的教育和监督力度,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在行动上更加严谨。
2. 增强监督力度,强化惩处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使违法行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3. 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
四、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体系。
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问题一:权力滥用一些基层一把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一把手的权力行使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对其行为的审查和约束。
问题二:腐败问题一些基层一把手纵容或者参与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形象和效能。
对策建议: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腐败行为,提升一把手的廉政意识和法治观念。
问题三:官僚主义一些基层一把手迷信文件和程序,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形成官僚主义,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对策建议: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倡导务实作风,注重实际效果,减少繁文缛节,提升工作效率。
问题四: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基层一把手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政绩考核,忽视了对群众利益的保护,损害了基层政府形象和民众信任。
对策建议:加强群众参与,倾听群众意见,做到公平公正,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民主监督。
问题五:能力不足一些基层一把手在管理和决策能力上存在欠缺,影响了基层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策建议:加强培训,提升一把手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基层一把手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总之,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营造廉洁高效的政治生态,提升基层一把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政治服务。
对于当前监督基层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更为全面、严格的制度和机制来进行有效监督。
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强对基层一把手的约束和监督,确保他们行使权力符合规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廉政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通过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教育,让一把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和管道进行宣传教育,使一把手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注重政治品德和廉洁自律,坚决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一把手”腐败现象分析与思考一、“一把手”腐败的现状及特点近年以来,党政一把手违法违纪的案件不断增加,在领导干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而此现象也引发了民众的热烈讨论与强烈反响,人们都在思考到底该如何来防治我国的政治腐败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问题。
仔细看一下近年的“一把手”腐败问题,我们会发现“一把手”腐败的比例是逐渐上升的。
据统计, 1998 年全国查处的地厅级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了42.1%;2003 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案件中“一把手”占了55% ; 2004 年查处的16 名省部级干部中“一把手”也占一半左右;同时“一把手”腐败日益向“高层化”发展;除此之外,“一把手”腐败的金额是越来越大,案情也是越来越严重,部分还伴随着一种家族式腐败现象。
虽然近年我国打击腐败的力度很大,也揪出了一批贪官污吏,严惩了很多违反党纪国法的高级官员。
但是腐败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一直存在并有蔓延的趋势。
根据中纪委、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数据,从建国到1978年,省部级官员腐败案件为零。
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省部级高官腐败的现象。
1982年以来,纪检检察机关共查处省部级官员401人,其中涉嫌腐败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达57名,最终判刑的有46名。
1990到1999年之间,经全国法院审结的省部级官员贪污受贿案件就达69,平均每年有6名省部级高官受到审判。
且这种数量是不断上升的,从1988年到1992年5年时间里,被检察机关查处的省部级高官有5名,而1993年到1999年又查处了6名省部级干部,仅2000年一年就有7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出。
由此可见,我国政治领域的“一把手”腐败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当前的条件下, 如何实施对权力特别是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监督,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建立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确保权力的有效运行, 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 已是刻不容缓。
二、“一把手”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我国当前“一把手”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原因、社会文化原因、体制原因、人的本性问题、经济发展原因等等。
现在高频率发生的腐败现象就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是一个长期处在封建制度里的国家,二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积淀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政治生活中的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一部分也要归结于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
我国历朝历代的腐败问题,无形中也影响到我们现代的社会,它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动机上影响到我们当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使他们更多一些易被腐败的主观因素。
我国古代的经济就是一种官僚经济,官僚阶层的主要收入并不是薪俸,而是受贿所得,官员的腐败收入往往是官俸收入的几十倍甚至几十倍。
古代官僚的这种显赫地位,优裕生活,做官动机时刻影响着普通人民,使他们的思想中增加了易被腐败的主观因素,而但他们走上了官员的位臵上时,心中那份腐败的渴望就会被释放。
二是我国古代官僚体制中对腐败防治机能的软弱与保护腐败行为机能的健全,影响到我们现行政治体制对腐败的防治功能的不足与保护功能的滋长。
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在我国的腐败问题难以治愈。
我国自古就是一种人治的传统,凡事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人是可以真正监督皇帝的。
腐败问题在每个朝代都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哪个朝代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来监督权利的运行。
(二)体制原因法国政治活动家孟德斯鸠指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1945 年黄炎培先生问及中共如何跳出历代政权“其兴也盛,其亡也忽”周期率的支配时,毛泽东同志充满信心地答到:“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
”根据“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路,共和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采取了“依靠人民监督,注重干部自律”的方针,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监控系统。
如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等。
多年以来,如果每个系统都充分发挥了效能,可以肯定地说,现今反腐败的任务不会如此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公共权力监督不力、制约不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表现主要有:第一,法规制度不健全。
公共权力运用的规章的不健全甚至没有,使有些监督无法可依,事实上无法监督,影响了监督的整体效果。
第二,机构不健全。
行政监察和党内纪检机构,相当多的地方和单位长期建制不全或人员缺编,严重影响监督检查的开展。
第三,体制不顺。
行政监察和党内纪检在行政首长或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监督检查,受制于人,极大地限制了监督的独立性、强制性。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下厂长、经理及行政首长一人说了算的现状,无法兑现举报人不受责难与打击报复的承诺,极大影响了群众监督的有效实施。
第五,舆论监督受政治气氛制约太强。
现实中对高层领导干部及其子女腐败行为的揭露暴光难度较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如此,致使有些高层的腐败现象愈演愈烈,陈希同、王宝森一案就是明证。
第六,人大、政协的监督名声大,效能小。
第七,对执政党的监督不力,而其要害又是对党的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不力。
监督制约乏力的现状,已成为腐败现象产生、蔓延、久治不衰的重要原因。
(三)人的本性原因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弱点,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现代法治创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人格的不完善性,当外部环境约束软化或个体道德自律下降时,人性的弱点或人格的不完善性就会表现出来,这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的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对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道德比较单一而言,目前的道德状况呈现出多重道德标准和多元价值取向的特点,由此带来了部分人心理和人格的变异,对某些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原先的道德标准溃败了,无是非感、无善恶感的心态得以蔓延,于是便演化成一幕幕腐败现象。
市场经济在把私欲的合理性确认下来并释放出来的同时,也就不能不面对欲壑难填、物欲横流的现实。
当追求个人利益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道德领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肆泛滥,造成了严重后果,而当人格的不完善性随着附加权力的拥有和扩张,往往表现出吞噬道德甚至法律,导致人格畸形或权力腐败.因此人格本身的不完善正是腐败滋生的潜伏因素,当环境许可和道德观念薄弱时便出来作乱,使得一个原本正派廉洁的人最终沦为腐败分子。
(四)教育原因人都是有欲望的,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是大部分人的本性。
在这种欲望面前,一部分人用公共道德、理想信念来约束自己,一部分人慑于法律法规的威严而不敢放纵自己的这种贪欲。
这部分人都是有自制力的,正因为这样,没有让自己本性中的贪欲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
我国政治腐败的一大原因就是政府官员的自制力不够,抵制诱惑的能力太低了。
而这种自制力很大程度上是靠教育来赋予的。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时是非标准的教育,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问题,如何来衡量是非,标准是什么;二是提高自制力的教育,即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人,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增强自制能力。
但是我国偏偏在这方面的教育做得并不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却不见得。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十年的时候总结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
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失误,导致很多的政府官员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扭曲,可以无视法纪,做出一些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腐败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上面我们分析的原因,对于“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应对。
(一)科学、合理配臵“一把手”权力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只有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针对“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情况,应该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规范,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
首先,权力要分散。
即将“专权”变为“分权”,打破权力垄断,不要把“关键的、重要的权力”都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大家的事情大家办,领导班子的事大家办,一定要改变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没有真理”不正常现状。
要形成“一把手”也只有一票的权力,要迅速改变当今“一把手”对大小事都有绝对否决权的不正常现象。
领导班子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包括“一把手”在内的每个领导成员的权力和负责的事项,不交叉,不重叠,权限清楚。
(二) 加强对“一把手”和民众的思想教育首先, 强化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使广大群众、党员、干部敢于和善于监督一把手, 使一把手能自觉接受教育, 这是健全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一把手监督的一切措施和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一把手这个内因发挥作用。
因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活动。
因此, 切实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 是强化一把手监督的最基础性的工作。
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 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唤醒和强化一把手科学评价自我, 正确看待手中权力; 强化自律意识, 提高自控能力。
同时上级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的倾向。
此外, 要增强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对一把手的监督意识, 从外部减少监督的阻力。
为此, 必须在全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普及监督意识, 尤其对监督职能部门人员,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一把手实施监督的最佳途径和经验方法, 做到敢于监督, 又善于监督, 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能够监督敢于监督一把手的舆论氛围。
(三)理顺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独立、权威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体现在监督主体不依附于监督客体上。
监督机构只接受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其他任何机关无权指挥、干涉监督机构的正常工作;监督机构的人事关系和人员待遇均独立于监督对象。
目前我国的监督体制已经严重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具体设想是:在合并现有三个廉政机关(纪委、政府系统的监察机构、反贪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反腐案件侦办及其他监督事宜。
一般说来,监督机构应该设臵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之下,我国《宪法》第57 条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确保其享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充分行使职能,所设的最高国家监督机构应向全国人大负责,受其领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