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雪》《江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37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照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节奏划分及断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年级上下册古诗词1.- 《梅花》:作者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江雪》:作者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夜宿山寺》:作者李白(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 -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 《绝句》:作者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 《悯农(其一)》:作者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3.- 《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写诗人日暮逢雪投宿的经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江雪》展现的是一幅寒江独钓的山水画,却曲折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处境,以及他坚强意志和不屈性格。
【教学设计意图】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便于对比学习同为咏雪题材却表现出的不同情境和情怀。
《逢》诗,通过抓住关键词“远”、“白屋贫”等理解诗人的情感。
通过对“闻犬吠”、“夜归人”的想象,加深理解有声画面的描写,进一步理解作者山居荒寒的静夜之情。
《江雪》,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但只是停留在诗文背诵和粗浅的画面内容,主旨理解也有所偏颇。
本课设计重在结合写作背景,通过辩论赛的语文活动,加深理解作品反映的作者不顾环境的压抑而伸张独立不羁的主体品格这一意义。
【相关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正确朗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
2.理解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理解作品表现的作者情感。
评价任务:1.能正确默写这两首诗。
2. 结合语言环境品味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情感。
把《江雪》、《小石潭记》不同体裁作品的相对比,理解作者的细腻微妙的情感区别。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查找积累作者资料。
积累描写雪的诗词,每人不少于15句,准备课堂咏雪接龙比赛。
查找辩论赛的有关知识,准备参加课堂辩论赛。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场——咏雪接龙【学生活动】咏雪接龙教师引导语:雪是美的天使,爱的化身。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江雪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鉴赏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二年级上古诗必背20首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背诵古诗是学习语文、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上必背的 20 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寒冷的冬天,墙角有几枝梅花独自开放。
远远望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阵阵幽香传来。
这首诗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有路人向他问路,他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生怕惊动了鱼儿。
生动地描绘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展现出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江雪体裁:诗题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名字:柳宗元年代:唐代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
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苏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导语:教学设计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专门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
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诗文,明白得诗句,熟读古诗;★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明白得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来观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画的场景?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看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三幅画确实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如何样一幅画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
要学习古诗第一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判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如何样的画面?(板书:画)a.这首诗给我们描画了如何样的画面。
描画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明白得“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觉的?(“独钓寒江雪”,“蓑笠翁”能够看出雪专门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能够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专门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可怕冰冷不出来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江雪》这首古诗。
2.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孤独、清寂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江雪》。
2.理解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诗中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雪景。
2.诗的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江雪》,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背诵《江雪》,教师检查并指导。
3.诗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生字词,如“千山”、“鸟飞绝”等,解释字词含义。
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诗的拓展与应用教师展示其他描写雪景的诗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沁园春·雪》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词,进行仿写或创作。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指导。
5.诗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江雪》的理解。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江雪》的诗意与情感。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诗的默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诗的理解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3.诗的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环节,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有助于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延伸1.开展“走进古诗,感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与魅力。
2.组织学生参观雪景,亲身体验诗中的意境。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诗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朗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节奏、音调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课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优秀7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品味课文,理解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赏析诗歌。
2、体会作者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赏析。
3、学习柳宗元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培养超越功利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重点:在对具体词句、段落的品读中,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难点: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词语积累自食其力同流合污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平淡无奇精雕细刻空灵剔透超然物外清高孤傲不动声色画龙点睛精雕细琢可望不可即朗读课文略课文分析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
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重点是学习第四段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
本文篇幅较长,要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同时,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思维训练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联想、想象部分为叙述。
评析部分为议论。
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关键段落。
第1段是总起,最后1段是总结;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都是中心句。
3、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其重点是什么?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本文是从“人物形象、诗歌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的。
其重点是艺术特色。
4、什么是“押仄韵”?“押仄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即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江雪古诗原文及翻译江雪古诗原文及翻译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雪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雪诗人: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山水诗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主观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画面:在下着大雪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老渔翁,在大雪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背景,而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是为了给下面两句“孤舟”和“独钓”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鸟飞,路上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事,也是最一般化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最一般化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寂静、绝对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景象。
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写,那么要怎样赏析这首古诗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古诗《江雪》原文及赏析篇1《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诗文解释: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江雪》词语解释: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江雪》诗文赏析: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
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大雪之中天地幽寂。
千山,所有的山。
鸟飞绝,没有了飞鸟的踪迹。
万径,所有的路。
人踪灭,没有行人的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皆白,寂静无声。
汉江之上,孤舟之中,一老翁在雪中垂钓。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
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在飘洒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
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
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
《江雪》古诗的意思《江雪》古诗的意思《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雪》古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雪》古诗的意思篇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江雪》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
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
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
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
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
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
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这首诗,也不例外。
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翻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斗笠。
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代柳宗元)读读想想
1.为什么“鸟飞绝”,“人踪灭”?
2.老渔翁在干什么?
练练写写
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的冬天,绵绵群山中,看不见一只()。
大地白茫茫一片,已经没有人走动。
只有一个披着()戴着()的老渔翁,坐在()上,在大雪纷飞的江上()。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万径人踪灭()
①灭亡②消失
2.独钓寒江雪()
①独立②独自
三、根据诗意,画一幅《江雪》图。
词语仓库
高昂遐想轻轻飘枝枝丫丫
幽静奔腾灰蒙蒙笑声朗朗
忽闻变幻珍珠般牧笛悠悠
参考答案:
一、寒冷飞鸟蓑衣斗笠小船钓鱼
二、1.② 2.②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