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考行测:数量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25.75 KB
- 文档页数:2
数量关系知满天老师罗曾味学不好数量关系。
②解题速度上不去,不能做到一分钟一道题,怎么办?首先,考生要明白的是行测考试并不要求考满分,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对更多的题即可。
所以考生一定要学会有选择的放弃,数量关系考试中有一部分题是非常简单的送分题,当然也存在一部分难度非常大的题型,对于简单的题,考生要又快又准地解答出来,对于难题,考生应该果断放弃,切不可死磕难题,这样会极大地消费考生的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后面其他模块的发挥。
要提高解题的速度,首先考生应该学会常用的几种快解方法,学会的话,【考情分析】从近五年国考考查的题型来看,和差倍比问题、工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几何问题、函数图像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行程问题、年龄问题都是考查频率比较高的问题。
和差倍比问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运用方程法和数字特性法解题的一个能力,与此同时也兼顾考查了倍数约数等数论方面的知识。
工程问题基本年年都进行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赋值法的一个运用,难度不大。
经济利润问题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经济知识和公式的掌握,难度偏小。
几何问题近几年来考查力度特别大,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平面几何知识的掌握,考生必须掌握一些常见图形的公式。
函数图像问题难度较大,而且从近几年的考查趋势来看,应该每年都会进行考查,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不管是定量还是定性,都是具备一定难度的。
排列组合问题和概率问题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其中考生要牢牢把握分类相加,分步相乘的原理。
此外,还需快速识别各类题型,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
行程问题变化复杂,但是国考的难度并不大,该部分内容主要要求考生掌握各个行程问题的模型,基础的模型掌握了,不管题目怎么变化,都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年龄问题考查频率不大,但考生必须掌握解决它的几种方法:代入法,画图法,表格法。
至于其他的题型,这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题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含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数量关系第一部门数目关系1、数字推理上面的每道试题都是按某种纪律摆列的数列,但此中贫乏一项,请你细心不雅察数列的排列纪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谜底当选择出你以为最适合、最公道的一个,来弥补空白,并在答题纸大将响应题号上面的选项涂黑。
范文网1.1-1/21/3-1/41/5()A.-1/6B.1/8c.1/7D.1/62.3/25/47/69/811/10()A.13/12B.12/11c.14/13D.15/143.2.13.24.35.4()A.4.5B.6.5C.3.5D.5.64.11131719()A.23B.29C.21D.275.14()1013A.7B.9C.8D.62、数字运算6.将某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所得的数是本来的1/10,则此两位数是:A.10B?12C.13D.117.小周、小李、小方的人为比数是3:4:5,小李人为是300,则小周与小方人为别离是几多?A.230、280B.225、375C.220、370D.240、2908.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舆图上两地的间隔为113.8em,则两地程度间隔的千米数是(保存两位有用数字):A.120B.110C.11D.129.甲、乙两数的和是456,甲数末位数是5,若是把这个5去失落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是几多?A.155B.415C.355D.21510.25.22x32x42x52的值为:A.5640B.1440C.14400D.1620011.黄、白、蓝三个球,从左到右按序排序,有几种排法?A.4B.6C.8D.1012.一家3人,3人春秋之和是74,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的春秋是儿子的4倍,爸爸本年几多岁?A.36B.34C.40D.3813.田鸡在井底向上爬,井深10米,田鸡每次跳Z5米,又滑上去4米,象如许田鸡需跳几回方可出井?A.5次B.10次C.6次D.9次14.9876x77-9877x76的值为:A.9877B.9876C.9801D.980015.分钟走100圈时,时针走几多圈?A.1B.2C.5/3D.3/4范文网。
2019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银行招聘网为备考银行的考生们整理各大银行包括央行、银保监会、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的最新、最权威、最全面的招聘考试信息。
大到校招、社招的招聘公告,报考条件,考试科目、时间、流程,小到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网申指导及常见问题。
只要你想知道的,我们统统为你提供,致力广大考生成功拿到心仪的offer。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实施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2019年度人员录用招考(招聘)工作。
由于2019中国人民银行招聘于2018年10月左右将会发布,所以中公金融人现根据历年的一些行测题目进行整理汇总,供考生参考练习。
(三)数量关系31.从甲、乙两车站同时相对开出第一辆公共汽车,此后两站每隔8分钟再开出一辆,以此类推。
已知每辆车的车速相同且都是匀速的,每辆车到达对方站都需45分钟。
现有一乘客坐甲站开出的第一辆车去乙站,问他在路上会遇到几辆从乙站开出的公共汽车?A.4辆B.5辆C.6辆D.7辆32.一列队伍沿直线匀速前进,某时刻一传令兵从队尾出发,匀速向队首前进传送命令,他到达队首后马上原速返回,当他返回队尾时,队伍行进的距离正好与整列队伍的长度相等。
问传令兵从出发到最后到达队尾所行走的整个路程是队伍长度的多少倍?A.1.5B.2C.1+2D.1+333.某班一次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5.5分,后来发现小林的成绩是97分,误写成79分。
再次计算后,该班平均成绩是95.95分。
则该班人数是()。
A.30人B.40人C.50人D.60人34.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驾车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2,两车开出6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以原速继续前进。
问甲比乙晚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A.2B.3C.4D.5 35.某单位从周二到周四连续举办了三场培训,其中参加前两天培训的总人数比参加周四培训人数的3倍少6人,参加周二培训的人数比周三培训人数少4人,周二的培训比周四多2人。
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国考很快就要拉开帷幕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考前还是再复习复习吧。
本网为大家带来了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希望这些知识能给大家一些提升。
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大家都知道,数量关系是国考中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部分,那么最难的题目也就说明我们必须用一种合理的策略去应对它,运用最合理的策略去解决它,所以在我们做题的时候,数量关系虽然难度高,但是有难有易,我们要先把最简单的做好后,然后去解决其他难题。
那么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应该先做那些题呢?第一类题目:整除整除类题目是国考里面常考的题目,而整除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通常不需要我们太多的计算,只需要把选项答案带入到题目当中即可。
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目:例一:甲乙共有图书260本,其中甲有专业书13%,乙有专业书12.5%,那么甲的非专业书有多少本()A.75B.87C.174D.67解析: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整除问题,按照题目要求,260本书中甲专业占甲的有13/100,非专业是87/100,乙同样道理有1/8,所以根据整除关系,甲的图书中非专业的数量一定可以被87整除,而乙图书总数量一定是8的倍数,所以AD两个选项排除掉,将BC带入,B成立,而C选项会使得乙图书总数不是8倍数,所以这道题选B。
第二类题目:工程行程问题中涉及到多个时间的题目在工程问题种我们经常碰到有多个时间而且最后还让我们求一个时间的题目,对于这种题目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特值的方法迅速解决。
例二:甲乙两个工程队,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需要12天,乙工程队完成工作需要15天,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多少天?A、7天B、8天C、9天D、10天解析:相信这种题大家平时见得都比较多了,这种题会发现给了好多时间,让我们求的也是时间,所以这种题我们一般设总量为特值,是时间的最小公倍数,W=60,所以甲和乙的效率都可以求出5,4,两个人共同合作,总效率为甲乙效率和9,时间为60除以9,向上取整为7,所以这道题选择A。
行测的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是每年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
数量关系的题的攻克一是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善于在不同的题目中发现共同点,二是要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和答题速度。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介绍一些数量关系的方法,供考生们借鉴。
(1)教你几招做行测考场数量关系的“神算手”针对考生反映的“题量太大,做不完”、“读完题无思路”、“计算量太大,算到最后也不一定对”等一系列理科方面的问题,中公教育专家结合真题告诉众考生如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中走“捷径”,成为“神算手”。
首先,必须掌握数学运算中的常考考点。
近两年的考点分布较为稳定,主要有以下12种题型:整数特性、平均数、数列问题、几何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问题、排列组合及概率问题、数据分析、推理问题。
其次,要在计算速度上有较大的突破,尽量做到使计算简便,甚至无需通过计算便可得出结果。
针对以上考点现总结基本方法如下:①奇偶区分法整数可以分为两类:奇数与偶数。
利用奇数与偶数的分类及其特殊性质,可以简捷地求解一些与整数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种通过分析整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奇偶分析法。
(奇数个奇数的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为偶数)【例题1】在连续奇数1,3,…,205,207中选取N个不同数,使得它们的和为2359,那么N的最大值是()。
A.47B.48C.50D.51②整除判定法整除的意思是一个整数能写成另外两个整数的积,那么这个整数就能被另外两个整数整除,或者可以这样说,用另一个数除以原来的数,没有余数,就叫整除。
运用这种方法来判定正确选项的方法就叫整除法。
【例题2】11338×25593的值为()。
A.290133434B.290173434C.290163434D.290153434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对于题干数字非常大的乘法,只有两种方法来确定答案。
当尾数不同时,使用尾数法;当尾数相同时,可采用整除性质来判断,一般利用3或9的整除性质。
数量关系笔记数量关系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不同物体、概念或者事件之间的数量上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和描述数量关系。
本文将介绍数量关系的基本定义、常见表达方式以及求解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基本定义数量关系是指不同量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数量关系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几个基本概念,包括:1. 量:量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概念。
可以用具体数字表达,如5只苹果,也可以用代数符号表达,如x个苹果。
2. 单位:单位是表示量的大小的一种标准。
常见的单位有长度单位(米、厘米等)、时间单位(秒、分钟等)、质量单位(千克、克等)等。
在数量关系中,单位的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得不同量之间具有可比性。
3. 数量比较与量化:在数量关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不同的量进行比较和量化。
通过比较可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通过量化则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数值。
二、常见表达方式在数量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表示。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1. 数表:数表是将具有数量关系的不同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以清晰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数表可以是一维表格、二维表格或者更高维的表格。
2. 图表:图表是使用图形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式。
常见的图表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图表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不同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3. 方程式:方程式是使用代数符号和运算符表示数量关系的方式。
通过建立方程式,我们可以推导和求解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三、求解方法在研究数量关系时,我们通常需要通过求解问题来得到所需的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求解方法:1. 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分析法常常包括归纳和演绎两个方面,通过推理和辩证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2. 代数法:通过建立方程式来描述和求解数量关系。
代数法通常需要将问题中的各个量用代数符号表示,然后通过方程的运算来求解未知量的值。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涵盖了多种题型和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量关系中较为基础且常见的知识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例如,数列\(2\),\(5\),\(8\),\(11\),\(14\)……就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若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就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出指定项的值。
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例如,求上述数列前\(5\)项的和,先求出第\(5\)项为\(2 +(5 1)×3 = 14\),再代入求和公式可得\(S_5 =\frac{5×(2 + 14)}{2} = 40\)。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 1)}\),其中\(q\)为公比。
例如,数列\(2\),\(4\),\(8\),\(16\),\(32\)……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当\(q≠1\)时,\(S_n =\frac{a_1(1 q^n)}{1 q}\)。
比如求上述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代入公式可得\(S_5 =\frac{2×(1 2^5)}{1 2} = 62\)。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考题型,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等。
2019厦门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巧用过程量行测考试的数量关系部分考查的题型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数字推理的考查一般是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数量关系是事业单位必考的一种题型,而且它也是正确率比较低的一类题型,而且很多考生往往都没有时间去做,好多考生甚至放弃该模块。
在这里,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重视数学运算中的过程量。
如果能够利用好了,可以起到直接秒杀的作用。
一.什么是过程量当题干中存在和、差、倍的数量关系时,恰巧选项中也存在与之对应的关系。
例如,题干中有一处描述“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问法为求小红的苹果数或是小明的苹果数,4个选项A、B、C、D分别为9、12、27、32。
此时A项与C项也存在3倍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个对应去猜选项。
若求小红的话猜较大的C项,求小明则猜较小的A项。
二.如何用好过程量既然利用好过程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搞定数量关系,那么怎么用呢?我们看几道题目:例1:甲车上午8点从A地出发匀速开往B地,出发30分钟后乙车从A地出发以甲车2倍的速度前往B地,并在距离B地10千米时追上甲车。
如乙车9点10分到达B地,问甲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A.30B.36C.45D.60【答案】A。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去求解当然能够求解,但是会占用一些时间。
或者是有些考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
我们这里利用着选项间与题干有过程量的对应。
已知题干中描述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倍,而选项中A项与D 项恰巧也是2倍关系。
由于求甲车速度,我们猜更小一些的A项。
而答案也是选择A。
例2:有货物270件,用乙型车若干,可刚好装完;用甲型车,可比用乙型车少出车1辆,且尚可再装30件。
已知甲型车每辆比乙型车多装15件,甲型车每辆可装货多少件 ( )。
数学中什么叫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比如大小、倍数、互为相反数等。
数量关系式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式子表达。
,比如说a是b的两倍,写成数量关系式是a=2b。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5.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6.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什么是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
数学题目中常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时,就需找出题中的对等关系。
2019公考行测:数量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直都是大多数同学反映非常难的一块知识点,所以在省考考试中,大部分同学对于数量关系是不太重视的。
根据大数据统计,在往年数量关系题目中,10道题中平均正确在3道题左右,可见正确率是极其低的。
但实际上数量关系并没有这么难,或者说不至于难到仅有30%的正确率,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大部分考生并没有搞清楚数量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信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触:公式理论都懂,但是自己做的时候都不会,这就是考生们没有搞清楚“关系”的最显著的体现。
那数量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就是题目和方法的关系。
关于数量关系部分,一直都是分为两个大部分的,第一个部分为:知识能力,第二个部分为:知识运用。
其实说的直白点,第一部分就是解题方法,而第二部分就是常见题型,同学们的问题主要就是没有把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
只要搞清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就把数量关系搞得比较清楚了。
这样,在考场上拿到一份题目时,就会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那就是审题—确定题型—确定方法这样的一个步骤。
首先说审题,审题审什么?审条件,审问题。
为什么审这两个部分呢?以为咱们的方法对应的特征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来总结的。
比如整除,特征就是:文字中体现整除、数据中体现整除,那么在审题的时候,如果看到了体现整除关系的文字或者数据,那么就应该要从中联想到这个题我可以尝试用整除来做,这就是要求大家必须具备的一个联想
能力。
老师讲的时候会,自己做的时候不会,就是因为考生缺乏这样的一个联想能力。
在练习的时候题目都是分章节的,也就是说拿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你就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因为章节题目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当把各个章节混合起来的时候不会做,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联想能力。
其次就是确定题型,那就是咱们第二个部分所讲的常考题型。
这一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题型的特征很容易辨认,是行程问题还是工程问题,我想正常人应该都不会搞错。
所以这部分的能力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考生们要总结总结各个章节常用的方法,比如行程问题常用的方法:比例的转化、方程法。
工程问题常用的方法:特执法。
容斥问题常用的方法:公式法、文氏图法。
所以在确定了题型以后,就要结合之前所确定的特征来确定方法。
第三确定方法就像是可有可无的步骤了,因为只要把前两个部分弄清楚了,确定方法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需过多赘述。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走好这三步,最重要的还是把题型和方法这两个部分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拿到题目之后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茫然失措了,中公教育祝大家都能够提高分数,一战成“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