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人类遗址。
下面你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一课整理的知识内容中,对北京人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位于周口店龙骨山②懂得人工取火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打制石器⑤群居生活⑥会保存火种A.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⑥2.美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头脑中的一切审美意识。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无数的人从美的各个方面赋予美不同的定义。
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A. 图一石器B. 图二骨笛C. 图三骨针D. 图四装饰品3.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
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出现的生产生活场景是()①人工栽培稻、粟②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③靠采集野果为主④使用磨制石器⑤使用农业工具,不日年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⑧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④⑤⑧4.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与炎帝和黄帝时期有关的是()①发明彩陶②发明耒耜③制作衣裳、制造船只④发明弓箭⑤发明纺织、发明算盘⑧创造文字、制作音律A. ①②③④⑤B. ③④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③④⑥5.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
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
2019-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3套期末测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要去()A. 陕西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北京市2.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剧中提到的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称为()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兵家鼻祖D.一代天骄3.夏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为()A. 公元前2700年禹B. 公元前2070年禹C. 公元2070年启D. 公元前221年嬴政4.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5.观察战国形势图(见下图),其中③处为()A.燕B.齐C.秦D.楚6.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应该是()A. ①B. ②C. ③D. ④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 秦朝末年B. 西汉末年C. 东汉末年D. 三国时期8.观察下图,你认为秦统一后,货币的标准样式是()A. B. C. D.9.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这与统治者施行的哪一措施无关?()A.减轻税赋徭役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勤俭治国D.实行焚书坑儒10.今新疆地区(西域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哪一事件后()A.秦统一后B.张骞出使西域后C.霍去病大败匈奴后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11.董仲舒提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建立政权,推行新政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史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1、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A. 山西C. 北京B.陕西D.云南2、元谋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A. 神话传说C. 史书记载)B.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 丰功伟绩的黄帝C. 高尚情操的大禹B.自强不息的炎帝D.彪悍勇猛的蚩尤4、商周时期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
下列出土文物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利簋5、央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指的是()A. 甲骨文C. 小篆B.金文D.隶书6、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
公元9 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西汉一共存在时间是()A. 211 年C. 193 年B.210 年D.194 年7、《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其中,“天下为家”描述的古代制度是()A. 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C. 春秋争霸8、《史记》:“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这反映的是()A. 武王伐纣C. 春秋争霸B.战国七雄D.西周分封制9、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研究北京人的直接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化石遗迹 C.口述史料 D.史书记载 2.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女娲 B.后弈、夸父 C.炎帝、黄帝 D .尧、舜、禹 3.春秋时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 .墨子 4.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A.黄帝 B.禹 C.刘邦 D.秦始皇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6.“光武中兴”局面的开创者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刘秀 D.王莽 7.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 阳关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屈原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蔡伦 9.“王与马,共天下”出现于 A.东汉 B.前秦 C .北魏 D.东晋 10.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是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 。
契丹族11.下列文物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炭化稻谷B.四羊方尊C.人面鱼纹彩陶盆D.刻字甲骨 12.《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死亡),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这表明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13.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字以上,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
这说明甲骨文A.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B.与现代汉语没有区别C.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D.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 14.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右图所示,表中甲、乙处应填入①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②少数民族壮大,统一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 ④为实现富国强兵,各国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A. 禅让制B. 神权政治C. 封建制度D. 分封制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A. 周平王东迁B. 齐桓公称霸C. 晋文公称霸D. 楚庄王称霸3. 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4. 下列哪个国家是战国七雄之一?A. 鲁国B. 卫国C. 韩国D. 中山国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秦朝的建立?A. 秦始皇称帝B. 秦灭六国C. 楚汉战争D. 吕不韦专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 西周实行______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3. 春秋时期,______成为第一个霸主。
4. 孔子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学说。
5. 战国时期,______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
2. 请简要介绍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
3.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25分)1. 请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B3. B4. C5. B二、填空题答案1. 夏2. 分封3. 齐桓公4. 儒5. 秦三、简答题答案1. 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包括:奴隶制度、神权政治、封建制度、分封制等。
2.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春秋时期战争规模较小,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较大;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较为完善,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等。
3. 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君子之道,主张以德治国。
四、论述题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1. 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以下选项中,可以用于判断北京人已经使用火的依据是()A.遗址中出土北京人头盖骨B.北京人遗址出土有石器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D.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人工取火的运用B.原始农业的兴起C.群居生活的出现D.磨制石器的使用3.小明在旅游时,看见图中样式的房屋。
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该样式的房屋属于干栏式建筑。
我国最早建造该样式房屋的()A.元谋人B.山顶洞居民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4.《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以上《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A.属于历史的真实记录B.属于神话传说C.反映了我国人类起源D.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5.《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
禅而不专,圣之盛也。
”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做法,是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6.有位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找到了两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时,激动地说:“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这位考古学者提到的“中国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 C.西周 D.秦朝7.至于所谓“王臣”,在名义上诸侯确是周王的臣,事实上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简单的几项义务,大致不过按期缴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王畿内的灾患而已。
上述材料描述分封制的()A.目的B.内容 C.作用 D.演变8.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A.青铜器种类多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C.礼乐制度完备D.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9.下列文字中,在秦朝时期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A.甲骨文B.小篆 C.行书 D.草书10.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以救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本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50 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
每题2分,共计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A.元谋人B.丁村人C.蓝田人D.北京人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B.水稻、粟C.水稻、玉米D.粟、小麦3.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右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4.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伏羲5.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B.黄帝创制历法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6.《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尧B.舜C.启D.禹7.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8.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④甲骨文出土于阳城的废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9.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0.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都发展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1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处在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这项一直造福人类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A.屈原B.李斯C. 李冰D.顾恺之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秦国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是在()。
A.马陵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13.秦万里长城举世闻名,它西起______,东至______ 。
()A.辽东、临洮B.山海关、嘉峪关C.临洮、辽东D.嘉峪关、山海关14.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5.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当时的皇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天的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A.西藏B.新疆C.宁夏D.广西17.假如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材料上?A.竹简B.青铜器C.纸D.丝帛18.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B.佛教的传播C.基督教的传播D.伊斯兰教的传播19.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20.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水经注》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21.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单于——我国古代对羌族最高首领的称号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③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④《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B.东汉、南宋C.蜀、唐D.蜀、隋2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中原人民南迁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4.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叫做“祖冲之山”,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B.制造地动仪C.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D.首创割圆术25.“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一作品的评价()。
A.《三国志》B.《洛神赋图》C.《兰亭序》D.《帝后礼佛图》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请回答:(1)秦王是指谁?(2分)(2)材料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2分)(3)“秦王”为巩固这一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官职,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
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请回答:(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4分)(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2分)29.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4分)(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2分)(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参考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26.(1)分封制。
(2分)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2分)(2)周王的子弟、亲戚(王室亲属)。
(2分)功臣和前朝贵族的后代。
(2分)(3)疆域广大,交通、通讯手段落后。
(或“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2分)(4)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4分)27.(1)嬴政。
(2分)(2)吞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2分)(3)在政治上: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
经济文化上: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
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在军事上:修筑长城。
(写出任意两条即可,4分)28.(1)汉武帝。
(2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2分)(2)丝绸之路。
(2分)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2分)(3)答题思路:主要回答出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如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只要言之有理、叙之有据、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2分)29.(1)商鞅变法(2分)推行县制;(2分)奖励生产。
(2分)(2)奖励军功。
(2分)(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4)北魏孝文帝改革。
(2分)学习说汉语。
(2分)(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
(言之有理、叙之有据、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