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116
1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与代数(1)复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2.经历独立整理、相互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3.能通过自我反思,检查纠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4.提高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乘、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一、回顾整理【回顾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
(1)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时,把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使算式化为表内除法,再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然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个位和十位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把被除数分成几十加几,分别除以除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2)笔算除法。
①笔算除法的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求出一位商后,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后面数位上落下来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②除法的验算。
a.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b.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③有关0的除法。
a.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b.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要商“0”占位;c.被除数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
(3)除法的估算。
估算的关键是把被除数估成一个能被除数整除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式进行计算。
【回顾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1)口算乘法。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笔算乘法。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数与代数(3)人教版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数与代数(3)。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会了解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分数的例题。
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掉了一部分,问他们还剩下多少蛋糕。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会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演示,并且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
接着,我会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样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
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且我会挑选一些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出来,并且标注重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3/4块蛋糕,小红有1/5块蛋糕,他们一起吃掉了一部分,问他们还剩下多少蛋糕?答案:3/4 + 1/5 = 19/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些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并且解决它们,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的引入2. 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讲解3. 例题的解答和随堂练习的布置4. 板书设计5. 作业题目的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实践情景的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使用了小明和小红分享蛋糕的实践情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数与代数(3)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
3. 练习题:准备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通过实例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在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4. 在实际问题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与代数(1)——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 学会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 能够运用数和代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数的性质和规律。
- 培养学生运用数和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 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
- 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
2. 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运算定律和性质。
3. 数的应用:- 运用数和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数的性质和规律。
- 引导学生进行数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4. 实际应用:- 让学生运用数和代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成果评价:-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数的概念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 观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教学改进的参考。
教学资源1. 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倍的认识屈辉老师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课,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学生深刻的认识倍的意义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理解分率、百分比等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两个数的差比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下一切解决有关陪的实际问题及学习分率,百分率、比做基础,关注已有知识基础,利用乘除法知识建立倍的概念,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感受抽象的数学基本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初步认识倍的含义,难点是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习差比的基础上,学习倍比的关系,学生只要沟通乘法中几个几与倍的关系,就可以初步认识倍这个概念。
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就可以初步认识倍,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还以生动形象的素材为主,所以在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的方式来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建立“几个几”和倍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中秋节刚刚过去,大家都有吃到月饼吗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月饼,需要小明来帮忙数一下,你们可以和小明一起数数吗!2、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生1:图中有2个粉色月饼生2:图中有4个紫色月饼。
师:我们把两个月饼为一组圈起来,紫色月饼被我们圈成了几组生:2组。
师:4里面有2个2,所有4就是2的2倍。
师:像这种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回顾反思师:孩子们,关于倍你还有哪些疑问或问题吗?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课下孩子们可以搜索阿基米德和国王下棋赢米粒的故事,去体会一下倍的奇妙威力。
精品资料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中的小数点要和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1.2-0.6=0.6
1. 2
-0. 6
0. 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像0.5、5.8、9.6、6.4……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2.3读作:二点三 30.07读作:三十点零七
小数的含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认识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