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公开课) 朱
- 格式:pptx
- 大小:792.88 KB
- 文档页数:24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威胁粮食安全;3.学习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原因2.气候变化如何威胁粮食安全3.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主题1.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原因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造成极端天气情况的增多,例如干旱、洪水、热浪和寒流等。
这些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
2. 气候变化如何威胁粮食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有两个主要影响:一是温度和降水扰动的影响,它导致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会出现生产下降的现象;二是因全球气温升高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灾害数量的增多,种植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的面积和数量都受到了限制。
3.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提高生产效率在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包括增加机械化、精细化、节约灌溉等有效措施。
(b) 开发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从事陆地和海洋上的新农业生产方式,例如淡水养殖、水产养殖等,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c) 维护环境平衡保持生态平衡,更好地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甚至绿化城市,推广环保农业。
(d) 提高农民意识加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业务知识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更好地控制农业生产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知识扩展1. 习惯性浪费会加剧气候变化的危害。
因为大部分制造带有碳足迹的食品和物品的过程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我们消费的物品的数量对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非常大。
2. 如果不采取措施限制气候变化,全球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毁坏,最终导致全球性饥荒,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
五、教学反思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为农业生产制定更合理的政策,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变化的风险。
地理知识点农业的那点事之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导读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
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而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就是气候因素。
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而气候因素也决定了该地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等。
今天小编就来梳理一下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温度对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一般把日均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简称积温。
而一般农作物能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也是日均温≥10℃。
不同的温度分布带作物的熟制和主要的作物也不同。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大麦等;中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玉米等;暖温带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等;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等;寒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等;农业生长还要注意无霜期的长短,无霜期长的地方,生长期长,而无霜期短的地方,生长期短。
2气温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而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所以在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类的农作物甜且多汁,粮食作用等颗粒饱满。
3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水分影响的农作物的生长及种类。
需水量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茶叶等。
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高梁、甜菜等。
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但吐絮及采摘期需水量较少。
在我国的农业大致以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水田农业,北方则为旱作农业;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种植业,西部为畜牧业。
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试题引入】1.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和图中三城市年降水量、冬雨率柱状图。
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
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
【解题技巧】其有利条件是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和,有利于果蔬越冬;夏季多晴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不利条件是雨量偏少(或夏季少雨),影响农作物生长。
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各气候要素对农业的影响说起,主要是气温、光照和降水这三个方面。
热量主要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光照和温差主要影响作物的养分积累,降水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具体见下图:【试题引入】2.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题技巧】(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气候资源具有数值特征,在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数值范围内,就是资源;在数值外,就是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二是影响农田设施。
对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等方面答题。
【试题引入】3.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解题技巧】(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