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与其他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0.63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摘要:虽然财会和统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两者之间绝对不是毫无联系的。
这两者在发展各自的理论和体系的同时,他们之间还有很多密切的联系。
因为,财会工作和统计任务的着重方向不一样,财会报表和统计表格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表格的样式、所要记录的数值、记录的单位以及组成的结构等等,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们两者之间在指标上是存在密切联系的,报表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因此,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会计报表统计报表比较联系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内容形式对比我们可以先从表面上分析,会计报表呈现封闭式;对于统计报表来说也是封闭式的,但它是封闭上下,而左右却是开放的。
再就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计算单位上分析,财务的报表就是以货币单位通常用元来计算;而统计的报表则不全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即便是用货币单位通常也是以千元来计算,而统计报表往往利用被统计的对象的单位来进行计算。
另外,我们可以从制作时间方面来分析,财务的报表分为两种,即年度报表与中期报表,同时,中期报表又被分为三种情况,即以半年为期的报表、以一个季度为期的报表和以一个月为期限的报表。
一般以一年为期限的报表要全面反映这一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情况,当然,中期报表也必须是全面的,即便是时间短。
而统计报表一般分为两种,即一定时期的报表和一年的报表,一定时期的报表包括三种形式,此三种形式就是指以一个月为单位的报表、以一个季度为单位的报表和以半年为单位的报表,它的特性就是,它的指标比较少,范围也不是太大,细分要求不是太高,但是要迅速及时;但以一年为单位的报表,它的任务比较重,指标多,范围广,内容多,要求比较细、要精;最后就是它们要求的精确度不同,会计报表精确度要求非常高,不允许有误差,而统计报表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有一定的误差,精确度不是很高。
二、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受体对比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是每个单位都必须做的任务,他们有着相同的作用,那就是他们都为单位的决策者提供判断的依据,它们的作用就是为上级领导单位和另外的一些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合并报表最大早在美国采有。
不少美国公司早在本世纪初之前就已公布这种报表。
而真正形成合并报表范式的是在新泽西州注册的美国钢铁公司,该公司从开业起就一直公布合并报表。
美国比其他国家更早地采用合并报告,可部分地解释为控股公司在那里发展得较早。
在英国,控股公司以及合并报表起步较为迟缓.在英国最早出现的合并报表始于1910年,当1923年吉尔伯特.加恩希的有关合并的第一本英国著作发表时,合并报表在美国几乎已司空见惯。
直到30年代末合并财务报表才得到普遍使用,1939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把提供合并报表作为新股票上市的一项条件.直至1947年集团报表(合并报表的一种形式)才由法律最终予以规定。
在欧洲大陆,荷兰最早的合并财务报表出现在1926年;德国的公司在30年代开始编制合并报表,到1956年成为法定要求;法国1967年时有22家公司公布合并资产负债表,直到1985年以后,合并报表才具有强制性,但仅限于股份上市的公司。
我国于1995年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修订完成。
该征求意见稿包括十个部分,其名称及所包括的内容分别是:(1)引言,指出了准则所涉及的范围,即涉及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定义,在这里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给出了11个术语的定义。
其中包括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控制权、权益性资本、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内部交易、合并价差、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3)编报单位,限定了合并合计报表的编报主体即母公司,并指出了母公司可以不编合并报表的两种特殊情况。
(4)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指出应当编进合并报表的子公司范围和可以不编入合并报表的特殊情况。
(5)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类,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6)合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与会计政策,提出应当以母公司的会计期间为合并资产负债表日。
并指出子公司的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原则上应当与母公司会计期日和资产负债表日保持一致,并提出了可以不一致的情况和处理方法。
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合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企业合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会计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企业合并过程中的会计问题,探讨合并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期为企业合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企业合并的定义、类型和动因,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分析企业合并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合并会计的基本原则、合并方法和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合并过程中的会计问题,如合并价格的确定、合并商誉的处理、合并后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
本文还将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国际准则和我国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原因。
结合具体案例,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合并的健康发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透明。
也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企业合并概述企业合并,又称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法定方式和程序,组合成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
这种法律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企业法人资格可能消失,也可能继续存在,而新设的企业则取得法人资格。
企业合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合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合并后法律主体的存续状态,企业合并可以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和负债,使其成为自己的子公司或分公司,而被合并的企业则失去法人资格。
新设合并则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原有的企业均失去法人资格。
按照合并的方式,企业合并还可以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从而实现对被合并企业的控制。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实证研究李阳;李有华;周一杰【摘要】会计是量化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因核算范围的不同而导致信息相关性差异较大.目前,合并报表成为实务界普遍认可的经济主体主要会计信息载体,母公司报表处于辅助地位.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信息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与合并报表相比,母公司报表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更高.现行编制合并报表的理论依据有待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也应相应调整.【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相关性【作者】李阳;李有华;周一杰【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合并报表是近二十年令人困惑的社会经济信息载体,也是饱受争议的国际会计难题之一。
实务中,伴随“并表监管”理念日益普及,要求编制合并报表的经济法规也陆续出台,但合并报表为谁编制、为何编制、如何编制等基本问题均未得到解决,不同国家的做法存在实质性差异,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
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合并报表的功能定位如何?与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并报表是否更有价值?都是值得学术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怀疑并探讨的问题。
现有文献对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证研究结论不一,对合并报表有用性的理论基础关注不足,没有建立起科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构建基础理论和实证检验证据两方面同时入手,对合并报表的有用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自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编制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正式步入经济活动和资本市场。
随后,1910年合并报表出现于英国,1947年英国公司法提出了编制合并报表的要求。
与此同时,合并报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逐渐起步。
早在1928年,Morrison就通过两篇文章分别对美国公众事业持股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经济影响做出了阐述,他认为合并报表比一般报表形式复杂,不仅向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传递了很少的价值信息,并且很可能造成困惑和误导。
联合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之比较作者:崔晓钟来源:《财会学习》2010年第04期随着现代企业扩张和集团经济的发展,“总分”公司和“母子”公司是现代大型公司广泛采用的两种主要的组织形式。
按照《公司法》规定,总公司也称本公司,是管辖该公司全部组织的总机构,公司所有的业务经营、资金调度、人事安排等,均总公司统一决定;总公司在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在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对外担民事责任。
分公司则是指在总公司住所以外设立的,有营业资格而没有法人资格的属总公司管辖的分支机构,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均受总公司管理控制。
母公司是指拥有另一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另一公司实行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所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重要区别。
与它们相对应的用于反映公司(或公司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分别称为联合会计报表(Combined Financial Statements)和合并会计报表(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以下分别简称为联合报表和合并报表)。
笔者试对此两种报表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一、两种会计报表简介联合报表是基于总、分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编制的用于反映由总、分公司所构成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是基于母、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编制的用于反映由母、子公司所构成的公司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
(一)二者的联系1.编制原理相同。
二者均把整个公司(或公司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以公司(或公司集团)成员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对公司(或公司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进行一定的抵销与调整会计处理后得出公司(或公司集团)的整体报表。
2.作用相同。
二者均用来反映整个公司(或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其变动情况,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需求。
企业合并报表中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程丽一、合并报表的格式差异从准则所要求披露的主要内容看,美国会计准则与我国在合并报表上内容差异不大,基本都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就格式而言,美国合并报表也有其特点。
首先,我国的资产负债表要求采用账户式进行编制,而美国合并报表则账户式和报告式均可,并未做严格限定。
其次,从财务报告附注看,美国合并报表不仅内容上比我国合并报表多了对具体项目的说明、对业务情况的反映、会计提示等问题,对附注的揭示也存在着多样性的特征,如旁注、底注、括号、补充报表、附表和信息分析都可以作为附注的类型。
二、合并报表的范围差异合并报表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资本状况和经营情况,对财务质量的信息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这点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不大,对于中美合并报表来说,股东、长期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都是合并报表的重要服务对象,能根据合并报表了解公司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及对合并的经营成果,并采取相应对策。
差异比较大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目前我国合并报表主要采取以表决权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规定,并不特别对范围进行限制,这就使所有子公司都被纳入合并范围,而根据美国会计准则,则对纳人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有所要求,必须是被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超过50%表决权而又被母公司控制其经济利益的子公司才会纳人合并范围。
对于一些暂时性控制的子公司,我国的做法是在报告期末尚未售出的子公司也要纳入合并范围,而美国会计准则则将其排除在外。
三、合并报表中合并程序的差异’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差异。
我国合并报表在负债取得时一般按照实际成本计量,美国合计报表则将可辨认资产、负债包括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都作为财务报表的基础,我国只有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方面才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2.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的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一般都要求母子公司采取统一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当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存在差异时,要求子公司做相应调整,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另行编制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对已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反复评估,及时评价已实施会计准则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的效果,评价其是否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后果,及时修正已实施的会计准则中不完善或是不合时宜的规定。
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作者:王硕,陈博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6期王硕陈博摘要: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出现分化、重组、合并现象,企业合并报表在此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合并会计报表在展现企业实践经营管理过程中整体财务状况、在市场上的综合经营实力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情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合并报表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朝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凸显出来。
本文以企业合并报表为研究对象,针对企业合并报表的会计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旨在为有效解决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并报表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在企业实施内部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高度重视。
合并报表不仅能够准确的体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整体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详实的反应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明显加快,要求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会计准则层面应该按照国际先进且具有通用性质会计准则进行,通过科学的方式严格控制企业报表的范围,利用科学的方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文章从企业合并报表的概念出发,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根据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提高我国企业报表时效性贡献力量,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合并报表概述(一)合并报表概念。
合并报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时效性提高的财务领域概念。
合并报表又被称为合并会计报表或者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在集团公司中,由母公司进行统一编制的报表,并且将集团中的子公司的报表进行整合,抵销集团内部各公司的关联交易部分,整理出集团工资宏观层面的财务信息。
因此,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环境下,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会计为主体,以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独立化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由集团内部控股公司进行统一编制的已经抵消了内部往来账项之后的,能够正确反应集团公司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的统一性质的财务报表[1]。
合并会计报表与其他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菊珊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300071
刊名: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2004,24(11)
1.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改革与产权管理实务 1995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 2002
1.王伟大.谷栗财务报告披露制度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D板块为例[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9(2)
2.尚晓萍.张海山.SHANG Xiao-ping.ZHANG Hai-shan合并会计报表与会计信息质量[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05,19(11)
3.蒋彬中西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
4.顾晓安.王国兴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变动问题实证研究[期刊论文]-财会月刊(理论版)2005(7)
5.王新萍浅谈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17)
6.丁清光《企业会计制度》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4(1)
7.张家伦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8.何晓冬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2009(6)
9.王艳杰如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2(20)
10.马良渝.潘婉霞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模式的分析与对比[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9(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cj-tjcjxyxb200411011.aspx。